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这次在香山召开的地震预报发展战略研讨会可以说是一次地震预报攻关的战略研讨会。香山会议应该是一个科学会堂,将对今后产生重大作用,可以载入史册。这一次地震预报战略攻关研讨,从会议的论文集可以看出,大家准备得很认真。今天下午听了院士、专家的发言,也是高水平的。地震预报是一个尚未攻克的世界性科学难题,同时也是政府、社会的迫切需要。地震预报这个问题有人说不好搞,有人说好搞;有人说是不成功,有人说是成功。我想我们还是要用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2.
年度地震预报能力的科学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国民  刘杰  石耀霖 《地震学报》2002,24(5):525-532
首先简单介绍了我国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分析了地震预报能力评价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应用R值评分方法,讨论了1990~2000年我国年度地震危险区预测的实际效能,并对当前地震预报能力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国内外地震预报研究40年的经历和现状,指出几十年来所取得的科学进展与突破地震预报的科学目标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文章分析了地震预测中的科学难点,提出了加强地震预测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指出了加强地震预报基础研究的若干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1994年7月26日南黄海5.3级地震及其前兆异常情况,结合1992年1月23日南黄海5.3级地震,探讨了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及其机制和地震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1994年7月26日南黄海5.3级地震及其前兆异常情况,综合1992年1月23日南黄海5.3级地震,探讨了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及其机制和地震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6.
详细叙述了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地震预报研究与实践的主要进展:建设成了多学科的地震观测系统,为地震预报打下了良好基础;进行了大量震例研究,初步建立了地震预报的判据和指标体系;进行了地震预报理论的实验和研究,提出了多种地震孕育发生模型及前兆机理;通过20多年的5次地震预报攻关研究,形成了数十种地震预报方法;边研究,边预报,几十年来成功地预报了20多次破坏性地震,并取得了减灾实效,使我国地震预报的科学水平居于世界前列。本文还对地震预报尚需解决的科学难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以东6.1级地震前后的电磁辐射现象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崇明地震台电磁辐射观测记录,分析了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以东6.1级地震前后的电磁辐射前兆信息的主要特征,探讨了前兆电磁辐射方法在短临地震预报中的应用,说明了该方法是目前短临地震预报中较有希望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1995年1月17日的兵库县南部地震(M7.2)是日本第7个地震预报计划(1994~1998)才实施1年就发生的大地震,也是日本自1964年开始实施第1个地震预报计划以来发生的第一次内陆大地震。在前6个地震预报计划实施期间曾发生过5次大地震。其中2次...  相似文献   

9.
《多学科探讨地震预报》专辑作为《地震预报研究论丛》的第二卷(作为第一卷的《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地空技术》专辑已在本刊1980年第8期〈总第20期〉封三上作了简介),是1980年3月31日至4月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北安纳托利亚断层带地震预报研究国际讨论会”的论文集,由著名地质学家和地震学家伊西卡拉(A.MeteIsikara),福格尔(A.Vogel)和索伊萨尔(Hüseyin Soysal)联合主编,并由韦格(Vieweg)出版社1980年出版。全集约为700页,附有许多插图,价格约90美元。现根据该出版社对该书的宣传材料编译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书述评《中国地震预报概论》《中国地震预报概论》,梅世蓉、冯德益、张国民、朱岳清、高旭、张肇诚著,地震出版社1993年出版,共498页.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地震预报理论基础及预测预报方法的专著,也是我国20多年来地震预报工作的科学总结全书包括5...  相似文献   

