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地裂缝灾害的文献,综述了我国地裂缝的分布特点、发生、发展及造成的后果,指出地裂缝砂仅受地形地貌控制,而且与年周期变化、表层黄土、地面排洪方向等有关。地裂缝的成因主要由新构造活动、过量开采地下水、膨胀性土的胀缩作用、重力作用等引起。提出地裂缝应要根据划分出的地动型、重力型和膨胀型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2.
西安城区存在十多条规模不一的地裂缝,地裂缝两侧地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随着地面沉降的加剧,给周边的建筑物、城市道路、市政管道设施等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对城市建设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西安地区地裂缝的发育和地面沉降的加剧,除了西安地区的地质构造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为过量汲取地下水所致。所以,对地裂缝的防治除了采取一些被动措施,如建筑物规划时应避让地裂缝、地裂缝附近的建筑物均应采取必要的结构措施等外,我们还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即严格控制深层承压水的开采量,以减小地裂缝两侧地面的沉降速度和沉降量,从而降低地裂缝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地裂缝灾害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20世纪中期以来地裂缝在我国许多城市开始出现,已成为一种区域性的重要地质灾害,严重危及城市建设与人民生活。文章详细介绍了我国地裂缝灾害的分布特征,总结出地裂缝具有成带性、不可抗拒性、方向性和周期性的灾害特点。以我国比较典型的新构造活动区域-汾渭地堑内的地裂缝为例,从构造活动和地下水开采影响方面分析了地裂缝形成机理,针对地裂缝产生的不同原因,提出了建筑物加固和减少地下水开采等控制及减轻地裂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西安地裂缝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活动特点,并对地裂缝给西安市市政基础设施特别是城市立交带来的灾害进行了系统分析。以长安路立交、互助路立交、绕城高速长安南路立交的现场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地裂缝对城市立交的破坏模式。认为其结构的主要破坏模式为水平张拉和垂直错动。另外对穿越地裂缝的城市立交的减灾措施以及对拟建工程进行地裂缝专项勘察和采取的结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豫北平原地裂缝调查,共发现地裂缝48处,部分裂缝在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对房屋、道路、农田造成破坏和威胁。本文分析了豫北平原地裂缝的发育的时空规律,通过地裂缝和地层岩性、降水、地下水、活动构造、地面沉降、地震等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本地区地裂缝的形成并非单一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7.
某地裂缝特征成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运东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14(1):118-119
地裂缝按其成因分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两大类,不论是何种类型的裂缝,均可造成一定的灾害,破坏国民经济建设,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近年来,地裂缝作为一种地质灾害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所研究的对象则是非构造成因的地裂缝,其有关措施的部分建议已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采纳。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概况研究区地处丘陵地带,最大相对高差近100m,溪沟发育,切割较深,山顶多呈长条状或圆顶状,斜坡呈阶梯状,植被不发育,多为农耕地。场地表部为第四系人工填土、耕作土及坡残积层,下部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灰白色砂岩、紫红色泥岩。… 相似文献
8.
随着秦皇岛地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地下水的开采日益加大,沿海地区由此产生的海水入侵现象较为普遍。海水入侵也是一种地质灾害,如何防止海水入侵是广大地质工作者和相关科技人员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本地区海水入侵分布规律、发生原因及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管理地下水开采、引调客水补充地下水以及修建拦潮坝等多种举措防治海水入侵。借鉴国内外成熟的经验和方法,修建拦水坝拦潮蓄洪是治理海水入侵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指出,修建梯级多道拦水坝逐级提高河水位强化对地下水的补给是治理海水入侵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10.
