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济华 《贵州气象》2004,28(2):22-23
通过对一次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实验分析得出:春季雷达回波一般顶高高度达12kin,强度达53db时可降雹成灾;使用“三七”高炮进行人工防雹作业实验,其作业时问必须在2~5min内完成,才能起到防雹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边界层方案对一次华北暴雨数值模拟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10年8月17—19日华北地区的暴雨事件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通过8个数值实验测试暴雨事件模拟结果对不同边界层方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边界层方案的模拟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分辨率为12 km时,7个边界层方案实验均模拟出类似观测的四处较强降水,但模拟得到的降水强度和强降水中心位置与实况有所差异,NOPBL实验模拟的雨带收缩,降水相对其他模拟实验较少且更为集中。分辨率为4 km时,采用边界层方案的7个实验均可见小尺度降水结构,模拟出较多虚假降水中心,而在NOPBL试验中降水的小尺度结构不明显。检验表明:分辨率为12 km时,MYJ试验的TS评分、相关系数和误差分析等整体表现最优,分辨率为4 km时,Bou Lac试验整体表现最优。与NOPBL试验相比,加入MYJ边界层方案后,模拟的水汽输送增加、上升运动及涡散度绝对值增大。  相似文献   

3.
选支CO激光86条发射谱线大气透过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孔琴心  张文  王庚辰 《大气科学》1983,7(1):102-108
本文给出了用实验方法得到的5.3—6.3微米范围内CO激光的86条谱线大气衰减系数的研究结果,简单地介绍了实验装置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表明,这一范围内的激光谱线在大气传输过程中主要受到水汽的衰减。各谱线大气衰减系数的实验值和相应的计算值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是由于水汽的共振吸收频率和激光发射频率之间的差异以及计算时采用Lorentz线型所引起的。在用CO激光监测大气微量气体或污染气体时,必须根据实际大气状况,进行必要的水汽订正。  相似文献   

4.
陈炎涓 《大气科学》1984,8(1):66-74
本文叙述了在某些对流条件下,声雷达探测温度结构系数和风速结构系数(C_T~2和C_V~2)的简便方法.我们用声雷达在北京对于对流发展较好的自由对流体系作了实验,实验得到了9—10点钟时的C_T~2剖面和冬季13点钟时的C_V~2剖面.剖面结果表明,在Z≤0.7Z_i区间的C_T~2和C_V~2剖面与Kaimal等(1976)在明尼苏达(Minnesota)(陆上)的实验结果比较接近,在0.7Z_i≤Z≤Z_i区间,则我们用声雷达测量的C_T~2剖面和极大值都比Kaimal的结果大,并对两者的差别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日本山梨大学片谷教孝等人建立的3维欧拉型污染物远距离输送模式,分别输入1988年6月月平均和逐时气象资料(风场、气压场、密度场、降水等),对夏季东亚地区SOx的远距离输送进行了数值模拟。所有实验均积分1个月,对SO2、SO2-4的地面浓度及沉降量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如果仅仅考虑SO2的远距离输送模拟,可以月平均场气象资料代替模式中需要的逐时场气象资料;而将逐时场的风、降水资料和月平均场的气压、密度资料共同使用则与输入逐时场气象资料对SO2及SO2-4模拟结果完全相当。由于实验中只使用了1988年6月的资料,故下一步的研究应对不同年、季的气象资料及不同污染物的远距离输送模拟进行比较,从而考察月平均场气象资料在污染物远距离输送的模拟中能否完全或部分代替逐时场气象资料。  相似文献   

