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汉平原阴湿天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汉平原小麦过度发展的状况,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阴湿天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是阴湿天气危及到小麦产量构成(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考虑到江汉平原历年多阴雨寡照,尚且不能对其进行人工控制,因此建议大量减少小麦在江汉平原的种植面积,变种植小麦为优质油菜,并与优质稻、棉实行连作或套作. 相似文献
3.
4.
5.
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是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认识和了解其变化规律,有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为高产,稳产奠定良好基础。鉴于对土壤水分的研究都侧重于蒸散与降水,而关于潜水层地下 相似文献
6.
江汉平原四湖地区低温阴雨天气对早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汉平原四湖地区,由于早稻移雨天气,加之这一地区地热洼稻田易于渍水,泥温上升缓,对早稻产量影响较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早稻幼穗分化后至孕期间的6月上旬,其旬平均气温在23.6℃或以下,雨日在4天或以上;灌浆期的7月上旬,日照时数在46小时或以下,易造成早稻减产。 相似文献
7.
8.
利用随机天气模型, 将气候模式对大气中CO2倍增时预测的气候情景与CERES-小麦模式相连接, 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生产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 气候变化后小麦发育将加快, 生育期缩短, 冬小麦平均缩短7.3天, 春小麦平均缩短10.5天, 春小麦生育期缩短的绝对数和相对数均大于冬小麦.籽粒产量呈下降趋势, 冬小麦平均减产7%~8%, 雨养条件下比水分适宜时减产幅度略大.春小麦的减产幅度大于冬小麦, 水分适宜时平均减产17.7%, 雨养时平均减产31.4%. 相似文献
9.
利用1961—2019年安徽滁州地区7个国家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1980—2019年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及单产数据,采用多时间尺度的SPEI旱涝指数,探讨分析滁州地区气象旱涝特征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滁州地区SPEI具有明显的月际、季节变化特征,冬季各月的SPEI收敛性最强,夏季各月的SPEI离散度最大,且呈现明显的春旱、夏涝特征,季节性连旱、连涝中春夏连旱、春夏连涝造成的影响最重。滁州市2000年以后春季呈现干旱化态势,20世纪90年代后夏、冬季均转为变湿的态势,尤以冬季变湿趋势最为显著,而秋季干湿趋势不明显,但2009年以后略有增湿趋势。3月的SPEI3与小麦气候产量相关性最显著,两者存在二次项系数为负的抛物线关系,当3月的SPEI3值大于0.81或小于-1.93时,可能会造成小麦高度减产。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天门市1979—2010年棉花蕾期至吐絮期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日照等气象资料和棉花产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滑动t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天门棉花关键生育期气候变化和棉花产量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棉花蕾期至花铃期、吐絮期两个时期的平均气温均呈升高趋势,蕾期至花铃期平均气温与吐絮期最高气温与棉花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2)棉花蕾期至花铃期、吐絮期两个时期的降水量变化波动较明显,前期变化较平缓,后期波动频繁,振幅增大。两段时期降水量与棉花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3)棉花蕾期至花铃期、吐絮期两个时期的日照时数均呈明显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对棉花产量影响不大。(4)棉花产量呈明显增长的趋势,平均每10a产量增加99.0kg/hm2。(5)棉花产量可以与棉花蕾期至花铃期和吐絮期降水量、蕾期至花铃期平均气温以及吐絮期最高气温建立极显著的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2.
13.
目前有关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对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自然正交函数(EOF)分解、相关分析、趋势倾向率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近30多年的气候和近20多年的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穗数、粒数、粒重进行了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春季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省春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具有比较好的空间一致性,平均气温呈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呈不太明显的下降趋势,日照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小麦粒重和产量变化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而穗数、粒数则具有反位相空间变化特征,穗数、粒重及产量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粒数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其中1991年后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气温的升温变化趋势有利于小麦粒重、穗数和最终产量的提高,但不利于粒数增加;降水变化趋势不利于粒重提高,对其他产量构成要素影响不明显;日照的变化对产量及各构成要素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春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有关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对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自然正交函数(EOF)分解、相关分析、趋势倾向率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近30多年的气候和近20多年的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穗数、粒数、粒重进行了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春季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省春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具有比较好的空间一致性,平均气温呈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呈不太明显的下降趋势,日照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小麦粒重和产量变化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而穗数、粒数则具有反位相空间变化特征,穗数、粒重及产量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粒数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其中1991年后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气温的升温变化趋势有利于小麦粒重、穗数和最终产量的提高,但不利于粒数增加;降水变化趋势不利于粒重提高,对其他产量构成要素影响不明显;日照的变化对产量及各构成要素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利用黑龙江省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世界粮食研究模型(WOFOST)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数学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趋势对小麦产量变化趋势的影响.在黑龙江省中部、东部和北部相对湿润的小麦种植区域,辐射量降低趋势是小麦模拟产量降低趋势的主要气候原因;在松嫩平原西南部的齐齐哈尔市、大庆市和哈尔滨市,降水量增加的趋势是小麦模拟产量增加趋势的主要气候原因;在西北部的北安、五大连池、克山和克东4县,辐射量增加趋势是小麦模拟产量增加趋势的主要气候原因;黑龙江省小麦模拟产量变化趋势百分率的平均值为-1.57%/10a. 相似文献
16.
17.
陇东黄土高原土壤贮水量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陇东黄土高原旱作区冬、春小麦生长期间土壤贮水量与产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拔节至孕穗期是需水关键期,每增加10mm贮水量可使产量平均每亩增产11~12kg。土壤贮水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随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弱,但随生育期后延,尤其在生殖生长阶段,深层土壤贮水量发挥了积极的“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小麦产量与降水的关系王玉江1资料来源采用宝泉岭国营农场管理局1975~1993年的气象资料,对应气象资料的产量资料取自该局东部的二九零农场和中西部的宝泉岭农场,并以亩产量表示1年的收成。2分析与结果对历史资料作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二九零农场和宝泉岭... 相似文献
20.
灌浆期气象条件对小麦灌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两种典型年份小麦灌浆期气象资料和产量资料,分析了灌浆期气象条件对灌浆进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份对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时间均有明显影响,并进而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