张坤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3,24(1):26-29
沧州地处平原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发育较少,但超采地下水引发严重地面沉降,地裂缝、软土触变和盐碱土地质灾害也较发育,沿海地带风暴潮和海岸蚀退地质灾害严重。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这些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工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从苏锡常地区特定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出发,系统分析了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即基岩起伏形态差异、第四纪沉积结构差异和水文地质条件差异是引发地裂缝灾害的内在条件,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是诱发地裂缝灾害的外在因素.通过对地裂缝灾害成因类型的系统划分,为今后进一步进行地裂缝灾害分区评价、防治规划等工作提供了先导性意见和理论基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安正泽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16(1):69-71
文章通过对贵州省大方县以公鸡山地裂隙实地调查,认为地裂隙的形成主要与公鸡山一带地下采煤有关。即采煤虚脱,沿先存构造断裂拉张而成。同时叙述了地裂缝特征及危害,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3.
山西清徐—太谷地区是中国地质灾害高发区之一, 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活动断裂、滑坡、地震、地裂缝等。通过对该区开展地面路线地质调查、物探、水文工程钻探等工作, 将地裂缝划分为山前地裂缝和盆地中部地裂缝2类。山前地裂缝主要与断陷盆地盆-山转换带的活动断层有关, 其盆地上基底构造层岩石组合具有软硬相间的"二元结构"特征, 由厚层状砂岩和薄层状粉砂质泥岩组成, 这种"二元结构"在外在因素(如暴雨、地震等)的诱发作用下, 软质层容易产生层间滑动, 导致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盆地中部地裂缝除与可能的隐伏断裂有关外, 主要与清徐—太谷地区地下水过度开采有关。水文工程钻探揭露了该断陷盆地中多个含水层, 每个含水层结构中的上下层为不透水的厚大粘土层或粉砂质粘土层, 中间含水层为粉砂或细砂层。当地下水过量开采时, 水位降低, 含水层受上覆地层重力作用影响, 发生沉降形成地裂缝。清徐—太谷地区上更新统粉质泥岩中常可见少量白色膏盐团斑, 推测是造成本区地下水质普遍偏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对地裂缝的监测资料并结合地震及地面沉降等多方面研究成果,提出了西安地裂缝发展具有三个活动周期:Ⅰ级活动周期400~700年,Ⅱ级活动周期20~22年,Ⅲ级活动周期为一年,当前正值地裂缝活动高潮期。文中又据地裂缝的垂直活动速率及其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对地裂缝活动强度进行了分级,并提出减轻地裂缝危害的防治对策,这对西安市的城市建设和规划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邵林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4,(2):119-124
威宁县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不合理的人为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出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文基于2011年实际调查数据,从地质环境条件、人为工程活动特征等方面,分析论述了威宁县地质灾害隐患的主要类型、发育分布特征及其危害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为威宁县进行规划、部署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河北唐山开滦赵各庄煤矿采空区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各庄煤矿多年采矿活动导致的地质灾害十分发育。本文介绍了矿山自然及地质环境、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矿体(层)地质特征等矿山基本情况,重点阐述了采空沉陷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成灾机制,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和各阶段评估取其重的原则,对矿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给出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山东省临邑县临盘镇地裂冒喷水油灾害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守余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16(3):90-93
1998年7月临邑县临盘镇西十二里村发生地裂冒喷水油灾害:对此次灾害研究认为,灾害发生前地应力已有明显改变,这种改变应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油田开发难以直接引发断层的活动。因此,地裂冒喷水、油灾害是因活动性断昙——临邑断层在局部薄弱部位活动而引起的,断层活动使地下流体顺断层涌出地表,是自然地质灾害。灾害的诱发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地面不均衡沉降耦合使得地下应力布不均习,导致在断层的薄弱部位产生应力集中,并引发灾害发生。灾害发生已使得地下不均衡应力得以释放,近期内再次发生灾害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9.
天津宝坻县隐伏岩溶区地下水开发与地裂缝成生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调查分析地裂缝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地裂活动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过程的关系,认为过量开采奥灰水是产生地裂缝的主导因素。随着水位下降,盖层介质固结压密作用是导致地面压缩变形乃至地裂缝发生的直接原因。地下水系统结构特征以及固结压密作用的物质基础———松散盖层的厚度、岩性,是构成地面不均匀沉降的充要条件。当这种不均匀变形程度足以使土体连续性破坏时,则地裂缝便在沉降区应力集中的部位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