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浙江气象》2012,33(3)
气候变化是人类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各国学者也一直致力于研究出更加精准的全球气候变化预测模型。日前,俄罗斯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学者利用其最新研制出全球气候模型预测未来300年的全球气候变化。根据其预测结果,即使人类保持最为谨慎的活动也无法改变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欧亚大陆北部地球科学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概况欧亚大陆北部研究计划(The Northern Eurasia Earth Science Partnership Initiative, NEESPI)最早由美国宇航局(NASA)和俄罗斯科学院(RAS)发起制定,其目的在于开展多学科的研究,提高对欧亚大陆北部的综合认识,了解这一  相似文献   

3.
转光膜简介     
转光膜是 1994年由青岛新桑达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从俄罗斯引进的一种新型农膜。它是在高压聚乙烯中加转光添加剂吹制而成。新桑达公司在引进俄罗斯科学院普通及无机化学研究所转光添加剂和母粒专利的基础上 ,经过研究和改进 ,开发出适合国情、性能更优良的瑞得来转光母粒。目前 ,新疆试验示范用的转光膜就是珠江塑料厂使用瑞得来转光母粒生产的转光地膜及棚膜。转光膜的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 :一是把日光中的紫外线转化成能被植物利用的红橙光 ,从而改变农田光照条件 ,使光能利用率提高 ;二是增温作用 ,使春天农田 5cm地温比普通地膜 (无…  相似文献   

4.
利用庐山气象站逐月观测资料,对1956—2005年庐山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庐山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8℃,其中冬季上升最明显,为1.5℃;夏季呈下降趋势,为0.2℃。20世纪60年代庐山年平均气温、夏季最高气温下降最为明显,1996年以后上升最为明显。年降水量自1996年起明显下降。庐山的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秋季平均气温、秋季最高气温、春季最高气温、春季最低气温在1998年发生了均值突变,冬季最低气温则在1992年前后出现了均值突变;夏季降水在1995年出现均值突变。  相似文献   

5.
选取了揭阳市4个市县1966-2015年50年国家站地面观测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揭阳市低温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0年来,揭西县低温日数最多,最主要影响时段在1月份。低温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低温初日呈延后的趋势,低温终日则是提前的趋势。揭阳市区低温日数在1981年出现突变;揭阳市的低温期下降趋势不显著;揭阳市区低温日数在13年尺度上,平均周期约为8年,约经历了4个周期的从多到少的振荡,在2004年之后表现较平稳;在4年的尺度上,20世纪70年代之前经历了4个周期的从多到少的振荡,1978年之后振荡幅度变小,周期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张俊  施能  封国林  刘锦绣 《气象科学》2006,26(5):478-483
本文回顾了全球旱涝气候变化的一些最新研究,提出全球旱涝年定义方法,用最新资料对全球的旱涝年,旱涝季进行了补充计算与统一划分。给出了1948~2001年全球旱涝年和旱涝季表。据此,研究了全球旱涝气候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了全球旱涝年、旱涝季、全球降水量与ENSO的关系。计算了南方涛动在解释年、季平均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中的方差贡献百分比,结果表明,南方涛动在对全球,北半球和南半球陆地年降水量中的解释方差百分比,分别是59.5%;28.6%和47.2%。南方涛动在9~11月,0°~10°S纬度带内的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中的解释方差高达到67.9%。南方涛动在20°N~30°S纬度带内的年降水量中有很大的解释方差。  相似文献   

7.
利用澜沧江流域1951-2008年的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以及多模式集成的21世纪(2010-2099年)不同情景下(SRES A1B、SRES A2和SRES B1)气候变化模拟试验的预估结果,分析了该流域过去58年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并预估了未来9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全球增暖的大背景下,过去58年澜沧江流域的年降水量下降了46.4 mm,气温有所上升,升温率达到了0.15℃/10a。在未来的90年,无论在哪种排放情景下,降水都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相对于过去58年的结果,3种不同情景下降水的年代际变率都有所增加,其中A2情景值最大,B1情景值最小。年平均气温无论是在过去的58年还是在未来的90年都以明显的上升趋势为主,3种情景下气温的升温率远远超过过去58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东亚夏季风南北进退的年代际变化对我国区域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1958-2001年的中国740站逐日降水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 ERA40再分析资料,综合动力因子和热力因子定义了东亚夏季风指数,并利用该指数的变化定义了东亚夏季风前沿,客观、详尽地描述了季风的移动特征.结果表明,在1958-2001年期间,东亚夏季风活动在1965、1980和1994年出现3次明显转变.1958-1964年东亚夏季风前沿在华南和华北地区停留时间异常偏长,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留时间异常偏短;1965-1979年季风前沿在华南和黄河下游地区停留时间稍长;1980-1993年季风前沿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时间异常偏长,而在华北地区停留时间异常偏短;1994-2001年东亚夏季风在长江以南停留时间偏长,从而导致了我国东部区域降水的异常分布、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9.
青岛气温和降水的突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M-K法和信噪比法分析近百余年青岛市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突变点,研究青岛市气候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近百余年青岛市气温在不同时间尺度内反映出了不同的突变特点,年平均气温突变点在1988年,是一次增暖性突变,在20世纪30年代、50年代末及70年代初也发生了转折。青岛市的年降水量在1939-2002年间也发生了突变,突变点在1980年,80年代后进入一个相对少雨阶段。  相似文献   

