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紫露草(Trddescantia)微核技术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的研究,国外已有五年多的历史(1-3)。1980年,此种技术的创始者,美国西伊里诺大学马德修教授来我院合作,在我国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监测空气、工业废水及农药等的污染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4,5)。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利用紫露草染色体微核技术,监测海水污染的初步实验结果。我们发现紫露草能于海水中在实验要求的时间内成活,并通过实验证实了微核产生的原因不是海水本身,而是海水中的污染物质,污染物质含量越高,产生微核的频率也越高。因此,可用它来监测海水的污染,同时,对青岛食用自来水的质量也作了测定,就诱变物质来讲,目前青岛自来水的清洁度是好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危险化学品吞吐量快速增长,海上化学品突发泄漏事故风险越来越严峻,对海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以发生在福建莆田南日群岛的"达飞巴莱里"触礁事故为例,对应急监测过程、海域污染状况、应急监测的经验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监测表明,事故造成莆田、福清及平潭部分海域受到溢油及农药莠去津的污染,污染程度从重至轻依次为:南日群岛养殖区、福清养殖区、石城对照点海域、平潭对照点海域。整个应急监测为政府机构处置决策提供了较为有力的技术支撑,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应急预案、专业知识及监测思路3个方面,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今后开展海上化学品突发泄漏事故的应急监测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4年来象山港赤潮监控区水质状况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2-2005年丰水期象山港赤潮监控区水质监测基础资料,以DO、COD、DIN和DIP作为基本化学指标参数,分析了近4年来整个赤潮监控区水质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状况。并从各监测站位、监测层次分析了赤潮监控区水质的变化趋势,同时对水质污染与陆源排污、养殖业自身排污以及港内水动力条件进行了相关分析。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近4年来,象山港赤潮监控区水质的N、P污染比较严重,水质有机污染一直处于严重污染水平。整个港湾水质一直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表层富营养化程度略大于底层,DIN是富营养化的主要贡献因子。整个象山港赤潮监控区水质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均存在港顶最高,越往港湾的出口处污染越轻的趋势。4年来监控区水质污染主要与陆源排污、养殖业自身排污以及港内水动力交换能力较弱有关。  相似文献   

5.
用紫露草微核技术监测海水污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导了利用紫露草染色体微核技术,监测海水污染的初步实验结果。我们发现紫露草能于海水中在实验要求的时间内成活,并通过实验证实了微核产生的原因不是海水本身,而是海水中的污染物质。污染物质含量越高,产生微核的频率也越高。因此,可用它来监测海水的污染。同时,对青岛食用自来水的质量也作了测定。就诱变物质来讲,目前青岛自来水的清洁度是好的。  相似文献   

6.
陈登勤  周方 《海洋学报》1985,7(5):656-660
紫露草微核技术(Tradescantia,MCN Test)是用来监测大气、污水、农药残毒等诱变物质污染的有效的生物平段,1980年介绍到我国以来,目前有所应用和推广[1-5,7,8]后来我们对该项技术加以改进,用于海水污染监测,也获得成功[3,4].  相似文献   

7.
海岸带综合管理中的海洋污染监测及其在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了海洋污染及污染监测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污染监测在海岸带综合管理中的作用。污染监测能反映海岸带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为海岸带的综合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执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贯彻环保设施与工程的“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政策,实施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等各项制度,这些措施的落实都离不开污染监测的定量监督。污染监测的证据是处理污染事故、解决污染纠纷所必须依靠的。文章最后提出,污染监测具有执法监督地位,在海岸带综合管理中可发挥技术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8.
海洋垃圾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也是我国海洋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协调机制、日常监测、预测预报、风险评估、国际合作、宣传教育方面总结和分析了厦门市海洋垃圾污染防治与管理实践和经验,针对国内当前在海洋垃圾防治与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厦门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立法建设、关注源头控制、开展日常监测和预报、建立评价体系、拓展合作交流、强化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措施建议,为我国其他沿海地方海洋垃圾污染防治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海上石油污染危害严重。它不仅损失石油污染了海洋,而且它还危害沿岸居民,破坏生态平衡。从而监测和清除技术的研究成了热门科学。本文就当前世界正在使用的监测和清除技术作了概括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用大型底栖动物为指标来指示、监测和评价海洋有机质污染,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报道。但是,由于大型底梄动物世代时间较长,对中低度及非急性致死污染的反应迟缓,不够灵敏迅速,因此这方面的工作至今还未见令人满意的结果。随着小型底栖生物学,尤其是生态学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给人们应用底栖生物来指示和监测海洋污染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小型底牺生物的分布广,野外取样方便,世代周期短,保守的生殖策略,对环境的变化反应更灵敏迅速,因此使其在污染监测研究中有着更大的潜力(Moore & Bett,1989)。作为小型底栖生物的最优势类群一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因其具有极高的丰度和多样性,以及身体较坚硬不易破碎等优点,而成为污染监测的研究重点(Ferris et al.,1979; Heip et al.,1985)。有关污染环境中小型底栖生物的研究,国外已有许多报道,迄今为止,国内还研究甚少。 青岛湾东侧海滩主要接纳青岛市市南区排放的生活污水和混合废水,近年来大规模截污后,张志南等(1993)曾在此做过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发现线虫密度与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有着相似的分布特点,并根据线虫群落多样性指数、线虫的取食特性及桡足类的相对丰度,对比Wu Boling et al..(1988)和孙道元等(1978)的研究,得出该湾有机质污染程度正在减轻的结论。但到目前为止,尚缺乏对该海区有机质污染状况及其变化的综合的系统研究。 作者于1991年4月-1992年3月在青岛湾东侧进行了底栖生物调査,本文试图通过对该有机质污染环境中小型底栖生物生态特点的研究,探讨污染指示种、主要类群的丰度、线虫与桡足类的比值(N/C)、线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种类组成等诸项生态学参数在有机质污染监测中的适用性和优缺点,为海洋污染监测及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和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1.
时域反射技术应用与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时域反射技术的工作原理,综述了该技术近五年来应用与研究新进展,主要有;时域反射技术与其他技术的有效结合;由计算机统一控制的具有一定规模的TDR系统;监测冻融土参数;估算土壤污染情况等.在实验室模拟生成天然气水合物实验中,该技术被应用于监测沉积物中水合物的形成与分解过程,是应用方面又一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研究海底沉积物一海水界面污染物迁移规律的最佳方法是通过原位无扰动采样技术获取该界面水样,经过实验室分析计算得出污染通量.文中介绍了用于沉积物-海水界面污染通量监测的自动采样技术,通过测量通量舱在海底沉积物上隔离海水中的污染物含量的变化,能实现痕量重金属等污染通量的实时、现场、自动采样和监测.  相似文献   

