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周健  王冠英  贾敏才 《岩土工程技术》2006,20(3):109-112,143
针对饱和软粘土的工程特性,采用了真空动力固结联合扩底旋喷桩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结合江苏某软粘土地基加固工程,在探讨其加固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加固过程的方案设计及现场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表明该法能够充分发挥强夯、真空降水及旋喷注浆各自的技术优势。该法具有工期短、造价低、预沉降可控、加固效果好等优点。进一步拓宽了饱和软粘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为我国沿海地区软粘土地基处理工程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辉  满力 《中国煤田地质》2003,15(5):40-41,49
针对徐州市软弱土层地基,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两种加固处理徐州市软弱地基的方法,根据应用效果分析认为,应针对不同软土组成的地基采用不同的加固处理方法,即若以饱和粉土层为主的地基宜采用干振碎石桩法,若以非粉土为主的饱和软粘土地基宜采用粉体喷射搅拌桩法。  相似文献   

3.
刘刚  台运好  华伟 《岩土工程技术》2012,26(2):106-108,F0003
水泥土搅拌桩作为加固软土地基的一种成熟方法,适用于多种成因的饱和软粘土与粉土等地基。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在用于垃圾填埋场复合地基中,提高地基承载力与减少地基沉降量,保证垃圾堆体及地基整体稳定的作用,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饱和软粘土在冲击荷载下的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淤泥质饱和软粘土施加冲击荷载进行室内动力固结试验,研究了软粘土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孔隙水压力、轴向变形等动态响应特征,并通过三轴剪切试验结果,分析冲击荷载对淤泥质饱和软粘土的加固效应。试验结论对于动力固结理论的完善和现场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锋  颜昌隆 《广东地质》2003,18(2):49-55
分析了用传统的强夯工艺加固软粘土地基失败的原因,通过试验提出了软粘土地基强夯加固的新工艺,并对软粘土地基强夯加固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鲁绪文  王百林  娄炎  何宁 《岩土力学》2006,27(Z2):885-889
在饱和软黏土地基沉桩过程中,挤土桩桩周土体将遭受相当大的挤压应力并引起很高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桩周土体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使桩周土体有效应力相应地增长,单桩承载力在间歇期内也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增加。基于挤土桩沉桩过程所产生的挤土效应,运用圆孔扩张理论和固结理论分析了新型软基处理技术-混凝土芯砂石桩的挤土性状,并与软基处理中常用的CFG桩作了比较,从单桩侧摩阻力的时间效应方面分析了混凝土芯砂石桩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费鸿庆 《岩土工程师》2005,17(1):1-5,37
综合论述了钻孔灌注后压浆桩在西安地区砂土、饱和软粘土、黄土(包括湿陷性与非湿陷性)地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强夯砂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砂井法加固粘性土地基的机理, 提出了用强夯砂土桩法加固饱和粉质粘土地基, 对某工程试夯区进行的现场试验表明,不仅砂土桩本身密实性好、强度高, 而且桩间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复合地基承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工程应用结果也证实加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饱和软粘土地区,静力压桩在工程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伴随压桩产生的挤土效应和超孔隙水压力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时还相当严重。本文结合某具体压桩工程的施工,指出了在工程中应该采取 的防护措施,以及因地制宜采取合理压桩顺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砂桩与水泥粉喷桩加固软土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砂桩与水泥粉喷桩加固处理淤泥质粘土的设计与施工过程,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对两种处理方案的加固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类软基用水泥粉喷桩加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浦东机场促淤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红波  卢剑华  蒋建军 《岩土力学》2005,26(11):1779-1784
基于浦东国际机场快件处理中心促淤场地的加固处理实践,介绍采用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促淤饱和软粘土地基的工艺对吹填粉细砂上试夯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低能量“少击多遍”的强夯施工工艺,并辅以竖向塑料排水板的方法来加固处理饱和促淤软粘土是可行的,促淤地基的力学性能和变形性能显著提高,并实现了用吹填粉细砂代替中粗砂作为强夯垫层,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通过对大面积强夯施工处理效果的检测表明,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处理促淤地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加固方案处理软土地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孟庆山  王吉利  汪稔 《岩土力学》2002,23(3):375-377,381
采用强夯法,排水固结法和动力排水固结法3种不同方案对某地基进行了加固处理,并且从孔隙水压力消散,动力触探,静力触探及室内土工试验等方面对不同方案的加固处理效果进行对比研究,证实了动力排水固结法是处理饱和软粘土地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在衡广铁路南岭隧道施工中,采用劈裂注浆加固技术和挖孔桩深基础全封闭复合式隧道初砌结构,解决了在流塑状软粘土中隧道施工的围岩稳定性难题,通车后基础无下沉变形现象。  相似文献   

