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2.
3.
提要根据1951—1990年的光能、气温、降水和风等气象资料,对甘肃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并阐述了这些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利弊影响。 相似文献
4.
5.
6.
7.
引 言平凉地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属暖温带内半干旱半湿润的黄土高原沟壑区 ,年平均降水量为 479~ 6 38mm ,农作物主要生长期( 4~ 1 0月 )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 92 % ,年蒸发量为 1 30 0~ 1 5 0 0mm ,年平均温度为 7.1~ 1 0 .0℃。该区雨季相对集中 ,水热同季 ,光照充足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糜、谷、洋芋、油料和其它多种经济作物。但是由于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尤其是不同季节的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为严重。因此 ,了解和研究干旱发生、发展、变化特点 ,无疑对指导当地农业生产有很重要的意义。1 干旱的基本特点及服务指标1 … 相似文献
8.
9.
10.
为了深入了解陇东黄土高原气象干旱时空分布特征,以提高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及防治能力,减少经济损失,利用庆阳市8个县(区)30a(1989~2018年)降水资料,计算了各县(区)月、季、年降水距平百分率,按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标选取干旱事件,从月、季、年不同时间尺度统计分析了陇东黄土高原气象干旱时空特征,并对该地区2011~2018年的灾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a来气象干旱发生的频次存在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特点。气象干旱发生的月频次呈波动状,其中12月最多,7月份最少;气象干旱主要发生在春季,以轻旱为主,中旱次之,重旱及特旱发生概率较小。从19世纪90年代到现在气象干旱事件发生的年频次逐渐减少,其造成的农作物成灾面积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这是因为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思想,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合理的利用了空间水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种植防旱植被,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所致。 相似文献
11.
2009-09—2010-03贵州特大干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1971—2000年necp全球逐月的2.5°×2.5°再分析资料作为平均场与2009-09—2010-03的necp全球逐月的2.5°×2.5°再分析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了2009-09—2010-03特大干旱的时空分布及其同期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与常年同期相比,贵州降水量均为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少值;贵州省平均气温12.4℃,为历史同期第3高。此次贵州特大干旱与大气环流异常有很大的关系,中高纬度环流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带环流(冷空气活动)、低层流场、水汽输送以及垂直运动等都持续异常,不利于该地区的降水产生,再加上西风环流以及中高纬度环流配置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因而该时段贵州干旱少雨。 相似文献
12.
2009—2010年黔西南秋冬春连旱成因分析与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09—2010-03出现的严重秋冬春连旱天气,是黔西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干旱造成黔西南直接经济损失26亿元以上。利用黔西南气候资料和相关统计方法及文献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热低压天气过程偏多和大气环流形势异常导致了黔西南降雨量严重偏少、温度偏高、蒸发量异常偏多,这些数据创造了黔西南历史同期之最,从而造成黔西南严重的干旱灾害,对黔西南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危害极大。黔西南特殊的地形地貌、人为影响和其它一些自然因素等等也是造成此次干旱灾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2009—2010年贵州秋、冬、春季干旱气象要素与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9年9月—2010年5月贵州88个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800个自动气象站温度、降水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持续干旱过程中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及气象要素分布特征,同时运用气候干湿指数、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对此次持续干旱程度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贵州此次持续干旱天气主要发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带状分布,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南支系统偏弱及冷空气活动路径偏北偏东的环流条件下。在干旱期间,贵州西部地区气温为正距平,降水为负距平,空气相对湿度为38%~73%,气候干湿指数<0.6;东部地区气温除2009年11月和2010年4~5月为负距平外,其余月份均为正距平,降水基本上为负距平,空气相对湿度为60%~81%,除2009年11月和2010年4~5月气候干湿指数>1.0外,其余月份均<0.6。总体上,贵州西部地区的旱情较东部地区严重。 相似文献
14.
4—5月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亚洲南部夏季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79--2008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向外长波辐射资料讨论了4-5月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亚洲南部夏季风的关系。发现南亚高压建立偏早年其建立过程时间长,中南半岛高空反气旋环流强,建立开始前位于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上空的反气旋环流中心位置较为偏西;偏晚年南亚高压建立过程时间短,中南半岛高空反气旋环流弱,建立开始前西太平洋上空无闭合的反气旋性环流中心。南亚高压建立的早晚与中南半岛地区对流建立发展关系密切,当中南半岛地区对流建立发展较早时,南亚高压建立较早;反之,对流建立发展偏晚时,南亚高压建立偏晚。南亚高压建立早晚年,亚洲南部夏季风的爆发存在明显差异。南亚高压建立偏早年,孟加拉湾东部一中南半岛夏季风和南海夏季风爆发早;建立偏晚年,孟加拉湾东部一中南半岛夏季风和南海夏季风爆发晚,因此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的早晚对后期亚洲南部夏季风的爆发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隆林县2009—2010年秋冬春连旱成因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9~2010年隆林秋冬春连旱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并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相对湿润度指数对气象干旱等级进行评估,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抗旱救灾和灾害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析2009~2010年隆林秋冬春连旱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并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相对湿润度指数对气象干旱等级进行评估,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抗旱救灾和灾害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惠水站历年常规气象资料等,分析2009—2010年惠水县夏秋冬春连旱灾害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干旱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降雨量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雨季结束早;干旱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气候异常,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西、厄尔尼诺现象加剧、温湿气体增加等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