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以人均GDP为衡量指标,分析了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省经济正处于空间集聚过程,经济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通过建立模型对河南省经济空间集聚格局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分析表明,总体上河南省县域间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不显著。只有在高水平县域集聚区,县域经济增长与相邻县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现出区域之间的经济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以ArcView GIS3.2软件为分析工具,将县域经济发展数据与图形数据结合,分析河南省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过程;建立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从经济要素投入、经济结构转换角度分析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20世纪80和90年代豫西北、豫中地区经济相继崛起,形成强大的经济中心,而其它地区相对落后,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形成了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2)1980年以来,工业化作为主导力量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工业化进程的空间差异及其空间变化是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变化的直接动力;3)河南省的经济空间结构、工业化程度空间差异与资源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这与河南省资源导向型的工业化模式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不同阶段,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表现出不同特点。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东西差距,但不平衡性相对较小。依据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参照相关省区的发展实践,未来山东仍应继续保持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度不平衡,培植和发展省级、准省级、地区级、地方级、县级等5级增长极系统和胶济、京沪、日新、京九、烟青、环半岛等“三纵二横一环”的产业带格局。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研究从早期城邑到现代城市的经济功能演替、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然后应用实证的方法,以我国经济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变化最快的深圳为例,研究其改革开放后经济功能演替、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密度的变化对外部空间形态演化及内部空间结构重组的影响。以期探求现代城市经济功能演替与空间结构之间的相互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与方法的回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19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的基于产业、企业的区位选择、空间行为和组织结构规律性研究阶段,和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0世纪80年代的区域总体空间结构与形态演化规律研究阶段,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空间经济学阶段.研究重点从抽象的纯理论研究演变为从总体出发寻求各种经济主体在空间中的最优组合与分异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理论研究.对于区域经济空问结构研究,经典区位论所揭示的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形态,基本上概括了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主要特征性规律,是当今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基础性理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理论是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的主要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可以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提供理论范式,也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新空间经济学对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增长集聚的动力分析,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伴随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理论的发展,其相应的方法也从静态分析模拟逐步向动态过程的空间演化模拟发展.新方法与技术手段在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中已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复杂性科学方法和GIS与RS技术的结合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基于泰尔指数和GIS地图分析技术,对河南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空间结构变化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金融业的空间集聚度远大于一般产业,在强大的金融集聚经济作用下,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金融发展会表现出显著差异.2000年以来,河南省辖市市区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而金融集聚功能上升;县域经济显著发展,而金融发展普遍滞后,郑州市日益成为全省金融服务业的集聚地.金融空间流动带来现代城市的快速成长、功能彰显和激烈竞争,而此种努力的结果往往会抑制一些区域的金融发展,特别是县域和农村地区,需要统筹区域金融中心和乡村普惠金融建设.  相似文献   

7.
孟德友  陈层层  柯文前 《地理研究》2023,42(5):1307-1325
随着现代高速交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化已成为中国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演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以河南省为研究案例,基于河南城市省内外铁路客运数据,采用网络关联空间分析综合法,探讨河南城市省内外网络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组织模式和演化规律,提出了城市网络化空间结构的基本分析法则。结果表明:(1)城市省内外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拓展,网络规模逐步扩大,网络密度和联系强度明显增强,中心度和联系强度层级特征显著,城市间联系的主导方向性和距离衰减效应突出。(2)区域中心城市在省内外联系网络中处于主导地位,边界城市在省际网络中的权力地位和门户区位优势越来越突出,推进边界城市由省内边缘向省际门户转型,是边界城市实现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3)随着现代高速交通的发展,区域城市网络的空间组织模式将由轴带式向网络化演进,多中心、多层级和网络化将成为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趋向。(4)据此案例分析提出网络化视阈下区域空间结构分析应秉持区际开放法则、边界门户法则、动态关联法则和距离衰减法则,从区际开放和动态过程的角度勾勒网络化空间结构的镶嵌图式,可以发现区域空间结构的新特征和城市经济地理区位的新优势。研究有助于为网络化视...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县(市)为基本单元,选取10个指标综合评价各县(市)经济实力,通过4个典型年份的数据来探究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经济重心逐渐向东南移动: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地域性,沿海轴正成为全省重要空间发展轴;西北地区空间结构演化慢、所处阶段低,东南沿海演化快、所处阶段高;空间结构呈"开"字型结构.最后,在分析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及空间结构优化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福建省空间结构优化设想:一方面,近期福建省要强化与浙南、粤东北、赣东北和赣南的经济联系.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远期在海峡两岸经济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台湾的经济联系,构筑海峡经济区,以构建外部拓展空间.另一方面,优化九大增长极及建设由6条快速通道及沿海港口群组成的""型开放式空间结构,以优化内部空间.形成内优外拓的良性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
