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曾鼎乾 《地质论评》1940,5(5):415-422
導言昆明附近地層除下寨武紀頁岩、二叠紀火山岩流外,分佈最廣(?)厥爲石炭二叠紀之石灰岩。民國十二年朱庭祜調查昆明附近地質,曾分石灰岩爲西山層(上石炭紀或下二叠紀)、老煤山層(石炭紀)及明朗層(石炭紀下部)。二十八年土鸿楨  相似文献   

2.
漠峰  山丁  金弟 《地质科学》1960,3(2):79-81
1958-1959年大跃进中,我們曾在某地硷性岩体的正长岩中发現晶形十分完美的黑色矿物,經室內研究后,証明其为板钛矿(見63頁图1),并且含Nb2O5达0.57%。这在我国恐是一个新的产出矿物。一、产状和物理性貭板钛矿产地系一硷性杂岩体,侵入于寒武紀石灰岩和侏罗紀砂岩和砾岩中,侵入时代为下侏罗紀。硷性杂岩体主要由硷性正长岩和霞石正长岩組成,正长岩侵入較早,主要位于岩体的边部。板钛矿产于与侏罗紀砂岩接触的正长岩中,呈脉状及浸染状。正长岩含有相当量的石英,可能为围岩混染所致。  相似文献   

3.
钙质生物骨骼形成作用生物硬体是软体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生理作用产物。他们的矿物组成、晶体形态、有机物和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其形成方式、分泌组织、矿化机理也不相同,现分述于下:(一)钙质生物造骨方式按碳酸钙来源大致可分三种:(1)生理作用:为低等两侧对称植物的造骨方式,当藻类在水中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状体下部吸收重碳酸酐HCO3-和Ca++,而在叶状体上部以Ca(OH)2分泌出来,同时与Ca(HCO32反应,造成碳酸钙沉积,围绕叶状体呈鞘或套子。  相似文献   

4.
在广泛地进行第四紀地質研究以来,对松散沉积物的标本採集,常常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如冲积層中的交錯層、黄土中的古土壤層及其它地層中岩性急遽变化和特殊结構的現象等等,往往既不能保存原样而又無损地把标本採集回来,因而或多或少地給工作帶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在目前如何採用新的方法多快好省地更圓滿地採集标本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一、地質情况簡介 1.地層——貴州的地層分布是比較全面的,最老的有元古代的下江系变質岩,最新的有零星分布的第三紀紅色礫岩和泥砂岩,但分布最广而比較發育的地層是整个古生代和下部中生代。震旦纪地層底部常有冰碛層和其他碎屑岩,上部为矽質灰岩及白云質灰岩,与下江系呈不整合接触。寒武紀底部为石牌頁岩,  相似文献   

6.
尹樹森  丁奎首 《地质科学》1964,5(3):282-289
顾家石(Ca2BeSi2O7)产在东北一地碱性正长岩与寒武紀石灰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是属于黄长石类的一种含铍的新矿物。直到目前为止,它是第一次在自然界中找到的,与人工合成的鈹-鎂黄长石(GoriaC. 1953-1954)几乎完全一样。詳細的矿物学研究見另文(彭琪瑞等,1962年)。一、顾家石矿物学顾家石的晶体完整,呈平行于底面的四方薄板状,一般大小为:长寬約2-3毫米,厚0.3-0.5毫米。五色透明至半透明,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鋸齿状断口,性脆,硬度5±,比重为3.0336±0.0022。  相似文献   

7.
侏罗紀地層在鄂尔多斯地台分布非常广泛,北起內蒙东勝,南至陝北之麟遊永寿,南北延展約600公里。在地台西沿內蒙棹子山东麓,以及甘南灵武、鹽池、同心、華亭等地,亦有侏罗紀地層的零星出露。由于鄂尔多斯地台地区广闊,前人在各区对地層的定名都不一致。下侏罗紀在內蒙及陝北北部名为延安統,在陝北南部名为瓦窑堡煤系或衣食村煤系,在隴东一帶名为華亭煤系。中侏罗紀及上侏罗紀在陝北一帶名为直罗統和安定統,在隴东为華亭煤系上部和崆峒山統下部。为了統一起見,我們將地台区的下侏罗  相似文献   

8.
為了詳細地研究浙江西部的下古生代地層,我們於1954年4—6月间在浙西江山、常山一带工作兩個半月。除詳測地層剖面外,並有系統地採集化石。我们工作的重點地區有三,即:(一)江山城北黄泥崗附近,(二)江山縣北鄉大陳左近,及(三)常山城南西阳山、大坞一帶。因為我們工作的重點在下古生代,所以所测寒武紀及奥陶紀地層的剖面比較多,而對上古生代地層的观察比較少。石炭紀及二叠紀地  相似文献   

