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念青唐古拉花岗岩的同位素年龄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念青唐古拉花岗岩体位于西藏当雄县境内,是拉萨地块中部出露的巨型侵入岩岩基,其面积超过1500km2,以大面积出露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体。本文分别应用单矿物K-Ar法、全岩-单矿物Rb-Sr等时线法和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离子探针法(SHRIMP-)对念青唐古拉岩体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性岩石样品进行同位素测年,得到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K-Ar年龄为8.49±0.14Ma,Rb-Sr等时线年龄为8.07±0.35Ma和8.70±1.40Ma,SHRIMPU-Pb年龄为18.3±0.4Ma;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K-Ar年龄为9.80±0.35Ma,Rb-Sr等时线年龄为9.33±0.41Ma,SHRIMPU-Pb年龄为11.01±0.24Ma。不同方法测年结果均表明念青唐古拉花岗岩形成于中新世,属拉萨地块内部最年轻的巨型花岗岩岩基,其侵位结晶时代处于青藏高原地壳由南北向挤压增厚向东西向伸展的转变时期,岩浆来源于地壳局部熔融,属后碰撞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南天山蛇绿混杂岩基质黑云母石英片岩单矿物黑云母的两个坪年龄分别为(370.0±4.8)Ma和(259.0±3.3)Ma;中天山南缘长英质糜棱岩单矿物黑云母的坪年龄为(250.5±7.9)Ma,二云母花岗岩单矿物白云母的坪年龄为(348.9±0.3)Ma。结合南天山古生代沉积特征和塔里木及伊犁-哈萨克斯坦板块古地磁数据的综合分析,提出南天山晚泥盆世至石炭纪早期完成向伊犁-哈萨克斯坦板块的B型俯冲,中-晚二叠世进行陆内A型俯冲造山的板块碰撞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区岩浆岩锆石 SHRIMP定年及其意义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采用先进的 SHRIMP定年技术对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区成矿前变形的闪长玢岩脉、变形花岗斑岩脉、成矿后的闪长玢岩脉和大石头沟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进行了 U Pb年龄测定 , 获成矿前变形闪长玢岩脉的 206Pb/238Pb年龄为 (126± 2)Ma; 变形花岗斑岩脉为 (124± 1)Ma; 成矿后的闪长玢岩脉为 (125± 1)Ma; 大石头沟黑云母花岗岩为 (124± 1)Ma. 这 4类岩浆岩的年龄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基本视为同时代的 . 这一结果揭示 , 排山楼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是中生代燕山晚期形成的 , 这与前人采用 Ar Ar法测得矿石蚀变黑云母的年龄 [(124.4± 0.391)Ma]是一致的 . 这表明 , 在中国东部 , 许多产在前寒武系岩层中、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床形成时代是中生代燕山晚期 . 广泛产在胶东、辽西北票 - 蒙东赤峰、河北张家口和内蒙古乌拉山等地区的金矿床都主要是中生代燕山晚期形成的 , 表明燕山晚期是中国东部最重要的金矿化期 .  相似文献   

4.
红山铜金矿床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北部的卡拉塔格地区,以硫酸盐类铜金矿为主,硅化脉状铜金矿为次,赋存于大柳沟组火山岩-次火山岩中,受区域NWW向构造控制。红山铜金矿床是一种浅成火山热液型铜矿床,蚀变以火山岩的酸性淋滤带和绢云母-硅化为显著特征,远矿蚀变为青磐岩化,具明显的分带性。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总结分析,结合他人研究成果,认为红山铜金矿床于中生代中低温热液体系下形成,后期由于地壳隆起遭到剥蚀,硫化物在地表氧化迁移汇集,沿围岩构造裂隙渗透、淋滤,最终形成现在的红山铜金矿。  相似文献   