区域密度函数是分析区域空间结构及其变动趋势的有效工具,但其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尚比较少见.现有研究大多使用单中心密度函数,研究局限于单中心城市区域.探讨了适用于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区域密度函数的形式,并进一步将其应用于对京津冀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及区域增长模式的分析.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区域人口密度分布发现,京津冀都市圈具有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分别应用单中心和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分析京津冀都市圈空间结构与增长模式,单中心密度函数的分析显示京津冀都市圈的主要中心城市尚处于向心集聚的发展阶段,而多中心密度函数的分析则显示京津冀都市圈呈现集聚与扩散并存的空间发展趋势,并且不同层次的中心城市表现出三种不同的增长模式,分别为去中心化扩散、中心增长型扩散和向心集聚.由于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综合考虑多个中心对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的影响,因此能更准确地反映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密度分布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晋江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后,总结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就产业集群竞争力、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从空间自相关视角厘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较低地区的空间组织关系演化规律对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界定集极、孤极和外围等概念基础上,运用地统计分析方法,按两级三区和三级五区结构体系分别构建江苏省全局和局部经济空间极化结构,分析其演化过程,结果显示:①全局空间集极范围不断扩大,孤极数量减少,逐渐形成南集极北孤极、南极北外的空间结构,其间空间自相关作用逐渐增强,区位是极化动因; 局部空间演化走势不尽相同:沿江和沿京杭运河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逐渐升级,而沿东陇海和沿海地区却相对恶化。因此认为当前江苏省全局空间中南北显著分化和局部空间相背演化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区域发展均衡性测度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发展的均衡性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一个热点课题。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过于悬殊,必然影响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文章以甘肃省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建立甘肃省地理空间数据库和经济统计资料数据库,计算经济重心位置及重心运动轨迹,并制作相应的专题地图,探讨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进行地区经济发展均衡程度测度及可视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苏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62,自引:5,他引:62  
靳诚  陆玉麒 《地理学报》2009,64(6):713-724
通过ESDA相关分析,描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省县域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状况.在经济总体空间格局上,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很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热点区的空间结构多表现为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罔状空间结构,且不断的向东南方向集聚.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存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更多的随机性和结构的不稳定性,热点区域切换频繁,没有明显的地理集中现象.江苏经济空间格局连续性和自组织性越来越强,空间分异格局中的随机成份在不断降低,而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越来越显著,东北-西南方向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较小,而东南-西北方向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最大.最后,将江苏省经济格局演化的驱动力归结为3个方面:历史发展基础、经济区位和区域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简述了传统测算区域经济差异的方法,以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个指标为例分析了湖北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同时建立了评价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指标体系,选取1990~1998年有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湖北省区域经济综合差异,并进行了排序和分类;得出了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城镇体系空间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是引领河南省城镇体系整体加速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而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又是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首先,以河南省地级市、县级市、县城共126个单元为基本分析单位,采用城镇密度法和分形理论研究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结果显示:河南省城镇体系呈现城镇密度分布不均、中心指向性集聚等特征。其次,从豫中、豫北、豫西、豫东、豫南五大区域层面,采用不平衡指数法分析区域间城镇化差异,探讨土地、产业、经济、人口等要素的优化调控。最后,结合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城市群等发展契机与机遇,提出科学规划城镇体系、合理调整空间布局、发挥区域自身优势、促进"三化"协调发展、加强生态城镇建设等空间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建立了衡量乡村-城市转型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1997年统计数据对河南省113个县(市)的乡村-城市转型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依据综合评价值将全省划分为4类转型区域,揭示了河南省乡村-城市转型的空间特点,并讨论了区域差异的成因及缩小区域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探讨农村经济区划理论的基础上制定了区划原则体系,将河南全省划为7个农村经济区域,并根据各区的资源条件和现状特点,对其发展方向和重点进行了简单评述,从而为分区指导和发展河南的农村经济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选取经济总量、对外经济开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4个系统共24个区域经济指标,构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回归分析法和KMO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合理有效的。依据2012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为4类,进而提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