13.
海口湾的溶解氧及海水水质指标限制值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春华 《海洋学报》2006,28(2):146-150
海水溶解氧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生长和发育相当重要,与生物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含量变化是反映生物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污染监测的重要指标.海口湾是海南省的重点海域,1989年以来,陈春华等对海口湾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6],本论文就海口湾的溶解氧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发现了溶解氧水质标准限制值存在的问题.每年在该湾布设10余个站点进行污染监测,有必要对海口湾近7年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增强,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群落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因此,进行准确可靠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来确定目标区域的物种丰度和群落结构对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环境DNA技术(eDNA)作为一种非入侵性的新手段,正在迅速发展,然而,eDNA技术易出现假阳性,从而导致实时生物多样性监测不准确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与eDNA技术相比,环境RNA技术(eRNA)的快速降解使得它具有减少eDNA监测结果假阳性的潜力。本文概述了eRNA技术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可行性,主要从eRNA技术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可检测性和提高检测分辨率的潜力两个方面来介绍;综述了eRNA技术目前在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eRNA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对未来将eRNA技术实际应用于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热带气旋及其预测预警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近几十年来全球热带气旋所带来的灾害对人类社会和军事活动的影响,概括了全球气候变暖和未来对全球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对目前世界各国在热带气旋的预报、监测预警技术和水平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了预测预报和监测预警方面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热带气旋研究和预测预警技术方法研究领域的几个重大的前沿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海洋微塑料污染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过去10 a,海洋微塑料研究发展迅速,但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突破小粒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检测技术瓶颈、建立标准化的微纳塑料分析检测方法、优化海洋微塑料输运模型以及完善生态风险评估方案等。本文简要概述了近海、大洋和极地微塑料污染的现状,总结了海洋微塑料研究在样品采集和检测分析方面存在的挑战、在海洋微塑料存量估算和海洋微塑料输运模拟及生态风险评估方面存在的不足等,并展望了海洋微塑料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海洋微塑料常规监测、科学研究、风险评估和治理管控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9—2011年普陀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监测结果,对沉积物的Hg、As、Cu、Pb、Cd5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Cu和Pb的含量相差不大,且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种重金属元素,其次由大到小依次为As、Cd、Hg,5种重金属含量的年际变化也略有不同。5种重金属的污染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u、As、Cd、Pb、Hg,Cu含量近3年来污染指数均大于0.79,应引起重视和加强监测。5种重金属的单个潜在生态风险均为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d、As、Hg、Cu、Pb,5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也为低。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近年来海洋环境污染生物监测中的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早期发育和变态阶段的毒性实验的研究进展 ,强调应根据敏感性和代表性水平来选取生物有机体进行生物毒性实验 ,并探讨了运用幼虫变态实验来进行海洋污染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海洋生物监测新技术探索:幼虫变态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了近年来海洋环境污染生物监测中的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早期发育和变态阶段的毒性实验的研究进展,强调应根据敏感性和代表性水平来选取生物有机体进行生物毒性实验,并探讨了运用幼虫变态实验来进行海洋污染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黄海大海洋生态系(LME)的污染/环境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的监测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从大系统的角度指出了已知的和未知的关键环节;提出了黄海大海洋生态系污染/环境及其生态效应的监测和研究方案,强调了应着重和优先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