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瓯江入海河口水体为研究对象,结合综合指数法对2013—2018年瓯江入海水体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与评价,同时分析主要污染物的入海通量变化,以期为温州海域近岸环境改善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瓯江河口水体中TP、CODCr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瓯江河口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6.54,平均污染指数均值为0.60,主要污染物为TP和CODCr,研究期间瓯江河口水体环境质量呈好转趋势。瓯江年均污染物入海总量约为665 950 t,污染物入海通量中CODCr占比最大,其次为TP;2014—2018年,TP入海通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河口滨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突出,生境脆弱易损,研究其生态脆弱性对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辽河口滨海湿地为例,基于“干扰-敏感-恢复”评估框架,选取17个指标,构建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GIS技术为支撑,综合运用插值法、综合指数法,探究辽河口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生态脆弱性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入海河口污染、河口地区人类开发活动和自然淤涨对河口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的影响较为突出;2014年辽河口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总体态势良好,区域生态脆弱性指数为1.67,整体处于不脆弱状态;空间上,辽河口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表现为中部高于四周,由入海河口向外逐步减弱的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3.
海河口位于渤海湾西端,天津市东侧,是仅次于黄河口的渤海第二大河口。渤海湾是一个半封闭性的内湾,水质肥沃,资源丰富,是我国黄海、渤海许多经济鱼、虾类良好的产卵、索饵和育肥场所,在渔业上占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有“渔盐之利,舟辑之便”的海河口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对天津市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天津市工农业的发展和经济开发的加强,以及城市的扩大和人口的密集,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对海河口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出现了入海径流锐减,水域污染严重等环境问题,渔业资源受到了威胁。为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其他单位组成协作组,于1978-1981年对渤海湾的污染状况及其影响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调查,结果表明:污染的主要区域是河口近岸区,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氮、磷和石油等。(本集邹景忠、张景镛?文)当时由于受调查范围和项目的限制,对河口区的有机污染研究甚少。为进一步查明海河口区有机污染的状况、规律及其影响,研究河口的物理自净,探索污染防治措施,我们又于1983-1985年,从陆、海区域水环境的综合研究出发,运用环境地球化学和污染生态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比较全面、系统地对面积814 km2 的海河口区进行了多学科的专题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研究。 调查范围是118°E以西,38°35’N以北,水深l0m以浅的外河口(包括大沽口、北塘口及其口外近岸水域)和受潮汐影响的内河口(包括永定新河河口段和大沽排污口),共29个测站(图1)。调查时间为1984年5月(枯水期)、8月(丰水期)、10月(平水期)三个代表月份。8月还在B, D, 8, 17 和20号站进行周日连续观测。调查项目如下: 水文、气象、物理部分:水深、水温、水色、透明度、盐度、海流、风速、风向。 水质部分: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五日生化耗氧量(BOD5)、总氮(TN)、氨氮(NH4-N)、亚硝酸氮( NO2-N)、硝酸氮(NO3-N )、无机氮(TIN)、有机氮(TON)、总磷(TP)、无机磷(TIP)、有机磷(TOP)、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悬浮体。 底质部分:有机碳(TOC)、有机氮(TON)、硫化物(S)、腐殖酸(HA)、烧失量(IL)、AS。 生物部分:大肠菌群(CB)、陆源异养菌(THB)、海洋异养菌(MHB)、叶绿素a、浮游动、植物。另外,还进行了天津南、北排污河污水对鱼、虾的急性致毒和鱼虾的回避实验。 本调查是国内首次对河口区有机污染进行综合的研究。通过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数据和样品,经过资料处理、分析和研究,查明了目前海河口区的有机污染水平;探讨了有机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迁移、转化规律;阐明了有机污染对河口生物(微生物、浮游生物、经济鱼虾)的影响状况;计算了海河口和渤海湾的三维潮流场,建立了COD的三维扩散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其中,对某些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和河口生态现象所提出的一些新见解,以及调查中所建立的综合研究方法、有机污染评价方法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析方法等等,对当前和今后更深入地研究有机污染规律及防治措施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调查研究成果包括调查报告和专题论文两部分。本调查报告,着重讨论海河口区水环境特征,海河口区有机污染的评价和海河口区有机污染的防治途径等三项内容。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对重点海域水环境质量的掌握以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文章基于24个站位的监测结果,综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富营养指数法和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的评价方法,评价2015-2019年滦河口-北戴河海域水环境质量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整体水质较好;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但大部分站位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2015年和2018年位于河口的站位处于富营养状态,其他年份和站位均处于贫营养状态;除近岸和河口的个别站位外,海水未受到有机污染,水质处于较好或良好状态,且有继续向好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河流入海污染物是近海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小清河是莱州湾西南部主要入海河流和污染物来源,近年来小清河口两侧近岸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对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如何有待深入研究。