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新疆风口众多。一般认为新疆有以下大风区,即达坂城风区、额尔齐斯河谷西部风区、准格尔盆地风区、阿拉山口风区、叶鲁番西部风区、哈密北戈壁风区、哈密南戈壁风区和罗布泊风区。  相似文献   

2.
我国北方区域沙尘天气的时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占华  任国玉 《气象科技》2007,35(1):96-100
将我国北方沙尘主要影响区划分为3个区(西北区、华北区、东北区),用网格面积加权计算区域平均的方法,比较了各区沙尘天气的时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部沙尘日数的量级明显多于东北部;沙尘暴的发生有比较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各区白天较夜间更易发生沙尘暴,2区(华北区)和3区(东北区)发生沙尘暴初始时刻的峰值出现在14:00,1区(西北区)出现在15:00~16:00;2区和3区出现沙尘天气的极值在4月,而1区在4、5两个月都是极值期;春季是各区沙尘天气的多发期,1区夏季沙尘天气发生的频次也较高;各区的沙尘日数均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发生了由多到少的跃变,1区和2区的突变点在1987年,3区在1983年。我国北方3个区沙尘天气的日、月、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其中1区表现得较为独特,2区和3区则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近40年年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46,自引:36,他引:46  
利用西北五省(区)137个测站1961—2000年历年月降水量资料,采用EOF、REOF、小波分析对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演变规律及各异常区的周期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区降水受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第一持征向量反映了全区一致的多雨或少雨,但也存在东西和南北的差异。(2)西北区年降水空问异常可分为6个气候区(异常型),即高原东北区、北疆区、青海东部区、西北东部区、南疆区、河西走廊区。(3)近40年中除高原东北区及西北东部区降水呈下降趋势外,其余各区呈上升趋势。(4)各异常区降水存在l0年以上较长周期和3~4年短周期振荡,但其显著周期及其年代变化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杨瑜峰 《干旱气象》2014,(5):701-705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旋转主成分分析方法,应用陕、甘、宁、青4省(区)170个测站的降水量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北东部1961-2010年降水量区域分布、地域相关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异常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较高的整体一致性,其次表现为东西相反和南北相反的变化趋势。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异常存在4个基本相关的区域:陇东南和陕西中南部区、陇中宁夏和陕北区、青海高原区和河西走廊区。近50 a来,陇中宁夏和陕北区、河西走廊区各年代降水呈反位相变化;陇东南和陕西中南部区、青海高原区1961年以来的前40 a各年代变化趋势一致,本世纪初的10 a变化相反。河西走廊区、青海高原区则向湿转变,陇中宁夏和陕北区、陇东南和陕西中南部区干旱程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月季气温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西北五省 (区 ) 89个测站 196 1~ 1990年月平均气温资料 ,通过EOF分解等方法 ,分析了月 (季 )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基本空间分布型 ,最后将该地区气温按年际变化分为 :陕西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区、青海高原区、河西走廊区、南疆区和北疆区等 6个区 ,这与实况较吻合。  相似文献   