5.
中蒙边境中段花岗岩时空分布特征及构造和找矿意义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本文精确地厘定了中蒙边境中段白乃庙片麻状石英闪长岩(459-454 Ma)、锡林浩特代托吉卡山中粒晶洞正长花岗岩(268±6.9 Ma)、镶黄旗巴音察汗灰白色中细粒角闪黑云母花岗闪长岩(261.7±6.1 Ma)、镶黄旗二长花岗岩(262.7±6.0 Ma)、镶黄旗哈达庙黑云母石英闪长岩(277.2±2.9 Ma)、锡林浩特白音锡勒中细粒正长花岗岩(231.1±7.6 Ma)、苏尼特左旗(东苏)二长花岗岩(216.9±5.4 Ma)、苏尼特左旗沙尔塔拉碱长花岗岩(152.1±2.5 Ma)的时代。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总结了本地区花岗岩的时空分布规律: 区内花岗岩空间上呈3条近东西向的条带分布, 时间上可划分为5个重要期次:早-中古生代(490-387 Ma)、石炭纪(342-302 Ma)、二叠纪(282-257 Ma)、三叠纪(249-204 Ma)和晚中生代(152-118 Ma), 峰期间隔约为40 Ma, 并存在两条巨型碱性花岗岩带(东乌珠穆沁旗一带的二叠纪碱性岩带、华北板块北缘的晚三叠世碱性正长岩带), 岩浆活动呈现不对称性。结合区域地质、岩石、年代学等证据说明, 北部贺根山蛇绿岩与南部索伦山-西拉木伦蛇绿岩代表两个洋盆体系, 贺根山洋闭合早于中二叠世, 而索伦山-西拉木伦缝合带所代表残留古亚洲洋关闭, 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最终碰撞拼合的时代应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同时, 区内与花岗岩有关的矿产发育, 包括铜、钨、锌等矿种, 多产于造山后伸展或岩石圈拆沉, 区域大规模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郭海棠 《地质与勘探》2014,50(3):486-493
穆斯堡尔谱对确定铁离子占位、核外环境及氧化态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红山铜金矿床氧化带硫酸盐矿物的XRD、TA、湿法化学分析和红外光谱测试的基础上,测定了板铁矾、针绿矾等8种硫酸盐矿物的室温57Fe穆斯堡尔谱,并根据常温下硫酸盐矿物穆斯堡尔谱参数和其晶体结构中Fe3+和Fe2+的占据位置对其谱峰进行了指派。结果表明本矿床氧化带硫酸盐矿物的穆斯堡尔谱的同质异能位移较小、四级矩分裂值分布范围较大、无磁超精细分裂等特征,且硫酸盐矿物结构中存在着共价键。通过与青海锡铁山铅锌矿氧化带硫酸盐矿物的穆斯堡尔谱相比较,两者在近地表风化及氧化过程中所处的物理化学条件基本相同,酸性和氧化性的环境为硫酸盐矿物的产生和保存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红山矿床更为干旱少雨,导致两者硫酸盐的穆斯堡尔谱参数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闫军武  刘锋  申颖  张志欣 《地球学报》2020,41(5):663-674
可可托海伟晶岩田是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内众多伟晶岩田中最重要的伟晶岩集中区。区内发育大量花岗岩体和伟晶岩脉。本文针对出露于该岩田中部—西部区域的4个不同岩相的花岗岩体以及3号伟晶岩脉石英-锂辉石带开展了锆石U-Pb的LA-ICP-MS测年研究, 获得了变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变质细中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似斑状中粒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08.9±1.1) Ma (MSDW=1.7)、(398.6±1.3) Ma (MSDW=0.67)、(395.5±1.3) Ma (MSDW=0.50)和(388.4±1.1) Ma (MSDW=1.8), 3号脉石英-锂辉石带中的锆石样品加权平均年龄为(209.4±1.3) Ma (MSDW=0.33)。综合前人大量可靠的年代学成果, 表明可可托海伟晶岩田内存在两期岩浆活动: 早泥盆世到中泥盆世时期包括基性和酸性岩浆的侵入, 其峰值在400 Ma左右。另一期则是三叠纪中—晚期(218—210 Ma)发育的花岗岩浆及与之有成因联系的伟晶岩岩浆-热液(211—202 Ma)的侵入活动, 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花岗-伟晶岩体系。  相似文献   

8.
北大别主簿源花岗岩和片麻岩矿物的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大别造山带北部主簿源中生代花岗岩侵入体及其围岩片麻岩进行了矿物氧同位素分析,同时对同一样品进行了矿物 Rb- Sr内部等时线定年。结果表明,花岗岩和片麻岩矿物的氧同位素温度大小顺序为:角闪石 >磁铁矿 >榍石 >石英 >黑云母 >长石,遵循缓慢冷却条件下扩散控制的氧同位素交换封闭顺序,指示这些岩石没有受到后期热液蚀变的扰动。根据黑云母-长石-磷灰石-全岩内部 Rb- Sr等时线测定,花岗岩的年龄为 (118± 3) Ma,代表了岩浆侵位冷却年龄;片麻岩的年龄为 (122± 1) Ma,代表了片麻岩受大面积燕山期岩浆侵位热烘烤达到高温同位素平衡后的冷却年龄。因此,矿物之间的氧同位素平衡与否 ,能够对矿物 Rb- Sr体系封闭后平衡状态的保存性以及矿物内部等时线定年的有效性予直接制约。  相似文献   