9.
平顶山煤田位于淮陽地盾北緣。煤田类型为地台边緣凹地型,地層系統基本上与華北各地相同,区內构造由兩向斜及一背斜所組成。总面積約330平方公里,含煤42層,震旦紀、寒武紀等古老地層在礦区南部,九里山、土牛山一带有其分布。煤系地層大部分为第四紀地层所掩盖,出露稀少。礦区北部有二迭紀平頂山砂岩及三迭紀石千峯統紅砂岩露出,構成高山,拔海400—500余公尺.地形陡峻、南沿山坡,切割溝谷甚多,具有泉水及季節性地表水流.  相似文献   

10.
刘之远 《地质学报》1951,(Z1):1-8,98,99
湖北省西南部地質構造形態,可以分別為華夏式與新華夏式。華夏式構造為本區主要構造形式,走向東北——西南。顯著的褶縐有十一個背斜(看附圖F2-4,F6,F8,F11,F13-15,F17,F21),十二個向斜(F1,F5,F7,F9-10,F11F16,F19,F20-22,F26);還有九個逆掩斷層(T3-11)。褶縐形狀是寬而長,各軸向略呈平行,有向兩端延長達幾百公里的,有向一端延展的,或兩端傾消的。較新地層居向斜中部,較老地層居背軸軸部。向斜軸部地層傾斜平緩(傾角15°—30°),在兩翼傾斜較陡(傾角35°—70°),有時直立。至於逆掩斷層(T3-11),斷層走向與褶縐走向相同,T3(看附图)是最顯著的,向兩端延長达60公里,斷層面傾向西北,上衝體從西北向东南推動。其餘斷層延長較短,上衝體有從西北向東南,亦有從東南向西北推動,情况不一。新華夏式構造在本區內居次。褶縐走向北北东—南南西,成狭而長的形狀。向斜軸部地層傾斜較陡(傾角45°—80°),而在背斜軸部傾斜較緩。属於此系的逆掩斷層,T1在齊嶽山之东麓,T2在川利縣之西,T9在咸豐縣之南,T11及T12都在F18向斜西翼。斷層走向都是北北東-南南西,舆褶縐走向相同。 華夏式與新华夏式二系構造干涉現象異常顯著,如向斜(F1)軸部被逆掩斷層(T2)截割為二,背斜(F13)的西南段被逆掩斷層阻切,向斜與背斜原來都成東北—西南走向,被成北北東—南南西向的逆掩斷層所阻切。亦有褶縐受阻撓而折轉成北北東—南南西向,如F7,F8,F10;可以證明華夏式構造受新華夏式構造所阻切。 華夏式被新華夏式所截切或干涉,二者造山運動時期,自然前者較早,約在白堊纪的後期;後者較晚,在白堊紀之後,可能在第三紀初期。  相似文献   

11.
盛金章 《地质科学》1959,2(9):268-269
“保安頁岩”一名系1924年謝家荣所創。当时,他把湖北东南部二迭紀及三迭紀地层分为三部分,即上部大冶石灰岩,中部炭山湾煤系,下部阳新石灰岩。后来,他又在大冶灰岩与炭山湾煤系之間发現一层頁岩,在此頁岩中所发現的化石經葛利普鑑定为Gastrioceras zitteli Gemmellaro,并将这层頁岩取名为保安頁岩。由于这层页岩在其标准地点层序不清,以致至今它的确切位置还不明了。 1937年许德佑在鄂西远安境内工作时,曾注意这层頁岩和三迭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傅平秋 《地质科学》1966,7(2):116-135
有关银星石的矿物学工作,不少学者作过研究,但对其化学式、晶胞参数等有不同看法,对于空间群的判定亦未作详细叙述。本文通过银星石晶体结构的测定认为该矿物属斜方晶系,空间群系 C2v9-P(c2)1n而非 D2h16-Pcmn,共化学式为 Al3(OH)3(PO42·6H2O,每个晶胞中含有四个分子。同时文中也对银星石的物理性质作了较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在大青山地区进行综合水文地质调查中,曾见到大青山地層有与前人调查资料不同之处,即第三紀的干诺霸玄武岩与红土層之间的问题。前人资料中,认为第三紀的最底部是干诺霸玄武岩,在干诺霸玄武岩之上有红土層沉積,但这次在大青山东南部朱海西窪于北20°东一公里处大冲溝所见到的天然剖面如下图。恰与前人资料相反。冲溝的底部为红土層沉積并已膠結,  相似文献   

