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石在钻头破岩工作时会产生振动,为了研究岩石特性对钻进过程中岩石振动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振动的岩石特性识别方法。通过振动学理论和弹性力学知识建立岩石振动方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不同参数对岩石振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冲击荷载下岩石产生振动,岩石特性对振动有紧密关系;岩石的密度、刚度和抗压强度对岩石的振动都有一定影响,其中岩石强度对振动的影响最为明显;岩石刚度越小,强度越小,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振动越大。研究冲击钻进过程岩石的振动特性,对钻进参数设置以及岩性的识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岩石内应力在文献上已有较多的论述和讨论,多数专家均承认岩石中存在内应力,但是由于岩石内应力是在岩石自身建造及改造过程中形成的,岩石内应力的复杂性导致了其研究均停留在概念、假说或测量结果的讨论层面,岩石内应力的储存过程以及释放特性等许多问题尚未得到深入和完善的解答。本文通过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岩石内应力的储存过程及释放特性,并提出了岩石内应力问题的进一步研究目标和方向。通过讨论认为,岩石内应力的储存与岩石的物质结构状态密切相关,岩石的弹塑性特点是岩石内应力储存的必要条件,塑性变形是引起岩石内应力释放的一种可能的途径。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应集中于岩石内应力的形成机理、释放特征及其在岩石工程中的应用上。  相似文献   

3.
测定和研究与岩石实际破碎过程有关的动载特性,对解决工程中如何有效地破碎岩石和防止岩石破坏两问题很有必要。为此,笔者对几种常见的岩石用“冲击应力脉冲法”进行了试验,并与岩石声波仪测出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讨论了岩石动载特性参数,并认为它们对岩石可钻性和爆破性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深层岩石力学性质的试验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美国MTS公司生产的三轴岩石力学试验机进行岩石强度特性和变形特性试验。岩样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岩石内弱面和充填物的影响,岩性相同的岩石变形特点并不相同,而不同岩性的岩石却有相似的应力/应变曲线。由于岩石非线性、赋存条件及结构特性的影响,应根据研究范围对试验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单一岩石变形特性及本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姜永东  鲜学福  粟健 《岩土力学》2005,26(6):941-945
利用MTS815岩石材料试验机试验,得到了在不同围压下砂岩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及曲线上的压密、弹性、应变硬化(塑性)和应变软化(破裂)的4个阶段。分析了各阶段岩石的变形特性和围压对岩石强度的影响。根据岩石的变形特性提出以Duncan模型为基础的、能够描述岩石压密、弹塑性和破裂段的单一岩石本构模型,用改进的模型分析了岩石变形破坏机理。实验表明,提出的改进本构关系能更好地描述岩石的变形和破裂。  相似文献   

6.
岩石地球化学图解是目前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工作中常用的有效手段,其对岩石分类、岩石和矿床的成因判别、构造环境判别和地质演化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岩石地球化学图解辅助分析软件的分析,发现此类软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即收录图解的种类和数量有限且不易扩展、使用过程自动化程度不高和软件独立性不强等。在收集整理了岩石地球化学领域8个大类、232幅图解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后缀表达式实现投点过程自动化和使用XML定义、扩展图解,按照岩石地球化学领域专家的工作流程,设计实现岩石地球化学图解成图、投点和计算软件以及CIPW等岩石地球化学常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三轴压缩条件下三峡坝基岩石破裂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分形理论,系统地研究了在三轴压缩条件下三峡坝基岩石破裂系和破损物的分形结构。结果表明,在三轴压缩条件下,岩石脆性破裂的破裂系和岩石破损物的粒度分布均有很好的统计自相似性。在不同的围压和应变率下,岩石脆性破裂的分维值各不相同,体现了岩石脆性断裂机制的差异性。分维可作为描述岩石脆性断裂的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8.
莫尔包络线对数模型方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研究岩石破坏机理着手,结合室内相关岩石力学试验,建立莫尔包络线对数模型方程,并对其进行参数率定,得出应用范围、变化趋势和岩石的破坏机制,简化岩石破坏强度的研究,可推广到其它的岩石力学实验中。  相似文献   