9.
山东玲珑和郭家岭岩体的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本文采用~(40)K-Ar/~(39)Ar快中子活化和K-Ar稀释法定年技术对玲珑岩体和郭家岭岩体进行了年龄测定。~(40)Ar/~(39)Ar阶段加热年龄谱表明,玲珑岩体和郭家岭岩体的坪年龄分别为164.2±0.7Ma和134.8±1.7Ma,其形成时代同属燕山期,为同一成因不同阶段的产物。同位素年龄提供的数据支持了两岩体为交代混合岩化的成因观点。~(40)Ar/~(39)At和K-Ar年龄结果还表明:角闪石和黑云母均是~(40)Ar/~(39)Ar理想定年矿物,对K-Ar法而言,角闪石最理想,黑云母次  相似文献   

10.
南海西南海盆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深约2800m~4000m、地壳厚度大致为8-10km的南海西南海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在3个测站拖网获得花岗岩和沉积-变质岩样品。经显微构造分析与鉴定,这3个测站的样品分别为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石英变沉积岩和花岗闪长岩。全岩Ar-Ar 和K-Ar同位素年龄测定1yDG测站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年龄为109.7 Ma和114.2Ma,离子探针测出其锆石年龄为120Ma,证实该花岗岩石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因而极有可能属于华南东部中生代花岗岩带的元素。以往有诸多学者认为南海西南海盆的形成是海底扩张所引起的,地壳性质属于洋壳。花岗岩的发现使西南海盆地壳属洋壳的认识受到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西藏昌都热底垄石棺墓人骨年代的研究 ,认为热底垄石棺墓的年代应不早于卡若遗址 ,不晚于香贝石棺墓 ,人骨14 C年代应该在距今 4 0 0 0~ 2 4 0 0a之间。并论述了人骨测年的方法以及在野外采样的注意事项。在定年方法上 ,提出对同一样品采用不同的测定技术进行交叉验证 ,以提高数据的可信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The Malino Metamorphic Complex (MMC) is located at the western end of the north arm of Sulawesi. It consists of mica schists and gneisses (derived from proximal turbidite and granitoid protoliths), with intercalations of greenschist, amphibolite, marble, and quartzite, forming an E-W elongated dome-like structure bounded on all sides by faults. The age of the MMC is constrained between Devonian and Early Carboniferous. This Paleozoic age, the presence of Archean and Proterozoic inherited zircons, and the isotopic signature of the mica schists and gneisses indicate that the terrane was derived from the New Guinea-Australian margin of Gondwana. Similarities with basement rocks in the Bird’s Head suggests a common origin. Greenschists forming a discontinuous selvage (metamorphic carapace) around the complex were derived from adjacent autochthonous Paleogene formations. The rocks of the MMC show a Barrovian-type progression from greenschist through epidote-amphibolite to amphibolite facies. P–T estimations suggest a depth of burial of up to 27–30 km. K/Ar and 40Ar/39Ar cooling ages of 23–11 Ma, and a 7 Ma age for unconformably overlying volcanic rocks, indicate that the complex was exhumed during the Miocene. Two tectonic scenarios are considered: 1. the continental fragment docked with Sulawesi during the Mesozoic and was exhumed as a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during the Miocene; 2. it was subducted beneath the north arm during the late Oligocene and then rapidly returned back to the surface.  相似文献   

13.
北准噶尔洪古勒楞蛇绿岩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通过对洪古勒楞东段蛇绿岩的研究,基本搞清了蛇绿者组合特征及其形成时代,首次指出该区在晚震旦世为广阔大洋环境,为研究准噶尔的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证据。依据蛇绿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指出了其构造侵位时间为奥陶纪末,而与泥盆系则为断层接触。通过Sm-Nd等时线法测年结果确定蛇绿岩形成于626±25Ma。从稀土元素、岩石化学和εNd(T)=十8.4等综合分析,蛇绿岩来自亏损地幔岩浆,纯属洋中脊产物。  相似文献   

