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人发砷背景值及其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作者在全国不同自然地理类型区选择100余县近200个采样点,采样点在远离城镇的非污染地区,采集当地居民发样1313份,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砷含量。测定数据进行计算机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人发中砷含量在0.004-9.999μg/g之间,中位值为0.56μg/g,算术平均值为0.927±1.213μg/g,几何平均值为0.571μg/g。性别和年龄差别不明显。皮尔逊(Pelson)x2法和W检验法检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自然地理区,人发砷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中国人发砷的地理分布呈南方高,北方低,自北而南逐渐递增的规律。人发砷的几何均值在北方中温带地区为0.2-0.4μg/g之间,到暖温带升高到0.4-0.6μg/g,至北亚热带则达到0.767μg/g,而到中亚热带以南则高达1μg/g以上。在同一自然地理带内,东西间差异不明显,青藏地区亦属发砷低含量区(几何均值0.267μg/g)。并依此对我国划分慢性砷中毒区的人发指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曲旭朝  王刚 《西部资源》2012,(1):109-111
水体砷污染是全球饮用水主要威胁之一。研究高效、廉价的饮用水除砷技术,对于解决地方性砷中毒具有重要意义。系统的介绍了国内外各种除砷工艺和方法,总结了目前各种方法在应用上的优缺点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污染水稻田中土壤含砷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在长期淹水和频繁干湿交替影响下污染水稻田中砷的小尺度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变异函数定量描述含砷量分布特征,用克立格插值法对表层土壤未测点的含砷量进行最优估计,并绘制含砷量等值线分布图。结果表明,来自表面污染源的砷进入农田土壤后主要积累在耕层0~20cm中,对40~80cm土壤影响不大。耕层土壤含砷量半方差值呈有规律持续增加趋势,可用直线方程很好地拟合。表层土壤含砷量存在很好的空间结构性,高砷区出现在进水口附近,并以其为中心呈斑块状向周围扩散,这表明该土壤污染是由含砷地表污水灌溉和径流所导致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4.
长株潭城市群污染空间识别与污染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何甜  帅红  朱翔 《地理科学》2016,36(7):1081-1090
利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对各类型污染进行空间识别和分布模拟,探究长株潭城市群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 该区大气环境污染以扬尘和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重点污染区域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主城区,呈点状分布;该区水域整体水质基本达标,水体环境污染以氨氮和各类重金属为主,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 土壤污染覆盖范围较广,以株洲市的石峰区为代表,以镉污染最为严重,主要原因为重化工业排污累积。总之,株洲污染最严重,湘潭和长沙次之。污染空间的形成与长株潭城市群的地形地势及三类污染元素之间的转化有较大关联。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发展与人口再分布新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口普查和流动人口调查等数据,探讨中国区域人口再分布新动态。随着中国进入新一轮区域协调发展阶段,在诸多因素影响下,中国区域人口再分布出现了人口由"东南沿海单向集中"转向"多向集中"、人口迁移的地理临近效应弱化、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吸纳效应显现、大城市对外来人口的"粘性作用"尚存等特征。新形势下东部地区大城市人口调控工作要以"调"代"控",重在调整人口结构,使之适应新一轮服务型经济发展的需求。中西部地区重点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协调关系,防止"隐形城镇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单因素、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听力残疾致残原因区域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听力残疾的致残原因呈现城乡、区域、省际分布差异,农村地区遗传性原因、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原因不明与其他致听力残疾现患率高于城镇地区。先天性原因致听力残疾比例较高的为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非传染性疾病导致听力残疾比例最高。听力残疾的致残原因省际分布具有地域聚集性。另外,城乡地区不同年龄人口面临着不同的听力残疾致残风险。我国听障防控政策应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王辉  栾维新  康敏捷 《地理研究》2020,39(1):186-199
近30年渤海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陆源污染输入是导致渤海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为研究陆源污染压力强度与海域污染的空间关系,采用层级嵌套的水污染输出分区方法,将环渤海地区划分为23个陆海统筹管理分区,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污染普查等资料,估算出环渤海地区五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总氮排放量,进而分析各分区单元的陆源污染压力。研究结果表明:① 渤海周边陆域总氮排放量约85万t,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是氮污染的主要来源,占总排放量的57.4%,工业污染贡献有限,渤海湾沿岸城镇居民生活排放突出;② 23个陆海统筹管理分区之间的污染压力差异巨大,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周边的分区陆源污染压力大,其它分区的压力相对较低,各分区内陆域污染压力与对应海域污染状况在空间上高度一致;③ 各分区之间污染的来源构成差异显著,渤海湾氮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居民生活排放,辽东湾工业污染相对突出,莱州湾农业面源污染占比大;④ 渤海周边陆源污染排海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  相似文献   

8.
