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遥感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及前景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调查,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国外,开展得较好的有日本、美国、欧共体等。日本利用遥感图像编制了全国1/5万地质灾害分布图;欧共体各国在大量滑坡、泥石流遥感调查基础上,对遥感技术方法作了系统总结,指出识别不同规模、不同亮度或对比度的滑坡和泥石流所需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结合地  相似文献   

3.
遥感影像在六库城市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劲  杨世瑜 《江苏地质》2008,32(4):308-311
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以六库城区排路坝滑坡和芭蕉河泥石流两地为遥感影像判译地质灾害实例,提出了六库城市地质灾害遥感影像特征判译标志  相似文献   

4.
韩宝智  姚智 《贵州地质》1996,13(2):196-201
黔西北矿产资源丰富,是省内重要工业基地。该区位处云贵高原东缘,山高谷深。滑坡、崩塌、泥石流时有发生。影响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5.
牛宝茹 《工程地质学报》2002,10(S1):199-201
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它不仅能直接成灾,而且经常为泥石流、崩塌等灾害提供物源,威胁工程设施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滑坡灾害遥感解译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实例描述了滑坡灾害的遥感影像特征,利用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对滑坡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建设与地质灾害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大量调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发展中城市快速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地质灾害,采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方法,分析了城市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根据中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和2001年以后的远景目标,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整治城市灾害的基本对策与管理措施,为国家制定城市发展远景规划和奋斗目标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从美国发射其第一颗遥感卫星一陆地卫星-1算起的30余年里,世界范围内商业遥感卫星技术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团体拥有自己的遥感卫星。除了更多各类的遥感器得以使用外,卫星的图像分辨率和覆盖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未来的发展更加令人振奋。国外遥感卫星(包括已经发射和计划要发射的卫星)简介是根据从国内外出版物中获得的信息整编而成,旨在给遥感应用提供一个现在和未来图像信息源的总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何水莲 《广西地质》2000,13(3):67-70
文章在总结现代城市地质灾害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归纳了我国城市地质灾害的几种主要类型,力图为城市防灾体系的建立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李冬玲 《四川地质学报》2009,29(3):306-308,313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大型盐类矿产基地之一。但随着当地气候的恶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地质灾害不断加剧,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直接的威胁,并严重地影响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极轨卫星具有运行周期短,覆盖范围广的优点,以ETM数据为主要遥感信息源对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遥感特征分析,可对该区地质灾害现状有宏观的了解,为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何世中  石磊  周成凤  夏敏  郭玮 《安徽地质》2022,(2):170-173+192
本次利用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地质、环境、遥感等信息,在工作区的地质、地貌、环境地质条件、已知地质灾害点特征基础上,建立了遥感解译标志,对本区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孕灾背景)和地质灾害进行了解译。本文重点介绍和探讨地质灾害解译工作流程和解译效果。本次对泾县范围内解译了120个点,经野外现场验证,其中42个为滑坡灾害点,12个为道路切坡点,4个为建房切坡点。实际地质灾害点42个,正确率35%。  相似文献   

11.
人工神经网络分类及其在遥感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前言 20世纪80年代末,神经网络开始在我国应用于遥感图像分类.遥感图像分类是反映人对图像的一种理解,包括浅层的视觉生理理解和深层的逻辑心理理解两种层次.神经网络方法的图像识别是人的视觉生理现象的简单模拟.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并行处理、自适应等优势;此外对数据源要求更宽松.  相似文献   

12.
13.
该文详细论述与分析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的干涉几何特征及InSAR影像之间的相关性特征,着重阐述并分析了影响其地学监测方面的数据质量等相干技术问题,就InSAR开展上海城市地面沉降研究提出了基本思路,对InSAR城市遥感应用的潜在意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利用遥感技术综合不同平台类型、不同空间或光谱分辨率、不同时间频率的遥感数据,结合矿山地物目标特征,确定矿山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对矿山地质灾害现状、成因、分布规律等进行了分析评价.提供了客观、实时、动态的黑龙江省基础矿灾数据,为黑龙江省矿山地质灾害监督、管理、预警提供可靠地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江苏城市环境地质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江苏城市地质环境出现的主要问题:(1)地面沉降;(2)土体滑塌;(3)地面塌陷;就环境地质工作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展城市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工作;建议在城市规划的有关法规迥明确地质环境与灾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遥感技术已成为区域地质灾害及发育环境宏观调查不可缺少的技术之一,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研究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应用法国SPOT5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调查与监测,按照建立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室内遥感解译、野外实地验证、室内再解译的技术路线,共解译出滑坡、泥石流灾害点1505处,并对灾害重点片区进行详细遥感调查.通过野外验证取得较好应用效果.SPOT5影像数据不但满足l:5万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且完全满足1:1万重点片区地质灾害遥感解译.  相似文献   

17.
汶川震区北川县城泥石流源地特征的遥感动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汶川地震导致山地斜坡积累了大量碎屑物质,在降雨作用下极易成为泥石流源地。震后的2008年9月24日一场暴雨导致北川县境内72条沟同时暴发泥石流。本文选择了汶川地震高烈度区的北川县城8条泥石流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手段开展了震后和相继暴雨后的泥石流源地变化特征。强震后泥石流流域的重要变化是在沟谷内诱发了大量滑坡。通过开展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重点分析了研究区泥石流源地的滑坡活动。将512汶川地震后的2008年5月18日获取的航空图像与924暴雨后获取的2008年10月14日SPOT图像相比较,发现泥石流源地的地震滑坡面积由1537104m2增加到暴雨后的1912104m2,即汶川高烈度区一场暴雨过程新增滑坡面积达244%。根据SPOT图像解译,暴雨后泥石流沟床中的松散堆积物增大到97104m2。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汶川震区在强降雨条件下发生泥石流的敏感性特别高。  相似文献   

18.
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城市扩展变化数据,成为城市扩展监测的主要手段。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在城市扩展监测中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采用高分辨率、高光谱遥感数据,对光谱特征非常相似的城市地物和人工目标物加以区分和精细分类,以提高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时效性。石家庄市扩展动态监测采用1987年TM(30m)与1999年SPOT(5m)数据融合,对石家庄城区扩展作了详细解译和分析,指出城市扩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快速全面的获取地震灾情信息对于减少灾害损失、预防次生灾害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凭借其快速、大范围、高精度地获取地面信息的特点在震后信息提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光学遥感数据由于受到震后多云雨天气的影响,往往难以获取有效数据。合成孔径雷达(SAR)能够全天候获取数据,已成为震害评估的重要数据源。随着遥感图像向着高分辨率方向发展,数据所包含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更有利于地震地质灾害调查。本文以2017年九寨沟地震为例,采用高分辨率光学和SAR遥感图像为数据源,从道路震害分析、滑坡次生灾害提取、同震形变场计算等多个角度开展应用研究,对此次地震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结合高分辨率光学和SAR遥感影像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能够在地震地质灾害信息全面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彦儒 《城市地质》1996,8(1):25-29
本文首先谈到热污染在当前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性,从应用原理上论述了航空热红外遥感被作为一种温度检测新技术的优点。文章结合北京城市热场调查,简要的介绍了该技术在地表水体污染调查,城市下垫面结构研究,城市气象研究及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在我国的应用研究情况。最后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