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世界在科技全球化、科技变革和大国科技博弈进程中正步入科技地缘政治时代。全球科技竞合是科技地缘政治时代的主旋律,也是大国博弈的主导形式。文章首先从全球科技竞合现实出发,明确了中国在科技地缘政治时代修正或重构国家科技地缘战略的重要性,认为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保障国家科技安全,中国需要加强科技地缘政治研究。其次,从时代变迁和地缘政治理论演进的视角阐释了科技地缘政治研究亟需建构新的理论体系和分析范式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地理学、政治学和科技管理领域关于科技地缘政治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地理学领域的科技地缘政治探索虽详尽地揭示了全球科技竞合的时空特征,但并未从全球科技竞合的表象透视国家科技权力争夺的本质;政治学领域的科技地缘政治探索虽详细追溯了科技进步与地缘政治理论思潮演进和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关系,但其剥离空间的抽象思维无法解释国家围绕一定地理空间进行博弈的现实;科技管理学领域的科技地缘政治探索虽进行了系统的全球科技体系演化与治理的研究,但其研究的立足点忽视了大国科技竞合的本质。鉴于此,提出了未来中国地理学在科技地缘政治研究的主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世界在科技全球化、科技变革和大国科技博弈进程中正步入科技地缘政治时代。全球科技竞合是科技地缘政治时代的主旋律,也是大国博弈的主导形式。文章首先从全球科技竞合现实出发,明确了中国在科技地缘政治时代修正或重构国家科技地缘战略的重要性,认为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保障国家科技安全,中国需要加强科技地缘政治研究。其次,从时代变迁和地缘政治理论演进的视角阐释了科技地缘政治研究亟需建构新的理论体系和分析范式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地理学、政治学和科技管理领域关于科技地缘政治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地理学领域的科技地缘政治探索虽详尽地揭示了全球科技竞合的时空特征,但并未从全球科技竞合的表象透视国家科技权力争夺的本质;政治学领域的科技地缘政治探索虽详细追溯了科技进步与地缘政治理论思潮演进和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关系,但其剥离空间的抽象思维无法解释国家围绕一定地理空间进行博弈的现实;科技管理学领域的科技地缘政治探索虽进行了系统的全球科技体系演化与治理的研究,但其研究的立足点忽视了大国科技竞合的本质。鉴于此,提出了未来中国地理学在科技地缘政治研究的主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俄科技合作的拓展和深化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两国在科技发展方面的互补性为科技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新世纪以来,中俄科技合作日趋活跃、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交流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程度日益深化,形式和层次向更高水平发展,对促进两国外交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两国不断提升的政治关系还很不相称。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中俄科技合作,一要提高对俄科技合作的定位和认识,制定对俄科技合作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将中俄科技合作作为我国深化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面。二要加强对俄科技合作的投入和扶持,建立多元化投入渠道,形成中央投入、地方配套和社会资金集成使用的多渠道科技合作投入体系。三要完善中俄科技合作中介服务体系,强化信息服务、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大力发展国际化专利服务,引导、鼓励和扶持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开展中俄科技合作战略与政策研究,加强中俄科技合作工作宣传展示,扩大影响,形成示范效应。四要强化中俄科技合作专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既懂科学技术,又熟悉经营管理和国际惯例、了解世界市场动向、掌握本专业知识和贸易以及俄语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4.
中美科技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界定国家科技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科技财力资源竞争力、科学研究竞争力、技术创新竞争力和科技国际化竞争力五个方面建构了国家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而详细对比了中美两国在科技发展上的差异。研究发现,无论是整体竞争力还是科技投入、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科技国际化等单项竞争力,中国都与美国都存在不小差距,中国科技竞争力虽然加速提升,但仍显著落后于美国,中国科技发展任重道远。基于中美两国科技竞争力的现状对比及趋势研判,本文认为:中国进一步提升科技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既需要对标先进、参照一流,进一步深化开放式创新,充分学习和借鉴美国等科技强国的成功经验,更需要立足自身、正视短板,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发展速度和创新质量有机统一、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相互促进,着力推动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创新战略,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集聚高端科创人才,以实现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持续稳步增强。  相似文献   

5.
