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单位圆的下级μ有穷的亚纯函数f(z)若其Nevanlinna特征函数无界及亏量δ(∞,f)〉0则其对数模为正的测度与1-r的比有一个仅与μ及δ(∞,f)有关的正的下界。  相似文献   

2.
PROGRESSONTIBETANPLATEAUFIELDEXPERIMENT(TIPEX)ANDITSRESEARCHPROGRAMME¥ChenLianshou(陈联寿)andXuXiangde(徐祥德)PROGRESSONTIBETANPLAT...  相似文献   

3.
Man-ComputerInteractiveMethodonCloudClasificationBasedonBispectralSateliteImageryYuFan(郁凡),LiuChangsheng(刘长盛)DepartmentofAtmo...  相似文献   

4.
OZONEVALLEYOVERTIBETANPLATEAUZhouXtuji(周秀骥)andLuoChco(罗超)OZONEVALLEYOVERTIBETANPLATEAUZhouXtuji(周秀骥)andLuoChco(罗超)(ChineseAca...  相似文献   

5.
The East Asian Monsoon Simulation with IAP AGCMs-A Composite StudyWangHuijunandBiXunqiang(InstituteofAtmosphericPhysics(IAP),...  相似文献   

6.
微量物质对海洋的大气输入(续三)R.A.Duce等6.4计算方法Atlas等[1986a]、Atlas和Giam[1986,1989]、Bidleman[1988]、Bidleman等[1990]和Tateya等[1988]讨论了大气有机物的沉降过程...  相似文献   

7.
杨修群  谢倩 《气象学报》1996,54(6):719-721
利用热带太平洋海气耦合异常模式的30a模拟结果,对模式ENSO的变化性及多重时间尺度过程进行了细致分析,建立了一ENSO循环多重时间尺度过程相互作用的非线性相似(Analog)模型,并提出了ENSO循环主周期形成的一种可能机制。指出:和观测事实类似,模式ENSO过程确实涉及到三种时间尺度,即3—4a主周期振荡(LF)、准两年振荡(QB)和年循环(AC);其中,QB过程是线性海气耦合系统的本征模态,年循环(AC)对其形成没有本质的影响;3—4a主周期振荡(LF)是一非线性系统的自激振荡现象,其形成是线性系统的本征模即QB过程通过非线性机制尤其是通过大气辐合反馈加热的“单向性”过程在QB的暖态产生的减频增幅所致;平均年循环(AC)虽然不能对ENSO循环形成有本质影响,但它可明显影响ENSO循环的具体振幅和位相,使得ENSO循环具有明显的不规则性并对季节循环具有明显的“锁相”特征;ENSO变化性确是LF、QB以及AC多重时间尺度相互作用形成的。本文提出的ENSO循环时间尺度选择机制不仅解释了主周期振荡的形成过程,而且也较好地解释了ENSO变化的谱,因此,这一机制更接近于观测事实。  相似文献   

8.
Behaviour of Coupled Modes in a Simple Nonlinear Air-Sea Interaction ModelLiChongyinandLiaoQinghai(LASG,InstituteofAtmospheri...  相似文献   

9.
ThePresentStatusandFutureofResearchoftheEastAsianMonsoonMaHenian(马鹤年)ChinaMeteorologicalAdministration,Beijing100081DingYihui...  相似文献   

10.
气候系统的热量收支Б.A.КaЛaH;B.A.PябeHкo;A.C.Caфpaи由所谓的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上的太阳辐射通量,其最大可能值在1368—1377瓦特/米2范围内)以及地球转轴的倾斜角度、地球轨道的偏心率和近日点的经度所决定的日射是气...  相似文献   

11.
近海层大气湍流通量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4年9月18~30日南沙群岛海域渚碧礁的近海面大气湍流观测实验资料,分别计算了该海域光滑海面和粗糙海面上的空气动力粗糙度(z0 )、中性曳力系数( C D N)。利用 Butsaert 的假定,推导了求取标量粗糙度(z T、z Q)、整体输送系数(感热交换系数 C H N、水汽交换系数 C E N )的一组公式。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和分析了该海域光滑海面和粗糙海面上空气动力粗糙度(z0 )、标量粗糙度(z T、z Q )、中性曳力系数( C D N)、整体输送系数(感热交换系数 C H N、水汽交换系数 C E N)及其关于水平风速分量的分布,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ADVANCESINSTUDYOFINTERACTIONSASSOCIATEDWITHRAINSTORM¥MaSnufen(马淑芬)(InstituteofSynopticandDynamicMeteorology)Beijing100081andD...  相似文献   

13.
CHINAGLOBALATMOSPHEREWATCHBASELINEOBSERVATORYANDITSMEASUREMENTPROGRAMTangJie(汤洁),WenYupu(温玉璞),XuXiaobin(徐晓斌),ZhengXiangdong(郑...  相似文献   

14.
ASTUDYOFANTARCTICSYNOPTIC-CLIMATICVARIATIONANDGLOBALCHANGE¥LuLonghua(陆龙骅),BianLingen(卞林根),JiuPengqun(贾朋群)andZhangZhengqiu(张正秋...  相似文献   

15.
Simulation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with IAP CGC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mulationofEastAsianSummerMonsoonwithIAPCGCMChenQiying(陈起英),①YuYongqiang(俞永强)andGuoYufu(郭裕福)InstituteofAtmosphericPhysics,Ch...  相似文献   

16.
利用侵蚀生产力影响计算者(EPIC)模型模拟作物对气候变化和CO_2直接影响的反应WilliamE.Easterling,NormanJ.Rosenberg,MaryS.McKenney,C.AllanJones,PaulT.DykeandJ.R.W?..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是当前各国政府和人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为了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和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PCC设立了评价现有的气候变化可用科学资料(第一工作组)、评价气候变化的环境和及经济和社会影响(第二工作组)、制定响应对策(第三工作组)等三个工作组和一个发展中国家参与特别委员会,集中了世界各国有关气候、环境、海洋、能源和生态等各方面权威和著名专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它于1990年完成了对气候问题的第一次全面评估报告(IPCCFirstAssessmentReport),并于1992年提交了补充报告(1992IPCCSupplement),1994年提出了气候变化的辐射强迫和IS92排放构想(ClimateChange,1994)。最近出版的《气候变化1995》则是自1990年首次评估以来,包含内容最多的有关气候变化科学的评估报告(ClimateChange,1995)。IPCC报告是经正式“批准”(approved)或被“采纳”(accepted)的文件。一个经“批准”的报告,需在有关的IPCC工作组全体会议上逐  相似文献   

18.
OBSERVATIONFORTOGA-COAREANDRELEVANTRESEARCHLiJi(李骥),LuEr(陆尔)andDingYihui(丁一汇)CenterforClimaticResearchI.REPORTONTOGAOBSERVATI...  相似文献   

19.
1.BackgroundAglobalocean-atmosphere-landsystemgeneralcirculationmodel(GCM)hasbeendevelopedintheStateLaboratoryofNumericalMod...  相似文献   

20.
非静力模式预报热带气旋路径个例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非静力模式(MM5V2)对9611号、9904号等北上热带气旋路径预报进行民试验。用松驰(Nudging)四维同化方案和人造热带气旋(Bogus TC)技术,使独t-12时刻的模式场(包括第一个Bogus TC)通过预积分逐步逼近to时刻的Bogus TC和同时刻的观测资料场庆1999年能够得到相隔6h一次的AT106L19预报场后,分别在t-12、t-a6和to时刻各制做一个Bogus 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