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西省夏季旱涝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西省61个台站44年(1961-2004年)夏季降水资料和NCAR/NCEP再分析资料,对山西省夏季旱涝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旱(涝)年春、夏季欧亚中高纬度地区500hPa位势高度距平场呈现出"正(负)-负(正)-正(负)"的分布特征,中高纬度地区以纬(经)向环流为主,冷空气活动明显偏弱(强),与此同时在我国东部地区对流层低层表现出明显的偏北(南)风距平,不(有)利于南方暖湿水汽向北的输送.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利用东北地区均匀分布的69个测站35年(1961~1995年)夏季月平均降水资料和NCEP/NCAR 1958~1997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旱涝发生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及其差异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旱涝年夏季,高纬和极区大气环流特征、东北亚异常长波槽脊的分布和活跃程度、东亚大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等均有十分明显的差别.不仅如此,该区域夏季降水异常还显著地受到亚洲季风诸系统的影响,包括南亚季风,也包括南海季风和副热带季风,并且高空西风急流的位置和强度也有明显变化.涡度、散度、垂直速度和水汽含量等物理量特征在旱涝年不仅有截然相反的分布,而且还表现出与低纬地区存在着不同的联系方式.位于菲律宾以东洋面上行星尺度的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也有一定不同,并且受热带地区大气加热强度变化的影响,东北地区所在经度上的经圈环流在旱涝年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而对该区域降水异常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4.
利用ECMWF高度场资料,详细分析了1985年和1991年5月主要季风环流系统的旬平均和旬距平特征。结果表明,5月名旬,旱涝年的主要季风系统的位置和强度有明显差异。并指出夏季降水的异常,不仅与5月各旬北半球的南亚高压,极涡,西太平洋副高等系统的活动异常有关,而且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冷高,马斯克林高压的强弱有关,甚至与南半球中高纬环流的经向度大小也有联系。  相似文献   

5.
应用1964-1985年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非绝热流量诊断资料,分析我国长江流域异常旱涝的热力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夏季,长江流域大涝年与大旱年北半球大气热力场有明显差异,特别是欧亚大陆呈反位位异常分布,并且,热力差异前期春季不明显,而前期冬季明显,欧亚大陆也呈相反异常分布,这种大气热力场的隔季非同步关系,对旱涝季节预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7.
黄河中上游8月旱涝变化及环流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黄河中上游43站1961~2006年8月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黄河中上游8月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其相关的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该区8月降水总体呈弱下降趋势,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到中期为偏涝期,80年代中后期及2003年以后正常,其他时期偏旱。(2)该区8月降水的前3种空间分布模态为:全区一致型、西北-东南差异型、中间型。根据REOF可进一步细分为渭河平原区、宁夏区、河套北部区和青藏高原区,各区降水趋势存在明显差异。(3)该区8月旱涝变化与700hPa风场上新地岛以西的气旋式环流的位置、西北气流与西南气流的交汇位置、西太平洋反气旋环流的强度和位置以及青藏高原气旋式环流的强度密切相关;高度场上与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100hPa南亚高压的强度和位置以及这两层上贝加尔湖至鄂霍次克海的高压脊的强度、乌拉尔山以东的长波槽的强度关系密切;200hPa纬向风场上,东亚副热带高空急流的强度、风速切变的大小、急流轴有无断裂以及东西风零线的位置影响黄河中上游区域旱涝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8.
山东伏期旱涝特征与大气环流异常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山东75个观测站伏期降水资料(1959-2005年)分析得到山东伏期旱涝在演变趋势有其独特性;500 hPa高度场距平分析表明,在中高纬尤其是贝加尔湖地区大气环流的异常对山东伏期的严重旱涝和洪涝形成起着重要作用;500 hPa高度距平场的EOF分析进一步证明,山东上游蒙古地区的冷空气活动和副高的强度是500 hPa高度场上影响山东伏期旱涝的两个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1961~2019年贵州省5~8月逐月降水资料和同期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结合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分析贵州省夏季旱涝急转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贵州省夏季旱涝急转存在连续性和阶段性变化的特征,年代际差异较大,但总体涝转旱次数少于旱转涝次数。贵州省旱涝急转事件更容易出现在南部及东部。分析环流特征发现:旱转涝年,旱期中高纬地区纬向型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副高)面积偏小,脊点偏东,贵州省位于其北侧,低层为下沉运动;涝期为经向型环流,副高脊线位置偏南,面积偏小,贵州省位于副高西侧边缘,低层为上升运动。涝转旱年,涝期环流经向度大,冷空气活跃,副高位置偏南偏东,冷暖空气交汇于长江流域,利于贵州省降水偏多;旱期副高偏北偏东,贵州省受高压脊控制,干旱少雨。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陕西地面月降水资料,采用EOF分解、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陕西夏季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前期气候系统的异常信号特征。结果表明:陕西夏季多雨年乌拉尔山高压脊和鄂霍次克海高压偏强,贝加尔湖低槽偏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西伸脊点偏西。并且前期冬季中高纬度中亚长波脊偏强偏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印缅槽偏弱,700hPa西北地区东部至华北偏北风异常偏强,赤道东太平洋出现暖水位相,西风漂流区海温偏低,印度洋海温偏高,陕西夏季易多雨;而陕西夏季少雨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西伸脊点偏东,陕西主要受中亚高脊前西北气流控制。前期冬季中高纬度欧洲西北部低槽偏强,中亚长波脊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印缅槽偏强,700hPa西北地区东部至华北偏南风异常偏强,赤道东太平洋出现冷水位相,西风漂流区海温偏高,印度洋海温偏低,陕西夏季易少雨。  相似文献   