欧盟科技一体化发展及其科技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欧盟科技共同体的动力机制及欧盟科技一体化发展的曲折历程,在其基础上探讨了欧盟科学技术合作的三种基本模式,即欧洲科技合作计划、框架计划与尤里卡计划。这三大类政府间科技合作计划互为分工与合作,共同构成了欧盟政府在科技联合和一体化行动最重要的骨架。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科技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利霞  江璐明 《热带地理》2005,25(4):367-371
基于近年来我国科技旅游的发展及前人的有关研究,初步概括了广东省科技旅游资源概况及其发展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科技兴旅”战略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广东四大科技旅游圈的设想,进一步提升广东省“科技兴旅”的战略地位.最后为广东省进一步发展科技旅游、将科技旅游培育为广东优势品牌,以及对如何进行科技旅游产品的策划等,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科技旅游资源分类及价值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陶卓民  林妙花  沙润 《地理研究》2009,28(2):524-535
科学地区分和评价旅游资源,对有效地规划和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作为现代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旅游,在旅游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科技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有利于合理有效地开发科技旅游资源,促进科技旅游良好发展。本文首先简述了国内外有关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的相关研究,其次在分析了科技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旅游资源分类的国家标准以及其他分类方法,从而建立了科技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以此为基础,运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同时,参考了旅游资源评价的国家标准和其他评价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构建了科技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和等级划分标准,以期为科技旅游资源的开发、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县级科技管理干部培训需求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当前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对科技管理干部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故此采用调查表对云南省26个样本县进行了“云南省县级科技管理干部对现代科技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培训需求”的调查,调查表包括“项目策化争取”、“项目实施管理”、“机构管理”、“科技服务”4方面共27个与县级科技管理部门工作职能密切相关的培训调查项目。调查结果表明,县级科技干部对“找到使科委提高自身地位的突破点”、“近期内重点工作领域的选择”、“分析上识别科委自身的优势和薄弱环节”3个方面需要加强培训,据此提出了云南省县级科技管理干部应进行培训的基本课程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维 《西部资源》2013,(1):32-32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近日在京揭晓。  相似文献   

10.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5):62-62
为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和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加强河南省科学院自主创新与资源节约研究领域科技成果的宣传与交流,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由院长赵亚平主编的《自主创新与资源节约研究》一书,2006年6月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1.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杨兴宪  刘毅  牛树海 《地理科学》2006,26(2):251-255
区域发展的传统影响因素的作用正在减弱,区域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正在增强。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域创新系统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国内外学术界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地位与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学术界正在开展的科技创新的区域作用与影响、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综述,并对有关研究工作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鉴于北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北极科技外交往往是各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起点和实现北极利益的先导。中国也概不能外,北极科技外交对保障北极科研装备、提高北极认识水平和促进北极资源开发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回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历程,北极科技外交是其中的主要线索和核心内容,现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作为域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北极科技外交还面临着缺乏顶层设计、政策和资金支持不足以及若干国际因素的掣肘。对此,中国应通过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和完善运行机制、扩展北极科技外交的广度和深度等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3.
14.