10.
西南地区臭氧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3年1月—2012年12月的MSR2臭氧总量月平均资料对四川盆地(28~31°N,104~106°E)、青藏高原(27~37°N,80~95°E)、云贵高原(23~27°N,98~106°E)3个区域的臭氧总量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四川盆地常年存在臭氧总量最大值,青藏高原次之,云贵高原最低。在2003—2012年这10 a间西南地区臭氧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同全球臭氧总量近几十年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其中上升趋势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西南地区在这十年间分别出现了臭氧总量最小值年(2008年)和臭氧总量最大值年(2010年),其中青藏高原还出现了一个臭氧总量最小值年(2004年)。就臭氧总量季节变化而言,在2003—2012年10 a间西南地区臭氧总量在春季存在最大值,但是青藏高原的臭氧总量在秋季存在最小值,而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臭氧总量在冬季存在最小值。  相似文献   

11.
近47年来广东省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利用广东省1959~2005年25个气象观测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年平均值,对广东省近47年来气候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7年来广东省气温基本表现为增温趋势,但除了珠江三角洲以外大部分地区均低于0.022℃/年的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在1995年发生了一次增温突变。广东中部年降水量表现为小幅减少趋势,而西南和西北部表现为小幅增加趋势。近47年来广东省平均地面风速、日照时数表现为显著的减少趋势,且分别在1979和1974年左右发生了减少突变。  相似文献   

12.
连续少雨背景下北京暴雨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9-2007年北京地区的平均年降水量持续偏少,出现了1960年以来最长的少雨期。本文利用北京地区人工观测站和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析了暴雨的频次、落区、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及降水强度等,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了连续少雨期北京地区暴雨的一些新统计特征。在连续少雨期,暴雨发生的平均频数减少,平均年降水量与年暴雨频次在一些年份不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陕西省56个测站1959年至1988年共30年的资料,概要地分析了陕西省连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连阴雨灾害对我省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减灾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14.
根据佛冈县气象站1957~2011年55年日照时数资料,用线性倾向率、Morlet小波分析、M-K检验和滑动平均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佛冈县日照时数年际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佛冈县55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0.396 h/年,并且年代际变化明显。最大值为1963年的2 181.7 h;最小值为1961年的1 387.1 h。1957~1970年前期日照时数较多,1975~1990年日照时数较少,2005年以后开始较少。年日照时数的减少主要发生在夏季。年日照总时数主要有准12年的周期,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至1985年前后还存在7年左右的周期。年日照时数在1966和2000年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15.
中国黄土高原地区4~10月雨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王毅荣  王锡稳 《高原气象》2006,25(4):737-743
利用黄土高原区域40年的实测降水资料,研究了该区作物生长期(4~10月)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干年和湿年的降水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作物生长期降水在1985年左右发生突变,由历史上的多雨转为少雨;降水异常变化存在3~5年、8年左右和11~16年左右的振荡周期,3~5年的振荡周期更明显;干湿年降水存在明显差异,湿年比干年多40%以上;存在降水异常响应的敏感区,干旱在高原的东北部响应变幅大于其它地方,湿涝响应在高原的北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梅县高温气候特征   总被引:24,自引:23,他引:1  
通过对梅县1953~2007年高温气候资料的分析,得出了高温天数的年、月变化以及极端最高气温的对应关系。同时对高温年际变化进行了5年滑动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梅县高温天数在1960、1972、1993和1998年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存在12和7年的振动周期。  相似文献   

17.
近50年河西走廊地区降水均值突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0-2009年河西走廊地区16个测站的年和季降水资料,在对该区降水量进行气候分区的基础上,采用墨西哥帽小波函数,对该区域各代表站年和季降水的均值突变特征进行了小波分析,揭示了河西走廊地区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突变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地区降水量在1968,1973,1982,1991及2005年左右发生了均值...  相似文献   

18.
近57年我国气温格点数据集的建立和质量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的基础上, 引入高程因子并充分考虑插值的边界效应, 对1951:2007年我国气温站点资料进行空间结构分析和插值, 得到我国地面气温日、月、年平均值1°×1°格点数据集。数据集的质量评估结果表明:高程在我国区域气温空间结构分析和插值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程资料的引入有效提高了大部分高山地区的插值效果; 相比站点资料, 所建立的格点数据集在描述我国年平均气温以及季节平均气温分布时更为合理, 突出了温度场的大尺度特征; 数据集反映出了我国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主要的空间差异; 数据集较好地反映了我国年平均气温变化状况, 1951- 2007年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6 ℃, 增温速率0.28 ℃/10 a, 比全球或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明显偏高, 且气温增暖主要发生在最近的20余年之内。另外, 格点数据集显示, 1998—2007年是1951年以来最暖的10年, 其中2006年全国平均气温距平接近2000年之前的历史最高年份1998年, 而2007年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值超过1998年, 达到1951年以来的历史最高值1.3 ℃, 为最暖的一年。  相似文献   

19.
游泳  张玲  吕杰 《四川气象》2006,26(1):6-8
本文首先对ENSO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逐月(6~8月)降水的年际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INO3区夏季海温与东部地区8月降水在整个年代尺度上改变显著,1974年以前的年际相关关系比1974年后显著,且1974年前后发生了年际相关型的改变。其次,1974年以前和1974年以后环流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近50年来湛江、韶关气候变化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39,自引:27,他引:12  
利用MHAT小波函数分析了湛江和韶关两地近50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多时间尺度的演变特征,并对其气候突变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湛江气温变化包含了16年、4年和2年的振荡周期,其降水具有11年、4年的周期变化特征;而韶关的温度序列只具有5年、3年的高频振荡周期,降水变化则包含了11年、7年、4.5年的周期振荡。经气候突变的分析检验,湛江、韶关的气温及降水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具有不同的突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