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禹启仁 《地质论评》2006,52(4):555-555
光华工程科技奖是面向在工程科学技术及管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取得杰出成就的中国籍工程师、科学家。本奖每两年颁奖一次,分为:“成就奖”、“工程奖”和“青年奖”三类。奖励名额为:“成就奖”1名;“工程奖”不超过16名,中国工程院每个学部专业领域不超过2名;“青年奖”不超过8名,中国工程院每个学部专业领域不超过1名。  相似文献   

2.
国际水资源协会(International WaterResources Association)成立于1972年,总部设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目前该组织已经发展成为在110多个国家拥有1500多名会员的世界性协会.其中不仅有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方面的专家,也有从事水资源教育、立法、环境和社会经济作用方面研究的学者。本届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主席是埃及科学家 Mahmoud Abu-Zeid,副主席由来自泰国、德国和美国的科学家担任。IWRA 设有指导委员会、奖励委员会、会员资格委员会和出版委员会。  相似文献   

3.
光华工程科技奖是面向在工程科学技术及管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取得杰出成就的中国籍工程师、科学家。本奖每两年颁奖一次,分为:“成就奖”、“工程奖”和“青年奖”三类。奖励名额为:“成就奖”1名;“工程奖”不超过16名,中国工程院每个学部专业领域不超过2名;“青年奖”不超过8名,中国工程院每个学部专业领域不超过1名。经中国地质学会推荐,孙龙德同志荣获第六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孙龙德同志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二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龙德同志荣获第六届光华…  相似文献   

4.
《地球科学进展》2011,(3):242+355
2010年9月9~10日,由中国气象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世界气象组织等部门共同参与,甘肃省气象局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ISACS一3)"在甘肃兰州召开。来自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和英国等13个国家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举办,特别是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参与,反映了中国科学家和国际科  相似文献   

5.
在理论自然科学中,天文学、地球科学和生物学组成一个自然史系列,它们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不同于数学、物理和化学。由于地球科学本身的特点,迄今它所能贡献的“定律”不多,它的内涵主要呈现为由假说演变成理论。地球科学理论,如地槽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形成和完善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不是一代人,更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每一个地球科学家往往只能在一个理论形成的某一阶段范围内做出贡献,而在一个理论形成的某一阶段,  相似文献   

6.
第十二届国际沉积学大会于八月二十四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参加本届会议的有来自五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沉积学家。我国四十八名科学家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派出的以地学部副主任叶连俊为团长,地质所所长孙枢为副团长的十五名科学家代表团。中科院科学家在会议上宣读了十八篇论文。内容涉及岩相古地理、沉积建造、沉积矿床、现代海洋与湖泊沉积,有机地球化学及沉积地  相似文献   

7.
杨小平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鹿化煜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孙继敏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等三人荣获第三届“第四纪研究青年科学家奖。”第三届“第四纪研究青年科学家奖”的评选从 2 0 0 1年 3月发出通知以后 ,便得到有关单位和各专业委员会的热烈响应 ,申请截止到 5月底 ,共收到有效申请 7份 ,申请人分别来自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经 5名评委初评后 ,分送评审委员会 1 9名成员投票 ,有三名参评候选人的票超过半数。最后常委会审核了整个评审过程合法有效。第四纪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秘…  相似文献   

8.
四月的北京春光明媚,近20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来自兰州、贵用、广州、青岛、北京等地的上百名地球科学工作聚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行21世纪地球科学战略研讨会,同时隆重纪念杰出的科学家侯德封先生诞辰100周年。  相似文献   

9.
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12年8月5至10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作为国际地学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会议之一,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000多位地质学家。中国约700余名科学家  相似文献   

10.
《安徽地质》2005,15(4):259-259
近日,美国矿物学会致信我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郑永飞,祝贺他当选为美国矿物学会会士。美国矿物学会的会士每年遴选一次,表彰那些对矿物学、结晶学、地球化学和岩石学领域研究进展作出显著贡献的科学家,新当选会士人数不超过美国矿物学会全体会员的千分之五。美国矿物学会目前已有264名会士,郑永飞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大陆学者。  相似文献   

