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强烈地震动的计测称之为强震观测。强震观测不仅记录大地震的走时过程,而且还测到具有广义强震观测的强地震动的最大值和计测烈度。强震观测在经历阪神大震灾后10年期间有了很大的变化,取得引人注目的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2.
阪神·淡路大震灾后 ,日本着手对原有的地震观测体制作彻底改革 ,多项全国性配置地震计的计划同时开始启动。地震引起的地面晃动的程度不尽相同 ,无感微小地震引发的晃动仅有 0 .0 0 1 μm,频率为1 0 Hz;巨大地震引起的地面晃动的幅度高达 2~ 3 m,周期也有几十秒。虽说都称之为地震计 ,但由于地震动的振幅和频率涉及的范围太大 ,所以应针对观测对象选用不同类型的地震计。下面介绍不同类型的观测网。1 强震观测网 ( K- NET)无论大地有多大的晃动都能将其准确记录下来的地震计称之为强震计。它构造坚实 ,信号明确 ,通常设置在地表 ,对了… 相似文献
3.
5.
6.
7.
8.
9.
江苏地区强震观测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2年原国家地震局南京地震大队与原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合作筹建长江大桥强震观测台网起至今,江苏省的强震观测已经走过了30年的路程。30年中,江苏强震台网在1974年溧阳地震,1983年荷泽地震和1990年常熟地震中获得的有科学价值的地震记录,为大型桥梁空间动力性质的分析提供了实证资料,也为中国东部深井地震性质等重要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实证资料,江苏省地震局的科技人员还进行了大量与强震观测相关的科研工作,至今,在江苏省及邻近地区已形成了固定观测与流动观测相结合的强震观测台网,本文简要的回顾了江苏强震观测30年历程,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汶川强余震流动观测与典型余震记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大陆的固定强震动台网获得了大批的主震加速度记录,中国地震局同时迅速组织开展了余震强震动流动观测任务.通过结合汶川地震余震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此次流动观测沿龙门山断裂附近布设了59台强震动仪器,观测期间发生了超过万余次的余震,并获得了3000多组3分量的强余震记录.本文选取了4次震级为6.0左右的较强余震中获取的强震动记录进行简要谱分析及衰减关系对比,旨在为进一步结合主震记录,研究近场地震动特性、地震动衰减规律等地震工程相关的科研工作提供宝贵的基础资料.最后本文针对此次流动观测部分记录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初步探讨,给出了两种解释原因.汶川地震的流动观测充分表明,在大地震发生后,及时有效地开展强震动流动观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13.
介绍建设完成后的新疆数字地震前兆观测网络的整体功能,以及各种前兆观测手段在全疆的分布情况,给出了新疆数字地震前兆观测网络整体结构,数字地震观测仪器的基本信息、前兆观测数据管理模式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ADP数字地震前兆综合观测台网系统的功能与结构。ADP系统已在广东省地震局连续运行,满足前兆台网综合化、数字化、自动网络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近场强震数据是地震观测的主要数据类型之一,但尚未广泛用于震源参数快速和常规测定.作者利用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的近场强震数据,分别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定位结果,采用迭代反褶积和叠加(Iterative Deconvolution and Stacking,IDS)方法反演得到了两个破裂模型.反演结果显示,两个破裂模型除在时间上存在大约2.5 s的偏移外,在其他破裂特征上都极其相似,表明强震数据反演并不严重依赖地震定位结果.破裂过程大约持续8~10 s,释放的地震矩在6.9×1018 Nm左右,对应的矩震级约为MW6.5.走向方向上,破裂覆盖了震中西北15 km至震中东南10 km的区域,整体表现为不对称的双侧破裂模式,其中西北方向的破裂略占优势.深度方向上,主要破裂集中在0~10 km的较浅区域.这些特征与目前的地震学和大地测量学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在当前的数据条件下,即使定位结果存在不确定性,通过反演强震数据也能够独立可靠地确定中强地震的破裂过程.特别地,未来强震数据的数据质量和获取效率得到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后,这一工作有望成为震后快速确定破裂过程的主要方式之一,在震后应急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16.
随着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的启动,中国强震动观测网络将新增大量先进的数字化、网络地震动记录仪,该类型仪器具备大存储容量、自动震动触发、自动报警,本地串口通讯、远程Modem通讯、远程TCP/IP网络通讯等功能,这些先进功能为强震动数据记录、存储、强震动记录以及相关地震信息自动传输创建了硬件基础.新增的大量强震动观测设备,使得强震台网的密度进一步加大,因此可利用的强震动观测数据大大增加,但目前中国的强震观测网络无法及时的收集、分析、处理这些海量数据.而随着国家级、区域级台网中心的进一步扩建、新建,监控中心网络硬件设备、软件齐全,通讯网络大大加强,也使得大数据分析、处理、传输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建立强震动观测无人值守信息管理自动化成为一种可能.并且随着该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积累的强震观测记录也可建立强震观测数据仓库,并在数据仓库的基础进一步建立强震分析数据挖掘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种高精度三通道强震动记录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建设发展的需要,设计出了高精度三通道数字强震记录器,本文对该记录器作了简要介绍。高精度三通道数字强震记录器采用了高精度的Δ-∑类型的24位AD转换器,其有效转换位数达到17.5位。记录器支持本地串口通信、Modem远程拨号通信、TCP/IP网络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仪器面板上有液晶屏、小键盘,直接支持自启动、参数设置等,并且实现了便携式低功耗设计方式,完全满足数字强震动监测网络建设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19.
介绍了新研制的井下数字三分向力平衡加速度计装置技术性能、工作原理,分析讨论了仪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强震与微震观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系统采用动圈型换能器(属于速度型换能器)加电子反馈形成在0.05Hz~50Hz的加速度仪特性,大大减小了甚低频率的影响,而其线性及动态范围也能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避免了位移型换能器在低频段的较大误差,在地震观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