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江三角洲岩心中的硅藻及其记录的古环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西江三角洲ZXZ1,ZXZ2两岩心沉积物样品的硅藻分析,共鉴定出硅藻168种和变种,隶属48个属;ZXZ1岩心可划分为六个硅藻带,ZXZ2岩心可划分为五个硅藻带。根据硅藻组合特征,结合粒度和14C测年结果,ZXZ1岩心的Ⅳ,Ⅴ,Ⅵ硅藻带和ZXZ2岩心的Ⅲ,Ⅳ,Ⅴ硅藻带属于全新世沉积;ZXZ1岩心的Ⅰ,Ⅱ,Ⅲ硅藻带和ZXZ2岩心的Ⅰ,Ⅱ硅藻带属于晚更新世沉积。分析了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结果表明,晚更新世时期ZXZ1岩心的沉积物属于近岸低盐海相沉积环境,而ZXZ2岩心的沉积物属于陆相沉积;在全新世时期两岩心均属近岸低盐的海相沉积环境。造成晚更新世时期两岩心沉积相的差异主要与断裂构造的升降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全新世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钻孔、柱状样及浅地层剖面仪等对长江水下三角洲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三角洲全新统的发育可分为全新世早、中、晚期沉积;自河口向海有三角洲前缘相、前三角洲沉积相、三角洲-陆架过渡相三个相带;全新世长江水下三角洲的垂直相序,覆盖在下伏浅海相之上,向上依次为前三角洲相和三角洲前缘相。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冲绳海槽中段B孔岩芯中的沉积硅藻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52属166种和变种.根据硅藻属种组成、热带远洋种的相对含量以及整个硅藻植物群的变化特征共划分出9个组合带,并对它们的特征进行了描述;结合^14C测年数据。对该岩芯的地层年代归属进行了确定,全新世与晚更新世的界线位于该孔125cm处.上部地层为全新统,下部地层为上更新统;同时与邻近DGKS9603钻孔的硅藻生物地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东海陆架晚第四纪沉积硅藻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超  蓝东兆  方琦 《台湾海峡》2002,21(3):351-359
本文对东海陆架DG9617岩芯沉积硅藻进行了研究,共分析鉴定出97种和变种,有近10种硅藻在岩芯中连续分布,且有较高的含量,而其余种类含量极低,仅零星检出。根据该岩芯中产出硅藻种类、含量及硅藻丰度变化特征自下而上共划分出3个硅藻组合带及5个亚带。结合孢粉资料,对产出3个不同硅藻带岩芯的地层年代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该岩芯所代表的地层年代为中-晚全新世,硅藻I组合带大致为大西洋期的沉积,硅藻Ⅱ组合带应为亚北方期的产物,而硅藻Ⅲ组合带与亚大西洋期对应。文中并对不同硅藻组合带产出时的古海洋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南海深海盆地硅藻组合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开发  蒋辉  冯文科 《海洋学报》1985,7(5):590-597
南海深海盆地硅藻以热带、亚热带远洋性种类为主,伴有少量近岸种和北方种,依据柱状剖面硅藻种类百分含量的变化,自上而下划分出六个硅藻带,奇数带基本上为热带-南亚热带硅藻植物群,而偶数带则为亚热带硅藻植物群,反映了该区古温度及古地理条件变化,其中Ⅰ带相当于全新世,其余各带均属更新世.  相似文献   

6.
鲁东南滨海平原全新世海进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道高  郭永盛 《海洋学报》1995,17(5):103-111
本文主要根据对钻孔样品的粒度分析、矿物分析、微体古生物分析、孢粉分析及14C测年资料,探讨了鲁东南滨海平原地区全新世海进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沉积特征、沉积古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在早全新世阶段,该区处于滨海环境,广泛发育了下全新亚统滨海沼泽相沉积层;中全新世时,该区遭受海侵,为河口湾、滨岸沉积环境,发育了中全新亚统海陆过渡相沉积层;自晚全新世以来,该区成为冲积海积平原环境,上全新亚统陆相沉积层得以发育形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闽江口琅岐岛钻孔的孢粉,有孔虫及硅藻的综合分析,发现第四纪地层中有五个孢粉组合带,五个硅藻组合带与一个微体化石层。结合~(14)C测年资料与沉积物特征认为该地区第四纪地层可以划分为晚更新世晚期与全新世(早期、中期、晚期)。气候演化依次为:冷干→温暖略干→温暖湿润→炎热潮湿→温暖略干。沉积相发展顺序为:冲积相、冲洪积相→河流相、湖沼相→湖沼相、河口相→海湾相→河口相。  相似文献   

