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京位于中国地貌第二级台阶与第三级台阶的过渡带,山地为太行山(西山)与燕山(北山)的交汇之地,平原为华北平原的西北隅,山地和平原两大地貌单元造就两大地质环境系统。山地地质环境系统分为:西山南部碳酸盐岩区、中部火山岩区、北部碳酸盐岩区,北山西部松散沉积物区、中部岩浆岩区、东部变质岩区、东南部碳酸盐岩区。平原地质环境系统分为:山前岛状残丘区、拒马河冲洪积扇区、大石河冲洪积扇区、永定河冲洪积扇区、北运河洪积扇群区、北运河洪积扇群溢出带区、潮白河冲洪积扇区、蓟运河冲洪积扇区。  相似文献   

2.
吕金波 《城市地质》2011,6(2):8-11,34
北京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北纬40°,东经116°附近,是具有山区、平原和盆地的城市,是世界上具有地热资源的6个首都之一。目前,北京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6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其中,有以喀斯特景观为特色的房山石花洞世界地质公园;横亘于北山火成岩上的古代万里长城;位于温榆河下游两大洪积扇之间的古运河房山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等。  相似文献   

3.
长期地下水超采,导致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山前倾斜平原浅层地下水疏干,深层承压水水位持续下降,局部地区承压水转为无压水等地质环境问题。利用呼和浩特市城区地下水开采量资料、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以及呼和浩特市水文气象数据,结合该市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通过自然因素和人为影响两个方面对其地质环境问题产生机理进行总结分析。山前倾斜平原含水层结构的特殊性及自然条件的改变为呼和浩特市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承压水开采量的增大及山前侧向径流补给的减少是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双层结构承压水对浅层水的山前侧向径流补给的袭夺,加速了大青山山前地质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与第四纪盆地系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北干旱区第四纪盆地主要是在中、新生代盆地基础上发展而成,一般可分为前山带山间断拗盆地和山前断拗盆地两大类,前者规模较小,后者规模较大,居主导地位。盆地构造形式大部分为单斜式不对称盆地,又可划分为单列型单斜式盆地和多列型单斜式盆地,包括部分地下隐伏盆地,形成盆地系统。盆地构造主要受区域深大断裂和新构造作用控制,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每条河流一般要流经2~3个盆地,形成由盆地系统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水文系统。全流域的水循环系统和水资源系统,均受盆地系统的制约。因此,研究干旱区第四纪盆地系统,对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略论地质环境系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人权  靳地贵 《地球科学》1995,20(4):373-377
提出了地质环境系统的概念,指出地质环境系统是人工-自然复合系统,它的变化可以波及很远,并有社会共享性,系统的边界与参数具有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演化具有不可逆性和难控性,从而决策具有风险性,是软硬结合的系统,因此不能用传统方法而应以系统工程的方法加以研究。文中还就地质环境系统工程方法的若干要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层次分析法是开展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合理性是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针对当前研究存在单一评价指标体系不能有效表现不同地貌类型的地质环境质量特征的问题,本文以北京地区为研究区,分别建立了适合北京山区和平原区两种地貌类型的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北京地区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基于地貌类型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能够更加合理、准确地反映研究区不同地貌类型的地质环境质量及空间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改变了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补径排规律,使水成为许多环境要素中变化最快的因子,形成了诸多地质环境问题。西辽河平原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及地下水污染等。本文重点总结了西辽河平原地质环境问题,对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进行了粗浅研究,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质环境及其功能的控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环境是天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居住和赖以生存的浅部地质空间。地质环境具有如下特征:空间性,其上限为地表,其下限视研究目的而定;稳定性,其环境要素是相对。稳定的;可变性,地质作用及人类活动可能改变局部地质环境;系统性,地质环境是一个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环境系统,该系统本身具有恢复调节功能。地质环境的环境功能是指它对人类居住环境质量的影响。其影响有两种,一是使环境质量恶化的影响,是一种不良的功能;一是使环境质量得以保护和改善的影响,是一种良性功能。地质环境是环境工程的一种,是控制不良地质环境功能和开发良性地质环境功能的环境工程。地质环境工程是环境地质研究的一个新思路。地质环境工程包括有:地下水环境工程、控制不良地质环境的地质环境工程、净化废物的地质环境工程、贮存废物的地质环境工程、特殊地质环境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面沉降已有60多年的历史,其发生发展与半个多世纪城市的快速扩张密不可分。从整个北京平原地下水系统出发,梳理多年时间序列(1950-2015年)的城市发展规模、人口、水资源及开采动态等数据,结合遥感技术解译不同年代北京平原的不透水面变化,分析其对降雨入渗补给量的影响;构建整个北京平原含水层-弱透水层三维结构系统,借助PMWIN软件建立区域尺度的地下水流-地面沉降耦合模型,利用长期水位及沉降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识别验证;开展长时间序列的北京平原地下水水头场与地面沉降演化模拟,研究快速城市化进程下北京平原多层含水层系统渗流场演变与地面沉降响应特征。研究表明:长时间尺度区域地下水流场-地面沉降演化模拟基本再现了地面沉降形成和发展演化的过程;北京地下水开采历史与地面沉降发展历史具有一致性,而不同沉降区地面沉降发展受地下水开采和城市发展双重控制,是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地理上称做华北平原的地方和围繞着这个平原的周边山地,无論在地形或地质构造上都是一个盆地,水文地质或水利工程地质分带特性也具有盆地特征。这个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之一,行政区划主要属于河北、河南、山东三省及北京市,部分地区属于江苏和安徽省。盆地中的平原面积約三十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三亿多亩,小麦和棉花产  相似文献   