采用MIKE21数值模型模拟了近岸工程建设对潮流场的影响及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扩散特征,探讨了入海污染物扩散对近岸工程建设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小清河口两侧近岸工程的建设,导致小清河河口附近海域流速有所减小,减小值介于2~21 cm/s。河口两侧的堤坝、防波堤等工程阻挡了污染物向东南、西北方向扩散,使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扩散范围有所减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导致河口附近海域污染物浓度有所增加,从而加剧了小清河河口附近海域的水质污染。因此,近岸工程建设会造成工程附近海域的潮流减弱,削弱近海海域的污染物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的水质调查数据,运用水质质量单项标准指数法、综合指数WQI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评价法等方法,对特呈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特呈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海水主要污染物为DIN、DO、石油类和PO43-P,其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54、4.83、0.061和0.033mg/L,单项平均污染指数分别为1.81、1.30、1.22和1.10,其中DIN的污染情况最严重,所有监测站位DIN含量均远未达到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特呈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的平均值为1.42,说明该区水环境质量总体上属于轻度污染水平;有机污染指数的平均值为2.44,有机污染程度属于4级,表明该区水域受到轻度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指数的平均值为5.96,处于高富营养化状态。由于湛江港的影响,特呈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水质受到较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入海河口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整理和分析我国一些主要的入海河口的基本资料的基础上,将入海河口的基本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1.均为潮汐河口;2.入海河流输沙量大;3.受季风、台风影响显著;4.盐淡水混合以缓混合型为主;5.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6.若以钱塘江口为界,南、北方河口之间有着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查明秦皇岛近海大面积褐潮连年暴发的成因,在2013年3—11月对该地区主要入海河流和沿岸褐潮暴发区的生源要素污染进行了连续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所调查入海河流普遍为劣V类地表水,总氮(TN)超标严重,按照氮污染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大蒲河洋河戴河石河汤河东沙河。各河流中的碳、氮、磷、硅等污染物浓度在时间变化上没有统一规律。基于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大蒲河和洋河为重度污染,戴河和汤河从先前的轻度污染加重为中度污染。从污染物入海量上看,TN和化学需氧量(COD)是排放量最高的两种河源污染物,其中溶解态氮占TN的74.6%。在所调查河流中,洋河和大蒲河分别贡献了TN的38.2%和33.2%,同时大蒲河还贡献了75.8%的活性磷酸盐和37.7%的活性硅酸盐,而75.9%的COD来自汤河、洋河和大蒲河。秦皇岛河源污染物排放在时间上较为集中在6—9月的丰水期,但各河流单独的排放具有随机性,没有统一的季节性规律,表现出受人为调控影响明显的特点。秦皇岛沿岸褐潮暴发区的生源要素变化与河源污染物排放有显著性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
对2018年8月秦皇岛风暴潮期间3个入海口岸基站及邻近海域浮标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风暴潮导致入海口水体中COD、总磷、总氮和氨氮含量均明显升高;风暴潮2 d之后,3个入海口邻近海域均发生赤潮,此次赤潮的发生与风暴潮导致陆源入海污染物骤然大幅升高有关。此次风暴潮导致秦皇岛人造河口、大蒲河口和七里海3个岸基监测站的COD监测日均值最高分别达到15.83 mg/L、8.70 mg/L和7.92 mg/L,约升高至前期的2倍、1.5倍和2倍;人造河口总氮变化不大,大蒲河口和七里海总氮升高30%左右;大蒲河口总磷变化不大,人造河口总磷为前期的3.5倍,升高幅度最大,七里海总磷为风暴潮之前两日的2倍,但未超过前一周的最高浓度;风暴潮当天及第二天,人造河口、大蒲河口、七里海氨氮日均值陆续达到最高,分别为2.34 mg/L、1.11 mg/L和0.12 mg/L,分别为风暴潮前两日的7倍、3.5倍和10倍。风暴潮过后,入海口临近海域发生赤潮,浮标监测到叶绿素a最高值为76.4μg/L,pH和溶解氧也大幅升高。分析表明,此次风暴潮导致的入海口污染物突然大幅升高为风暴潮之后的赤潮发生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章于2018年春、夏、秋季对盐城近岸海域海水营养盐和化学需氧量等环境因子进行调查采样,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应用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2种评价方法,对该海域的海水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海域环境因子季节变化显著,有机污染指数和富营养化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指数由高到低的季节依次为春季、秋季、夏季,空间上呈各河入海口向远岸海域逐渐降低的趋势;聚类分析将江苏近岸海域分为废黄河三角洲区域和辐射沙洲区域2个大类;盐城入海河流输入对污染物的分布有强烈影响,同时水动力情况影响环境因子分布;陆源污染和淡水输入是引起海水环境因子变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2012年9月定海西蟹峙海洋倾倒区及周边海域的水质监测结果,采用水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对水质污染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并对其潜在性富营养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蟹峙海洋倾倒区及周边海域水质重金属、化学需氧量、溶解氧含量符合《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严重;该海域水质有机污染指数值较大,水质污染严重;该海域处于富营养化水平,富营养化较严重;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为磷中等限制潜在性营养。