11.
贵州夏季严重旱涝的环流异常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炳南 《气象》2001,27(8):45-48
分析研究了贵州夏季严重旱涝的异常环流特征,指出严重旱涝的形成受500hPa环流系统制约,还对贵州旱涝短期气候预测模型的建立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广东前汛期异常旱涝的大气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用1957~1999年广东省19个代表站4~6月降水资料和500hPa高度场资料,着重分析和讨论了广东省前汛期异常旱、涝年的同期和前期500hPa合成平均场的主要差异,以及前期关键月、关键区的特点,为广东省前汛期异常旱、涝的预测提供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华北夏季旱涝的云量和大气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地面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华北夏季旱、涝年各类云的云量变化,采用统计学和合成分析方法,并利用ERA再分析资料探究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华北地区雨层云、层积云、层云和积云云量在旱、涝年的变化趋势相反,除高层云外其余各类云在涝年的降水概率大于旱年。华北夏季旱年500 h Pa高度距平场呈现纬向型的鞍形场,华北地区和东部海域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距平环流形势。850 h Pa风场在贝加尔湖以南为反气旋性异常中心,西太平洋地区为气旋式距平环流。华北地区受控于脊前的偏北距平气流,不利于暖湿水汽向华北地区输送。高层为散度负距平,低层为散度正距平,不利于云的形成和云产生降水。涝年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4.
东亚冬季风环流异常与中国江淮流域夏季旱涝天气的关系   总被引:66,自引:5,他引:66  
孙淑清  孙柏民 《气象学报》1995,53(4):440-450
选取1951—1991年中的长江淮河流域夏季旱涝各10年,对它们前期的中高纬大型环流形势,低纬环流特征,垂直环流强弱,热带海洋状况等进行了对比诊断分析,其结果如下:长江淮河流域夏季旱年前冬(12—1—2月),欧亚中高纬呈经向型环流,东亚大槽较常年强且南伸,乌拉尔山及鄂霍次克海阻塞形势发展,寒潮活动频繁,东亚沿海中低纬冷涌活动强烈,至使该经度带上的跨赤道气流加强,而且使南海至菲律宾地区的对流活动趋于活跃。而涝年前冬则基本上为相反形势。本文的分析清晰地揭示了旱涝年前冬东亚冬季风环流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促使我们寻找冬夏季风活动的可能联系及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雪盖异常对福建雨季旱涝影响的环流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55-1994年多种不同类型青藏高原积雪资料的综合再分析结果,通过分析青藏高原雪盖异常年冬季和初夏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及北半球大气环流与福建雨季降水的遥相关,讨论高原雪盖异常反馈影响大气环流,进而导致福建雨季旱涝的可能途径,为在福建雨季旱涝预测中应用积雪因子提供一定的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4—1985年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非绝热热流量距平诊断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盛夏典型旱涝年份的热力特征及其形成的可能原因。发现四川盆地”西涝东旱”年和“西旱东涝”年非绝热热流量左异显著,呈反位相关系。提出夏季青藏高原非绝热加热异常,是影响四川盆地盛夏旱涝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100hPa环流变化与川渝地区旱涝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SVD技术,诊断分析了北半球100hPa高度场与川渝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度场与降水场具有密切的时空相关性,第一模态反映了两场间的主要耦合特征;南亚高压活动地区前期10 ̄12月、1 ̄4月高度场变化,通过影响未来夏季南亚高压强度、位置,导致川渝地区夏季旱涝异常。高度场与降水场的这种非同步联系,物理意义明确,时空相关显著,是一种有价值的预测川渝地区夏季旱涝异常的强信号。  相似文献   

18.
摘要:利用1961-2020年凉山州17个站点6-9月的逐月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格点数据,定义了凉山州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DFAI),并对旱涝急转典型年份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1970年为明显的LDFAI高值年,旱转涝年多于涝转旱年,且旱转涝强度较强;2001-2010年为明显低值年,旱转涝年少于涝转旱年,前期旱涝急转程度较强,后期旱涝急转程度很弱。涝期,高空西风带强度偏弱,中高纬槽脊更为显著,经向运动较强,有利于冷空气南下,中低纬为多波动纬向环流,凉山州上游短波系统活跃,高原多短波低槽东移影响凉山州,副热带高压位置适中,西脊点位于25°N、120°E附近,有利于孟加拉湾及南海的水汽向凉山州输送,水汽通道条件优于旱期,同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更明显,更利于上升运动,旱期则相反。凉山州旱转涝年的前期比涝转旱年的前期下沉运动更强,水汽辐合弱,不易产生降水,而旱转涝年的后期比涝转旱年的后期上升运动更强,水汽辐合强,有利于降水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吴家富  蔡河章 《广西气象》2007,28(A02):78-80
通过对闽西北盛夏异常旱涝年份的环流特征对比分析得知,闽西北盛夏的异常旱涝与同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欧亚中高纬度西风带环流特征等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春季(3-5月)的西太平洋副高强度、东亚槽强度等对盛夏异常旱涝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肇庆前汛期异常旱涝的大气环流及海温场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从1954~2003年肇庆6个站点的降水资料,按异常旱、涝年的划分标准,统计出30年中的前汛期异常旱年和异常涝年。分析前汛期同期(4~6月)及前期(前冬12月~当年2月)的500 hPa高度场资料和太平洋海温距平资料,发现肇庆前汛期异常旱、涝年的同期和前期500 hPa环流距平合成场,以及太平洋海温距平合成场分布的主要差异,为肇庆地区前汛期异常旱、涝的预测提供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