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华 《地震学报》1992,14(2):236-242
本文较为系统地给出了线性单自由度振动系统不等时间步长振动反应数值计算的连锁公式,并且讨论了该算法的某些数值分析特性,证明了该算法是无条件稳定的,且满足收敛性要求.文中给出了同时计算相对位移、相对速度和绝对加速度反应谱的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2.
刘军 《华南地震》2005,25(3):64-68
在计算地震荷载时,计算的依据是常规反应谱理论,然而,当质点间出现刚体移动时,用常规反应谱理论计算会出现奇异点.如利用相对加速度进行计算,将常规反应谱理论进行修正,所得结论将更加安全,又弥补了常规反应谱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刘军 《四川地震》2005,(3):44-47
在计算地震荷载中,设计的依据是常规反应谱理论.然而,当质点间出现刚体移动时,用上述理论计算会出现奇异点.本文利用相对加速度进行计算,将常规反应谱理论进行修正,所得结论既偏于安全,又弥补常规反应谱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反应谱计算的三角插值解析公式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对扰力项进行三角插值,求运动方程的解析解,提出了反应谱计算的一个新方法。因该方法直接给出了相对位移、相对速度及绝对加速度反应的解析表示,进而求反应谱,故对减少运算量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培德  吴大铭 《地震学报》1991,13(3):338-343
利用1988年11月中国云南澜沧-耿马地震序列中 Ms6.7和 Ms6.3两次强余震的近场数字记录,计算了地震反应谱.文中还叙述了记录仪器的特性,场地条件和计算地震反应谱时所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福建地区中小地震加速度反应谱衰减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收集福建省地震监测台网7个基岩台站从1999年至2007年获得的94个地震(ML=2.8~4.9,△=13~462 km) 的1974条宽频带速度记录,利用实时仿真方法得到了相应的加速度记录,进而得到了福建地区基岩场地中小地震绝对加速度反应谱的衰减关系.对基岩反应谱有影响的因素主要有震源、传播途径,本文简要分析这两个因素对地震动的影响.此项工作对于福建省抗震设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震反应谱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具有解析递推格式的地震反应谱数值计算方法归结为单步法和两步法,并且给出了说明这两种方法传递算子具有不变特性的两个定理。利用这两个定理,本文较为简便和完善地推导了新的地震反应谱数值计算递推公式。文末通过计算对比研究,给出了同时计算绝对加速度、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移反应谱的快速方法及相应的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8.
复阻尼地震反应谱计算的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订正了前文[1]公式中的符号差错,重新计算了犁阻尼加速度反应谱,另外又计算了速度谱和位移谱,并与相应的粘性阻尼谱作了比较,取得了一定的认识。现有计算结果显示,复阻尼速度谱和位移谱有一定特点,在中长周期和长周期部分可比相应的粘性阻尼谱高出10%左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土层地震反应中软弱夹层对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本文构造了多种包含不同厚度、不同位置软夹层的土层结构,通过国内地震安评通用的ESE软件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夹层的厚度、位置、输入地震动的幅值等对加速度反应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上部含有软夹层的土层结构能造成反应谱出现双峰现象,引起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变大。本文研究结果对软土地区工程抗震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强震仪和测震仪均能记录地面运动,强震仪输出的加速度记录主要用于分析结构地震反应,测震仪输出的速度记录常用于确定地震信息.由于这2种记录均描述地面运动,且覆盖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所需频带范围,速度记录能否用于计算结构地震反应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分析开源Hi-net速度记录用于计算结构地震反应时的精度,作者选取同台记录的加速度...  相似文献   

11.
摩擦摆隔震结构地震反应谱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摩擦摆基底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谱规律。采用上部结构-摩擦摆两质点模型并利用系统振动微分方程,计算绘制了设计参数(质量比、摩擦系数、滑道半径)不同取值下上部结构的绝对加速度、侧向位移和基底水平滑移反应谱。结果表明:摩擦摆系统对刚度较大的上部结构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摩擦系数对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层间水平侧移和系统滑移均有较大的影响,质量比的影响次之.而滑道半径仅对系统滑移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M.A.Biot提出反应谱理论,至20世纪50年代G.W.Housner给出第一条抗震设计反应谱.从此,反应谱方法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这也标志着地震工程学的发展进入了反应谱理论阶段,工程界对反应谱的研究也一直持续到今天.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均采用抗震设计反应谱作为抗震设计中确定地震动输入的主要依据.通常,归一化的抗震设计反应谱其形状由几个特征参数确定,其中最重要的是反应谱平台值和特征周期,反应谱的研究中大量的工作是如何科学地确定这两个特征参数.场地条件是影响反应谱特征参数的重要因素,但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只考虑了场地条件对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影响而没有考虑场地条件对反应谱平台值的影响,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缺少有场地条件的强震记录.  相似文献   

13.
复阻尼地震反应谱的计算方法及其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阐述了为什么要研究复阻尼地震反应谱问题,并给出了复阻尼地震反应谱计算的精确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复阻尼反应港与常用的粘性阻尼反应谱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文中还简述了复阻尼系统运动方程的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大华 《中国地震》1990,6(1):23-29
本文提出了水平向包络地震反应谱的概念,并且用水平向平均峰速度和平均峰加速度标定水平向包络设计反应谱。文中通过对强震观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给出了五种阻尼比的包络设计反应谱和相应的统计误差,该结果可供重大工程和一般工程抗震设计参考使用。文末对需要进行研究的若干应用问题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利用美国西部的中小地震记录对基岩场地条件下的中小地震水平向地震动多阻尼加速度反应谱的衰减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分析了震级与距离对中小地震水平向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衰减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尹力峰  王坚  谭明  陈建波 《内陆地震》2007,21(4):297-303
选择新疆地区的地震动衰减关系,采用概率方法计算了位于同一构造区的两个场地(A场地和B场地)的地震危险性,两个场地以基岩峰值加速度为标志的场地地震危险性结果相近。通过现场勘察与检测,场地A与场地B均为岩性不同的两个一元结构,岩性分别以砂砾石和粉土为主。采用一维土层反应等效线性化的计算方法得出场地A和场地B的土层反应。通过地震反应谱的特征分析,表明硬场地和软场地的强度和周期(或频率)特征是不同的,同时讨论了它们测试与判定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88年12月7日斯皮塔克地震和1991年4月21日拉恰地震及其余震加速度图的分析,详细研究了这些地区在不同强度地震时,不同距离上地基振加速度频率的一些形成特点。建立了不同震级地震近场区的概率谱体系,确定了谱和对时间函数的估计,同加索不同震源区(达吉斯坦、普恰和斯皮塔克震中区)地基振动的概率步谱进行了对比分析。在预测加蕞大幅度反应谱的基础上以随机振频谱进行了对比分析。在预测加速度最大速度反应  相似文献   

18.
土体参数对地表加速度峰值和反应谱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运用一维土层地震反应的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研究了单层均质土密度、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土层厚度和土层剪切波速等参数变化对土层地表加速度峰值和反应谱的影响,所得到的结论对于指导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勘察试验工作、提高土层地震反应的计算精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利用福建省区域数字强震动和数字地震台网历年的地震记录,通过资料选取、数据处理,计算了其地震反应谱,并分析了Ⅰ、Ⅱ、Ⅲ类场地反应谱谱形参数的统计关系及反应谱特征.有关研究结果对合理地利用福建地区现有台网观测资料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强震近场加速度峰值比和反应谱统计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对国内外数十次强地震的近场加速度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近场加速度峰值比及反应谱的统计结果,并将统计反应谱与设计反应谱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