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东海陆架盆地形成演化的四阶段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东海以新生代为主的大型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演化作用四分,分别论述了裂谷盆地阶段、断陷盆地阶段、坳陷盆地阶段、披覆-弧后盆地阶段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5.
6.
远东鄂霍茨克海域发育多个新生代弧后盆地,这些盆地是西太平洋边缘海盆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鄂霍茨克海域的地质结构和构造特征,探讨了海域内盆地形成的动力机制来源及构造演化阶段的划分。认为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发区域上挤压与引张作用在时间上相互消长的效应、深部软流圈上涌,共同引发鄂霍茨克海域内多期次弧后扩张作用,导致海域内弧后裂谷盆地的发育;同时,周边板块碰撞导致大型走滑断裂发育和构造反转,对盆地的形成进行改造;共同控制了弧后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盆地构造演化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即基底拼合阶段(J-K2前)、基底褶皱-张裂变形阶段(K2-E1早期)、盆地裂陷-拗陷作用阶段(E1-N1)及构造反转阶段(N2-第四纪)。 相似文献
7.
8.
根据古地磁、古生物地理和地质构造分析,东亚大陆在中生代中晚期至新生代初期大幅度向南运动;新生代中晚期以来大幅度向北运动。运动学模拟发生巨大转变的时期,大致在始新世与渐新世之间,这与全球运动学和动力学发生的重大改组的时间相一致,由此提出大陆后退这一新的南海形成演化的运动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10.
11.
东亚岛弧地形横剖面与板块运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史学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7,17(4):91-99
通过对东亚岛弧横剖面形态的系统分析,并结合弧前的构造应力的分析,作者认为,东亚岛弧形成于板块东移的构造环境中,横剖面形态存在两种基本类型即内缓外陡型和内陡外缓型,这两种不同的横剖面具有不同的弧前应力,前者表现弧前挤压,后者表现弧前引张,这反映地貌形态与构造应力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月桂峰组生物地层及古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月桂峰组分布于台北坳陷西带,上覆灵峰组、下伏石门潭组,由灰黑色泥岩、砂岩组成。在微体古生物和地球化学微量元素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确立它属古近纪古新世沉积,推测可能为古新世早期,该地层相当于苏北盆地阜宁组一段。月桂峰组所含孢粉、藻类化石组合及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特征表明月桂峰组当时的沉积环境以淡水湖相为主,局部时期(晚期)可能演变成海陆交互相,或者受到海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东亚大陆边缘的板块重建与构造转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亚大陆边缘中新生代期间的动力学演化始终是地质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特别是对其大陆边缘性质、类型和演化过程始终不明朗,并存在巨大争论。系统综述了40多年来已有东亚大陆边缘二叠纪以来板块重建的主要方案,特别是近10年来东亚陆缘新的研究成果,侧重探讨了晚三叠世以来东亚大陆边缘类型转换、不同构造域的交接-转换过程。认为东亚陆缘总体经历了三叠纪前的被动陆缘阶段、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的大陆岩浆弧发育的安第斯型活动陆缘阶段、早白垩世晚期-始新世的走滑拉分盆地发育的安第斯型活动陆缘阶段和渐新世以来的日本型活动大陆边缘阶段。这对于认识中国东部海域渤海湾、黄海、东海和南海盆地成因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分析了各阶段海-陆分布特征及其变迁规律、板块格局变动过程及其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4.
东海北部陆架外缘的边缘沟、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北北部陆架外缘向陆坡的转折处,经过历年调查证实,存有一些沟,坎式地形,它们断断续续地向NNE方向延伸,几乎可以连成一条与陆架外缘坡折线平行的沟和钦。这些沟,坎式的地貌类型,主要是由于陆架外缘受近构造运动产生断裂,出现断层,使海底下落,另外陆架上混浊流也使陆架外缘的沉积滑塌落,加工黑潮流的作用而形成。 相似文献
15.
2万年来我国东部海陆环境变化的不同步现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冲绳海槽DG9603孔高分辨率的硅藻、有孔虫、孢粉和植物硅酸体化石的记录,提供了联系海洋与陆地气候变化的直接证据。结果显示,中国东部及邻海区最近20kaBP以来海洋环境的文化滞后陆地气候的变化约1000a,初步认为这种滞后现象可能是北半球陆地气候快速变化的同步性和温盐环流从北大西洋缓慢传送到太平洋海域的时间差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东海陆架边缘北部玄武岩的矿物及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海陆架边缘北部一个站位的玄武岩进行了镜下观测、XRD定量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东海陆架边缘北部玄武岩斑晶主要由拉长石、贵橄榄石和普通辉石组成,其中,单斜辉石的结晶温度为1108.49℃,岩浆起源深度在42.9km以深。与冲绳海槽和琉球岛弧玄武岩相比,在斜长石An值、辉石Ca-Mg-Fe比例与橄榄石Fo值上均有明显的不同,表明三地玄武岩在成因上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东海陆架盆地的基底构造演化和盆地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根据东海陆架盆地和周边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盆地的基底岩性特征、结构特征。认为东海陆架盆地的基底除元古界片麻岩外,还分布有一定范围的中生界及古生界。基底构造特征是纵向上多层次,横向上不均一,南北有别,东西分带。构造演化上经历了张、合、压、扭等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东海的形成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地区构造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处于晚三叠世以来古亚洲大陆形成、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及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远程效应共同作用下。东海的海洋沉积环境是在上新世以来持续的构造沉降、弧后裂谷作用及全球海平面上升作用下形成的。东海地质构造的剖析及其形成演化的研究,对于理解亚洲地形现代地形格局的形成及大江大河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东海陆缘地区晚第四纪沉积的孢粉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玉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24(3):91-96
通过对东海陆缘地区东海1井、高桥G2孔、人民广场孔等晚第四纪地层的孢粉研究,划分出了6个孢粉组合带,并恢复了本地区植被演替、气候波动的6个阶段:第1阶段为稀疏的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反映气候冷干(晚更新世晚期);第2阶段为针叶、阔叶混交林-草原,反映气候温凉略湿(前北方期);第3阶段为舍常绿阔叶树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反映气候温和略干(北方期);第4阶段为以栲属、青冈栎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反映气候暖热潮湿(大西洋期);第5阶段是以栎、松、蒿为主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反映气候温和略干(亚北方期);第6阶段是以落叶栎类、常绿栎类、松为主的落叶阔叶、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草原,反映气候温暖湿润(亚大西洋期)。这种气候波动与世界性气候变化相一致,为本地区的地层年代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为晚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