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地质》2008,(6):16-16
“中国科学界应以地壳运动整体观和地震预测整体观进行地震综合监测与综合预测,走出中国地震预测预防自己的路子”。5月30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交流中心,地学哲学委员会发起的“汶川大地震给我们的启示”座谈会上,专家们的讨论异常热烈。  相似文献   

2.
3.
由于苏联学者們多年努力工作的結果,现已編制出苏联欧洲部分地壳运动速度圖。从圖上可以看出:現在,在莫斯科地区,地壳每年下降4公厘;与此相反,而在里沃夫地区則每年上升8公厘。苏联地理研究所和測量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們,为了編制全國范圍的地壳运动速度圖,目前,正在進行航空攝影及制圖工作。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陈永龄教授和黄汲清教授的提议,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于1989年12月1日邀请了在京的部分地质、地震、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方面的17位专家在测绘出版社举行了地壳运动监测网座谈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建立地壳运动监测网是开展地学研究的一项基础任务,是十分必要的。地壳运动包括周期性运动和非周期运动两种。前者如极移和地球固有的周期振荡,后者主要是板块运动和构造运动,在我国主要是板内运动。建立地壳运动监测网,在理论上对于研究地球运动状态和动力学机制,反演地  相似文献   

5.
经过十五年短期的三角网或平面反复的测量人们发现在澳大利亚一些地区地壳变形正在迅速地进行着,BMR有一个通过分析古代和最新的大地测量资料计量该地壳运动的科研项目。今天的地壳运动知识对于帮助我们了解地震的起因是很重要的,在一些最近几百年来地壳运动一直以同种方式持续进行的地区,它还能帮助我们了解一些与山脉形成有关的作用过程。早期的三角网测量很难控制三角形的大小,以致新、老测量之间的差异不能提供被测量地区是否已发生运动的资料。然而,它们的确提供了形状变化的确切资料。可以想象三角站的每一个三角点,在第一次测量时呈圆形,而在第二次测量时变成椭园形。由此可确定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充分应用GPS、区域水准、跨断层等地形变观测资料, 借助非震负位错反演, 结合地震活动, 综合研究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Ms8.1级地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运动与应变积累的影响。通过分析笔者认为, 青藏块体内部Ms8.1级巨大地震能量释放产生的扰动应力场对NE向主压背景应力场的调制作用, 导致块体边界构造区域地壳差异运动和应力应变状态发生变化。其中, 对阿尔金断裂东段与祁连山断裂带西段的应变积累状态反映减缓为主的影响, 而对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则反映促进应变积累为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一定时期、一定程度的。近期青藏块体东北缘区域应力场处于昆仑山、玉门、民乐等地震后的恢复状态。而由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后有限的GPS、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 可推测汶川地震对甘川交界东段-甘川陕交界区应变积累状况一定程度促进影响。  相似文献   

7.
8.
地壳运动是现代地质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历来是地质科学联系实际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之一,也是地质工作,特别是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经常遇到而又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正确地鉴定地壳运动时期及其性质,合理地划分构造旋迴及其幕次,具体  相似文献   

9.
论地壳运动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东鲁 《地质论评》1958,18(1):57-68
引言在大地构造学中常常疑难着人们的问题是这样一些问题:引起地壳运动的原因若何;地槽向陆台演化的实质是什么;造陆运动转变为造山运动的物理条件与力学情况怎样;海  相似文献   

10.
地壳运动整体观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全面讨论了构造体系与全球运动场、板块构造与旋转扩张、断块构造、镶嵌构造、地洼说与地球自转、构造迁移的方向性及地球水圈、气圈和生物圈的运动规律以后,提出了地球动力系统统一观,并进一步论述了包括重力、热力、离心惯性力等在内的地球动力系统中,地球自转和自转速度不均衡乃是发动地壳运动的主因,而地球整体的运动和变化,又受着天体活动的影响。
本文纲要性地指出,地壳上各种地质现象与相关的自然现象是一个有联系的整体,受控于地球整体的运动系统。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地震轮回时间段内,对于某个相对统一和完整的体系,应变能的积累与释放基本等量.地震资料得到的地壳变形场是现今地壳应变能已得到释放后的一种表现,而GPS资料得到的地壳变形场中则既包含地壳应变能量的释放量,也包含积累量.结合中同大陆及其邻区的地质构造与活动地块分布特点,将研究区划分为32个独立的分区.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地震和GPS资料分别计算得到了两组单位体积能量积累率,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本次地震轮回中大多数区域的地壳应变能量已基本释放完毕,我国境内只有青藏北部、川滇、昆仑、阿尔金等儿个地区的地壳应变能量积累偏高,仍具有发生较强地震的可能性,是今后地震预测研究应该重点关注的地区.  相似文献   