11.
北京城市地质工作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北京城市地质工作主要进展,提出了当前城市地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了未来北京城市地质工作发展方向。提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战略需求,需要充分借鉴纽约、伦敦和东京等特大城市地质工作经验,启动城市地质工作立法,强化城市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性作用;实施首都建设地质响应计划,统筹部署地质工作;加快首都地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步伐,有效解决与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北京平原第四系的三维结构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平原地处山区与华北平原的结合部位,是山前第四纪冲洪积扇发育区.由于山前冲洪积扇内部结构复杂,相变迅速.海相、湖相的工作方法不能满足要求.本文通过对北京平原第四纪沉积特征的分析,提出北京平原由第四纪冲洪积扇群和沉积凹陷几个地质单元组合而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几年在山前冲洪积扇区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以冲洪积扇和沉积凹陷为地质单元,以建立基准孔网,结合钻孔和物探资料,并通过绘制剖面组进而构建第四系三维结构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建立了北京平原第四系的三维结构模型.了解北京平原第四系的三维结构对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都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亟需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战略需求,需要创新城市地质工作分类,优选地质工作发展模式,研究和解决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地质问题,构建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发展空间相适宜的区域工程地质勘查体系,确保北京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地质灾害状况及制定地质环境管理办法论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从北京市自然地质背景和资源现状出发,根据目前资源开采中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程度以及地质环境发展趋势,论述了北京应尽快制定、颁布与实施地质环境管理办法的必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和相关依据。北京市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以及矿山环境污染,而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的监测预报工作还很少。纵观北京市社会、经济及资源的利用与发展,已逐步显现出地质灾害、矿山环境等地质环境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多困扰。目前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管理的现状都显示出本市地质环境监测与预报工作还很薄弱,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也不健全。因此,制定地质环境管理办法已迫在眉睫,应使地质环境管理有法可依,改善目前地质环境,保证北京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综合评价了北京市矿山地质环境并对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矿山地质环境呈现不平衡的空间分布特征,较差区分布在西南部(位于门头沟和房山区内)及北部(位于密云县和怀柔区内),占需治理矿山面积的50.8%;一般区除分布在西南部(位于房山区内)外,在中部(位于昌平、平谷、怀柔、顺义和密云县内)也有大面积分布,占需治理矿山面积的41.5%;较好区在西北(位于怀柔区和延庆县内)、西南(位于房山区内)和中部(位于怀柔南部和平谷西部)均有分布,占需治理矿山面积的7.8%。导致矿山地质环境较差区形成的主要成因指标有矿山未治理面积小和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差;主要结果表现指标有占用破坏土地面积大和危害与损失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16.
北京西山水峪复合型旋扭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西山水峪为中心有3条弧形断裂,总体呈涡轮状,且都具有压扭性特征,外旋呈逆时针扭动。组成这个旋扭构造的结构面产状不规则,力学性质较复杂,不易辩认。通过构造复合系统分析,查明该旋扭构造的旋回面大都是追踪早期不同系统、不同性质结构面归并复合的结果,为燕山期新华夏系SN向对扭构造应力场的派生产物。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质工作,已成为未来地质工作的重要方面。然而,近年来城市地质问题越来越多。亟需城市地质学理论创新。本文创新了城市地质学理论,提出城市地质工作理念发展之路,谋划了未来10~15年北京城市地质工作,探讨了非正常情况下城市地质安全危机管理战略。北京城市地质工作应努力实现从问题推动型向理念发展型转变,在调查型地质工作基础上广泛开展监测型和信息服务型地质工作。重点做好正常型城市地质工作,严防非正常型城市地质安全危机事件发生。进一步提升战略资源和地质环境承载能力,为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北京市开展地质环境监测的必要性,介绍了北京市地勘局对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战略:"首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工程",总结了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对未来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编制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规划、做好监测网络技术支撑工作、逐步建设和完善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王惠芬 《城市地质》2008,3(3):10-13
开发矿产资源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对矿区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概述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造成的普遍影响。通过分析了北京首钢铁矿“三废”防治、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成功经验,总结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方法和措施,提出了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为了查明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遇到或者诱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并对其作出评价和预测。传统的人工地质环境调查方法正面临时效性和安全性的挑战,无人机遥感正是取代人工地质环境调查的手段之一。基于2016年10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的一次无人机飞行获取的数据,使用Pix4Dmapper等软件生成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以及三维模型,然后对该区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建立滑坡、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地裂缝、煤矸石堆、其他渣堆的解译标志,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矿山的无人机遥感的地质灾害解译方法流程,通过实地验证,证明无人机遥感地质灾害解译效果良好,适合在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方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