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因子分析对2012~2013年海河流域pH、DO、COD、BOD5、氨态氮和总石油烃等6项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并对其中四项指标进行水污染综合指数评估,旨在对海河水质进行较为系统的评价。结果显示,BJ1和HB2两个站位水质属于Ⅳ类标准,其余各站位均为Ⅴ类;各站位综合评价结果得到海河流域指数为1.44,说明海河流域处于污染状态,其污染程度超过该流域功能区的标准。因子分析发现,COD、DO和NH3-N之间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除pH和BOD5外,其余指标都在0.70以上;COD、DO、NH3-N和TPH的贡献率较高,其中总石油烃的贡献率为100%,因此可以认为该海域的污染类型属于有机污染,且石油烃污染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河口富营养化与流域氮、磷营养物的输入直接相关,制定河口营养物基准,可用于控制河口及其近岸海域富营养化,为环境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大辽河是渤海最大的入海河流之一,河口污染较为严重;本文采用频数分布法、非参数分析法和实验室模拟压力响应关系法探讨大辽河口及近岸海域营养物基准的推导,最终得到大辽河口总氮(TN)、总磷(TP)及叶绿素a(Chl-a)推荐基准值分别为1.008 mg/L,0.067 mg/L和1.175 mg/m3,以期为大辽河口及其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估和营养物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FVCOM模型,以天津沿岸海域为模拟海域,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三个天津入海排污口作为污染释放点,计算了冬、夏季72小时内的污染物扩散情况.模拟结果表明,从不同排污口看,污染物在一个潮周期内很快被稀释,但都存在近岸海域扩散较慢,向外海扩散较快的现象,北排河排污口有贴岸向南的高污染残留,海河排污口在夏季出现分别向河口和向...  相似文献   

15.
基于MIKE FLOOD建立秦皇岛入海河流及其近岸海域一维、二维耦合河流-海岸水动力和水质模型,研究了秦皇岛海域和入海河流的水动力和污染物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海域潮流为半日潮,其中石河口南北支入海口流速变化过程差别较大,但水位变化过程基本一致;(2)整体上河流入海口化学需氧量(COD)与流速呈正相关关系;(3)COD在近岸海域的扩散方向与涨落潮潮流方向一致,各入海河口海域落潮流期间的COD高于涨潮流。如上结论为赤潮爆发机理和应急处置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2012~2013年大沽排污口沉积物中硫化物、有机碳、石油类以及7种重金属(铜、铅、锌、镉、总汞、砷和铬)等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并对其中重要的水质指标进行水污染综合指数评估,旨在对海河水质进行较为系统的评价。结果显示,D3、D6、D7和D9四个站位水质属于Ⅱ和Ⅲ类标准,其余各站位均为Ⅰ类;其余各指标(TOC、TPH、Cu、Pb、Zn、Cd、Hg、As and Cr)的总体水平依次为Ⅰ、Ⅳ、Ⅱ、Ⅴ、Ⅱ、Ⅴ、Ⅲ、Ⅴ和Ⅴ类。各站位综合评价结果得到海河流域指数为3.28,说明海河流域处于严重污染状态,其污染程度超过该流域功能区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对珠江口海域2006年7月和2007年3月调查的数据进行污染程度评价, 并讨论利用多样性指数评价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珠江口海域的污染等级处于中度污染至严重污染之间, 其中利用水质化学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为严重污染, 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评价的结果为轻中污染至重污染。本研究认为利用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海域水质污染程度比利用浮游植物或底栖生物的多样性指数评价海域水质污染程度更加合理, 但其评价标准仍有待更多的调查来验证和修正。同时, 利用不同类群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对海洋水质与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有时会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实际评价中不能单从一种指数结果就轻易下定论, 结合理化监测结果, 才能得到符合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9年9月岚山港海洋临时倾倒区海域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质量指数法对该倾倒区的水质进行了评价;采用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法、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及有机污染指数法对该倾倒区2000-2009年水质状况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9月影响该海域表、底层水质的主要因素为无机氮、铜、铅和锌;海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数Q表明2000年至2009年该倾倒区海水水质优劣顺序为:2000年>2006年>2004年>2009年>2008年,2000年至2009年该倾倒区海水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有机污染指数A呈上升趋势,但海水水质为贫营养水平,无富营养化现象,水体质量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9.
夏季三亚湾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4—2008年三亚湾近岸海域的水质监测结果,采用水质单因子质量指数评价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水平法对三亚湾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并采用秩相关系数法对该海域近5a水质状况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三亚湾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浓度较低,单因子指数值较小;该海域近5a有机污染指数值较小,水质良好;该海域近5a中均处于贫营养化水平,富营养化程度较低;趋势分析显示该海域水质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王焕松  雷坤  李子成  张峥  周莉 《海洋学报》2011,33(6):110-116
利用辽河、大辽河、小凌河1992-1995,2004-2007年,大凌河1995-2007年的水文和水质入海监测资料,估算了辽东湾北岸四条主要入海河流各污染因子的入海通量,并初步分析了污染物通量年际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辽东湾北岸的四条主要河流中除小凌河各种污染物入海通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以外,其他三条河流各污染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