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寿越  袁道先 《地质论评》1982,28(3):281-285
我国岩溶类型众多,分布广泛。在古代典籍中曾有许多关于岩溶的记载。系统记载岩溶的科学著述当属17世纪中叶明代的《徐霞客游记》,其内容包括岩溶形态、岩溶地貌、岩溶水文、洞穴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岩溶地貌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并参照洞穴次生方解石的年代资料和有关文献,指出青藏高原目前所见到的岩溶地貌主要是第三纪古岩溶地下部分经后期剥蚀形成的。更新世间冰期至少在高原南部,湿热型岩溶地貌过程得以延续;更新世冰期在灰岩山地冰川槽谷的边缘,冰川融水作用亦可发育小型洞穴。现代灰岩表面一些深度在十数cm以下的平行溶沟则形成于全新世。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岩溶地貌经历了一个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较低纬度到较高纬度的三维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数字高程模型(DEM)蕴含丰富的地形地貌信息,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方法为岩溶地貌研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文章针对前人应用DEM研究中国岩溶地貌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方法,从岩溶地貌识别的尺度效应、岩溶地貌的识别与分类、岩溶地貌的形态及格局分析、岩溶区生态环境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未来应构建科学的岩溶地貌数字分类体系,对岩溶地貌进行多尺度、深层次的地形分析和定量表达,并从地形现状研究拓展到地形演变的过程与机理研究,发掘出DEM在岩溶地貌研究中更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赵吉发 《中国岩溶》1994,13(3):261-269
本文以地层发育、相交明显、地貌类型齐全的贵州三叠系为例,从分析岩相和发育在各相带上的岩溶地貌入手,应用岩石薄片鉴定、溶蚀试验和化学成分分析等资料,结合野外考察,对非碳酸盐岩夹层、碳酸盐岩的孔隙度、颗粒含量、比溶蚀度、SiO_2和酸不溶物5个影响岩溶发育的主要岩性因素进行岩相与岩溶发育相关分析,基本上查明了岩溶地貌随相带变化的控制规律。   相似文献   

5.
陈冬冬 《江苏地质》2011,35(1):109-112
丁文江是中国近现代表彰徐霞客贡献的第一人,他整理的《徐霞客游记》是近现代最具代表性的标点整理本。丁氏的传统文化教育经历、地质专业知识积累以及考察实践经历,是他成功整理该书的重要条件。丁氏整理本,在"广列众本,考证源流,精选底本"、"依据文献,考定篇目"、"重新分卷,以便检索"、"广泛参考前人成果"、"多人合作,从事标点、校对"5个方面,均有比较突出的成就。丁氏整理本,是近现代研究《徐霞客游记》成果的代表,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6.
郝社锋  王旭雁蒋艳 《地质学刊》2007,31(2):F0002-F0002
2007年4月19日,纪念徐霞客诞辰420周年暨《徐霞客评传》专家座谈会在南京举行,原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出席座谈会并发表讲话。会议由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会长张永康主持,参加座谈会的还有原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钱协寅,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顾问宋林飞,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聪,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袁晓军以及多位专家。陈焕友表示,纪念徐霞客诞辰420周年,评价他的功绩,弘扬他的精神,是江苏省人民的一件大事。今天举行的《徐霞客评传》专家座谈会,是纪…  相似文献   

7.
徐霞客对我国古代岩溶洞穴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文衡 《中国岩溶》1983,2(2):137-145
<正> 岩溶洞穴是大自然在千百万年中形成的产物,是一种地下自然景观。历史时期,我国人民开展了对此类洞穴的考察研究,为洞穴学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贡献。特别是明朝末年的徐霞客,对我国古代岩溶洞穴的研究更是别开生面,开创了新途径,令人钦佩。 一、徐霞客以前我国岩溶洞穴研究概况 我国最早记述洞穴情况的著作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五藏山经》。   相似文献   

8.
湖南凤凰台地峡谷型岩溶地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地峡谷型岩溶地貌是湖南风凰国家地质公园内特有的岩溶地貌。本文初步研究了台地峡谷型岩溶地貌的发育特征和形成因素,并对其进行了景观价值评估。基于该地貌的特殊性,在凤凰县境内建立一个以台地峡谷型岩溶地貌为主的国家地质公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建春 《地质学刊》2006,30(2):152-152
2006年3月31日,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徐霞客研究会会员代表4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刘聪主持。徐霞客研究会会长、省人防办主任张永康作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袁晓军对第二届理事会任期目标作了报告。经过讨论,会议原则通过了修改后的《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章程》。会议还选举产生了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张永康当选为会长,刘聪等13名同志当选为副会长,江苏…  相似文献   

