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西藏曲水岩基的时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曲水岩基是组成冈底斯花岗岩类岩带的岩基之一。由于该岩基地处交通要道,临近拉萨,因此自五十年代以来,许多地质学家在这里工作过。本岩基也是冈底斯岩带中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得最多、最详细的一个岩基。前人的研究表明,对曲水岩基的时代和成因的认识分歧很大。我们自1974年以来持续对该岩基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华北克拉通南缘豫西燕山期具类似于板块俯冲带花岗岩成分变化规律(成分极性)的八宝山、柳关、后瑶峪花岗斑岩类的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揭示了这些斑岩的主要物质来源是新太古代的太华群斜长角闪岩部分熔融产生的熔浆与地幔来源物质混合形成的产物。稀土元素含量非常低的八宝山花岗斑岩在岩石形成过程中有流体与其发生交代作用,由于交代及混合作用造成花岗斑岩类的Rb—Sr等时线多为假等时线;柳关花岗斑岩基本上完全由太华群的斜长角闪岩提供物质,豫西地区燕山期的花岗岩岩基其物质来源更为复杂,可能有宽坪群为其提供物质。  相似文献   

3.
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类Pb-Sr-Nd-O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本文报道了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辉长岩、花岗岩类及其包裹体的Pb、Sr、Nd和O同位素组成。东昆仑造山带花岗质岩石全岩和长石Pb同位素组成相差不大,具明显的造山带Pb同位素特征;Sr同位素初始值(ISr)变化于0.70144~0.70972之间,暗示幔源成因;εNd值变化于-4.49939~-9.19258之间,具壳源成因特点;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在1.38~1.761Ga之间,与中元古代变质岩相当;O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7.8~9.5,表明花岗岩类成岩物质主要来自地壳。综合岩石的同位素组成,结合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花岗岩浆主要起源于地壳,但与来自地幔的基性岩浆曾发生过混合作用,从而导致同位素组成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4.
甘肃北山野马泉岩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d、Sr、Pb同位素研究结果揭示:甘肃北山野马泉岩体第Ⅰ、Ⅱ侵入阶段花岗岩类具有Ⅰ-型花岗岩的特征,(87Sr/86Sr)i=0.708~0.710,εNd=-2.229~-5.866,在207 Pb/204Pb-206Pb/204Pb构造模式图上其投影点落在造山带演化线附近,在εNd-εSr图解中,其投影点落人Ⅰ-型花岗岩类范围内,其成岩物质为壳幔混合来源。第Ⅲ侵人阶段的岩石成因类型为S-型,其(87Sr/86Sr)i=0.7149~0.7358, εNd=-7.3750~-8.9556。该岩体形成的地球动力学环境是北山陆内碰撞造山带。  相似文献   

5.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矿床成矿元素组合由南向北存在着Cu-Au、Cu-Mo向Pb-Zn-Cu-Fe、Pb-Zn过渡的变化规律,但引起该变化规律的原因目前少研究。本文通过对成矿带典型矿床Pb同位素特征较为系统的总结,并结合成矿年代学和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成果,从成矿物质来源的角度对该分带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成矿带由南到北成矿物质来源存在着差异:最南端Cu-Au矿床Pb同位素组成具幔源特征(207Pb/204Pb和208Pb/204Pb平均值分别为15.490和38.016),反映成矿物质来自于俯冲过程中的交代地幔楔;最北端的Pb-Zn矿床Pb同位素组成与念青唐古拉群基底片麻岩相近(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变化于15.641~15.738和38.976~39.362),反映成矿物质来自于基底片麻岩。Pb-Zn-Cu-Fe矿床Pb同位素组成介于幔源Pb和上地壳Pb之间,且具混合线特征,反映了同碰撞期成矿物质同时从俯冲板片和念青唐古拉基底片麻岩活化的混源模式;而Cu-Mo矿床不具混合线特征的造山带Pb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成矿物质来源于俯冲阶段楔形地幔部分熔融并底侵到地壳底部与地壳发生物质交换后所形成的新生下地壳源区。甲马Cu多金属矿床Pb同位素组成具幔源和造山带两个端元,推测除新生下地壳源区提供成矿物质外,叶巴组火山岩也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由南向北成矿物质来源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与板片俯冲的"距离效应"有关,正是由于成矿物质来源的差异导致成矿带成矿元素分带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西藏山南地区位于冈底斯东段南缘的火山-岩浆构造带,是一条资源潜力巨大的成矿带。本文通过对该成矿带的典型矿床矿石硫化物S、Pb同位素进行系统性分析,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从成矿系统中"源"的角度对其来源特征和成矿规律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各个矿床的岩石铅和矿石铅的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比值范围分别为18.34~19.03、15.54~15.86、38.31~39.66和18.38~19.58、15.54~15.86、38.25~39.66,均富含放射成因铅,且在Pb同位素构造演化图中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反映了物质来源上的同一性。结合Pb构造图和Δγ-Δβ成因分类图,矿石铅样品均投影于冈底斯岩基区域,表明成矿物质发生壳幔相互作用,显示造山带铅的特征。在时空上矿石铅也显示明显的变化规律,矿床成矿物质从雅鲁藏布江北侧到南侧,地壳来源物质逐渐增多,同时成矿物质由早期偏向于地幔铅向晚期地壳铅演化,指示晚期成矿物质主要为地壳来源,而早期成矿物质来源可能混有较多的幔源物质。S同位素组成具有一致的深源岩浆硫特征,克鲁、双步结热矿床矿石的硫同位素的δ34S平均值明显小于努日、程巴、明则、冲木达等矿床,也表明晚期成矿物质来源中参与了较多的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美国地质调查局制备的标准岩石粉末(BCR-2玄武岩、BHVO-2玄武岩、AGV-2安山岩)作为参考物质,运用同位素稀释法和热电离质谱计同位素比值测量方法,分析中国三种火成岩标准粉末(GSR-1花岗岩、GSR-2安山岩、GSR-3玄武岩)Sr-Nd-Pb同位素组成,观察其同位素组成及均一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种火成岩岩石标准粉末都具有均一的Sr和Nd同位素组成;相比GSR-1花岗岩,GSR-2安山岩和GSR-3玄武岩的Pb同位素组成相对均一。GSR-1花岗岩的Pb同位素组成有较大的变化范围,不均一性特征可能受高U和高Th矿物的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组成叠加影响。根据测量结果,作者认为三种国家火成岩标准粉末适合作为Sr和Nd同位素组成分析的参考物质,GSR-2安山岩和GSR-3玄武岩也是理想的Pb同位素组成分析的参考物质。  相似文献   