6.
1986年元月6日,区气象台学会小组在区气象台举行了“1985年异常天气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术讨论会。气象台学会会员、科技人员、区局吕兆欢副局长、业务处蒙远文副处长、区气象学会、南宁地区气象学会、广西民航、区农牧渔业厅、区糖业公司、区气象学校、区气象科研所等单位代表共60余人出席了这次会议。区气象台的领导自始至终也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7.
海温与涛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所用的月海温资料是取自美国国家气候中心。经统计学和气候学方法对全球主要洋流区海温与北太平洋涛动、南方涛动、北大西洋涛动相互关系进行初步分析,认为:当厄尔尼诺年时,全球大多数主要洋流区海温普遍上升,它们与东太平洋赤道冷水带海温的正相关显著。这时,西澳大利亚寒流区、东澳大利亚暖流区、墨西哥湾暧流区的海温都下降.这三个洋流区与东太平洋赤道冷水带的海温呈负相关明显。秘鲁寒流区与东澳大利亚暖流区、西澳大利亚寒流区,加那利寒流区与墨西哥湾暖流区海温场存在着东西向跷跷板式的变化特点是引起南方涛动和北大西洋涛动的主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三月廿三日下午,区气象局、区气象学会在南宁区气象台,召开纪念世界气象日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区科委副主任张正铀、区农委委员黄溪、国防工办副主任杨仲华、广西师范学院院长莫大同、广西农学院教授区气象学会副理事长郭可展、离休老干部原区气象局副局长贺维章、赵福英.在邕的区气象学会理事,各有关厅局和新闻单位以及区气象学会代表共84人。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地区分区气温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内蒙古地区94个站1961-1995年年平均气温资料,进行了模糊聚类分区,把全自治区分成4个区,即西部区、中部区、东南部区和北部区。对4个区的年和四季气温的变化作了分析,另外还分析了全区24个站的异常冷暖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区科委、区科协、区气象局、区畜牧厅支持下,于1988年8月17日至20日在乌鲁木齐区气象学会主持召开了建国以来我区第一次畜牧气象灾害防御对策研讨会。国家气象局、区科委、区畜牧厅、区畜科所、八一农学院及有关地(州)气象处局、尼勒克军马场等代表共42人参加。内蒙气象局、青海大学寄来了论文。会议收到论文和技术材料共49篇。  相似文献   

11.
近几十年黄河源区气候与植被变化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通过对黄河源区气温、降水量、NDVI指数变化以及NDVI指数与气温、降水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气温近50年呈升高趋势;源区近34年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源区降水量较多,比较湿润。近20年黄河源区及源区东北部植被覆盖较差,且不容易保持,达日及源区东南部植被覆盖相对较好,且容易保持;源区植被覆盖与气温、降水量均呈正相关关系,降水量对植被覆盖的影响比气温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2.
国世友  邹立尧  刘春生 《气象》2003,29(S1):1-5
使用84个观测站1961~1990年的气候资料阐述了黑龙江省热量资源、降水资源、光资源及风资源的分布状况。根据气候资源分布状况,针对林业生产的需求把黑龙江省分成七个林业气候区:温暖半干旱区、温暖半湿润区、温暖湿润区、温和湿润区、温凉湿润区、冷凉湿润区、寒冷湿润区;同时分析了各个林业气候区森林火灾的发生状况。为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和森林资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四川省115个气象站1961—2014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计算各站历年各季的Z干旱指数,根据Z指数的旱涝等级划分标准将其划分为7个等级,参考过去四川省干旱灾害的灾情记录,研究Z指数在四川的适用性,并用多种统计方法研究四川干旱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Z指数在四川各季干旱监测中表现均较好,在四川有较好的适用性。四川干旱可划分为6个空间型,其中四川盆地西部区、东部区、南部区、中部区干旱程度加强,而川西高原区和川西南山地区干旱程度减弱;四川盆地东部区出现干旱的频率最高,而盆地西部区和南部区出现干旱的频率最低。四川盆地西部区、东部区和川西高原区较严重的干旱主要发生在夏季,而盆地南部区、中部区和川西南山地区较严重的干旱主要发生在冬季。各分区干旱变化周期不同,盆地西部区具有3~4 a的振荡周期;盆地东部区振荡周期为6~7 a;盆地南部区具有3~4 a和14~16 a的振荡周期;川西高原区具有4~5 a和8 a左右的振荡周期;盆地中部区振荡周期为7~8 a;川西南山地区振荡周期为2~3 a。  相似文献   