14.
河北张家口水泉沟岩体SHRIMP年代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采用先进的 SHRIMP测年技术对河北水泉沟碱性杂岩体进行了年龄测定,获得东坪金矿区水泉沟岩体二长岩锆石 U- Pb年龄为 (390± 6)Ma,后沟金矿区水泉沟岩体正长岩年龄 (386± 6)Ma,比较可信地确定了水泉沟岩体的成岩时代为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这表明北部温都尔庙-西拉木伦河加里东俯冲造山运动强烈地影响本区,水泉沟岩体是这次运动的产物。根据前人测得的东坪和后沟金矿床蚀变围岩钾长石的 Ar- Ar和 K- Ar年龄,金矿化的时代是中生代燕山期,与岩体的成岩年龄有 200 Ma的时差,成因上可能与碱性杂岩体关系不大,因此,东坪和后沟等金矿床可能不属于碱性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浙江龙泉早元古代花岗岩的发现及基底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浙江龙泉石英二长岩的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059±52Ma,它代表了该岩体的结晶年龄,并且也是目前在浙、闽地区发现的最老的花岗质岩浆侵位年龄。由此表明,浙、闽地区最初的岩浆活动可能始于早元古代。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仅反映该岩体受到后期地质作用扰动的年龄信息。该岩体属于一种S型或改造型花岗岩类,t_(DM)~(Nd)为2600—2700Ma,反映了本区最早的地壳形成年龄属于晚太古代。上述的早元古代花岗岩的发现和由此得到的晚太古代基底的年龄信息将对进一步研究中国东南大陆地壳的演化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江西冷水坑银铅锌矿田闪锌矿铷-锶测年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西冷水坑矿田是武夷山地区重要的银铅锌集中区之一.无论其是世界上少有的斑岩型银铅锌矿床还是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都独具特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冷水坑矿田含矿斑岩的锆石年龄为162~155Ma,可作为花岗斑岩侵入的时间,绢云母Ar-Ar年龄与含矿斑岩活动时间的一致性说明冷水坑早期成矿发生于斑岩成岩过程中.本文首次采用闪锌矿Rb-Sr同位素测年方法获得冷水坑矿田成矿年龄为126.9±7.1 Ma,代表了冷水坑矿田晚期阶段矿化的年龄.冷水坑Ag-Pb-Zn矿田中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不但受中国东部燕山期构造体制转换的制约,而且受长期多阶段矿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贵州荔波董歌洞3号石笋第6、1次和4号石笋第2次主要沉积间断为例,说明依序发生于89.96kaBP、128.65kaBP、113.40kaBP,结束于0.32kaBP、128.21kaBP、65.50kaBP,延续时间89.65ka、0.44ka、47.90ka的沉积间断,具多级次的地质、气候演变属性,沉积间断时间长,显示度明显,气候事件复杂,间断频发,必有更丰富的气候、环境、地质内涵。贵州都匀凯酉七星洞2号石笋Q2F1、Q2F2,5号石笋Q5F3是碰断面,依序发生于74.24kaBP、60.72kaBP、36.80kaBP,彼此相间隔13.52ka、23.92ka,断面及其上、下石笋段的沉积特征,属突变(灾害)性事件,也有其古气候环境意义。系列事件的测年,须在系统测年基础上,于间断、碰断面上下加密测试,及石笋沉积特征的综合观测,以提高事件测年和定性的可信度,增加古气候环境信息量。  相似文献   

18.
地面测年技术——宇生同位素测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宇生同位素测年法是一种用于地面测年的技术,它能够测出103~106a之间的地貌面的裸露年代。常用的宇生同位素有3He、10Be、21Ne、26A1、36Cl。地面宇生同位素的浓度与时间和地面侵蚀速率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该测年法在地貌学年代测量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西藏八宿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藏八宿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为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北东缘,紧邻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区内出露有花岗岩体,包括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位于朱村组火山岩中。区域主要完成了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有关花岗岩的报道较少。本次工作在详细野外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了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来确定岩体的构造意义。在该地区获得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19.7±1.2Ma和120.6±1.8Ma。岩体锆石εHf(t)值为-10.42~-7.00,对应的地壳模式年龄为1624~1841Ma。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壳源部分熔融成因,有地幔物质及热流参与,形成于板块俯冲构造环境。岩体北东侧的朱村组火山岩所获得的角闪英安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28±2Ma,较岩体早9Myr,属于同一岩浆事件产物,因此,八宿花岗岩与火山岩一样,属于伯舒拉岭火山岩浆弧的一部分,形成于怒江洋壳向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俯冲、消减的火山弧环境。八宿岩体很可能是在班公湖-怒江洋岩石圈向南俯冲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巴嘎德尔基岩体位于中祁连山西段的野马南山地区,主要由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巴嘎德尔基岩体侵位年龄为462.9±1.4Ma.该岩体地球化学方面表现出强过铝、高K、K/Na,低Mg、Fe、Ca的主量元素特征,并富集K、Rb、Ba、Th,亏损Zr、Hf、Y、Yb等微量元素,轻稀土富集,弱的Eu负异常.在微量元素判别图解上,所有岩石投影点均落入同碰撞区域.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巴嘎德尔基岩体是加里东造山作用晚期陆陆碰撞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