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青海省是一座地球演化史的大观园,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青海省发展地质旅游产业也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纵观省地质旅游发展现状,地质遗迹开发利用远落后于地质旅游发展的脚步,近几年调查发现地质遗迹资源潜力非常广阔,尚有大量的地质遗迹有待于人们去发掘和开发。通过分析青海省地质遗迹资源特征,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地质遗迹,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质旅游行业。  相似文献   

2.
崆峒群岛是烟台地区旅游胜地之一,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对其内涵地质遗迹资源进行整理发掘是目前海岛旅游开发的迫切需求。本次研究通过航空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等手段,查明崆峒群岛内基础地质、地貌景观等两个大类的地质遗迹点共计14处。分析了地质遗迹类型、规模、空间分布、视觉特点、形成条件及演化过程等,并对各地质遗迹点进行了分级评价。综合评价结果提出崆峒群岛地质遗迹的保护及开发建议,为政府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天门山旅游区是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的四大核心景区之一,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多彩.文章从地质旅游的角度,归纳了天门山地质遗迹景观特色,分析了其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优势,提出了其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4.
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丰富,独有的岱崮地貌群景观以及长江以北最大地下峡谷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且从超基性金伯利岩到酸性花岗岩的岩石地貌类型丰富。同时,地质公园旅游种类众多,且地质旅游资源较为集中,适合开展地质旅游。通过介绍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和主要地质遗迹景区,并运用了综合评价法对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主要地质遗迹景区的地形与地质资源较为独特,地质遗迹景观较为丰富,但文化资源方面未引起足够重视;景区的相关设施与交通建设尚可,但相对不完善,有待提高。目前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发适度,但保护的力度有所欠缺,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地质科普教育工作没有得到有效宣传,应更加突出科普教育意义,体现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通过地质旅游资源评估,对该区域的地质旅游资源进行重新的认识,激发游客和学者对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热情,实现地质遗迹价值,推动景区的地质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质遗迹的利用和保护是地质公园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湖南省平江县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是集丹霞地貌、地质构造、水体景观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目前学术界对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研究很少。本文结合区域有关地质资料,通过实地考察对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进行了分类,并对其旅游地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漫长的地质演化及其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构造位置,使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发育典型、造型丰富、类型齐全,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和美学价值,同时还具有研究地质、地貌变化等方面的科研价值。研究对于丰富丹霞地貌的地质研究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山东国家级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包括标准地质剖面、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地质灾害遗迹等4大类。叙述了各类地质遗迹的形成时代及分布特征。对各地质公园的主要特征及地层、侵入岩中的主要地质遗迹进行了总结,对地质公园形成演化历史作了介绍,为地质旅游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主要地质遗迹形成时代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主要地质遗迹划分为标准地质剖面、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地质构造形迹、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特大型矿床、地质灾害遗迹等6大类。叙述了各类地质遗迹的形成时代及分布特征。对各地质公园的主要特征及地层、侵入岩中的主要地质遗迹进行了总结,对太古宇重要地质遗迹点的岩性、形成年龄作了介绍,为地质旅游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济南千佛山地区早古生代地层发育良好,形成了大量地质遗迹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地质意义和旅游价值。前人对该地区的研究少有从地质遗迹方面进行详细介绍。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对该地区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系统分类,特别是对该地区发育的沉积构造现象进行了详细观察,最后对千佛山地区的地质遗迹资源从地质意义和旅游价值方面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历史时期,由内、外地质动力作用所形成、发展并保存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第二版),我国地质遗迹的主要类型包括:有重大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有重要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遗迹;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及典型产地;有特殊意义的水体资源;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等。崀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新宁县,其地质遗迹丰富多样,有相当一部分地质遗迹颇具观赏以及地学研究与科普价值。笔者于2004年12月至2005年8月参与了由新宁县国土资源局委托省物勘院承担完成的新宁崀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工作对分布于该地质公园108km2规划区原已发现和这次新发现的共计152个地质遗迹点进行了较系统的描述、定位、定名和照相。通过对野外获取的第一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笔者对崀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及其基本特征有了初步认识。崀山国家地质公园以其发育的典型丹霞地貌景观最为著名,同时也分布和发育一些较为典型的地质构造形迹,有重要意义的水体资源以及较为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崀山国家地质公园分布...  相似文献   