6.
从激波管内水汽瞬态相变实验研究的角度出发,探讨利用激波管理论及实验技术应用于人工影响降雨、消雹所涉及的云雾瞬态相变问题。首先介绍利用激波管研究水汽瞬态相变的概况,并介绍一些特殊激波管及实验状态的控制。然后介绍激波管内水汽相变过程研究的测试原理及方法。最后讨论在研究爆炸方法进行人工降雨、消雹和自然闪电、雷击等问题时,应用激波管理论及实验技术进行实验研究爆炸作用于云雾等微物理过程的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R.布利克  C.马托兹 《气象》1984,10(7):13-16
本文通过数值实验,探讨了高层位势涡度平流与背风坡气旋生成的关系。使用等熵坐标原始方程模式,模拟了曾产生“母体气旋”的冷锋上波扰动的发展。研究了山地阻挡冷锋前进时对扰动发展速度的影响,以及高层急流增强时对挑动发展速度的影响。急流的增强是通过山地强迫抬升气流改变地转位势涡度和求解相应的质量场及速度场来实现的。实验指出,冲击山脉的急流强度和背风坡的气压下降是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8.
CE318型太阳光度计标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初步探索了CE318型太阳光度计的室内和野外标定方法, 并对两种方法的标定结果进行对比。基于积分球辐射源的辐亮度标定方法, 对CE318型太阳光度计不同波段天空散射辐射通道进行标定实验; 分别采用Langley标定法和标准仪器相对标定方法, 对CE318型太阳光度计的不同波段太阳直接辐射通道进行了标定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天空散射辐射通道的标定结果在670 nm, 870 nm和1020 nm波段与仪器出厂时给定的标定结果偏差不超过6%, 而440 nm波段处得到的标定结果要高于出厂时给定的结果, 偏离幅度约18.9%。太阳直接辐射各通道的标定结果普遍大于出厂时给定的结果, 说明滤光片老化较为严重, 需要进行更换, 以保证观测精度。由于标准仪器相对标定方法对太阳直接辐射通道的标定结果明显优于Langley法, 因此利用标准仪器相对标定方法对中国气象局太阳光度计站网仪器进行定期标定更能够保证仪器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周定文 《高原气象》1989,8(4):370-377
本文介绍了下垫面粗糙度突变时内边界层的形成过程,阐述了内边界层研究的意义,总结和分析了内边界层在理论研究、实验和观测以及数值模拟方面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
实验速度场测量技术及对流边界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流槽中对对流边界层(CBL)温度场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尝试通过实验技术测量速度场并分析研究CBL中的速度场特征。在应用PIV测量技术时选用铝粉作示踪粒子。实验证明了在混合层中速度分布明显具有对流边界层热泡特性;混合层顶部的速度分布很好地反应出夹卷层的结构特征;湍流速度特征量的垂直分布合理,与野外实测结果和类似的对流槽实验结果接近;误差分析表明示踪粒子的跟随性良好,粒子速度的测量结果能真实地反应流体的运动特征,从而得证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An objective analysis of tropical cyclone tracks is performed, with which the tracks of 131 tropical storms (TSs) in 1972-2011 are separated into three types that move west-, north- and northwestward, denoted as Types A, B and C, respectively. Type A (21 TSs and 16% of total) has the origin in the southwestern Bay of Bengal, with the TS in a unimodal distribution as its seasonal feature, occurring mainly in autumn; 18 of the 21 TSs (taking up 90%) land mostly on the western Bay coast (west of 85°E); 5% of Type-A TSs attains the wind speed of >42.7 to 48.9 m/s. Type A has little or no effect on Tibet. Type B (74 TSs, 56.6% of the total) has its preferable origin in the central Bay of Bengal, with the TS in a bimodal distribution as its seasonal pattern. This type denotes the travel in the north in spring, with the landfall of 67 of the 74 TSs (accounting for 91%) mainly on the middle coast of the Bay (85° to 95°E), and 19% of the TSs reaching the wind velocity of >42.7 to 48.9 m/s, which exert great effect on Tibet and it is this TS track that gives strong precipitation on its way through this region. Type C (36 TSs, 27.5% of the total) has its main origin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bay, and these TSs are formed largely in autumn, moving in the northwest direction, and 23 of the 36 TSs (64%) land mostly on the western Bay coast, lasting for a longer time, with almost no impact upon Tibet.  相似文献   

12.
副热带高压季节性北跳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用CEOF、功率谱,带通滤波等方法的1988年,1991年5 ̄7月逐日2.5°×2.5°500hPa位势高度场资料对北半球副絷带高压季节性北跳进行了诊断研究,得出:副热带高压季节性北跳及西传是全球现象;副高发生季节性跳动的源主要位于阿拉海地区和中太平洋地区,汇主要位于东太平洋地区;副高的季节性跳动主要是扰动场的作用,低频振荡在副高的季节性跳动及西传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年副高季节性跳动的差异是扰源  相似文献   

13.
汤懋苍  张建  王敬香  杨良 《气象学报》1988,46(4):481-485
从1975年到现在,我们用1.6m地温做汛期(4~9月)降水预报的工作已有13年。根据汤懋苍在美国的工作,用1.02m季平均地温距平做美国下一季的降水预报,其历史检验的效果似乎比中国略好,但美国地温的资料情况比中国要差得多,到1982年为止有1.02m深度地温的测站仅38个,由于资料太少以至于分析图时颇感困难。而中国现有0.8m地温的测站已达200多个,这样所分析出的图任意性很小,所以实际预报的效果应该是中国的比美国的好。  相似文献   

14.
台风的螺旋结构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刘式适  杨大升 《气象学报》1980,38(3):193-204
本文从描写台风运动的动力方程组出发,讨论了台风的螺旋结构,给出了这种螺旋结构的图样,指出:(1)台风螺旋结构的形成是台风中重力惯性内波,特别是重力内波的作用所致,(2)台风螺旋结构的形式与波位相速紧密相关,北半球的曳式螺旋结构要求螺旋图样环绕台风眼逆时针且由中心向外运动,其向外运动的速度近于重力内波的传播速度,(3)台风的曳式螺旋倾角一般小于45°,而在台风边缘,倾角约为10°,螺旋臂间距在二旋臂结构中平均为220公里,而在四旋臂结构中平均为110公里,(4)台风螺旋波也有频散作用,在曳式螺旋中c_(gr)与c_r皆为正,且c_(gr)相似文献   