地名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一个地名的诞生往往与当地的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地名命名上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特色,也可以成为探寻矿产分布的一只独特的“眼睛”。营口市现有选矿企业70多家。如何突破营口市矿业目前正面临的资源约束(利用效率低、接替资源不足)和环境约束(地质环境破坏严重、造成历史遗留问题)两个“瓶颈”,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政策与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近20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讨论的基础上,以1978~2000年我国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探讨了1978~2000年我国区域发展政策与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之间的关系。模型显示:(1)1978~2000年我国区域发展政策对区域经济集聚起促进作用;(2)第三产业的空间分布变化对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再次是第一产业,这说明在我国各省市区之间第一产业发展是比较均衡的,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是不均衡的。  相似文献   

10.
北京官厅水库砷和氨氮分布特征及水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北京市官厅水库湿地生态系统水环境改善状况,于2011年丰水期(9月)在水库采集表层水样52个,采用便携式水质监测仪和重金属分析仪对水库原典型污染物砷和氨氮的污染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表层水的T、pH、DO、NH4+-N和As5个指标分别为:22.5~25.8℃、8.57~8.98、17~9.61mg/L、0.13~0.36mg/L、1.94~6.52μg/L。同时结合ArcGIS技术对各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表层水DO和As空间分布差异显著(p<0.05),pH和氨氮差异不显著。官厅水库近几年水质有所好转,pH、氨氮转变尤为明显。综合分析可看出,官厅水库水库水质良好,除个别点外,上述指标均符合地表水II类标准。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大气污染分布规律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汤惠君 《地理研究》2004,23(4):495-503
本文根据广州市 1981~ 1997年的环境监测资料和相近年份的气候统计资料 ,对广州市大气污染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广州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 ,时间上表现为年内冬强夏弱 ,年际之间自 80年代末以来光化学污染逐年增强 ;空间上 ,空气污染物的负荷率依功能区和行政区而异 ,显示市区由东向西 ,由北向南污染趋强的分布特征。②酸雨率高并以春季最严重。③广州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与广州的气象特征及污染源的分布和排放强度密切相关。文章认为 :改善广州大气环境的质量 ,应该采取合理的城市规划措施 ,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上海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与初始冲刷效应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典型功能区监测降雨事件,研究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变化及初始冲刷效应。研究表明,上海中心城区路面径流主要污染物为TSS和CODCr,超出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四倍多;总磷超出Ⅴ类水质标准两倍以上,氮素营养盐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物含量在不同功能区之间显示出相似的分布趋势,交通区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其次为商业区和工业区,居民区情况较为良好。降雨强度是影响初始冲刷效应的主要因素,强度较大的降雨冲刷效应较为明显;不同功能区之间,商业区初始冲刷效应较强,其次为居民区和工业区,交通区冲刷强度较弱;TSS和CODCr在商业区和工业区冲刷强度要大于氮磷污染物质;而在交通区和居民区分异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活动持续干扰的背景下,云南部分湖泊面临着污染物输入增加的环境压力,特别是营养盐富集和重金属污染。以云南地区遭受过严重工业污染的阳宗海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硅藻群落、砷浓度、营养元素与稳定同位素、粒度等多指标分析,结合文献记录和湖泊调查结果,揭示了阳宗海硅藻群落对湖泊富营养化和砷污染的长期响应特征,并识别了不同时期的主要环境压力与其驱动强度。结果表明:长期的营养盐累积使得浮游硅藻逐渐占据优势地位,且耐污染的底栖硅藻种的快速增加与砷污染出现的时段一致。在阳宗海长期富营养化的背景下,当水体砷污染物浓度达到一定阈值水平后,硅藻群落结构的改变和多样性的降低都指示了湖泊生态系统发生了灾难性的转变。同时1965年开始的湖泊引水工程导致了贫营养种的突然增加。因此,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与湖泊水文调控是导致阳宗海硅藻群落长期变化的主控因子,对阳宗海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胁迫因子的长期影响与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布局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配置不均是当前中国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反映在空间上则为资源布局不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阶段,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作为关乎民生与社会公正的重要议题,成为教育、经济、社会、地理、城乡规划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本文梳理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布局研究发展脉络,将其分为探索期、深化期、快速拓展期3个阶段;对基础教育资源布局的空间特征与演化趋势,需求与供给方影响要素,均衡性评价标准与方法,以及对城乡空间发展影响等主要研究领域进行综述;指出现有研究在基于可达性分析的基础教育资源布局评价模型引介与优化方面成果丰富,但总体仍存在学科融合不足、研究体系不完整等问题;并鉴于此,提出今后应在结合教育发展规律分析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布局模式与演化规律、多学科融合探索