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宁东煤田地震勘探的开展始于2003年,截至2008年底,共完成各种勘查阶段的地震勘探报告29件,累计完成二维地震勘探物理点约144270万个,三维地震勘探控制面积159.33km2。历经6年多的努力,已初步形成了颇具宁东(沙漠、半沙漠和戈壁复杂地震地质条件)特色的六项地震勘探优势技术,即:①沙漠区、戈壁区地震资料采集技术;②复杂地表高精度静校正技术;③共反射面元优化叠加技术;④叠前偏移技术;⑤小断层地震识别技术;⑥陡倾逆掩构造高精度地震成像技术。从而使地震勘探技术在这一地区的煤田构造勘探中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践表明,其三维地震精细地质构造勘探与二维地震快速控制地质构造勘探,可有效提高勘查精度、降低勘查费用、缩短勘查周期。  相似文献   

2.
综合物探技术在探测煤矿采空区及其富水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采空区及积水区地震地质条件及电性条件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方法,瞬变电磁、电测深及三极剖面法进行综合勘探,以解决山西阳煤集团开元矿老空区范围、富水性及补给通道.勘探结果表明13#和19#采空区的面积分别为0.208km2、0.07km2,积水区都集中在东南角,其砂岩裂隙都呈南北条带状分布,地下水沿砂岩裂隙向采空区积水.  相似文献   

3.
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的石油地质特征一直不为人知,近年来随着地震勘探逐渐被认识。为了弄清该区新生代地层发育特征,以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为基础,结合区域构造运动特征和琼东南盆地地层层序格架分析,对研究区开展了地震地层学研究,确定了地震层序界面反射特征,建立了地震地层层序和岩石充填序列。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新生代的沉积充填可划分为2个构造层序、8个层序组,古近纪—第四纪经历了河湖相—海陆过渡相—浅海相—半深海、深海相沉积演化。新生代地层发育齐全,厚度大、分布广,最大厚度约10 000 m,面积约9000km2,含两套生储盖组合,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4.
陈巴尔虎旗聚煤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北约20km 的陈巴尔虎旗境内,为我国东北大兴安岭西坡的一个较为典型的中生代内陆聚煤盆地。盆地近东西向展布,东西长约75km,南北宽约15km。盆内除东、中部勘探程度较高外,多为零星找煤孔所控制。1983~1985年,我队在盆地的中南部进行了1~1.5km 测网的煤田地震勘探,地质效果明显。由所获地质、物探资料说明盆地内含煤丰富,煤层赋存较浅,为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煤田。   相似文献   

5.
在充分收集调研西安地区地质及地裂缝研究资料基础上。在西安市区进行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剖面40km,查明第四系断层在深部的发育特征和新第三系上部地层主要地震反射标准层及其断裂构造格局;探查市区地裂缝深部发育特征,对地震勘探成果资料进行解释,分析断裂与地裂缝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TBM探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低降速层主要为流沙、含水沙层及黄土层,厚度横向变化较大,潜水面变化不定。储层非均质性强,有效储层薄,储层与煤层伴生,严重制约了本区天然气勘探开发步伐。为了解决目前勘探开发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TBM探区部署并实施了100km2的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采集,针对探区的地震地质特点和难点,开展了攻关和试验。在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采集中,通过观测系统优化、虚反射界面分析和利用、激发岩性优选、试验资料功率谱面积和频宽收敛分析等技术的综合运用,确定了合适的三维观测系统和激发因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1会议盛况1998年10月8日至10日,由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主办的全国煤矿采区地震经验交流暨成果发布会在成都四川煤田地质局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省(区)煤炭厅(局、公司)、矿务局(集团、公司)、设计院和物探队伍共116个单位,计206名代表。会议的主题是通过成果发布和经验交流,推广煤矿采区地震勘探技术,更好地为煤炭工业发展服务。会上,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副局长倪斌,代表中国煤田地质总局作了《推广煤矿采区地震勘探技术,更好地为煤炭工业发展服务》的报告。倪副局长首先回顾了煤矿采区地震勘探的…  相似文献   

8.
黄土塬区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平原、山区、丘陵、戈壁和沙漠地区,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已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但在西部黄土塬区,由于其特有的地貌特征及复杂地质条件,勘探程度不高,三维地震勘探在该类地区仍被视为“地震禁区”。对此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采取改善激发条件、多域迭代静校正等相应技术措施,克服了黄土塬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难点,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提出了今后在黄土塬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约9×10~4 km~2)有钻井6口,过井地震剖面18条,未过井地震剖面50余条,[二维地震测线共约12 000km,测网密度多为6km×8km,局部地区为4km×6km和8km×16km。三维地震区两块面积共约1 700km~2。]针对研究区少井且只有二维与三维地震资料的实际情况,采用盆地浅水区钻井资料与深水区地震资料相结合互相印证,通过识别测井层序与地震层序的界面、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和标定层位来建立研究区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依据地震相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地震反射同相轴的振幅和频率4个参数划分地震相。从单井与连井沉积相分析出发,结合古沉积构造背景和地震属性中的均方根振幅与瞬时频率,通过浅水区已有钻井验证的标准地震相向沉积相转化的标定、将标定的结果运用至盆地深水区、并充分考虑大地构造背景,将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梅山组一段共划分出5大类地震相:前积、楔状、席状、碟状和丘状,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和半深海,主要发育5种沉积相类型:浅海相、半深海相、碳酸盐岩台地相、生物礁相、碳酸盐岩缓坡相,浅海环境中南部斜坡发育呈近北东—南西向展布的大型斑礁群,南部隆起发育大面积碳酸盐岩台地,台地边缘礁带呈近东西向断续排列,是盆地深水区继碎屑岩发现之后的潜在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刘庄区位于安徽省淮南煤田潘谢矿区的西部,面积约90km~2。该区的合作勘探工作,是1980年在北京召开的中日两国政府成员会议上共同商定的,利用日本提供的设备,在中国境内开展煤田地质勘探。合作勘探报告提交后,根据合肥煤矿设计院的要求,又对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成果有目的地进行了验证,1987年12月提交《安徽省淮南煤田刘庄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1988年1月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查批准。  相似文献   