8.
南海中部深海平原KL91剖面共鉴定出硅藻109种和变种,隶属于43属。依据剖面硅藻种类的含量变化,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硅藻带,其中Ⅰ带划分出6个亚带,Ⅱ带8个亚带。文中讨论了各硅藻带的古温度和古地理条件,并依据结节圆筛藻壳体大小比值变化,确定出该剖面的地层年代:Ⅲ带属于全新世沉积,Ⅱ带和Ⅰ2~6亚带属于晚更新世沉积,Ⅰ1亚带属于中更新世沉积。  相似文献   

9.
广东东部沿海全新世地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全区1700个钻孔资料的分析及选择其中4个代表性剖面进行了详细研究,综合全区47个钻孔的放射性碳年代分期、孢粉分析反映的气候更替、沉积环境的变化等,提出将广东东部(珠江口以东)沿海的全新世地层划分为下、中、上统,其中的中全新统和上全新统再各分为上、下段,即共5个地层段。下全新统以距今1.2万年为起始年龄,以河相砂砾层和风化的花斑粘土、“老红砂”作为上更新统与全新统的分界。并划分出韩江三角洲区、滨海平原区、珠江三角洲区等3个地层区。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北部深海平原边部KL29柱样中共鉴定出硅藻169种和变种,隶属于53属。依据硅藻种类的含量变化,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硅藻带。其中,Ⅰ带划分出5个亚带,Ⅱ带划分出8个亚带。文中讨论了各硅藻带的古温度和古地理条件,并依据结节圆筛藻壳体大小的比值变化,确定出该柱样的地质年代:Ⅲ带属于全新世沉积,Ⅱ、Ⅰ带均属于晚更新世的沉积。  相似文献   

11.
蓝东兆 《台湾海峡》1994,13(3):254-262
南海中部深海平原KL91剖面共鉴定出硅藻109种和变种。隶属于43属。依据剖面硅藻种类的含量变化,自下而上划分三个硅藻带,其中I带划分出6个亚带,Ⅱ带8个亚带。文中讨论了各硅菏带的古温度和古地理条件,并依据结节圆筛藻壳体大小比值变化,确定出该剖面的地层年代:Ⅲ带属于全新世沉积,Ⅱ带和I2-6亚带属于晚更新世沉积,I1亚带属于中更新世沉积。  相似文献   

12.
长江水下三角洲浅孔岩芯的地层划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长江水下三角洲的分布范围、沉积相特征、全新世地层划分及发育形成作用的研究,是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开展研究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对长江三角洲平原区全新世地层的研究较为详尽.但对水下三角洲全新世地层的研究甚少.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研究室(1976)以浅地层剖面仪为主要手段,开展了长江水下三角洲的调查研究工作,认为在长江水下三角洲存在两套性质完全不同的岩层,上部为全新统前三角洲相沉积,质地松软,具有层理,下部为晚更新世湖相沉积,质地致密,不具层理.1978年我局在长江口外开展海洋地质综合调查,在长江口施工了17个孔深为2.4—9.4米的浅钻孔,均未揭穿全新世地层.在嵊泗以东海区有一个孔深为27米的钻孔资料表明,全新世地层厚度为21.30米,见有厚度为1.70米的暗绿色硬粘土层.但未见到详细的地层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洲沉积相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珠江三角洲是在晚更新世玉木亚间冰期和全新世大西洋期,由多条河流的泥、沙输入溺谷型河口湾内,形成具不同沉积特征的叠覆、镶嵌复合体,经历了由河口湾沉积向河控三角洲沉积的演变.其沉积相序分两类:一类是玉木亚间冰期和大西洋海侵阶段,形成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溺谷型河口湾沉积相序,属海侵层序;另一类为大西洋期海平面相对稳定以来,以迳流作用为主的进积型河控三角洲沉积相序.  相似文献   