8.
庐枞火山岩系与由黄梅尖、城山和大龙山3个岩体组成的偏碱性石英正长岩带在野外紧密共生,他们的RbSr等时线年龄在分析误差范围内相当一致,约为135 Ma,87Sr/86Sr初始比和Nd、Pb同位素组成也很相似,显示了成因上的渊源关系以及成岩物质来源较深且受到了上部地壳的混染等特征,反映了深部地质构造条件对岩浆活动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华南中生代同熔系列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特征及成因讨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讨论了华南20个同熔系列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组成。根据样品的同位素组成及其在¢Nd-T,(87Sr/86Sr)i-T和¢Nd-¢Sr图上的分布特征,认为这些同熔系列花岗岩类是华南上地壳端员和亏损地幔端员按一定比例混合的产物。利用简单二元混合方程计算了这些花岗岩体的壳幔混合比例。根据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和物质来源,华南同熔系列花岗岩类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大陆边缘型,大陆内部型和断裂拗陷带型。  相似文献   

10.
章邦桐  翟建平 《铀矿地质》1989,5(3):134-143
对安庐石英正长岩带(AL)及姚村钾长花岗岩体(YC)的岩体地质、矿物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以及Sr、Pb、O同位素组成等一系列特征的研究表明,下扬子断裂坳陷带内花岗岩体的初始物质来源较深,系上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贫水偏碱岩浆沿深断裂上升侵位过程中同化混染了部分陆壳物质而成。据锶、铅同位素的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安庐岩带和姚村岩体的成岩物质中地幔组分分别占57%和52.8%,地壳组分分别为43%和47.2%。它们的成因系列应归属于壳幔混源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藏北祖尔肯乌拉山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岩系火山岩Sr,Nd,Pb同位素成分的系统测试分析表明,火山岩具有相对高的^87Sr/^86Sr和低的^143Nd/^144Nd值及高的Pb同位素组成特点,且Sr,Nd,Pb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很窄,反映了其具有同源岩浆的特点,并且经历了类似的地球化学动力学过程。Sr,Nd,Pb同位素组成及相关图解判别表明,藏北祖尔肯乌拉山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岩系火山岩来源于被大洋沉积物和地壳物质所混合的不均一富集地幔源区,显示源区具有壳幔混源性质,与EMⅡ型富集地幔源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主元素、稀土元素、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板块俯冲模式来讨论长白山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系的形成和演化。大部分样品都进入上地幔Sr演化范围,具低Sr高~(87)Sr/~(86)Sr特点;∑Nd介于-2.3—+2.9之间;不同岩性熔岩的Pb同位素组成变化不大。主元素、REE模式和同位素的资料都证实区内火山岩是源自上地幔的同源岩浆分异演化而成,并有地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13.
作为西北喜马拉雅构造结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希斯坦-拉达克地体的Pb同位素组成具有混合Pb的特征。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分析了Pb同位素组成特征,并计算了H-H单阶段演化模式年龄,以及μ、ω、Th/U、Δβ、Δγ值等重要参数。分析表明,Pb主要来源于壳幔混合物质,但也混入了部分亚洲大陆地壳物质,其类型相当于受岩浆控制的俯冲带Pb同位素组成。通过研究,发现Pb同位素比值具有DUPAL异常特征,推测异常Pb可能来源于亚洲大陆边缘,这可作为研究本区岩浆作用及演化的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华南20个同熔系列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组成。根据样品的同位素 组成及其在€Nd-T,(87Sr/86Sr)-T,和€Nd-€sr:图上的分布特征,认为这些同熔系列花岗岩类是华南上地壳端员和亏损地慢端员按一定比例混合的产物。利用简单二元混合方程计算了这些花岗岩体的壳慢混合比例。根据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和物质来源,华南同熔系列花岗岩类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大陆边缘型,大陆内部型和断裂拗陷带型。  相似文献   