9.
由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办,国际岩石力学学会西班牙国家小组承办的2014年欧洲岩石力学大会将于2014年5月27~29日在西班牙比戈举行。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在岩体结构中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围绕主题,大会讨论的内容涉及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的整个范围,议题主要包括:岩石特性和测试理论;岩体表征;基础设施的岩石力学;采矿岩石力学;设计和分析的方法;监测与反分析;基坑开挖与支护;采石工程;天然石材保存与岩石风化;石油工程和加氢裂化;二氧化碳储存;EUROCODE-7在岩石工程中的运用。本届会议将会邀请七位国际岩石力学界的著名学者为大会做精彩的主题报告,其中,我学会理事长、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冯夏庭教授将作题为:Case histories of rock engineering projects in China 的主题报告。围绕大会主题,会议还安排有短训班和专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正>第十三届国际岩石力学大会将于2015年5月1013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本届会议由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办,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加拿大国家小组承办。国际岩石力学大会是国际上最高水平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界的学术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本届会议的主题:岩石力学应用和理论的创新。主要议题:地球物理学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岩石力学可行性:增强现实的范围,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岩石爆破技术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岩石颗粒胶结方式对储层岩石弹性和渗流性质的影响,采用过程模拟法构建了三维数字岩心,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有限元方法和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研究了胶结物均匀生长、沿孔隙生长和沿喉道生长3种胶结方式对岩石弹性和渗流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岩石颗粒胶结方式会影响岩石刚性和孔隙连通性,引起岩石弹性模量和渗透率的变化.在相同孔隙度下,胶结物沿喉道生长形成的岩石抗压性最强,渗透率最小;沿孔隙生长形成的岩石抗压性最弱,渗透率最大.3种胶结方式下,岩石弹性模量随着胶结物含量增加而增大,变化率近似相等;岩石渗透率随着胶结物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岩石渗透性对颗粒胶结方式的变化更敏感.   相似文献   

12.
TBM刀具磨损程度直接关系到TBM应用的经济效益和掘进的效率,而岩石的耐磨性是影响刀具磨损程度的主要因素。岩石耐磨性与岩石的物理力学指标以及岩石本身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试验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岩石耐磨性与岩石物理力学性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在隧道洞室内采集岩石耐磨试验样品和岩石常规物理力学试验样品,分别进行了岩石耐磨试验和岩石力学室内试验,在计算分析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岩石耐磨性与岩石物理力学性指标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总结并解释了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水压影响岩石渐进破裂过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俊  荣冠  周创兵  王小江  侯迪 《岩土力学》2013,34(4):941-946
岩石的压缩过程伴随着裂纹扩展,在低、中围压条件下扩展的裂纹主要受到张拉作用而产生,张拉破坏是首要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岩石的渐进破裂过程受岩石的结构和构造影响,比如矿物成分、颗粒大小以及胶结情况等,另外,围压以及开挖扰动等外界因素对岩石的渐进破裂过程也有重要影响。基于试验方法探讨水压对岩石渐进破坏过程的影响,首先,阐述岩石渐进破裂过程各个阶段的特征;然后,对岩石渐进破裂指标--岩石的启裂强度 和损伤强度 的确定方法进行总结;最后,选取细粒的石英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研究水压对岩石渐进破坏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围压条件下,随着岩样两端水压的增大,岩石的 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而岩石的 和峰值强度 逐渐变小;随着围压逐渐增大,岩石的启裂强度 、损伤强度 及峰值强度 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4.
岩石在峰值荷载变形条件下的松弛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唐礼忠  潘长良 《岩土力学》2003,24(6):940-942
进行了岩石在峰值荷载变形条件下的松弛试验及峰值荷载前的加卸载试验。试验表明:岩石在峰值荷载变形条件下的应力松驰曲线呈阶梯式下降特征,说明岩石在峰值荷载变形条件下的应力松弛是间断的和阵发式的,其原因是岩石内部破裂面相互滑动、裂纹扩展和新裂隙产生的综合作用;岩石结构的完整性和岩石弹性能量储存能力强弱对岩石的松驰特性具有明显影响,因这些因素不同,则应力下降台阶数及松驰时间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损伤模型的不足,提出同时反映岩石初始损伤和残余强度的岩石变形过程模拟方法.将岩石材料分为未损伤部分、损伤部分和微缺陷,未损伤部分和损伤部分共同承担岩石所受的应力.通过岩石材料几何条件及微观受力分析建立未损伤部分的应变分析.再考虑岩石的形变比能只与损伤部分材料相关,从而建立损伤部分的应变分析.然后探讨岩石损伤和耗散能的关系,提出了可以反映岩石初始损伤的损伤演化方程,基于各部分应变分析建立模拟岩石变形过程的损伤本构模型,同时给出模型各参数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损伤演化方程不仅表现了岩石的初始损伤特征,也可以完整地体现岩石变形破坏过程的5个阶段;与前人模型相比,提出的岩石变形模拟方法与试验曲线更加吻合,体现了岩石的变形全过程,特别是更加直观地反映了岩石的初始损伤和残余强度特征.综合体现了本文模型在模拟岩石变形全过程时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曹文贵  赵衡  张永杰  张玲 《岩土力学》2011,32(3):647-654
针对现有岩石损伤模型的局限性与不足,将应力作用下的岩石抽象为空隙、损伤与未损伤材料三部分,以空隙率反映岩石体积或空隙的变化,以损伤变量或损伤因子反映岩石力学性态的改变程度,通过对各部分材料的微观受力及其与宏观应力和应变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可反映岩石变形过程中体积或空隙变化特性的新型岩石损伤模型;从岩石微元强度合理度量方法研究入手,引进统计损伤理论,建立了可考虑损伤阀值影响的岩石统计损伤演化模型,进而建立了能模拟应变软硬化全过程的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提出了参数确定方法。该模型不仅能反映岩石应变软硬化特性,而且能反映岩石变形的初期压密和后期扩容的特性。通过实例分析与讨论,表明模型合理与可行。  相似文献   