15.
北半球大气质量的平均月际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杨鉴初 《气象学报》1956,27(1):37-59
本文根据1930-1939年间北半球逐月海平面平均气压图,计算逐月之间南北两半球大气质量的输送,以及北半球海洋区与大陆区之间的大气质量输送。本文获得以下几点主要的认识: (1)每年自1月至7月北半球的大气质量逐渐减少,自7月至1月则逐渐增加,半年增减的总质量约为10.3×10~(18)克,但半年增加与半年减少期中增减的速度并不一致。 (2)5—6月与10—11月两半球之间的大气质量输送最为强烈。 (3)两半球之间的质量输送一般大于北半球海陆区之间的质量输送。 (4)两半球之间的质量输送主要决定于亚欧大陆区逐月间的大气质量变化。 (5)亚洲区与太平洋区月际大气质量变化异常时,对我国月平均温度距平分布及水旱区域分布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地形对高空行星波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周晓平  顾震潮 《气象学报》1958,29(2):99-103
根据天气经验、沿东亚大高原南北两侧传播的高空波动中,北边的波动一般传播速度较大,而南边的较小.作者根据行星波理论说明这是在运动学边界条件下沿坡传播的波动前后气流中发生强迫的辐射辐合的结果.计算所得南北两侧波动的传播速度差异和实际情况是此较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包括边界层爱克曼辐合-降水加热过程在内的短期气候变化模式[1],研究了Madden-Julian振荡[11,12]形成的机制。当经圈方向用抛物圆柱函数展开,并对赤道偶对称解取n=0,2,4三个截断模时,在长波近似下的自由波解,一为向东的Kelvin波,另外两支为向西的Rossby波。当考虑边界层动力影响后,修正后的Kelvin波,其向东传播的速度约为10ms-1,且在长波波段是不稳定的,最不稳定的波出现在纬向一波附近,不稳定增长率的量级约为O(10m-6s-1),理论结果和Madden-Julian振荡在赤道附近主体环流东传的观测事实接近。另外两支修正后的Rossby波,其中经圈尺度较小的那支波,除波长极长的波外,波是阻尼的;但另一支经圈尺度较大的波,在短的波段是不稳定增长的,这似乎可以用来解释Madden-Julian振荡中大尺度超级云团的西传过程。这些结果表明边界层动力过程在Madden-Julian振荡的形成中是一种重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太阳辐射日变化对夏季风模拟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谦谦  钱永甫 《气象学报》1997,55(3):334-345
利用60°S-60°N范围,有海气耦合但无海流的七层原始方程模式,做了有无太阳辐射日变化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准定常的平均季风系统的形势受太阳辐射日变化的影响不明显,其主要的影响可能来自海陆和地形分布。但是模式中包含太阳辐射日变化后,大气上下层季风系统强度的模拟得到了改善。太阳辐射日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降水的分布形势,在没有太阳辐射日变化的试验中,大陆内部的降水大大减少,而沿海地区的降水增加。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与降水变化对应良好。降水增加和减少的地区呈波状分布。至于对季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季风发展的初期,太阳辐射日变化可加快其发展。因此,太阳辐射日变化的引入,可使平衡态较早达到  相似文献   

19.
水平切变线上涡层不稳定理论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高守亭  周玉淑 《气象学报》2001,59(4):393-404
文中打破了传统的 Kelvin- Helmholtz研究切变不稳定的观点 ,考虑了强涡度切变存在时切变线已构成了一个涡层 ,这时切变线的不稳定问题就变为涡层的不稳定问题。同时考虑由涡层所产生的诱导速度 ,从理论上得到了水平切变线上涡层不稳定必要条件的判据 ,即必须满足 (1 - Rv Rid) >0 ,且有 U(y,t) >U(A(t) )与之相配合。这表明环境场的配置制约着切变线上扰动的发展 ,这种中尺度扰动同环境场存在着相互作用。文中还用具体个例对如何计算不稳定必要条件做了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20.
叶笃正 《气象学报》1954,25(2):123-140
关於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有两派意见.一派著重於热力的影响,另一派则着重於动力的影响.对海洋而言,在冬季大陆可以看作冷源,在夏季则好似一热源.由於海洋上与大陆上受热不同的结果,冬季在西伯利亚可长期维持着一强大高压.关於冬夏季风的产生,一般也都认为是由於海陆受热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