10.
论地质旅游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的核心,以成因、物质基础、空间分布为基础,结合其形态特征、社会经济特征等因素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了初步分类,并探讨了地质旅游的特色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招虎山属于崂山山系的分支,形成时代为中生代燕山运动晚期,主要岩性为细粒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地质遗迹类型共分地质(体、层)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环境地质遗迹景观5个大类、7个类、9个亚类。本文分析了地质遗迹的成因、形态及规模等,并对其进行了科普、观赏、旅游开发3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招虎山地质遗迹种类繁多、地学信息量丰富、地质内涵深隧,地学科普旅游潜在巨大的价值,合理开发招虎山地质遗迹资源,可能为当地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广西凤山县石马湖地质遗迹和自然资源的综合调查,采用评分法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评价,提出创建岩溶区地质遗迹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地质文化示范村,以打造西南岩溶区乡村地质文化旅游新样板,为西南岩溶地区乡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地壳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造就了各种岩石类型.历次的地壳运动,造就了不同地质单元和多种地质遗迹,通过调查,并根据湖南省的实际情况,将湖南省地质遗迹分为7大类20种.基于湖南省的地质特征,探讨了湖南省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并提出了其开发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质遗迹是人为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和演变条件的重要依据,是人们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破坏了就永远不可恢复,也就失去了研究地质作用过程和形成原因的实际资料.地质遗迹是一种资源,保护下来既可以供人们研究,也可以通过适度开发成为供人们参观、开展科普教育的基地.  相似文献   

15.
正旅游地质学是用地质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各种地质现象,并从中发现可供人们观赏、休闲和进行科学研究及科普教育的地质遗迹景观,进而开发、综合评价及保护地质遗迹的一门新兴综合学科。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工作,旅游地质受到社会大众的欢迎。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陆刚,目前正带领团队谋划旅游地质研究,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蓝图,着眼"大地质大服务大作为",开展、完成了一批地质公园、旅游地质及矿泉水资源调查与评价项目,助力广西旅游全域发展,努力为广西构建旅游强区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地质旅游资源是以地质遗迹为依托的旅游资源 ,开发地质旅游资源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促进经济发展。必须实行“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 ,实现地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首次对全省地质遗迹进行系统调查,截至目前全省共查明重要地质遗迹335处。河南省地处中原,为华北陆块与华南陆块的交接地带,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地质研究程度较高。中国地质调查局为了开展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工作,选择河南、四川作为省级地质遗迹调查方法研究先行示范省。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承担完成的"河南省地质遗迹调查与区划及示范研究"项目于近期完成。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钙化木化石地质遗迹调查与保护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它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资源,是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南八仙木化石地质遗迹的分布情况、出露特征,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2003年10月9日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做出安排,由厅地环处、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博物馆及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共同组织技术人员组成联合调查组,于2003年10月底首次开展了南八仙钙化木化石地质遗迹调查.  相似文献   

19.
围子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区内地质遗迹丰富,本文将保护区内的地质遗迹资源分为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及地质灾害3个大类、6个类,8个亚类。对各类地质遗迹特征进行分析,并从科学性、稀有性、完整性、美学性、保存程度、可保护性等6个方面对区内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围子山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科学性、完整性、美学性较好,具有较高的科研、科普、美学及旅游开发价值,是普及地学知识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20.
日前,龙虎山2013年地质公园标识系统更新改造工程全面完工。该工程总投资49万元,建设了景区介绍牌、地质科普知识宣传牌、地质遗迹点及地质景观解说牌、观光车辆停靠站台牌、线路指示牌、安全警示牌等各类标识牌160多块。本次更新标识牌相关解说内容全部由华东理工大学地质、旅游专业方面的老师在开展龙虎山相关地质遗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龙虎山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特点撰写,中英文对照,在解说方面更加注重了科普性、趣味性,将抽象、深奥的地质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说,必将更好地发挥地质公园普及地球知识的作用,提升地质公园的科学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