12.
13.
地壳发生运动,是地壳内部和外部矛盾诸方面斗争总的反映.运动的结果,在地壳中形成并保留了各式各样的地质现象.地壳运动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论点众多,争论激烈.由于各学派思想体系发展的历史不完全相同,处理地质构造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就各有差别.但无论哪个学派,只要能站住脚的话,"无论从哪一方面提出的有关地壳运动的论证,都令人信服地说明地质构造现象,亦即地壳的形成和形变的起源".它立论的根据要在正确认识地质构造现象本质的基础上,按照一定逻辑步骤,开展工作,力求逐步踏实的前进,很可能会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最后才能对地壳运动问题得到符合  相似文献   

14.
王光炎 《地质论评》1958,18(1):69-74
一、地球内部的热能动力及地壳冷缩的挤压力地壳运动是长期复杂地进行着,各种地壳运动互相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论地槽区的造山运动和陆台区的造陆运动,主要都是地壳深处运动造成的。所有这些地壳运动的动力,主要是由地下热能转变为动能而造成的;也就是说,地下热能积储而造成地下深处的运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壳运动名称资料汇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前言本文汇集了我国巳发表的地壳运动名称140个。这里不包括外国名称,如加里东运动、布利唐运动等。也不包括日本人在中国创立的一些名称,如中奥陶世与中石炭世之间的太行运动,以及热河运动、焦作运动等。但是,邻国名称适用于中国的,如印支运动,来自公海的名称,如太平洋运动,来自中国边界线上的名称,如喜马拉雅运动,都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6.
我们已经知道,造山作用、地震和岩浆作用——火成岩侵入体的侵入和火山作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花岗岩侵入体与强烈褶皺带之间的联系特别突出。这些侵入体几乎与岩層的揉皺作用同时,或在最接近于造山时期的地质年代里,即那些受过褶皺作用的地带发生隆起的时候,大量地贯入褶皺带内。阿尔漢格尔斯基指出:“褶皺作用在时间上与隆起作用紧密相联;这就有根据可以认为,这两种现象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或者可以推测,它们是同一作用的結果”。  相似文献   

17.
地壳运动的力源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应 《贵州地质》2000,17(3):194-195,193
本文提出了一个假设,即地壳运动的力源主要是太空对地球的引力变化,并对地壳运动作了初步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想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陆第四纪地壳运动时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希杰 《地质论评》1992,38(3):210-214
本文从中国大陆有代表性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峡地区着手,进行了新构造运动剖析。并结合全国火山活动期次,总结出中国大陆第四纪地壳运动的时程变化。从而为进一步探讨新构造运动特点和规律,为国民经济建设及人类生存环境提供了一定的地质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现今高分辨率地壳运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颖  江在森  张晶  武艳强 《地球科学》2009,34(3):399-404
利用GPS资料, 采用最小二乘配置和小波技术分析了青藏高原的地壳运动特征, 对该区地壳运动强度和涡旋运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青藏高原地壳运动强度沿喀喇昆仑断裂、玛尼-玉树-鲜水河-小江的弧型构造带, 自西向东递减.川滇菱形块体显示出北强南弱、西强东弱的特点, 东边界形成明显的分界线, 而西边界并不明显; 青藏高原存在3个涡旋分区: 顺时针旋转的拉萨、羌塘及川滇中西部地区, 亚东-谷露断裂以东的区域为其涡旋高值区; 逆时针旋转的柴达木地块及其以北的地区, 西昆仑断裂与阿尔金断裂之间为其高值区; 逆时针旋转的青藏高原与华南地块的边界带, 龙门山与安宁河的拐角处为其高值区.   相似文献   

20.
地壳运动的驱动力一直存在争议。目前虽然提出了很多假说,但这些假说所描述的驱动力数量级均较小,不足以推动地壳运动;另外,大量实际地应力测量表明,水平主压应力在三个地应力分量中最大,被看作地壳“异常”压力,其机理也没有统一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弄清楚地壳运动的动力来源是什么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水平应力占主导的现象。受背斜构造或石拱桥的侧向支撑的启发,通过地球模型受力分析得出,地壳作为球壳在自重下会相互挤压,在圆周方向产生很强的周向应力。周向应力大于重力,且由重力派生,和实测的地应力特征是一致的。推测该应力在20 km深处约为900 MPa,足以驱动板块运动(>500 MPa)。因软流圈是可流动的,其上面的岩石圈只要存在薄弱带,该应力就会释放,板块之间从而产生相对运动。整个洋壳和拱桥类似,在该力的作用下,会在俯冲带处下插至陆壳深部,俯冲带就是岩石圈的薄弱区,它因此会承担部分甚至全部洋壳的重量。最后提出,没有独立于重力的、可独立起作用的构造力或碰撞力,周向应力是地壳运动的唯一具有足够数量级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