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北极海冰的消融,北极地区航运价值增加,北极理事会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组(PAME)2020年3月发布的《2013-2019年北极航运增长情况》报告显示,自2013年至2019年北极船舶数量增长了25%。船舶过境量的增加促进了北极地区的航运商业化。2019年6月,中远海运集团与俄罗斯诺瓦泰克股份公司、俄罗斯现代商船公共股份公司以及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签署协议成立北极海运有限责任公司,此举标志着中俄两国在北极航运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框架。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7月20日13时13分,中国第四次北极考察队从西经168°51′穿越北纬66°33′,正式进入北极圈。"雪龙"船拉响了3声汽笛,表示中国第四次北极考察队来了。"雪龙"船进入北极圈,标志着考察队转入第二阶段楚科奇海和加拿大海盆的考察工作。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12,(10):7
9月27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完成考察任务后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历时93天,实现了我国北冰洋科学考察的多个"首次"。本航次航行18600余海里,"雪龙"号科学考察船首次穿越北极航道往返大西洋和太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北极航道的开通及其与北极资源的紧密结合,使之成为影响全球经济以及贸易格局变动的新因素。当前美国、欧盟、东亚三级经济格局,决定了世界经济以北半球为主导,北极航道可以成为连接世界实力级的潜在战略通道。新兴经济体对能源的需求日益旺盛,北极能源的战略价值逐渐凸显,北极航道将充当国际能源运输新通道。而世界主要贸易国家分布在北美、东北亚和西北欧等北极航道沿岸,北极航道的开通将影响占世界贸易额一半以上地区的贸易。世界经济贸易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预示北极航道将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5.
尽管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北极海冰总体上呈现消融的趋势,"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也已分别与2008年和2009年首次被人们在没有破冰船的护航下成功穿越,但由于北极地区位置特殊,资源丰富,军事价值和科研价值突出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独特影响,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因而对北极航道的关注也持续升温,航道安全也成为我国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从自然环境、航道的通行权及海事管辖权、航道基础设施及助航技术支持、人员与船舶操纵方面阐述影响北极航道安全的因素,探讨我国在积极应对北极航道安全挑战中的行动。  相似文献   

6.
据悉,南方航空公司和东方航空公司将于近期正式开通中国到美国东部城市之间不经停国际航线,中国民航飞越北极已成现实。目前世界上仅有美联航、美西北航、美三角航、国泰航完成过极地试飞。中国即将拥有穿越极地的最经济、最有效的中美商业航路。  相似文献   

7.
书海拾贝     
快速变化中的北极海洋环境张占海著科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7-9月,由国家海洋局主持,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组织实施了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考察队由"雪龙"号科学考察破冰船承载,前往北极洋加拿大海盆,考察了北纬80°以南的大范围海域,对北极海洋、海冰、大气进行了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北极地区的油气储量勘探结果引起了世界的关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预测北极将成为下一个世界能源仓库。在全球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和北极航道逐渐开通的大背景下,未来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前景广阔,转化为世界主要油源的可能性加大,届时将深刻影响世界能源格局。系统分析北极地区油气分布、开发现状和前景以及对世界能源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北极油气做铺垫,也为我国制定北极能源开发战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Nudging资料同化对北极海冰密集度预报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北极夏季海冰的快速减少使得北极航道提前开通成为可能。为了给北极冰区船运活动提供及时可靠有效的海冰预报保障,急需提高海冰预报水平。本文基于麻省理工大学通用环流模式(MITgcm),使用牛顿松弛逼近(Nudging)资料同化方法将德国不莱梅大学的第二代先进微波辐射成像仪(AMSR2)海冰密集度资料同化到模式中,建立了北极海冰数值预报系统。设计试验对比3种不同Nudging系数计算方案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选择合适参数后,不同方案均能显著改进海冰密集度初始场。通过设计有无Nudging同化的两组预报试验,结合卫星遥感海冰密集度及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雪龙"船的走航海冰密集度观测数据,定量分析了Nudging同化方案对北极海冰密集度的24~120 h预报结果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Nudging同化对120 h内全北极海冰密集度的空间分布和移动单点目标的海冰密集度预报结果均有显著改善;但在海冰变化很小的情况下,Nudging同化试验的24~120 h预报结果均劣于惯性预报结果,说明基于Nudging同化的数值预报系统还需进一步提高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10.
当庄严的五星红旗首次在北极点飘扬时,1995年5月6日10时55分便成为永载中国科学考察史上的光辉灿烂的时刻。在跨冰海过雪原,气壮山河地徒步登上北极点的中国北极考察队的5名科学家中,有一位国内成长起来的博士后,是参加我国首次南极和首次北极科考的第一位青年科学家。他叫赵进平,今年41岁,是中国科学院海  相似文献   

