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远 《气象》1988,14(7):57-57
1988年4月19—23日,在河南洛阳召开了《我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利用》课题协作组学术交流会。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安徽、湖北、广东、河南等8个省气象局及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气象学院等有关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经验交流材料110篇,大会交流了28篇。  相似文献   

2.
山农 《气象》1985,11(7):32-32
我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利用“课题协作组”,于1982—1985年在我国亚热带东部的云开大山、南岭、博平岭、罗霄山、武夷山、雪峰山、天目山、大别山、武当山、神农架等山脉或山地的不同坡向、不同拔海高度(300、500、800、1000米)布设89个山地气候站点,进行定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亚热带西部山区积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优森  葛秉钧  任三学 《气象》1991,17(9):21-25
本文通过亚热带西部山区与亚热带东部地区积温有效性的对比指出,西部亚热带山区无效积温少,有效积温高于或相当于东部地区;西部的日温周期更适宜于亚热带植物的生长,西部山区能量等效积温比实际积溫高500—1000℃。最后提出划分亚热带西北界限的指标为≥10℃积温>4000℃(湿润区)和>4200℃(半干旱区)。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等气候特征。1971—2009年,浙  相似文献   

5.
论果树上山的农业气候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山地著多的国家,在全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66%。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即中国亚热带东部地区,丘陵山地占该区面积的四分之三;在西南区,即中国亚热带西部地区,丘陵山地和高原山地约占该区总面积的95%;在华南区,即南亚热带丘陵山地将近占90%。在丘陵山地或高原山地区,除了河谷平  相似文献   

