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贤伦  夏爱国 《内陆地震》1999,13(3):258-264
引言震级是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重要参数,对地震活动性的判定和地球物理研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面波震级是在国际上用得十分广泛的震级量,因此全球台网测定震级的一致性就显得十分重要。由美国地震情报中心(NEIC)管理的全球世界标准地震台网(WWSSN)台站所装备的地震仪比较一致,测定MS的方法也较严谨,所以NEIC测报的MS值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权威性[1]。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始终都没有采用IASPEI推荐的面波震级公式,再加上地震仪频带的差异,使我国测定的面波震级普遍高出NEIC震级0.2~0.3级。…  相似文献   

2.
面波的尾波衰减经验关系和震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才中  陈飞 《地震学刊》2000,20(2):15-22
从南京地震台DK-1中长周期地震纪录,取得地震面波的尾波地动双振幅A随尾波推移时间τ(自图P波起算)的衰减关系,并以Ms(PEK)震级标度为基准,定义面波的尾波震级Msc=0.881gAH+1.51lgτH+0.73=0.861gAz+1.47lgτz+0.76,尾波的多点测量改善了Msc的精度,震级标准差S=0.12。  相似文献   

3.
有关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地震震级的讨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7年11月8日在我国西藏西北部玛尼地区发生了一次强震。中国台网所定震级为Ms7.4,而PDE给出的震级为Msz7.9。文中列出并分析了有关这次地震的全球范围大量地震台站记录的面波的周期和振幅资料,认为这种较大的差异主要来自我国测定平均震级时大量使用近台和面波周期远小于20s的资料。1990 ̄1997年世界上发生了9次Msz7.8的大地震,除一次外我国给出的Ms皆低于7.8。而另4次我国测定的  相似文献   

4.
使用中国地震台网资料快速测定中强地震矩震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地震资料,选取国内Ms≥5.3地震波形数据,采用长周期波形拟合方法,快速计算2008年至今86个中强震的标量地震矩MO和矩震级Mw,并将Mw与GCMT的测定结果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面波震级Ms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矩震级与GCMT测定一致,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面波震级关系为Mw=0.86Ms+0.63.  相似文献   

5.
利用速度型数字地震仪记录测定面波震级   总被引:10,自引:11,他引:10  
根据LASPEI所推荐的面波震公式,本文发展了一种利用长周期速度型数字地震仪记录测定面波震级的新方法,由于长周期数字地震仪基于上都采用速度平坦型设计,周期从3s到280s范围内仪器的放大倍数(增益)是一个常数,用本文的方法可以非常方便,准确地测定面波震级,实际计算表明,测定的面波震级与美国NEIC公布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2021年3月5日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发生M7.8地震,本文计算了全球台网692个台站和中国地震台网全球监测台网112个台站的面波震级,并对此震级进行了偏差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面波震级测定公式的不同,我国和美国测震的面波震级偏差为0.2;面波震级的测定受震源破裂过程的影响,由于此次地震主要破裂方向沿北东向,地震的多普勒效...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回归方法, 利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IGCEA)和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震信息中心(USGS/NEIC)1983——2004年的观测资料,对这两个机构测定的面波震级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得到了中国地震台网与美国地震台网面波震级之间的关系式. 结果表明,由于使用的震级计算公式和观测仪器不同,IGCEA测定的面波震级总体上要比NEIC测定的结果偏高0.2级;对于3.5~4.5级的地震,IGCEA测定的震级比NEIC测定的震级偏高0.3级;对于5.0~6.5级的地震,IGCEA偏高0.2级;对于7.0级以上的地震,IGCEA偏高小于0.1级.   相似文献   

8.
金花  闫新义  任林  曹昌军 《内陆地震》2021,35(2):150-156
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2010~2018年Ms≥3.5的500个地震事件为研究对象,重新量取计算近震震级ML和面波震级Ms,并对新疆地区分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不同区域近震震级与面波震级之间的关系,为定量研究地震震级奠定基础.同时,将新疆台网和中国地震台网都存在的震级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疆台网和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ML...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乌兰浩特地震台、阿尔山火山地震观测站的震级精度,基于面波震级公式和残差统计方法,分别计算乌兰浩特台、阿尔山火山地震观测站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面波震级之间的偏差,分析产生震级偏差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乌兰浩特台、阿尔山火山地震观测站测定的面波震级与中国地震台网发布震级的偏差平均值分别为0.19、0.17;震级偏差总体呈现随震级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阿尔山火山地震观测站震级偏差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增大,而乌兰浩特台则先增大后减少。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乌兰浩特地震台、阿尔山火山地震观测站的震级精度,基于面波震级公式和残差统计方法,分别计算乌兰浩特台、阿尔山火山地震观测站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面波震级之间的偏差,分析产生震级偏差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乌兰浩特台、阿尔山火山地震观测站测定的面波震级与中国地震台网发布震级的偏差平均值分别为0.19、0.17;震级偏差总体呈现随震级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阿尔山火山地震观测站震级偏差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增大,而乌兰浩特台则先增大后减少.  相似文献   