11.
刘涛 《海洋世界》2011,(11):33-37
中国第四次北极考察队自2010年7月1日至9月20日,以北极海冰快速变化机理研究和北极海洋生态系统对海冰快速变化的响应为科学目标,先后对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北极点等海域,进行了135个海洋站位和10个冰上站位的考察作业,系统观测了海冰、海洋和大气变化,获得了大量的样品和数据。本次北极考察历时82天,总航程达12600海里,调查范围南北纵贯2300海里,东西横跨1100海里,是历次北极考察中范围最广、距离最远的一次考察,创造了多项国内纪录,其中"雪龙"船北进至北纬88度26分,创下中国航海史上最北端的纪录;部分科考队员利用直升机抵达北极点进行科考,实现中国人靠自身能力挺进到北极点的伟大壮举。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北冰洋加速融化,北极航线利益凸显,北极航线战略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并着力建设海洋强国的今天,显得尤为关键,作为海运大国的中国,不能错过北极航线战略与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研究的最佳时机,北极航线战略对中国海洋强国建设作用范围的明确,是进行二者互动关系研究的必要前提,也是北极航线战略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从北极航线战略与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制定原则、实施进程及影响层面入手,阐述二者的关联性,从国家层面考虑,将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系统地概括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4部分,再分别从内部作用和外部条件入手,详细探讨了北极航线战略对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作用,继而针对以上分析提出了在北极航线战略影响下的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北极航线战略的制定实施以及中国海洋强国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北极航道开通和资源开采带来的潜在巨大利益,世界各国都积极参与到北极治理的过程中。中国在北极的权益包括科学考察、环境保护、航行和资源开发4个方面。中国参与北极治理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国家安全理论、国际法依据、生态政治理论、全球治理理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了北极治理的实践,主要包括北极科考、北极政治参与、与北极和非北极国家合作、北极环境治理和北极航运。在这5个方面,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障碍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卓冉 《海洋世界》2011,(2):78-80
2010年11月11日,我国第27次南极考察队正式从深圳出发,前往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雪龙"号也再次收托众望,拔航起程. "雪龙"号是我国第三代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进行极地科考的唯一一艘功能齐全的破冰船,自1994年10月首航南极以来, "雪龙"号已先后26次赴南极、4次赴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备受瞩目,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得如火如荼,为北极国家能源产量增长带来了新的契机。文章以北极国家为出发点,采用文献梳理法,系统研究俄罗斯、美国、挪威、加拿大等北极国家在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情况;采用统计分析法,分析北极地区待发现油气资源与已发现油气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在空间上呈现出极不均衡的特点。伴随着油气勘探技术的突破以及北极航道的逐渐开通,北极国家纷纷加快北极地区油气开发活动的进程,目前北极国家油气开发活动主要在陆地,而未来将逐步迈向北极近海。中国作为北极事物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可以积极与北极国家开展合作,进而参与到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16.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将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78°55'N,11°56'E)建立,计划于2004年3月举行考察站落成典礼并投入运行。来自国家海洋局的这一则讯息表明,我国在北极开始拥有了一个综合考察研究基地。中国极地考察办公室同天宣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杨惠根博士将担当第一任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站长。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促进中国与北极国家的双边贸易,增强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话语权,文章采用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中国与北极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因素,探究北极航道开通对中国与北极国家贸易效率和贸易潜力的影响,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规模、北极国家的资本劳动比率以及中国与北极国家的贸易依存度对双边贸易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北极国家的经济规模以及中国与北极国家之间的海运距离对双边贸易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中国对北极国家的出口贸易而对进口贸易的影响较小;目前中国与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的贸易效率较高,但北极航道的开通可有力促进中国与其他北极国家贸易效率的提升;北极航道开通后,中国与北极国家出口贸易潜力提升幅度的平均值约为25%,其中提升幅度较大的是冰岛(49.74%)和丹麦(36.98%);针对北极航道开通对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战略意义,未来中国应加强与北极国家的贸易联系、完善港口和产业规划布局以及加强与北极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北极资源开发变得更加容易,各国纷纷加入北极资源开发的大潮中,但由此导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资源-环境治理体系应运而生,它是构建北极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创新、重要支点以及现实需求。基于此理论,中国以北极利益攸关者、北极资源开发者以及北极环境保护贡献者的身份积极参与构建北极命运共同体。但在此过程中也受到地缘政治、北极争议、自身不足等多种挑战,需要打造紧密的中国“北极蓝色伙伴关系”圈、助力形成以“北极生态环境共同体”为目标的北极资源开发模式、推动中国北极法律制度建设与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北极海冰融化的加剧,北极问题研究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文章以ScienceDirect数据库为主要搜索范围,系统梳理了2007—2021年国外北极问题研究文献,从北极航线、北极经济、北极政治和北极环境4个方面对国外北极问题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未来的国外北极问题研究中,北极航线相关问题研究将聚焦于北极航线运营模式的研究;北极经济问题研究将注重区域经济和北极产业发展;北极政治研究依然会着力探讨如何在北极治理中的合作问题,虽然目前的北极政治研究中定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较多,但未来将增加定量分析和理论创新的研究;北极环境问题研究将注重北极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平衡,进一步关注北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无冰北极?     
薛钊 《海洋世界》2014,(1):26-31
<正>2012年8月,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报告,北极的冰盖缩小到了只有410万平方千米。出现了30年来夏季冰盖面积的最低值。科学家预测,夏季完全没有冰的北极可能将在2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出现。北极夏季冰融化的速度是惊人的。"我们距离一个完全没有冰的夏季北极,只差四分之一的路了。"加拿大魁北克拉威尔大学的研究者路易斯·佛蒂尔说。如果有一天,夏天的北极完全没有了冰,世界会变得怎样?现实和科学研究已经给未来提供了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