14.
二叠系烃源岩是南黄海盆地多套优质烃源岩之一,多年来,由于地震测线少和品质差,导致对其分布一直认识不清。基于南黄海盆地近年来新采集处理的大量二维地震测线,结合老地震测线和5口钻遇二叠系的钻测井资料,通过单井相分析、地震-沉积相分析,开展了对南黄海下二叠统、上二叠统的沉积相及有利烃源岩分布预测研究。分析表明:下二叠统栖霞组沉积时期,青岛坳陷及崂山隆起西部以台地相为主、中东部以盆地相发育为主;上二叠统龙潭组沉积时期,青岛坳陷南部和勿南沙隆起以三角洲平原相、崂山隆起和青岛坳陷西部以三角洲前缘沉积相、青岛坳陷东北部及崂山隆起东部以滨浅海沉积相发育为主。结合有利烃源岩沉积相和残留地层厚度分析,认为崂山隆起中部及青岛坳陷东北部是下二叠统烃源岩有利分布区,崂山隆起中东部及青岛坳陷东北部是上二叠统烃源岩有利分布区。  相似文献   

15.
大庆油田属于高勘探开发油田,以岩心、钻/测井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研究区萨尔图油层组沉积相、亚相、微相的沉积特征,划分出辫状三角洲相、三角洲相、湖相3种沉积相,同时划分出辫状三角洲平原、辫状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浅湖5种沉积亚相,以及辫状分流河道、泛滥平原、辫状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砂坝、砂滩、滨浅湖席状砂、滨浅湖泥坪12种沉积微相。根据各单井沉积相、亚相、微相的划分,分析泰康—西超地区萨尔图油层组各砂层组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在沉积相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结合油气地质特征,认为研究区存在两大有利油气区带,一是江21—杜65—来20井斜坡带,二是杜53井区。  相似文献   

16.
云南鹤庆盆地晚第四纪硅藻植物群与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鹤庆HQ孔0-19m沉积的硅藻资料,建立了7个硅藻组合带,它们记录了近7万年来鹤庆古湖中硅藻植物群的演化及反映的环境,该时期存在4个浮游硅藻繁盛的沉吟桫湖时期与其相间的三个浅水湖时期以底栖和附着类型硅藻为主,或缺乏硅藻化石。30-13kaB.P湖水频繁波动的时期为环境恶化时期。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海表层沉积硅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辉 《海洋学报》1987,9(6):735-743
本文分析了中国近海表层沉积物129个硅藻样品.根据样品中硅藻优势种、特征种的数量变化,把中国近海表层沉积硅藻划分为若干反映不同沉积环境的硅藻组合,并讨论了硅藻组合与深度、温度、盐度和海流等海洋主要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渤海中、南部表层沉积硅藻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取自渤海中、南部海底表层的44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硅藻分析。样品中共含硅藻20属41种,主要是潮间带、沿岸性底栖或浮游种类,其中尤以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和小环藻Cyclotella最多见。对本区的表层沉积硅藻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区,共划分出三区、两亚区,井与其他海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蓝东兆 《台湾海峡》1994,13(2):176-189
南海北部深海平原边部KL29柱样中共鉴定出硅藻169种和变种,隶属于53属,依据硅藻种类的含量变化,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硅藻带,其中Ⅰ带划分出5个亚带,Ⅱ带划分出8个亚带,文中讨论了各藻带的古温度和古地理条件,并依据结节圆筛藻壳体大小的比值变化,文中讨论了各硅藻带的古温度和古地理条件,并依据结节圆筛藻壳体大小的比值变,确定出该柱样的地质年代:Ⅲ带属于全新世沉积,Ⅱ,Ⅰ带均属于晚更新世的沉积。  相似文献   

20.
全新世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中同期异相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全新世长江水下三角洲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该三角洲长江古河谷南、北浅地层剖面上同期反射层组特征的不同所提供的信息,结合对南、北区全新世地层沉积物的粒度成分、矿物组成和孢粉成分的研究,分析南、北区全新世地层岩性特征上的差异,从而提出北区物源除长江物质外,黄河和苏北沿岸水系物质也是重要物源.探讨了北区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成因,阐明了北区全新世沉积地层是全新世长江水下三角洲的前缘相、前三角洲相而伴生的同期异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