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镇安隧道工程地质特征分析、隧道围岩地质特征方面的论述,提出了隧道围岩分级的方法;进行了隧道围岩分级参数的选取研究,达到了隧道围岩分级合理选取的效果,解决了隧道施工对围岩稳定性预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破碎围岩条件下隧道开挖支护方法改进方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分析了隧道破碎围岩的力学特性,结合隧道开挖支护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工作经验,提出了破碎围岩条件下隧道开挖和支护方案的改进意见,以期对同类条件下隧道的施工有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总结分析了隧道破碎围岩的力学特性,结合隧道开挖支护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工作经验,提出了破碎围岩条件下隧道开挖和支护方案的改进意见,以期对同类条件下隧道的施工有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新建池州到黄山铁路是一条致力服务于旅游业的高速铁路,全线隧道比超过60%,该铁路设计多条长大隧道,其中某隧道全长8986m,洞身距离地表的最大高差达775m,一般的勘探方法很难达到这个深度,而且隧道沿线沟壑纵横、地貌多变,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地下暗河众多,地质情况极其复杂。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深度较大、施工成本低、对低阻分辨率较高,它装备轻便,通过性好,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用于山区长大深埋隧道勘察的主要方法。该文介绍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工作原理、野外技术方法和资料处理流程,阐述了该方法在某隧道勘察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该隧道的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工作野外数据采集精度较高,数据处理方法得当,基本查明了隧道沿线地层分布情况及断层等不良地质体特征,推断成果与钻探结果吻合较好,圆满完成了预期任务,依据物探结果对地层完整性进行了评价,对隧道围岩进行了分级划定,为下一步隧道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地球物理依据,也为今后类似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BP神经网络在解决非线性、不确定性、大信息量的问题上的优越性和适用性,结合Matlab工具箱函数实现公路隧道围岩分类。通过工程实例验证神经网络在公路隧道围岩分类中的应用非常理想可行性,而且输入参数简单易获得。  相似文献   

6.
根据白花山隧道中导洞开挖过程的实际情况,在隧道开挖期间,采用地质素描法对隧道进行详细的地质描述,同时对地层、岩性、构造、地下水、围岩和边坡的变形破坏现象进行分析,对该隧道的地质条件有了更为详尽和准确地认识,然后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隧道工程地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工程隧道实际,首先阐述了隧道工程的基本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然后针对隧道工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和可采取的工程措施,从大气降水、围岩稳定、围岩压力、洞口稳定、隧道比选等角度探讨隧道工程地质评价的主要方法和一般内容,进行隧道工程地质评价,为隧道施工、支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提出加权复合分位数自回归模型对隧道围岩变形进行预测的新方法,并给出其原理和实现算法。以昆明市阳宗隧道为例,对加权复合分位数自回归预测模型进行计算,并与其他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预测效果优于非加权复合分位数估值的AR(2)模型、基于最小二乘参数估计的自回归预测、经遗传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等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西安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大型物理模型试验成果的分析,提出在地裂缝活动时,穿越地裂缝带的地铁隧道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变化特征:一是作用于隧道的荷载发生改变;二是在隧道底部产生脱空现象。这种脱空现象无论在整体式隧道还是盾构隧道中都会出现。造成隧道在界面上与土体脱空的原因是隧道和周围地层的变形不协调。脱空区域的大小对地铁隧道的变形与内力计算会产生明显影响。在对隧道变形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带隧道变形的4种计算模型:对于整体式长隧道,可以采用一端固定而另一端简支,或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定向支承的计算模型;对于整体式短隧道,可以采用外伸梁模型;对于盾构隧道,可以采用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定向支承的计算模型。最后,对脱空条件下隧道数值分析的建模问题进行了讨论。算例分析表明:在数值计算中,对于隧道与土体接触面的界面处理非常关键,否则将造成计算结果的重大误差。  相似文献   