全球军事科技实力的变化将重构世界格局从而影响世界局势的走向,准确把握世界地缘军事科技格局演变对深刻认识和有效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SIPRI武器贸易数据和世界银行数据库,从产品结构、网络格局和影响机制3个方面研究了全球军事科技贸易时空格局演化和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全球军事科技贸易规模呈波动上升趋势,贸易产品结构以军用飞机为主导,海军舰艇与装备、导弹和装甲车为组成的一极三核特征,军用飞机是大部分国家或地区主要出口产品或进口依赖产品;(2)全球军事科技出口格局呈美国、俄罗斯和西欧的三极分布特征,亚洲国家影响力显著提升,地缘军事格局东升西降、南升北降特征明显,进口国和地区集中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东—南欧—北非一带,空间分布格局与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位置相吻合;(3)全球军事科技贸易网络呈一超多强特征,欧亚大陆始终是全球军事科技贸易的主要舞台,亚洲国家成为重塑贸易格局的重要力量。(4)以美国和俄罗斯为核心的军贸竞争格局凸显,美国最大流网络的扁平化趋势揭示着美国主导能力的提升和西欧次主导国家的衰退;(5)军事科技贸易网络演化是进出口国家(地区)的属性与邻近性...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期刊是由科技论文构成的。科技期刊的编辑是科学编辑,她的主要任务是组织、编辑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而不是整天忙碌于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著录方式、标点符号等繁杂的工作中。因此,我们认为,科技期刊的标准化、规范化,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科技论文写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就科技人员写作中的有关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全球创新格局与趋势的探讨,以及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内涵与特性的解读,剖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所具备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并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几点战略性的思考。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整体迈进知识经济时期,创新要素在地理空间上高度集聚,创新生态条件不断完善,创新全球化的影响在区域内初显,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市场对创新的需求极为可观,基本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条件。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由于粤港澳一体化的制度障碍以及巨大的区域内部差距,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还存在创新要素聚而不联、创新要素流动不畅、体制机制转换对接困难、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现实挑战。在充分发挥粤港澳互补优势、补齐短板的基础上,粤港澳大湾区应立足源头创新,将建设国际产业创新策源地作为立区之本;实施产业驱动,将建设国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核心功能;推进制度创新,将建设协同创新示范区作为关键突破。以源头创新促产业创新,以制度改革推协同创新,最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同与一体化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创新对于推动城市的经济新转型、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省域视角,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和分层,分析了安徽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和空间格局现状.遵循“涓滴效应”和“梯度扩散”的规律,基于现状格局提出了安徽省域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的三大模式,包括“三核驱动”模式、“点轴延伸”模式和“集群网络”模式,以期通过构建和发展科学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来推动城市间的创新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安徽省各市的高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孙殿超  刘毅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9):1716-1730
科技创新人才空间分布是科研实力、技术分布、发展潜力的表征。洞悉科技创新人才分布规律,从而科学制定人才战略,为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和人才高地建设提供决策参考。论文通过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人才的规模、密度、聚集指数、空间自相关性刻画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如下:(1)从“十一五”到“十三五”,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规模发展迅速,从约43万人增长到114万余人,但空间分布不均衡。(2)深圳科技创新人才密度居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之首,单位人口人才密度约是最小值的7倍,单位面积人才密度约是最小值的190倍;江门、肇庆等地科技创新人才密度相对较低,低于大湾区平均水平。(3)深圳、东莞、广州有相对较强的科技创新人才聚集能力,而惠州、江门、肇庆聚集能力相对为弱。“十三五”期间,深圳、东莞、香港、珠海的聚集能力增强,澳门、中山、广州、佛山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能力有所下降。(4)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科技创新人才分布特征与空间位置的关联性不强,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各城市未有效联动形成合力。(5)城市生活基础保障的提升、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氛围的营造和科技投入力度的增大会对粤港澳大湾...  相似文献   

19.
2006年5月27日,中科院副院长陈竺院士带队,由原副院长李振声院士,南京土壤所赵其国院士、朱兆良院士及中科院系统资环、农业方面20多个研究所的领导、专家,共42人组成的调研队伍,深入黄淮海核心地区的封丘县调研。旨在配合中科院“现代农业创新基地”建设,探讨为国家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科技扶贫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科技注入扶贫工作显示出的极大功效,阐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沿用10多年前的做法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及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科技应如何再度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对科技扶贫的新机制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