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人造金刚石钻进中烧钻原因的分析和处理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刚石钻进过程中,工作稍有疏忽,就容易发生烧钻.据研究部门测定,金刚石钻头在孔底,每转一圈,温度就要升高1.5~2℃.如在钻进中停止送水一分钟(转速以每分钟一千转计),金刚石温度将升到1500~2000℃,那就早开始碳化了,当然会出现烧钻事故.烧钻后,轻则钻头不能继续使用,重则使钻头、钻具和岩石烧成一体.我公司近几年在人造金刚石钻进的孔内事故中,烧钻事故竟占70%左右.  相似文献   

2.
球式水门阀     
在小口径金刚石钻进中,特别是绳索取心钻进,水门阀(常称水泵开关)不仅能调节水泵送入孔内的水量和水压,同时还能起到内管总成到位报信和预防烧钻的作用.以往,多采用闸式水门阀,这种阀在浅孔水压不大的情况下还可使用;但在深孔中,孔内需要泵压较高,经不起较大压力的水流冲刷,经常因水门阀损坏而发生烧钻事故,影响了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3.
深孔小口径金刚石钻进施工中,由于所配置的钻机钻进能力强,在深孔的中深及以浅孔段钻进时转速高、钻效高,常因钻头工作环境或某一钻进参数的改变,而发生金刚石钻头(岩心管)与岩石烧结为一体的严重烧钻事故。通过严重烧钻事故案例,分析出中深孔段金刚石钻进易发生严重烧钻事故的几种工作状况,并对预防严重烧钻事故及处理严重烧钻事故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熊钟  罗晓斌 《探矿工程》2012,39(Z2):345-347
小口径金刚石钻进的主要特点是转速高、钻速快等,操作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烧钻事故。详细分析了小口径金刚石钻进深孔烧钻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列举了2个烧钻事故处理实例,分析发生烧钻的原因和处理过程,总结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在使用人造金刚石孕镶钻头进行生产钻进以及试验过程中,有时发生孔内烧钻事故.此类事故一向被认为是由于对孔底冲洗、冷却不好造成的.后来,使用新加工的绳索取芯钻杆,丝扣接头基本不漏水,在水泵正常送水的情况下,仍发生烧钻事故.可见,烧钻事故的原因,并不单是孔底冲洗、冷却不好,而且还与钻压及转速有着密切的关系.实践证明,在正常钻进情况下,加大钻压的同时,相应降低转速,或加快钻速的同时,相应降低钻压,也就是说,使孔底钻头在良好冲洗、冷却条件下,保持着适当的钻压和转速,这样,既能延长钻头使用寿命,防止烧钻事故,又能得到较快而稳定的钻进速度.因而,合理确定钻压和转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金刚石小口径岩心钻探中,由于各种原因,常出现烧钻事故。轻度烧钻只损伤钻头或取心工具,如果采取的技术方法得当,尚易处理,但如为重度烧钻,不仅烧毁或熔解金刚石钻头,而且事故难以处理,甚至有使钻孔报废的可能。特别是在中、深孔钻进中,一旦发生严重烧钻事故,采用常规的拉、打、顶处理方法,一般难以奏效,只有用反钻杆的办法才能解决问题,以期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但在反钻杆过程中,用母锥往往效果不好,又受孔径的限制,而用公锥虽然效果好,却因钻杆内  相似文献   

7.
在严重漏失地层钻进,井口很少返水或不返水,如果水泵没有计量或警报装置,操作者就很难及时判断井内水量大小,往往由于钻具堵水或水泵作用不良,水量突然减少而造成烧钻事故。有时钻具堵水,井內回转阻力大,操作者盲目向井内送水致使水泵(螺杆泵)在50~60公斤/厘米~2的高压下工作而造成机械事故。我队二○五机自采用金刚石钻进以来,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内就发生了十四次烧钻和二十多次螺杆泵挠性轴折断。大部分事故是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为此,我们根据靶式警报器原理试制了磁控讯  相似文献   

8.
根据生产实践表明,各种不同类型的烧钻事故绝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在金刚石钻进中合理使用钻头,精心操作,不断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是金刚石钻  相似文献   

9.
小口径钻孔中的异物,如开孔或合金分层钻进时残留的合金碎块及钢粒,处理事故时残留的铁片及胎块等,都必须捞取干净,以保持孔内清洁,使金刚石钻头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处理孔底异物,通常采用冲、磨、捞、粘等方法,既费时效果也不理想.换径时,往往一个班捞不净残留合金片,轻则使钻头唇部拉槽,重则打烂钻头.从1978年起,我队采用岩心管干钻法,一次(最多两次)可捞尽孔底异物,一小时内恢复正常生产.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1987年以后,我队处理金刚石钻进烧钻(烧住)事故,都是先从烧结部位扭断,再下入φ56mm单管钻具加卡簧限制器或正常钻进时所用钻具,可顺利地套取残留岩心,削掉短节、卡簧、卡簧座及烧结的残留钻头体,然后进入岩  相似文献   