11.
<正>张孝文(1962.10-),男,汉族,甘肃民勤人,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地震勘探研究所专家。张孝文同志多年来主要从事矿井地质、煤田地震勘探领域的科研与生产管理工作,通过在戈壁沙漠区、厚黄土区、复杂山区、构造复杂区等地区的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开发与生产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行业内首次将基础地质理论与地震勘探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新疆戈壁地区,并取得极大成功,奠定了该技术在戈壁地区广泛应用的基础,成果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2.
针对黄土塬区黄土层厚度大、潜水位深、地形复杂等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LA勘查区为例,通过采集技术分析试验,总结出适合黄土塬区煤田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对策。首先,对LA勘查区地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然后,在分析弯线施工技术参数的基础上进行采集参数试验分析,确定了激发井深、药量、井组合及井间距等采集参数。采用弯线地震勘探方法,通过试验在不同地形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激发方式,可以克服黄土巨厚、沟谷陡峭、黄土干燥疏松等因素造成的激发、接收困难,取得了较好的地震效果,为黄土塬区煤田地震勘探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厚砾石层覆盖区地震勘探技术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焦作矿区九里山矿二水平地震勘探为例,简述了厚砾石层覆盖区地震勘探的特点,论述了厚砾石层覆盖区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及资料处理方法,在煤田上首次采用大吨位可控震源组合激发,克服了厚层松散砾石对地震波激发、接收的影响,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三维地震勘探解释精度,提高对小构造的勘探能力,根据三维地震勘探面元选择的基本原理,采用5m×5m的CDP小面元采集技术进行精细勘探.结合试验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在资料采集过程中,基岩裸露区采用风钻成孔,黄土覆盖区利用人工钻机成井,以进入高速层激发为原则.资料处理通过插值、扩大面元及抽线处理,提高了横向及纵向分辨率,减小了散射的影响,并通过精细的地质解释,获得准确的地质资料.该技术在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屯兰矿的实际应用验证了其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水域工程地震勘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云安  刘章捷 《地球科学》2001,26(4):388-390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桥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采用地震反射波法和地震映射波法, 在水域进行工程地震勘探, 查明了桥址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分布等工程地质问题, 并对大桥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了评价, 为桥型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葛玉德 《安徽地质》2008,18(2):129-133
阜阳区块位于南华北盆地的周口坳陷东部,面积约11000km^2,占坳陷面积的三分之一;该盆地按照中、新生界构造特征将其划分为六凹四凸;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和地质研究的深化,笔者利用该区地震剖面进行地震层序研究与划分,并进一步进行了沉积相的研究,为该区古生代的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登封矿区电法找水勘探为例,介绍结合矿区地质、水文地质及物性特征,采用电法多参数探测寻找岩溶裂隙水的工作方法、综合解释成果、水源勘探验证的地质效果及工作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西部煤炭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有信 《物探与化探》2005,29(5):404-408
阐述了西部地区煤炭三维地震勘探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 对三维地震勘探的观测系统设计、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条件选择、施工技术措施等进行了讨论, 通过几个地区的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实践, 说明在西部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质和地震地质条件下, 煤炭三维地震勘探同样可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张家口蔚县单侯井田三维地震勘探为例,在松散厚砾石层覆盖区使用可控震源组合激发进行三维地震勘探,获得了较高质量的原始资料.地震资料经精细处理及三维多属性地质解释,断层的断点清晰、自然,煤层缺失区反射波特征明显,褶曲(向斜、背斜)显示明显.在使用炸药震源难以取得较好地质成果的厚砾石层覆盖区,使用可控震源组合激发取得了较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南襄盆地内矿产地质、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等研究,发现一些襄樊-枣阳凹陷白垩系烃源岩信息:凹陷东缘盐矿井揭示的上白垩统中段烃源岩较发育、有机质丰度较高、演化程度适中,显示出一定的生烃能力;地表化探甲烷C同位素数据显示,近一半样品与中生界成熟石油伴生气有关,佐证了该区中生界生烃能力.地震勘探成果表明白垩系分布广、厚度大、沉积环境较稳定;在已投入地震勘探的900km2范围内,共解释出襄樊-枣阳凹陷可靠和比较可靠的白垩系圈闭23个,圈闭面积4~16krm2,最大可达200km2.其中,枣阳凹陷的13个圈闭是20世纪90年代地震勘探解释成果,落实程度较高,总面积达189km2.利用现有的地质、物探、化探等资料,对襄樊-枣阳凹陷白垩系石油地质条件进行初步评价,资料显示,南襄盆地襄樊-枣阳凹陷白垩系范围较广,厚度大,埋藏深,烃源岩演化程度较高,综合认为白垩系是区内值得探索的勘探新层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