15.
滇西南思茅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中—新生代含钾盐盆地,但其成盐物质来源一直存在争议。文章测定了滇西南思茅 盆地磨黑地区钻孔中盐岩样品的87Sr/86Sr同位素比值,同时结合区域其他含盐带已发表的Sr同位素数据,讨论成盐物质来源。 磨黑地区盐岩的87Sr/86Sr比值介于0.708598~0.709333之间,与思茅盆地其他含盐带盐岩的87Sr/86Sr比值(0.707504~0.711069)一 致,较接近于中新生代海水的87Sr/86Sr比值(0.7068~0.7092),但87Sr/86Sr比值略高于海水,显示有陆源水混合现象。结合Sr同位 素证据与盆地演化史,一些地球化学和矿物特征,作者推测思茅盆地盐岩成盐物质来源主要是海水,存在少量陆源水的混入。  相似文献   

16.
安徽铜陵焦冲金-硫矿床S、Pb同位素组成 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安徽铜陵焦冲金硫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铜陵矿集区内,矿(化)体主要赋存于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中。在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矿石S、Pb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矿石硫化物的S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窄,成矿热液δ34SΣS在4.0‰左右,反映其来源与岩浆硫密切相关。矿石Pb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经同位素组成特征及特征参数法判断矿石Pb为异常Pb。通过Zartman铅构造坏境演化图解和Δγ-Δβ成因分类图解,确定矿床物质来源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其源于上地壳物质与地幔的混合。通过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期望为铜陵地区寻找与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的矿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若尔盖高原牧场处于中国偏远洁净高海拔地区,大气沉降是污染物主要来源途径之一。由于季风的影响,污染源的辨析较为困难。本文通过多点大气气溶胶不同季节同时采样方式,利用热电离固体同位素质谱仪可有效校正质谱分析中同位素分馏效应的优点,对若尔盖地区土壤和大气气溶胶的铅同位素比值进行精确分析,并结合季风特征对该地区污染物的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土壤的208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为38.79059±0.00194~38.94461±0.00135,206Pb/207Pb为1.18551±0.00002~1.19362±0.00002;大气气溶胶的208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为37.49571±0.00117~38.48980±0.00105,206Pb/207Pb为1.12894±0.00001~1.16734±0.00001。该地区土壤铅同位素的特征是放射成因铅高,来自于自身天然存在的岩石矿物,与大气污染关系不大;大气气溶胶的铅同位素组成与土壤差异较大,显示为多元混合模式,受到了天然物质和人类活动来源的混合影响,机动车尾气及来自北部(兰州)和西北部(青海、新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的大气远程运移是若尔盖大气气溶胶及污染物质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金溪—南城变质混合岩带中混合岩、花岗岩的矿物岩石学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它们的Nd、Sr、Pb、O同位素组成.混合岩、花岗岩初始钕同位素组成(143Nd/144Nd)i=0.511689~0.511853,在εNd-T图中位于该地区结晶基底变粒岩、片岩Nd同位素演化域上方,褶皱基底绢云千枚岩Nd同位素演化线下方;初始锶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19.
对鲁西晚中生代济南和邹平辉长岩的Pb-Sr-Nd同位素和元素组成的研究,给出(87Sr/86Sr)i=0.7041~0.7056,εNd(t )=-6.0~-13.0,( 206Pb/204Pb)i=16.545~16.998,(207Pb/204Pb)i=15.242~15.350,(208Pb/204Pb)i=36.488~36.944(除SD792表现出高放射成因Pb外)。由于辉长岩的堆晶性质,其微量元素组成不能用于指示其物质来源。与EMⅠ型大洋和大陆玄武岩对比,表明济南和邹平辉长岩的源区具有与EMⅠ地幔端元一致的同位素特征,但在Pb同位素图解上有明显的下地壳物质的贡献。下地壳物质的参与可能与拆沉有关。  相似文献   

20.
浙东白垩纪双峰式火山岩Sr、Nd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浙东白垩纪火山岩以发育双峰式岩石组合为特征,其成因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其两端元岩石——玄武岩和流纹岩的Sr,Nd同位素特征出发,论证了玄武岩起源于经过俯冲来源的物质交代(或混染)的富集型地幔楔,流纹岩主要由古老变质基底重熔生成,并与玄武岩岩浆发生过低度混合。在混合过程中,玄武岩的Sr同位素组成基本未受到影响,Nd同位素组成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流纹岩的Sr同位素组成则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