14.
强夯-降水联合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周健  曹宇  贾敏才  黄茂松 《岩土力学》2003,24(3):376-380
针对强夯法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时超静孔压消散难和易出现“橡皮土”的问题,提出将强夯和井点降水技术结合起来,利用井点降水技术来加速夯后超静孔压的消散和软土固结,并结合上海市某集装箱堆场工程中土部为吹填细砂、下部为饱和软粘土的地基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对加固过程以及加固后的土体变形、超静孔压变化、工艺参数、加固效果和加固后土体的时间效应以及强夯的加固机理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强夯和井点降水技术的合理结合进一步拓宽了井点降水和强夯法的应用范围,为我国沿海地区广为分布的软土地基的加固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与试验方案的确定 江苏省建筑设计院自1981年以来,在南京市区结合七层以下的工业民用建筑对河滩、池塘淤泥的软粘土地基采用生石灰挤密桩进行加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至今已采用石灰桩加固了25幢5-7层工业与民  相似文献   

16.
陀螺桩的原理及应用唐业清,唐作华编译编者按:陀螺桩是一种浅层地基处理技术,在深厚的淤泥以及饱和软粘土地层上修建非高层建(构)筑物时,采用这项地基处理技术,可避免采用复杂的深基础,具有较好的抗不均匀沉降能力。陀螺桩是在日本陀螺工业会会长饭冢弘芳先生主持...  相似文献   

17.
大面积软弱地基浅层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健  姚浩  贾敏才 《岩土力学》2005,26(10):1685-1688
结合上海市某工程地基加固实践,对无填料振冲法加固饱和疏松粉细砂地基和井点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法加固粉细砂及下卧扰动软粘土地基的两种技术进行了介绍,经过加固处理的地基均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对加固效果进行的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为类似地基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雷  刘益珑  周新权 《地质与勘探》2003,39(Z2):266-269
静力压桩在工程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饱和软粘土地区,伴随压桩产生的挤土效应和超孔隙水压力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某具体压桩工程的施工,指出了在工程中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及因地制宜采取合理压桩顺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白顺果  侯永峰  张鸿儒  李志强 《岩土力学》2006,27(Z1):1017-1020
设计并完成了循环荷载作用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模型试验。对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竖向附加应力、桩土应力比、孔隙水压力及沉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结果表明,(1)水泥土桩加固饱和软基后发生了应力重分布;(2)循环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受加荷周数、循环应力比和置换率等因素的影响较显著;(3)水泥土桩加固饱和软基降低了孔压值,减小了由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而产生的工后沉降;(4)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桩顶和桩间土变形并不协调,桩顶永久沉降小于桩间土永久沉降,且加荷周数越大这种趋势越显著。  相似文献   

20.
胡向前  焦志斌  李运辉 《岩土力学》2011,32(12):3733-3737
通过池州电厂预制桩现场试验,介绍了在打设塑料排水板后,饱和软黏土中打桩引起的土体超静孔隙水压力分布及消散规律,分析了影响土体超静孔隙水压力分布和消散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饱和软黏土中预制桩施工桩距宜大于 3 m,时间间隔为6~8 h,预制桩施工的控制参数为超静孔隙水压力与上覆土体有效自重之比不大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