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一次创新,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顺应了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市场化要求,克服了传统土地使用制度所形成的问题,推进了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加强政府调控土地,促进土地市场有序运行,盘活城市存量土地,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全国已经有2000多个市、县成立了近2800个土地储备机构,土地储备机构数量迅速增  相似文献   

2.
一、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现状1.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概述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指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通过征收、收购、转换、转制和收回等方式,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把土地集中起来,并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进行土地开发。在完成了一系列前期开发工作后,根据土地出让年度计划,有计划地将土地投入市场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自2004年4月,鹤壁市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经过三年多的运作和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鹤壁市实际的土地收购、储备、供应机制,为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鹤壁市土地储备机制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4.
2003年以来,聊城市始终把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作为国土资源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市场化配置水平。市政府连续出台了《聊城市城区土地储备办法》、《市城区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暂行办法》、《聊城市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办法》,逐步建立起了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化运作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土地资产经营管理新机制。据统计,2003-2005年,全市共实现政府土地收益15.4亿元。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对于国家实施土地宏观调控、保障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应当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制度,建立土地储备法律保障机制,推进土地储备科学、合理、有序实施。  相似文献   

6.
刘陶 《国土资源》2005,(4):32-34
土地储备制度最早起源于1896年荷兰,后来在瑞典、法国、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得到推广。在我国1996年上海成立了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上海市土地发展中心,1997年8月杭州成立了“杭州市土地储备中心”。2001年4月20日,国务院发文指出“为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要对建设用地试行收购储备制度”.鼓励各级政府建立土地储备制度,  相似文献   

7.
自2004年4月,鹤壁市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经过三年多的运作和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鹤壁市实际的土地收购、储备、供应机制,为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浅议土地储备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储备在国外即“土地银行”,最早起源于1896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到20世纪初,在欧洲有很多国家也开展了土地储备工作。我国于1996在上海成立第一家土地收购储备机构——“上海市土地发展中心”,随后各地也都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2001年4月3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在《通知》中指出:“为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要对建设用地试行收购储备制度”。依据国务院的通知精神,土地储备制度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现行法律制度框架内规范的土地储备是各市、县土地储备机构必须研究的首要问题,就土地储备实际运作中怎样规范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综合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8月,我国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上海市土地发展中心诞生;1997年8月,杭州土地储备制度开始启动,其建设成果和经验在1999年全国土地集约利用市长研讨班上引起了强烈反响;1999年6月,国土资源部以内部通报形式转发《杭州市土地收购储备实施办法》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的通知》,并向全国推广杭州、青岛两市开展土地储备的经验;2001年4月30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务院15号文件),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试行收购储备制度”。从此,众多城市纷纷成立土地储备机构,土地储备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的延续,开发该系统的目的是有效充分地利用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及每年一次的县级农村土地调查变更成果开展国土执法检查等日常业务,为领导层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主要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思路、总体框架;系统建设中的主要步骤、省级数据库的发布;系统部署的网络结构图;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城镇村内部细化调查的工作要求和数据基础,梳理了城镇村调查边界划定、城镇村土地利用框架构建、城镇村土地利用图斑转绘、城镇村土地利用类型判定、外业补充调查等城镇村内部细化调查环节;归纳了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不动产登记数据、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等已有调查成果在各调查环节的数据转换利用方式,为城镇...  相似文献   