6.
中国亚热带东部山区太阳直接辐射的计算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水平地面太阳直接辐射气候学计算为基础,考虑坡地影响讨论了坡地太阳直接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分析了山区地形遮蔽对坡地直接辐射的影响。最后以南、北坡20°为例分析了我国亚热带东部山区坡地太阳直接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济宁东部山区风能资源开发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进山  肖辉  孔令军 《气象》2010,36(1):72-78
分别利用常规地面观测站、区域气象观测站(无人值守加密自动气象站)和临时人工测量站的资料对济宁地区东部山区风能资源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处在不同位置的观测站资料对济宁东部山区风能资源开发潜力的估算有较大影响,常规地面观测站或处于测风环境不好的观测站往往低估山区的风能资源;计算结果表明,济宁地区东部山区春季风能资源丰富,可利用风力发电灌溉农田,有效地缓解济宁东部山区部分地区春旱。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东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立体气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时间上的四季不分明给农业生产造成的缺陷.经综合分析,得到的亚热带、温带、寒带三个经济发展气候带,对综合利用立体气候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很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陆同文 《气象》1992,18(6):65-65
中国亚热带地区北起秦岭,南至南岭南坡,西起青藏高原东侧,东至东海沿岸。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由于该地区有着丰富的热量资源和水分资源,气候条件优越,所以中国亚热带地区成为全国人口最密集、物产最丰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暖对我国亚热带北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历史气候暖期亚热带北界变迁和划分亚热带北界的热量指标,借助于文献「1」模拟CO2倍增的全球平均温度状况,采用几种气候指标推估的经验公式,预测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亚热带北界的位置。结果表明,CO2倍增状况下,我国亚热带北界平均约北移3个纬度,其界线将变为西南向东北的波形走向。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东部立体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继华  曾皓 《四川气象》2004,24(3):14-16
青藏高原东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立体气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时间上的四季不分明给农业生产造成的缺陷。经综合分析。得到的亚热带、温带、寒带三个经济发展气候带.对综合利用立体气候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很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熊家河 《气象》1993,19(5):57-57
丰都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是蚕桑生产适宜区,蚕桑生产历史较久,早在1902年在新城乡附近就开始栽桑养蚕,1924年还建立了蚕桑研究所。但限于条件,发展规模小,经济效益低。1964年开始大面积栽桑养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蚕桑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51-1997年全球海温、风场月平均资料和我国东部地区100个测站的冬季地面气温等资料,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规律,探讨了全球海温异常与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的关系。发现赤道印度洋、赤道东太平洋、黑潮区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的关键海区。前期夏、秋季赤道印度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对预测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有一定的前兆意义。且不同关键海区的海温异常在不同季节对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产生影响的区域不同。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中巴资源一号卫星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结合常规资料、野外考察等手段,采用数字化图像处理和分类技术,进行了贵溪市土地利用类型、水资源分布和森林植被等环境资源遥感解译。在通用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将GPS采样数据参与到各类资源遥感解译标志的建立和分类中,并留出样本做精度检验,提高了环境资源遥感解译的客观性和效率。根据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气候考察资料和贵溪所处武夷山区17年的垂直气候观测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12种气候要素和资源随海拔高度变化模型。应用1:25万数字化地理数据,经三角网插值,生成20 m网格精度的数字高程图(DEM),通过地学模型,将气候要素(资源)计算到同样的网格点上。最后,应用GIS中栅格图层的空间分析方法,将环境资源遥感解译结果、气候资源、区划指标等计算到20 m分辨率的网格点上,应用逻辑算子进行气候分区判断,得到了优质双季晚稻适宜播种期等7种作物的综合区划,并对区划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亚热带森林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研究Ⅱ.日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亚热带森林地区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进行了两个月的连续采样,并利用气相色谱仪对NMHC进行了分析,得到大量NMHC的实测资料,并对它们的日变化规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做了详细研究。分析表明,温度对各种树木异戊二烯的排放来说是一个重要因子,而且各种植物排放的异戊二烯对温度的依赖关系基本上比较一致。对于我国亚热带森林主要树种异戊二烯的排放速率进行了初步测定。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东部地区(110°E以东)160个观测站100多a的降水资料对我国东部地区包括华北地区、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等100多a的降水变化趋势和降水极端偏多和极端偏少年份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计算z指数,实现旱涝面积转化,分析我国东部100多a来的旱、涝范围变化和极端旱、涝年份的分布。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100多a的降水极端偏多年份随时间分布比较均匀,其间隔在20~40a间。降水极端偏少年份在减少。降水量的变化存在着大约40—50a的震荡周期。夏季降水增加明显,秋季降水下降明显。长江流域的年降水量和我国东部年降水量趋势保持较好的一致性,说明长江流域的降水对我国东部降水的贡献显著,华南区域的降水起次要作用。我国东部近100a来雨涝范围和干旱范围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减趋势,但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振动。我国东部干旱覆盖面积最大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930年代以前,1969年以后变化趋势不明显。东北和华北极端干旱年份大都出现在1940年以前,长江流域和华南的极端干旱年份则随时间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17.
亚热带森林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1,6(4):456-466
对我国亚热带森林地区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进行了两个月的连续采样,并利用气相色谱仪对NMHC进行了分析,得到大量NMHC的实测资料,并对它们的日变化规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做了详细研究.分析表明,温度对各种树木异戊二烯的排放来说是一个重要因子,而且各种植物排放的异戊二烯对温度的依赖关系基本上比较一致.对于我国亚热带森林主要树种异戊二烯的排放速率进行了初步测定.  相似文献   

18.
利用DTOPSIS法对内蒙中西部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内蒙中西部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整体水平按优劣可依次分为3个区:东部鄂尔多斯市为温和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南部乌海市为温暖干旱区,北部巴彦淖尔市则为温暖干旱——极干旱区,农业气候资源呈现东部优于南、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0~2010年ERA-20C再分析资料和中国东部站点降水观测资料,探讨了我国东部春季极端降水与欧亚大陆地表感热通量的联系和可能影响途径。结果发现,当春季欧亚大陆中纬度巴尔喀什湖以西及贝加尔湖以南区域地表感热通量偏弱(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表感热通量偏强(弱)时,我国东部春季极端降水呈现南少(多)北多(少)的反相分布特征。当春季欧亚大陆中纬度关键区地表感热偏弱,低纬度关键区地表感热通量偏强时,春季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弱、位置偏北,我国东部北方地区大气斜压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偏强,北方地区极端降水偏强,而南方地区大气斜压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偏弱,南方地区极端降水偏弱。当春季欧亚大陆中纬度关键区地表感热偏强,低纬度关键区地表感热通量偏弱,我国东部极端降水的情况大致相反。  相似文献   

20.
“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是亚热带山地农业生产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重要方面。本文以地处北、中亚热带的浙江山地为例,对农业气候资源分布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利用上如何提高山地多种经营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等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