10.
岩溶地貌在全球广泛分布,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貌形态及自然景观。在我国湘黔鄂渝交界区存在着极具观赏性的特殊岩溶地貌,其形态特征有别于常见的岩溶地貌。但当前对这套特殊岩溶地貌的名称及其地学价值尚未深入探讨。该类型地貌具有四个基本特点:红颜色、层状凹凸形态、泥质灰岩的成景岩性、土下环境差异溶蚀成因。在对比分析它与红色系地貌、已认识的岩溶形态、常见岩溶地貌的差异性基础上,文章采用“外观特征”+“地貌类型”的命名原则将它命名为“红色层状凹凸岩溶地貌”,简称“红色岩溶”,并提出其科学定义及界定标准。红色岩溶具有重要的地学价值,其极具观赏性的独一无二形态使得红色岩溶具有重要的旅游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半航空瞬变电磁法(semi-airbor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SATEM)是一种新型电磁勘探技术,相比较于传统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探工作不受地形条件制约。特别是岩溶地貌地区,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地面勘探工作很难开展。因此这里将SATEM应用于贵州某岩溶地貌地区的储能水电站工程探测。由于SATEM系统独特的工作方式,将会导致信号中噪声成分复杂,单点反演结果可靠性差,而过度的滤波会可能导致关键信息的丢失。据此首先根据岩溶地貌的两个经典构造模型设计了正演模拟,并在正演模拟的响应信号中加入噪声以模拟野外实测信号再反演计算,分析了使用单点正则化阻尼最小二乘反演和横向约束的阻尼最小二乘反演法刻画各模型的能力差异,理论上证明横向约束反演方法的优越性。最后将两种反演方法用于解释某储能水电站勘探的实测数据,反演结果与实际地质资料具有较好地对应,表明了SATEM用于岩溶地貌勘探的是可行的,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鞠继武 《中国岩溶》1995,(Z1):96-106
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毕生献身地理考察。考察地区之广、洞穴之多,洞穴调研项目之全,内容之深入,不愧为我国洞穴学的先驱,为我国洞穴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介绍普者黑地区的岩溶地貌特征,借鉴石林和桂林的研究模式,对普者黑的岩溶地貌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针对普者黑独特的亚热带高原岩溶地貌的特征,阐述了其研究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广西区域热带岩溶地貌不同类型的演化浅议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文中论述了广西区域热带岩溶地貌三大类型,即:(1)以玉林、贵港市为代表的桂东南岩溶平原(残山平原)类型;(2)以桂林、柳州为代表的桂东北- 桂中-桂西南峰林平原类型;(3)以都安、乐业为代表的桂西- 桂西北峰丛洼地类型。进而阐述了三大岩溶地貌类型的特点与演化,认为它们存在着发育时间上的长短不同,营力上的差异,也就出现岩溶地貌类型上的各异。岩溶地貌类型中老、中、青的概念仍有意义。岩溶形成的“同时态论”在小区域内岩溶地貌的一定发育阶段可能存在,但在大区域或长时间尺度内就不一定适用。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石灰岩岩溶地貌占全省面积的1/3,就岩溶地貌的科学和美学价值已建立的7个国家级、5个省级地质公园就可以说明其典型性和稀有性。但还不能囊括重要的湖南岩溶地貌之全部,例如石门县罗坪乡的岩溶地貌较之已建立的地质公同就独有特色。  相似文献   

16.
杨国球 《浙江地质》2009,(11):58-59
为了纪念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出行400周年,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和中国地质学会徐霞客研究分会合作拍摄9集电视记录片《徐霞客》。我有幸陪同相关导演、摄像到各地进行前期踩点,并拜读了徐霞客《天台山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后)》。其中徐霞客两次游历天台,都把天封寺作为第一个落脚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山东,既发育着崮群、海岸等具有山东特色的岩溶地貌形态,也发育着泉群、长垣状山体、干谷等中国北方及温带岩溶地貌的典型形态,还发育着洞穴群、漏斗、洼地、峡谷等常见的岩溶地貌形态;它们以寒武系和奥陶系为主的可溶性地层为物质基础,或呈线状,或呈面状,或呈点状分布于众多规模、形态不一,且彼此独立的岩溶孤岛内,是崮群、泉群、洞穴群和海岸等岩溶地貌的典型集中发育区,是展现崮、泉自然美景最杰出的代表地之一。同时在对区域地质地理背景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按区域气候特征将山东岩溶地貌划分为半干旱、半湿润、海岸性3类暖温带岩溶地貌区,并系统研究和探讨了山东岩溶"离散型孤岛式"的形成演化过程,认为它是一个能充分展现中国北方及全球温带岩溶地貌复杂演化过程和规律的杰出范例。  相似文献   

18.
湘南区域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方林  陈德兴 《地球科学》1996,21(5):536-540
在系统统计湘南地区出露地层各类岩石成矿元素丰度,总体平均含量,浓度克拉克值和叠加强度参数基础上,结合湘南地区成矿特点,分析了W,Sn,Pb,Zn,Sb等元素的成矿作用,初步认为湘南地区仅沉积作用,海底火山作用及热卤水作用难以形成上述元素的大型矿床,但通过沉积改造,热液叠加作用有可能形成层控型铅,锌矿床和锑矿床。  相似文献   

19.
张加桂 《地质科学》2002,37(3):288-294,319
泥灰质岩石区岩溶地貌是地貌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以三峡地区为例,提出了该区泥灰质岩石分布区广泛发育的漏斗状沼泽凹地、脖颈状岩溶地貌、两沟之间的槽状谷地和溶蚀台地 4种地貌形态,探讨了这些地貌的成因,并指出各种岩溶地貌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叠加。岩溶地貌的发育与岩溶地质灾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一研究对泥灰质岩石区的工程建设,特别是三峡移民迁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东部黄龙组古岩溶地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作为川东地区最重要的天然气储集类型之一的石炭系黄龙组古岩溶型储层,业已引起众多油气地质工作者的重视。通过古岩溶作用标志识别和成因分析,采用残余地层厚度法、地貌法和印模法等技术手段对川东地区黄龙组古岩溶地貌进行恢复,从中划分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三个岩溶地貌单元和峰丛、溶沟、落水洞、坡地、谷地、浅洼、残丘和槽地等微地貌单元,在平面上细分出七个典型的古岩溶地貌分区,并对分区内的岩溶地貌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不同古岩溶地貌分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微地貌单元组成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从而直接影响到天然气藏的发育。在此基础上,对川东地区古岩溶及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构造、气候、岩性、层位、古地形、古水文条件和不同的岩溶地貌形态影响和控制着古岩溶储层的发育与区域分布。上述研究成果将为川东石炭系古岩溶型储层评价与有利区带优选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