13.
土地档案是在国土资源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文字、图纸、图表、航卫片、电子文件、声像材料等。近年来,在转变国土资源利用方式和深化国土资源管理改革的新形势下,在转变政府职能,实行窗口办文,限时办结各类报件的新情况下,土地档案在国土资源业务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严守三条控制线,是形成科学适度有序国土空间布局体系的必要条件;分析三条控制线内土地利用状况,是确保国土规划能落实、三条控制线不可逾越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湖南省一定区域为例,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分析三条控制线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及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域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土地以自然利用为主,耕地与建设用地占比仅有0.73%;该区域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形势存在一定压力,耕地占比86.45%;该区域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开发潜力充足,建设用地占比37.26%,可建设部分占比62.74%。总体来看,该区域三条控制线按各自功能分类管控,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黄土高原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2000年、2008年3期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数据集,计算2个时段(20世纪80年代末-2000年,2000-2008年)土地利用/覆被转类方向及其幅度、土地利用/覆被转类指数、土地利用/覆被状况指数及其变化率,分析黄土高原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宏观生态状况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黄土高原地区近20年来平均土地利用/覆被状况指数为24.07,其中土石山区生态系统综合功能最好,其次为河谷平原区,最差的为农灌区。20世纪80年代末-2000年,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土地利用/覆被转类是森林和草地转为耕地,生态级别由高级向低级转移,2000-2008年主要土地利用/覆被转类是耕地转为林地和草地,低覆盖草地转为中高覆盖草地,生态级别由低级向高级转移。近20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地覆被状况指数变化以及土地利用/覆被转类指数表明,该区域的宏观生态状况总体上经历了转差(20世纪80年代末-2000年土地利用/覆被转类指数为-1.08),后转好(2000-2008年土地利用/覆被转类指数为2.66)2个过程。这一变化过程前期受区域气候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共同驱动,后期则叠加了生态工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实行从严从紧的土地供应政策,土地资源要素制约问题日益凸显.为盘活土地存量,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济宁市组织力量对全市土地利用及建设用地供需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盘活土地存量,保障建设用地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全省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即将全面结束,经过近两年的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地类调查工作中最为困扰大家的就是对有关农田水利用地(156)、水工建筑用地(272)、河流水面(321)等的界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原八大类分类方法的影响,许多土地管理人员和单位以前  相似文献   

18.
多源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产品是陆地表层过程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数据,而其一致性分析则是产品应用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基于类型面积偏差、类型面积相关、误差矩阵和类型空间混淆等方法,从面积一致性和空间一致性两方面分析了 5种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产品(MCD12Q1-2010、GlobCover2009、CCI-LC2010、FROM-GLC2010和GlobeLand30-2010)在全球海岸带区域的一致性。结果表明:① 各产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空间分布总体上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但在细节上存在大面积不一致现象;② 各产品对全球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构成的描述基本一致,即以水体为主,林地和未利用地次之,耕地、草地和灌木地较少,湿地和人造地表相对最少,但在细节上存在面积偏差;③ 在产品组合中,MCD12Q1-2010/GlobCover2009的相关系数、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最低,分别为0.8814、67.46%和0.5748,而GlobCover2009/CCI-LC2010的相关系数、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最高,分别为0.9869、81.50%和0.7505;④ 5种产品两两对比,草地、灌木地和湿地的混淆程度最高,耕地和人造地表次之,林地和未利用地较低,水体最低;⑤ 全球海岸带有28.81%的土地具有较低的一致性,这些区域地类混淆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耕地、林地、草地、灌木地、湿地和未利用地之间的相互混淆对5种产品的一致性程度有直接影响。本文有望为海岸带研究在已有土地利用/覆盖数据源选择和使用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China has a land area of 9.6 million km2, 65% of the total land area of the world. Only 14.2% is cultivated at present, 0.5% is under fruit trees, 34.8% is in grazing. 17.2% is under forests, 2.6% is used for industry, communication and urban purposes, and 3.5% is covered by water. Of the remaining 27.2%, much is high and barren desert, or under permanent snowfields, or not yet used, or unable to be used with available technologies. Land resources have not been properly developed in some parts of China, owing to the pressure from population growth and other socioeconomic problems. For China as a whole, land restoratio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One solution is to increase the crop land area through reclamation.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家对实现耕地数量和质量并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明确提出建设占用耕地要"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并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措施。针对政策的趋向性变化,该文结合莱芜市实际,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耕地占补平衡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