11.
金刚石钻进过程中常发生岩心堵塞,堵塞后被迫提前起钻,降低了回次进尺,影响钻进效率;有时,因为处理不当而损坏钻头,或引起烧钻事故。转速高是小口径金刚石钻进的特点之一。当钻进岩石破碎、节理发育和软硬夹层的地  相似文献   

12.
金刚石钻进开孔或较软地层使用合金钻头钻进,有时崩落一些合金片;在金刚石钻进中,有时孔壁出现探头石或脱落岩心,下钻不慎,会墩坏钻头胎体;在处理孔内事故时,也会崩掉合金刃等。为捞净这些金属碎片,开钻初期用磨孔钻头磨灭和用开口取粉管冲捞,每次所用时间经常是一、二个班甚至是一、二天。后来用掏心套捞和喷反磨捞两种方法,效果较好。1.掏心套捞法。在岩石较完整,碎金属少且颗粒较大时,可用此方法捞取。采用此法前,如有残留岩心则先将其磨掉,再下入掏心钻具(见图1)钻出小孔,使金属碎片落入小孔中,就可再下金刚石钻头  相似文献   

13.
周岩 《探矿工程》1992,(2):65-65
推广使用金刚石钻进工艺以来,经常发生双管接头的四个分水孔上,被废线头堆积,阻碍了冲洗液的正常流通,有时甚致造成烧钻事故。因此每钻进1—2个回次就需拆卸钻具清除堆积在分水孔中的乱线头等杂物,占用了许多辅助台时,影响了钻探施工的顺利进行,是金刚石钻进以来出现的技术难题,以前有许多技术人员在此问题上作过一些改进,但都未能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4.
孕镶金刚石钻头工作温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钻进条件下,通过采用热电偶测定孕镶金刚石钻头胎休内距唇面2.0-0.25mm处工作温升,确定了胎体内沿高度方向温度分布;描述了钻头唇面温升特点;研究了钻压与转速对温升的不同影响;测出了烧钻时钻头胎体温升变化情况;最后还讨论了高温对钻头中金刚石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在金刚石钻进过程中,往往因水量不足或停泵断水而导致钻头微烧或烧毁。这种现象严重影响金刚石钻进技术经济效果。为此,必须认真掌握和控制向孔内送入足够的水量,防止和减少烧钻。为了减少和防止烧钻事故的发生,制造使用了靶式流量警报器,该警报器在现场一年多的使用中,取得了一定的作用。但该警报器所用材料来源缺乏,且零件易磨损,于是我们又重新研制了泵压电极接触警报停车装置。该装置是借助泵压表内扇形齿轮,在泵压的作用下要产生一定程度的摆幅,我们在一定摆幅的  相似文献   

16.
(一)在小口径金刚石岩心钻进中,烧钻事故经常发生,在孔内事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有的钻头甚至尚未获得进尺就已烧毁,其严重性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金刚石钻进正在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加以推广。在一些地层中,特别是在坚硬地层中正在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在机械钻速、钻头进尺方面都有一定提高,每米钻进成本正在下降,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在金刚石钻进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烧钻问题。据有关资料,许多钻头之所以进尺不够理想,主要原因是由于钻头烧钻所引起的。因此钻头烧钻问题正在影响着金刚石钻  相似文献   

18.
湘永地1井设计孔深为1 500m。钻至花桥组,井深1 185. 77m时,泥浆泵泵压突然增加到4. 0MPa,导致泥浆泵三通密封垫被冲开并喷泥浆。综合分析认为是一起烧钻事故。多次强拉无效后,在孔深1 178 m处,采用水力割管器割断钻具后起钻,将孔深1 078~1 185. 77m段用水泥封孔。为了不造成钻孔报废,针对该事故的特征,结合以往工程经验,采用螺杆钻具定向钻进进行造斜,并配备平底无心钻头满眼钻进,采取"侧钻绕障"技术避开孔内事故段,达到继续钻进的目的。该处理技术可为类似深孔钻探事故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湘永地1井的工程概况,重点阐述了该井的钻探施工工艺及事故处理技术;总结了湘永地1井处理钻井事故的典型案例,并结合实钻地层及测井数据对钻井施工工艺及实钻效果进行了剖析。湘永地1井完钻井深2224.69 m,完钻口径96 mm,全孔平均岩心采取率98.80%,采用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工艺,完井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地质设计要求。湘永地1井是目前湖南页岩气调查井钻探施工最深的井,施工中遇到的井漏、烧钻、钻杆折断等孔内事故与复杂问题均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形成了一套页岩气调查井深井钻探工艺及孔内事故处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矿区有一层含钙离子较多的结晶灰岩,使用小口径(φ46)人造金刚石钻进时,用皂化油作润滑剂,产生胶状岩粉沉淀,并容易发生烧钻事故.后在皂化油冲洗液中加入适量的洗衣粉调节pH值,情况有所好转,但有时不小心也会烧钻.最近,在中南矿冶学院的协助下,在三个钻孔中,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润滑剂,钻进中取得较好效果.我们在应用中发现:1.它的抗钙性能强,用硬水时也不需软化处理,碰到含钙离子多的岩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