11.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自1984年成立以来,已先后资助非线性科学方法应用于地震预报研究的科研课题28项,其内容广泛涉及系统科学方法论、分形几何学、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协同学、浑沌理论、灰色预测理论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工作已经获得一批出色的成果,有些已经在地震预报实用化攻关中获得应用成效,其应用发展前景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开拓地震预报的新理论、新思路,发展实用性的地震预报新方法,本期选登了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办公室于1990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于我国地震预报的实践及当前地震预报的科学水平,提出了推进我国地震预报进步的几点建议:①继续坚持并强化现行地震预报管理体制,不断改进经验性和统计预报的方法,努力作好震情监测预报工作,为防震减灾再做出一些有减灾实效的预报。②制订中国地震监测预报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努力提高我国地震预报研究的科学水平。③探索地震动力(物理)预报的途径。④培养一流的地震预报科技人才,开展地震预报的国际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要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尤其是1995 ̄1996年地震预报取得的进展;地震高潮把握正确;年度中期预报水平两年保持40%的高水平;孟连7.3级及巴塘5.5级两次中强以上地震短临预报成功;多次6级以上地震之后趋势判断迅速、正确,应急措施施取得实效,国际之间震情应急处置的成功范例等。这些进展大大鼓舞了我国科技人员沿着中国独自的研究思路深入探索地震预报的信心,同时对国际地震预报科学的发展也将作  相似文献   

14.
与地震预报有关的电磁现象国际讨论会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地震预报有关的电磁现象国际学术讨论会已于1993年9月6-8日在东京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的宗旨是,为世界各国学者提供一个公开讲坛以讨论与地震有关的电磁现象,并通过交叉学科与多科学相关领域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地震预报等问题。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各国学者在这一领域中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与哈萨克斯坦地震研究所地震科技协议,双方商定于1992年9月24日—30日在哈萨克斯坦首府阿拉木图,联合召开第一届天山地震预报国际讨论会。 这次会议将着重交流有关天山地区的地震预报、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地下水化学和水动态、地震形变测量以及地震观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将出版会议论文集。另外会议还将组织对阿拉木图等几个大震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日本地震预报研究专题讨论会论文简介(一)编者按:日本将地震预报作为国家正式的研究项目迄今已30年。为了重新认识地震预报研究应有的状态,提出一个新的发展规划,日本学术会议地震学研究联络委员会和地震学会于1994年6月29-30日组织召开了“地震预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经验性预报向以物理为基础的概率预报过渡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渭宾 《内陆地震》1990,4(4):319-331
前言 地震预报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课题。早在二千七百多年前我国就开始有地震记载。公元132年,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候风地动仪。但是,世界性的比较科学的地震预报研究大体上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日本从1965年开始执行第一个地震预报五年计划。苏联虽自1948年阿什哈巴德地震之后就提出地震预报,但是,在地震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探索前兆,真正取得进展也始于六十年代末。我国有计划大规模开展地震预报从1966年邢台地震现场开始。美国地震预报起步稍晚,但进展很快。 二十多年的观测、研究和预报实践推动了地震预报事业的发展。地震预报已从束手无策的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六十年代大规模开展地震预报研究以来,取得较大进展,赋于地震科学极大生命力。我国十几年来的地震预报实践,积累了大量资料,寻找了地震预报的一些方法和途径,探索了地震发生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9.
1引言方法论(methodology)就是把某种共同的发展规律和研究方法为讨论对象的一门学问。各门科学都有方法论,地震预报科学当然也应有自己的方法论。地震预报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是人类社会的减灾需求和地球科学的发展需要,这二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对地震预报科学发展规律的研究,如果抛开地震预报科学的内在因素,那是属于宏观的地震预报方法论范畴。地震预报工作者在研究地震预报课题时,也可以不考虑地震预报发展的外在推动力,专门就地震预报内在体系中的特定问题来进行分析研究,这样就需要考虑最有效的研究方法,同时也要懂得…  相似文献   

20.
美国《地质时代》1980年4月号刊登美国地震预报评定委员会成立的消息称:为了协助美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正式发布地震预报,美国成立了地震预报评定委员会。该委员会由8名地学专家组成,他们将审阅其他人员收集的数据资料,并向局长建议是否有必要发布正式地震预报。美地质调查局地震研究办公室主任韦森1979年1月在洛杉矶的一次会议上说,地震预报评定委员会是使地震预报走向现实的重要一环,但他认为“要准确地作出科学的预报,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