10.
大坂山公路隧道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甘肃省张掖市公路(即227国道),自南向北穿越大坂山主峰。隧道轴线长约1.538km,轴线走向29°,系国内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由于隧道址区所处的特殊地形地质背景条件,必须查明一些特殊的隧道工程地质问题。经工程地质勘探查明了:一、大坂山址区不存在多年冻土,仅发育季节冻土,对隧道工程危害不大;二、隧道围岩类型分为四类、11段,其中稳定性好的Ⅴ类围岩占隧道全长51%,Ⅳ类围岩占15%,Ⅲ类围岩占2%,稳定性差的Ⅱ类围岩占32%;三、隧道址区地壳稳定程度属次不稳定级,为6.5级地震潜在震源区,在五十年地震活动强度超越概率0.1的条件下,相应地震烈度值为7.8度;四、隧道址区位于分水岭地带,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不易补给地下水,预测隧道总涌水量仅668m~3/d。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列举分析了国内外由于未查明隧道水文地质条件给隧道施工和治理而产生问题的若干实例 ,指出水文地质勘测工作的重要性 ,叙述了利用遥感手段确定隧道富水程度与地面勘测方法的区别。重点介绍利用“遥感定量判释应用模式”评估隧道富水程度的思路 ,具体方法与步骤以及应用“隧道遥感富水程度估算经验公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矿区地质特征 湾塘铅锌矿位于云南省老集乡,属热液充填交代型铅锌矿床。 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以下志留统和上三叠统为主,两者呈假整合接触。主要出露下志留统湾塘组地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隧址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等的调查,结合工程物探、地质钻探,岩体物理力学试验和地质测绘等勘察成果,分析了隧道洞身及进出口处围岩的稳定性,指出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超前地质预报、支护、预防地质灾害、保护生态环境等施工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盾构能否通过地裂缝是西安地铁建设中的难题,结构的适应性与应对措施是关键。以西安市唯一的市域环线——地铁8号线为工程背景,基于现场调查、资料收集、InSAR监测及有限元数值模拟,讨论了西安地裂缝活动趋势与地铁沿线地裂缝的活动性分级,分析了不同管片拼装方式和断面尺寸的盾构隧道在地裂缝场地的适应性,提出了盾构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二次衬砌与暗梁、钢管片、注浆加固、手孔局部加固等应对措施,并验证了其有效性。结果表明:在地裂缝活动性弱的Ⅳ级场地可采用盾构隧道,错缝拼装优于通缝拼装,且盾构最优直径D=6.2 m;盾构隧道的纵向设防长度为距地裂缝带0.75D~1.50D的范围,并与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角度有关。研究结果可为地铁盾构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结构设计与病害防治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泰山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蛇纹石,另外有少量的磁铁矿、绿泥石等,因其所含矿物及其含量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外观特征。泰山玉的颜色主要有绿色、黑色、褐色和花色4个系列,根据玉石颜色结合市场上普遍认可的分类名称,将泰山玉划分为4类,即泰山碧玉、泰山墨玉、泰山紫檀玉和泰山花斑玉。从颜色、质地、透明度、光泽、净度、块度几方面对泰山玉进行了质量评价,并将每一玉石类型划分了3个质量等级。  相似文献   

16.
基于Lorenz曲线的人口密度地图分级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与传统上地图分级的研究重点关注分级统计精度和图面效果不同,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表达和传输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知识的自动化地图分级方法。该方法基于人口密度分布Lorenz曲线,根据知识传递的需要确定制图分级数,通过Lorenz曲线化简的方法确定分级间隔,以更好地表达人口空间分布的规律性知识,增强地图信息的传输效果。试验表明,分为两级时该方法能够自动地得出"胡焕庸线"的基本轮廓,分为多级时能够很好地体现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和特例知识。  相似文献   

17.
以某火山岩体围岩隧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隧道区蓄水构造类型与隧道涌水特征,运用多种解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区典型断层带涌水量进行了计算,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总结出各种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体围岩隧道涌水表现为断层带控水的分段涌水特征;传统的地下水动力学法较降雨入渗法和氚同位素法更适合于用于此类隧道的隧道涌水量计算,而数值模拟法在计算隧道涌水量上有一定的优越性。此外,隧道断层带水文地质调查的程度与参数刻画的准确度对计算结果精度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大柳树坝址区松动岩体中硐室围岩破坏变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河大柳树坝址为例,对松动岩体硐室围岩破坏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松动岩体具有断裂张开、节理错动、岩体架空、岩石高强度、岩体波速等特征。研究得出松动岩体硐室围岩破坏变形特征为结构松散、塌落范围大、变形破坏受水影响大及围岩压力以重力为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ArcGIS及MAPGIS空间分析属性分类统计方法,研究了广西1∶20万区域地质图53个图幅中围岩蚀变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并对围岩蚀变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广西线型构造、大中型矿床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大厂矿田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地,不同类型的矿床围绕花岗岩体呈带状分布,由于围岩岩性、空间位置不同,围岩蚀变呈现多样性,同时又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文章对大厂矿田围岩蚀变地质特征——蚀变带特征,以及蚀变与不同岩性围岩和岩体的空间关系、蚀变带与矿床的关系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