17.
王敏生  李祖奎 《岩土力学》2006,27(Z1):577-580
声波传播速度能较好地反映岩石综合物理性质。在三轴向岩石声波速度测试的基础上,研究岩石地面声波传播速度与围压条件下(不同埋藏深度)声波传播速度之间的关系,依据试验数据和双参数回归分析处理结果可以看出:岩石声学特性随围压增加的变化遵从数学多项式;不同种类的岩石,其声学特性随围压变化的规律相差较大,因此,区分岩性剖面是研究和应用岩石声学特性的基础条件之一;同一岩石的声学特性随其埋藏深度的不同存在较大差别,因而在研究影响岩石声学特性变化的因素中,埋深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岩石质量综合评价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行文  姚海林 《岩土力学》2010,31(Z2):452-0455
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在保证原始数据信息损失最小的情况下,以少数的综合变量取代原有的多维变量,使数据结构大为简化。试验选取了能间接反映岩石质量的5项主要指标,分别为岩石的干密度、变形模量、饱和吸水率、干抗压强度和纵波传播波速。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间接指标进行相关的数值处理,得出了评价岩石质量的数学模型。在对16组岩石样品的5项指标进行室内测试后,运用该模型对岩石样品的岩石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对该16组岩石样品的岩石质量进行了排序,将评价结果与实际样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岩石的实际质量有很好的符合性。主成分分析法用于评价岩石质量有较高的可信度,并能够客观、准确、迅速地评价某种岩石的岩石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在封闭压力下实验变形白云岩的显微构造及其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通过天然变形岩石的岩组分析,恢复岩石变形时的应力状态,结合地质观察,确定构造运动的来向和性质(较小的区域內),对构造地质学、矿田构造学和岩石学研究都有裨益。从岩石的实验变形出发,在给定的应力条件下研究变形岩石的组构变化,作为天然变形岩石组构分析的依据,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来,不少地质学者愈来愈注意到天然变形的碳酸盐岩石的岩组学工作。到目前为止,对碳酸盐岩石(如变质白云岩)的岩组分析和动力学解释有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岩体与岩石不同,是由错综复杂的结构面和其所包围的岩块共同组成。岩块是由不同地质年代,不同成因,不同岩性,不同强度的岩石(包括松散岩石和坚硬及半坚硬岩石)组成。其中坚硬岩石及半坚硬岩石占主要成分。结构面包括层面、片理面、冷凝面、侵入接触面、不整合面(假整合)、古风化面和风化裂隙面、卸荷裂隙面以及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