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昌地区震旦纪—早寒武世地层的发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邸瑞ji  沈俊 《地质论评》1989,35(6):537-542
本文记述了在江西省南昌附近所发现的一套碳硅泥岩-细碧岩组成的地层。据地层和古生物资料,其时代应归属于震旦纪—早寒武世。这套地层向南延伸有可能跨越江南台隆和华南褶皱系两大地质构造单元的界线。笔者在对比了界线两侧的火山岩特征后,认为震旦纪—早寒武世,两大地质构造单元的界线可能是逐渐过渡的。  相似文献   

2.
陈扬玉 《物探与化探》1986,10(4):302-304
滇东南马关——麻栗坡地区为重要的以钨锡为主的成矿区。通过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发现了许多有找矿意义的异常,并总结了测区微量元素分布规律,提供了区域成矿远景评价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火烧店组的建组地点在陕南镇巴县小洋坝乡火烧店附近。该组下伏地层是灯影组(包括上震旦统的灯影峡阶和下寒武统的天柱山段),上覆地层是下寒武统水井沱组。火烧店组由碳酸盐岩组成,可分上、下两部分。下部相当于滇东筇竹寺组的八道湾段;上部相当于玉案山段的下部。该组时代应归于梅树村期晚期—筇竹寺期早期。这一地层单位的建立,对进一步研究上扬子区的早寒武世早期地层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连金州地区震旦纪—早寒武世地层格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黄元有  冉灿  吕许朋 《云南地质》2011,30(3):336-339,331
评细研究区布格重力局部异常后认为:元阳哈播为金、铜、铅锌找矿有利地段,金平-新安里为金、铅锌、铜、钼多金属找矿地段,个旧老厂为锡多金属矿成矿有利部位,薄竹山为钨、银铅锌找矿区,而马关老君山为钨、铜、铅锌多金属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6.
白平  肖加飞  何熙琦  石磊  李艳桃 《贵州地质》2014,31(4):291-296272
黔北西部遵义-大方一带早寒武世沉积地层发育完整,中下部以陆源碎屑岩为主,上部则主要为碳酸盐岩。金沙岩孔剖面露头良好,标志清楚,具有多个相对深-浅变化旋回,共划分为5个沉积层序,第一、第二、第四层序及第三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为陆源碎屑沉积,第三层序的海侵体系域和第五层序由碳酸盐沉积构成。层序地层格架显示沉积厚度具有西厚东薄的变化特点,各层序的体系域厚度总体上表现为海侵体系域小于高水位体系域。早寒武世沉积环境具有由深变浅的演化特点,总的沉积环境变迁为深水滞流陆棚→广海陆棚→碳酸盐岩缓坡→广海陆棚→浅水滨岸→碳酸盐岩台地。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随着敦煌地区越来越多古生代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地质信息相继被揭示,许多学者据此提出了"敦煌造山带"的认识,并受到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次工作在敦煌地区东北缘发现了大规模露头连续的沉积地层,岩石组合主要为变砂岩和变泥质砂岩,夹少量变砂质泥岩,偶夹变砂砾岩和变硅质岩.通过U-Pb同位素法对该套沉积岩碎屑锆石和侵入其...  相似文献   

9.
云南晋宁,安宁地区早寒武世磷块岩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滇东地区含磷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认为渔户村组小歪头山段和雨碌段(待补段)分别代表一级碳酸盐磷酸盐台地上二级台地和台凹相区的同时异相沉积。晋宁、安宁地区中谊村段的白泥层与中白云岩层为上下关系,中白云岩层为上磷矿层下部的相变。根据20条含磷地层剖面的地层相分析进行相区划分,并作出中谊村段下磷矿层和上磷矿层两个沉积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图。  相似文献   