11.
ESI是国际著名的学术信息机构ISI建设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计量分析数据库。在介绍ESI功能的基础上,利用ESI中10年来中国地球科学论文被引情况对国家评价、研究机构评价、科学家评价、期刊评价、论文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发表论文数量看,中国已经进入地学大国的行列,但与地学强国还相距甚远。地学科学家应该在提高论文质量、提升论文引用率方面更加努力,为我国乃至世界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书名:江河之子作者:刘国纬出版:科学出版社定价:128.00元编辑推荐:20多年来,刘国纬先生在《水科学进展》"水科学家"栏目中写下了40位已故水科学家的小传,如今终于整理成册,取名《江河之子》,并于2014年1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江河之子》承载了对已故科学家的怀念,记录了这些科学家们的生平趣事、治学风范以及他们为水科学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这是一部以人物为载体的史书,  相似文献   

13.
王鑫 《中国地质》2023,(6):1930-1931
<正>2023年11月15日,科睿唯安发布了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来自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1300多个机构的6849名科学家入选2023年度名单,他们在过去十年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单个或多个学科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力。美国共有2669人次入选,占总人次的37.5%,位居首位;中国1424人(中国内地1275人,中国香港120人,中国澳门11人,中国台湾18人),占总人次的20.8%,排名第二。  相似文献   

14.
宋天锐 《地质论评》1988,34(1):10,35-10,35
第十六届太平洋科学大会于1987年8月20日至9月3日在南朝鲜的汉城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计1839人,其中包括800多名来自太平洋沿岸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代表,以及1000多名南朝鲜科学家。太平洋科学大会缩写为:PSC(Pacific ScienceCongress),是由太平洋科学协会(PSA)发起召开的。太平洋科学协会是1920年由美国檀香山夏威夷市Bishop博物馆馆长H.E.Gregory博士首先发起创立的  相似文献   

15.
继进 《地质科学》1974,9(4):303-311
法家沈括(1031-1095)是北宋王安石变法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参加者,为推行新法,富国强兵奋斗一生,他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杰出的科学家。《梦溪笔谈》是他的晚年著作。从这部著作,可以看出他对天文学、地质学、数学、历法和物理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袁复礼教授是老一代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他热爱祖国人民和科学、教育事业,在地质学、地理学、古生物学、考古学和地质教育等方面,都做出重要贡献。1993年12月是袁老百年诞辰,他的几代学生聚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深情缅怀这位德高望重、功绩卓著,深受人们爱戴的地学先驱。 袁先生祖籍河北徐水,1893年12月31日生于北  相似文献   

17.
王成源 《世界地质》2005,24(4):319-333
在国际地层委员会的领导下,经各国科学家的努力,已确定了显生宙各地质时代的主导化石门类。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应注重主导化石门类,以便更有效地解决地层问题。国际地层表(2004)已有很大进展,并正在完善,中国科学家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应大力倡导国际地层表在区域地质和其他领域的应用,与国际接轨;但也要科学地、有区别地对待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刘国惠 《地质论评》1984,30(1):92-92
全国变质岩原岩恢复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1月1日至7日在山东烟台市举行。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变质岩专业委员会和山东省地质学会等三个单位联合举办和组织。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的科研,教学和生产等72个单位的110多名代表。山东省地质局曹国权总工程师参加了会议,山东省第三地质队为开好此次会议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84年元月五日至九月,在我国成都市举行《喜马拉雅地质科学国际讨论会》.讨论会是由中、法两国共同商定组织的.从80年起,为期三年的中法合作的《西藏喜马拉雅山地质构造和地壳,上地幔的形成和演化》项目.已于82年结束野外工作.三年来进行了多学科的地学考察,取得了大量的科学资料,为了更好地总结考察成果,并同世界各国地质学家进行广泛交流、讨论而决定在中国举行一次国际性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中外地质科学家共有300多人.其中,外籍地质科学家有70多人,计有法、英、美、加、印(度)等10个国家的科学家与会,我院有杨遵仪、王鸿祯等8人参加.  相似文献   

20.
<正>第21届国际矿物学大会(21st IMA)于2014年9月1~5日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召开。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其中有40多名中国科学家与会。大会围绕"深入探究矿物:信息的矿藏"这一主题探讨,设置了黏土科学、深部地球、经济地质与应用矿物、环境矿物学与环境地球化学、地球化学与岩石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行星和宇宙矿物学、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等10个板块,共58个专题。与会代表就这些专题展开了热烈并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