11.
大连地震台面波震级偏差及其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大连地震台1983年到1986年四年间所记录的面波震级Ms≥4.0级的地震一千余例与《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中所给定的面波震级进行比较,算出大连地震台的台基校正值,以及不同震中距,不同震中方位,不同震级的震级偏差及其校正值.  相似文献   

12.
震源断裂规模与震级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震源参数(震源断裂规模)与震级的定量关系必须考虑震级的物理含义。本文利用我国海城地震、唐山地震前后的151个小震(1.5≤M_L≤3.9)和国内外58个浅源的中、强震(4.4≤M_s≤8.2)资料,得到了一组稳定的、互相一致的震源断裂参数与震级M_L和M_S的函数关系。由此讨论了常用震级M_L、M_S与m_b之间的关系。 新的震源参数与震级关系表明,震源断裂规模如断裂长度、面积或错距等与面波震级M_S和近震震级M_L不存在一一对应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新疆、青海交界的昆仑山口西地震震级的测定过程,分析比较了我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测定的面波震级MS,以及国内外不同机构测定的该地震的矩震级MW. 结果表明, 不同的机构在测定面波震级时,由于所使用的资料不尽相同, 所使用的计算震级的公式也有所不同, 导致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差别. 我国对该地震的速报结果是MS=8.1, 在正式编辑出版的《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观测报告》中给出的测定结果是MS=8.2;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测定的结果是MS=8.0. 地震发生后不久,哈佛大学(Harvard)、NEIC、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ERI)、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APCEA)、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IGCEA)利用全球地震台网、 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或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资料得出的矩震级MW分别是7.8(Harvard), 7.7(NEIC), 7.7(ERI), 7.6(APCEA),7.5(IGCEA),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 平均为MW=7.7. 鉴于矩震级是一个描述地震绝对大小的力学量,与传统的震级标度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国际地震学界推荐矩震级作为优先使用的震级. 本文分析表明,昆仑山口西地震的震级(矩震级)为MW=7.7, 其面波震级MS=8.0, 是一次面波震级未饱和的地震.   相似文献   

14.
五大连池地震火山监测站面波震级偏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五大连池地震火山监测站近几年观测资料,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震级为标准,计算出本站面波震级校正值,并从震中距、深度两方面分析了偏差情况。  相似文献   

15.
韩京 《内陆地震》1990,4(2):143-148
利用1980—1984年苏联地震目录和中国新疆地震目录的部分资料,探讨了震级标度M_L与能级标度K之间的经验性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在强烈地震发生时,记录图最大振幅出格,如何决速测定强震震级这一实用化很强的问题,在用面波持续时间及测定体波震级方法的基础上。本文用云南1988年11月发生在澜沧、耿马地区的两次M_S≥7.0的地震资料(由全国基准台网SK仪器记录的地震图),进一步研究用这两种方法快速测定大地震震级作为速报方法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用归算的面波持续时间测定M_S作为大震速报,一般需要等待从地震图初至后延10—20分钟的时间,而用体波测定震级m_B作为大震速报仅需要等待从初至后延数秒至5分钟左右。因此,是最为实用的大震速报方法。其优点在于图上最先到达的总是体波,对于M_S≥7.0的地震,体波振幅往往不限幅,这种特征满足强震测定和大震速报的需要。本文用澜沧、耿马两次大震的资料,对这两种方法作了较好的比较和检验。用收集到的约1500多个中强地震的面波震级和体波震级数据,经验统计给出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为M_S=1.55mg-3.47。  相似文献   

17.
利用宽频带数字地震资料测定地震震级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联合会(IASPEI)新推荐震级标度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地震台网地震震级测定方法.研究指出,地方性震级ML与不同地区的地震波衰减特性具有密切关系,区域性特征明显,为保证中国地方性震级的一致性,宜沿用中国传统测定方法.建议:用IASPEI新推荐的短周期体波震级mb和宽频带体...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各类地震序列震级一频度客观分布的基础上,我们对45个地震序列的特征震级M0的普遍特征及差别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为地震预报探讨了一种可能的方法一用特怔震级M0≥2.0(或平均震级M≥2.1)作为地震预报的一个前兆性指标。同时还发现,当序列中主要事件超过7级以后,M0和M均限定在很小的震级域内变化。  相似文献   

19.
震级是表示地震自身大小的一个量,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正确使用震级,对于科学研究、地震预报、地震应急等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从震级的发展过程、震级的单色性、震级统一的不可行性、震级转换的危害性、震级优选的科学性等方面,论述了震级的使用方法,以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正确地使用地震的震级。  相似文献   

20.
By using orthogonal regression method, a systematic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surface wave magnitudes determined by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of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IGCEA) and National Earthquake Information Center of US Geological Survey (USGS/NEIC) on the basis of observation data collected by the two institutions between 1983 and 2004. A formula is obtained which reve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wave magnitudes determined by China seismograph network and US seismograph network. The result shows that, as different calculation formulae and observational instruments are used, surface wave magnitude determined by IGCEA is generally greater by 0.2 than that determined by NEIC: for M=3.5-4.5 earthquakes, it is greater by 0.3; for M=5.0-6.5 earthquakes, it is greater by 0.2; and for M≥7.0 earthquakes, it is greater by no more than 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