14.
利用MODIS地表温度数据,计算城市热岛强度指数,分析近15年广州市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并结合气象观测数据、社会统计数据定性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受地形地貌影响明显,负热岛区主要分布于森林密集的北部山区,无热岛区主要分布于中部低山丘陵区域,热岛区主要分布于高度城市化的中南部平原区。关于城市热岛的日变化规律,白天热岛区、负热岛区面积均小于夜间,但白天热岛区强度、负热岛区强度大于夜间。关于城市热岛的季节变化规律,冬季热岛区面积最大,热岛强度最小,夏季热岛区面积最小,热岛强度最大;冬季负热岛区面积最小,负热岛强度最小,夏季负热岛区面积最大,负热岛强度最大。对于城市热岛的年际变化规律,近15年来广州市的热岛区、负热岛区占全市总面积的百分比呈上升趋势,无热岛区所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人为热排放在城市中心区域的持续增长,加上区内建筑物密度大、植被覆盖度低,导致了热岛区的增加,而北部山区至中部丘陵山区的植被的持续好转,加上地理特征限制了该区域的城市化发展,导致了负热岛区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华南暖区暴雨事件的筛选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逐小时降水资料,采用客观方法对1982~2015年华南地区暖区暴雨进行了筛选和分类研究。主要结果如下:华南区域暖区暴雨事件共计177例,暖区暴雨占筛选的暴雨事件的16.86%,表明暖区暴雨是华南非常重要的降水过程。暖区暴雨主要出现在4~7月,6月份最多,平均持续11.58 h。暖区暴雨事件发生位置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的沿海地区和粤北山区,有四个降雨中心。产生华南暖区暴雨的天气形势主要有四类,切变线型、低涡型、南风型和回流型,不同类型的暖区暴雨对华南地区的内陆和沿海的作用不同,且南风影响下的暖区暴雨发生频率较高,影响较大,是一类较为重要的暖区暴雨。  相似文献   

16.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自动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对发生在江门市的一次局地特大暴雨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特大暴雨均是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较强的上升运动、充分的水汽、不稳定的大气层结等有利的条件下产生的。暴雨落区和垂直上升运动最大区中心、相对湿度大值区、850hPaθ_(se)的高值区、不稳定能量大值区、螺旋度大值区的走向、落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气温异常的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87,自引:3,他引:84  
用REOF法对中国的年和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年际变化进行了分区,并研究了各区气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年平均气温可分为8个变化区,春季7区,夏季9区,秋季7区,冬季5区。从年平均气温看,近46a来中国的主要升温区为东北、华北北部和新疆自治区,升温幅度为1.2℃左右。降温区为四川、贵州,幅度为0.3~0.4℃。东南部、西北东部、西藏和云南地区1970年代初以前降温,以后升温,与北半球气温变化一致。各季节升降温区与年平均有一定的差异。升温区范围和升温幅度最大的为冬季。降温主要集中在春季西部、华南地区和夏季长江流域和新疆南部。降温幅度最大的为夏季。秋冬季全国则无降温趋势。  相似文献   

18.
华南锋前暖区暴雨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锋前暖区暴雨是华南前汛期暴雨的主要特点,但暖区暴雨常常难以模拟和预报,给气象工作者带来挑战,因此对影响其发生发展的环流背景、天气系统、中尺度系统以及地形等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暖区暴雨的预报能力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气象学者对华南暖区暴雨进行许多研究,本文主要对华南锋前暖区暴雨研究的天气系统及地形等进行简要概述,介绍了暖区暴雨发生时中高纬大气环流、副高、南亚高压和高空急流等大尺度环流背景,南海季风与华南暖区暴雨的密切联系,天气尺度系统以及中尺度系统在暖区暴雨中的重要作用,地形条件对暖区暴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潘光照  俞炳启 《气象》1983,9(11):10-11
8209、8211号台风是1982年7月底和8月中旬直接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两个台风。8209号台风稳定西北上,在福建莆田附近登陆;8211号台风近海北上进入黄海,转向朝鲜。现用日本播发的卫星云图分析传真图(简称ANAS图),对这两个台风的云区作对比分析。 一、台风云区及邻接云区 我们称台风本身所在的云区为台风云区,而台风周围的云区为邻接云区。由分析看出: (一) 台风云区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20.
液态CO2人工引晶后云微物理和降水变化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飞机探测仪器观测到的云中粒子微观结构,结合卫星、雷达和常规天气资料,分析了人工增雨作业前后云的宏、微观物理结构和降水变化。结果表明,作业后影响区云中的冰晶浓度、雨滴直径比对比区有明显增加,云中过冷水减少;对比区降水回波强度和强回波区面积变化不大,而影响区最大回波强度增大,强回波区的面积扩大,降水增加。这与影响区云中降水粒子增多、直径增大是一致的,这些结果说明了液态CO2催化层状云的物理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