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生成机制、关注地方特色对案例区长期系统追踪等方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Inrecentyears,AIsenismcausedbyhighAscontentinenvironmenthasbeenincreasinglyreportedinJapan.USA,Chile,Argentine,Hungal'yandoillercountries.inChina,EndemicArsenismhasbeenfoundinTaitvapMiang,InnerMongoliaGedou.ShanksprovincesorautonomousregionsandarousedseriousconcernbyrelevantgovenunentSagenciesandscientistS.BecausehairisoneoftheorgansofAsdeposihonandexcrehoninhumanbody.soflairAscontentcanbesuccessfullyusedasindexesforevaluatingAsqualityinhumanbodyanditsenvirolunent.OurstudyonhumanairA…  相似文献   

16.
秦岭-大别地区矿产开发与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秦岭-大别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区域经济环境进行了分析,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提取价值 以及经济效益进行了测算,提出了该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5条措施:即强化矿产勘查工作,保证矿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综合性矿物原料基础和加工产业基础;综合开发、综合回收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实行统筹管理、保护性开采利用;重视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乌梁素海氮污染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针对草型富营养化湖泊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和湿地面积逐渐萎缩的现实,本文系统地研究了TN、NH4+-N、NO3--N和Org-N在上覆水与沉积物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上覆水中TN含量平均为1.78mg/L,且无机氮污染以NH4+-N为主,占无机氮总量的69%以上;表层沉积物中氮素的水平分布格局均体现出西高东低的经向分异特征并主要以Org-N的形式存在;表层沉积物中TN对底栖生物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态毒性效应并正由最低级向严重级过渡;氮素在乌梁素海沉积剖面上均表现出随深度增加而含量递减的规律,表层010cm的TN平均含量达到1.28g/kg,分别为1022cm和2240cm的1.6和1.9倍,揭示了乌梁素海富营养化进程加速始于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18.
Since China released its 3-Star green building rating system in 2006, the number of certified green buildings in the country has increased sharply. The concentrations of green buildings, however, are not spread evenly across different provinces. Employing the comprehensive green building data as of February 2014,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reen buildings in China and examine its underlying determinants. The empirical results confirm that a regional imbalance does exist with regard to green building numbers. The paper also finds that local economic fundamentals and subsidy-based incentive policies can explain the presence of green buildings, but the performance of real estate market, energy efficiency, and two specific green policies (local green standard and green building committee) are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green building concentration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the paper also yields a number of implications, which suggest that the government can promoting more green buildings via the alleviation of economic inequality across different reg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arket-oriented mechanis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ublic awareness regarding sustainability. These implications will help to guide the government in its efforts to establish and implement more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green policies. From a spatial perspective, this study unveils a general picture regarding green building development in China.  相似文献   

19.
蒙古国矿产资源分布与中蒙两国合作开发前景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副主席于2008年6月访问蒙古国,并签署了《中蒙经贸合作中期发展纲要》,标志着两国经贸合作特别是矿产资源合作开发进入了新阶段。蒙古国是中国实施睦邻、富邻、安邻政策的主要对象,矿产资源合作开发又是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为此,有必要对其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开发态势及两国合作开发利弊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大合作开发力度的对策创意。作者认定,中蒙两国合作开发矿产资源前景光明,必将为双方经贸合作的持久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