14.
前言作者等于1956-1957年在柴达木北緣某鉛鋅矿床氧化带中找到若干含鋅很高的硫酸盐矿物。其中二种,經过1962-63年的室內工作肯定为鋅赤铁矾(Zincobotryogen)和鋅叶綠矾(Zincocopiapite)。前者是赤铁矾族的新变种,后者是叶綠矾族的新变种。它們在成分上接近于这两族矿物的鋅的极端組分,即鋅赤铁矾的理論分子式为ZnFe3+(SO42(OH)·7H2O,鋅叶綠矾的理論分子式为ZnFe43+(SO46(OH)2·2OH2O。工作中曾利用了叶韵琴同志采集的部分标本。  相似文献   

15.
钱家驹 《地质科学》1987,(2):101-112
浙江西部晚奥陶世五峰期沉积包括三种相:(一)笔石页岩相:由二部分组成,上部堰口组有笔石Diplograptus bohemicus带及三叶虫Dalmanitina sp.,下部于潜组有四个笔石带:(4)Paraorthograptus yuqianensis,(3)Climacograptus venstus,(2)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1)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tensis(二)混合相:上部为文昌组,下部为长坞组,(三)壳灰岩相:上部为文昌组,下部为三巨山组,有Toeniolites, Proheliolites等。本区的Dralmdnitina-Hrrnantio层出露清楚,且Da.和H.Diplograptus bohemicus共生,时代属晚奥陶世晚期。  相似文献   

16.
李積金 《地质论评》1957,17(4):402-416
早在1931年孫雲鑄敍述過中國含筆石地層從下奥陶紀早期特馬豆克期(Tremadocian)至下志留紀凡倫期(Valentian)七個地層單位。穆恩之(1949)在“中國筆石述要”一文中提到過三十幾個含筆石的地層單位。近年來,在很多地方從上寒武紀後期到中志留紀地層中均陸續發現筆石。筆者在  相似文献   

17.
田奇瓗 《地质论评》1937,2(6):515-532
(二)葛氏古生代地層的新分類之探討葛氏古生代地層的分類,原以震旦紀爲首,但他的新分類開端就從寒武紀論起,就是因爲他認定震旦紀地層,乃一種淡水而非海洋停積的緣故。(註九)震旦紀地層是一種淡水停策?還是個疑問。在北美相當的地層內,如Belt Terrane等,雖然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关于镓在含霞石的岩石中分布情况的文献资料,主要是根据戈尔德施密特和培特尔斯发表的数据。根据他們的资料,在霞石岩中GaO3的含量为0.005%(据八个測定的平均数)。Ga2O3∶Al2O3=1∶4000。根据哥尔頓和穆拉特的资料,在阿尔坎查斯的霞石正长岩中含Ga 0.002%(据三个測定的平均数)。不久以前,勃里謝諾克报导了苏联各地岩石中镓的分布資料。根据这項资料,在硷性岩(霞石正长岩、正长岩、二长岩和正长辉长岩)中,Ga的含量从0.0018%到0.0070%,平均为0.004%。在这些岩石中Ga/Al·10-4比值从3.0到5.6,平均为4.1。本文乃探討洛沃泽尔岩体(科拉半島)岩石中镓的分布情况。該岩体分布的面积約530平方公里。这个岩体由四个侵入相組成。  相似文献   

19.
1963年6月我们在某盐湖湖滨工作时,发现一种透明无色-浅褐色具完好尖菱面体状晶形的矿物。加冷的稀盐酸溶解时,矿物剧烈发泡,并结晶出大量六方片状的硼酸晶体。经过矿物学、化学和X-射线的研究,确定该矿物和文献上所有已知的硼酸盐和碳酸盐矿物不同,是一种新矿物。其化学分子式为MgCa2[CO3|B2O5]·10H2O。  相似文献   

20.
贝尔凹陷油成藏要素空间匹配关系及对油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广  牟敦山 《沉积学报》2012,30(6):1149-1155
通过贝尔凹陷油成藏要素--南屯组源岩、裂缝及断层圈闭和源断裂的空间匹配关系研究得到,贝尔凹陷裂缝和断层圈闭与南屯组源岩在空间上有4种接触关系,第一种是布达特群裂缝圈闭位于南屯组源岩侧上方,由T5-T1源断裂连接;第二种是南屯组断层圈闭位于南屯组源岩内,由T23-T1源断裂连接;第三种是南屯组断层圈闭位于南屯组源岩外侧,由T23-T1断裂沟通的砂体连接;第四种是大磨拐河组二段断层圈闭位于南屯组源岩之上,由T23-T1断裂连接。贝尔凹陷3个成藏要素空间匹配关系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南屯组源岩分布控制着油藏分布;②油藏均沿源断裂分布;③圈闭距南屯组源岩距离越近越有利于油藏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