10.
11.
云南东部早寒武世沉积相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良栋 《云南地质》1994,13(3):240-252
早寒武世,扬子陆块西南缘的滇东昆阳式基底处于稳定状态,在陆表海环境下形成的稳定型建造内,存在着渔户村组与筇竹寺组间沉积环境的区域性转变,该时限前后沉积的岩石地质体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成为震旦系与寒武系间最早出现的一个岩性差异明显的岩石地层分界线,具区域性地层划分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早寒武世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寒武系底部硅质岩发育,主要分布于西山布拉克组和西大山组中,厚度达到120m,发育有火山岩-硅质岩,硅质岩夹黑色页岩组合。通过对兴地大坂穷木库杜克剖面硅质岩的系统地球化学研究,硅质岩常量元素Al、Fe、Mn在Al-Fe-Mn三元图上投影落入热水沉积域中。西山布拉克组底部硅质岩富集As、Sb、Sr、Ba、U元素,Th/U值偏低,为0.758,往上逐渐增大,到西大山组硅质岩Th/U值达到8.448。寒武系底部西山布拉克组底部硅质岩具有稀土总量∑REE显著偏低(小于10×10-6)、LREE/HREE值偏低、Ce负异常显著、低的Ce/Ce值(小于0.8)、(La/Ce)N值(1.0~2.89)、Eu/Eu值(≥1)较大、(La/Lu)N值(3.63~6.98)较小等特征,说明有强烈的热水沉积作用。往上到西大山组硅质岩则具有稀土总量∑REE较高(大于10×10-6)、LREE/HREE值较高、Ce负异常明显、Ce/Ce值较大(0.8~1.29)、(La/Ce)N值变化不明显、Eu/Eu值较低(0.5~0.8)、(La/Lu)N值大(平均大于10)等特征,说明热水沉积作用减弱,但仍属热水沉积特征。硅质岩δ30Si和δ18O同位素分析表明,西山布拉克组和西大山组硅质岩为典型的热水成因硅质岩。硅质岩氧同位素测温表明,从下往上热水沉积硅质岩形成温度降低。西大山组底部硅质岩形成温度较高,达到80℃以上,随后温度逐渐降低,西大山组硅质岩形成的温度为69℃左右。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寒武系底部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在早寒武世早期库鲁克塔格地区地壳发生强烈的拉张裂解作用,这种拉张裂解作用形成火山岩和硅质岩、硅质岩和黑色页岩组合,它们为早寒武世早期Rodinia大陆发生快速裂解作用提供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滇东早寒武世含磷岩系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滇东早寒武世含磷岩系属Ⅱ型层序。海平面升降所形成的成矿环境的时空分布,控制了磷块岩的成因类型。成磷有利相带是潮下浅滩环境,分别形成高品位的菌藻磷块岩、磷质砂屑磷块岩,成磷期后陆上暴露,使含磷岩系顶部岩石(高位体系域)普遍遭受淋滤作用,形成高品位次生磷块岩。海平面升降过程中形成的有利相带和陆上暴露是滇东成磷、成矿和磷矿富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云南尖山磷块岩矿床是原生富集和风化富集两个阶段共同作用的产物。生物化学聚磷、物理富集成矿的原生富集形成了本区原生碳酸盐类磷块岩;适宜的风化作用,使原生磷块岩中的碳酸盐矿物大量溶解流失,从而形成风化富集磷块岩。原生磷块岩最终为机械作用下的产物,风化磷块岩最终为风化作用下的产物,它是以原生富集的碳酸盐类磷块岩为成矿物质基础的。二次富集作用大大提高了本区磷块岩的质量,从而也提高了其工业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藏北申扎地区早奥陶世地层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藏北地区从未发现过有可靠化石依据的中奥陶世以前的沉积地层 ,是否存在寒武纪到早奥陶世间的沉积地层是目前诸多地质工作者关注的问题。申扎地区 1/ 2 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 ,在原归属为前震旦系念青唐古拉群的一套浅变质岩中发现了世界性分布的下奥陶统阿雷尼格阶最底部笔石化石带代表分子 Tetragraptusapproximatus,首次确定了藏北地区有早奥陶世沉积地层的存在。新建下奥陶统扎扛组和他多组 ,完善了藏北地区早古生代地层序列 ,为研究青藏高原在古生代早期的构造活动、演化、古地理分布格局及古生物地理区划提供了资料 ,也为世界性生物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江汉盆地早寒武世生态地层及生物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江汉盆地6个地区早寒武世地层剖面古生态研究,建立了23个化石群落,通过群落生境型的分析,揭示了江汉盆地早寒武世海平面及地理特征的演变,并将研究区早寒武世生态体系的演化划分8个阶段。通过对江汉盆地早寒武世生态地层的研究,本文建立了该盆地生态地层系统,其中包括23个群落带和11个群落组的分布,组成,生态环境特征和顶底界线以及各群落组与油气的关系。古生物地理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西南缘石门杨家坪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磷矿资源十分丰富,它是产于早寒武世初期的磷块岩矿床,主要分布于滇东地区。这类海相沉积的磷块岩矿床,其形成和发育,明显受当时沉积古地理环境的制约,反映在含磷岩系的岩性、厚度变化,磷矿层赋存层位,层理特征,陆源矿物含量和小壳动物化石,矿石的物质组分、结构构造等方面。在垂直序列上表现出磷块岩沉积于由海进→海退→海进的旋回历程中,而富磷块岩往往出现在海退阶段的中后期,这说明成磷海盆的含磷浓度在时间上是由淡化→浓缩→再淡化的演变过程;在空间上反映出含磷岩系是平行海岸线呈带状分区的特点。这些带状分区的形成,主要是海水含磷浓度的差异,其次才是海水动力条件,氧化还原电位、水介质的酸碱度以及陆源碎屑的掺合等因素。而磷质的来源主要是生物与生物活动的循环。有利于含磷度浓缩的条件,一是相对稳定和闭塞的海盆,二是适宜的气候条件。滇东早寒武世初期的沉积古地理环境,正好是一个相对稳定和闭塞的海湾泻湖和滩间泻湖,加之气候条件适宜,从而形成了矿石质量好、规模巨大的磷块岩矿床。  相似文献   

19.
Phycodes等遗迹化石在吉林南部早寒武世地层中发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玉鲸 《吉林地质》1994,13(1):24-30
在吉林省通化市,通化─浑江北线公路的北侧五台山(水洞西山)的早寒武世水洞组中发现了Phycodespedum等遗迹化石。从国际上近年来研究上前寒武系(“新元古Ⅱ”)─寒武系界线的一些重要成果,均以全球的一些典型剖面的实际材料,讨论了遗迹化石组合和序列特征,都说明含此类遗迹化石的岩石地层,其地质时代应为早寒武世早期。而从遗迹化石组合表明应属Skolithos遗迹相,指示古沉积环境为潮间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