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azli地区水平和垂直位移资料的反演表明,1976年4月5月以及1984年3月的Gazli地震发生在各种不同取向的断层面上。1984年地震破裂的运动特征展示了一次2.5m的纯逆断层滑动。1976年破裂序列期间,不同事件的普通资料对求解破裂特征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地震危害研究12.1地震危害评估的方法本专题属于IASPEI“地震危害损失研究小组”的工作进展报告会,在本届IUGG大会上,共交流了8篇研究报告。以色列的A.ShaPira报告了在研究小组选定的研究试点地区之一──以色列的Eilat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台湾集集921地震地壳形变的简介与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台湾集集921地震是20世纪末发生在我国的一次影响很大的地震。地震性一年后,笔者有幸考察了地震现场。本文展示部分地震遗迹照片和收集到的GPS观测资料,分析讨论了这次地震的震前震后地壳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4.
该文根据向第21届IUGG大会提交的“日本1991-1994年大地测量工作报告”的内容,综合介绍了日本近年来在地壳运动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包括:断层运动的监测与观测技术,GPS与地震、SLR、VLBI,重力变化,等。  相似文献   

5.
地震数据与21世纪的地震台网16.1地震数据与21世纪的实践本专题共收到27篇论文,其中12篇进行了口头交流报告,另外15篇进行了展示交流。在口头交流报告中,来自美国的T.K.Ahem介绍了IRIS数据管理中心作为第一个连续资料的联合数据中心的工作进...  相似文献   

6.
地震非均匀度的研究及在强震中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14,他引:27  
李志雄  高旭 《地震》1994,(6):11-18
室内岩石破裂实验表明,主破裂前声发射事件在时间分布上随着应力增强存在着均匀-非均匀现象。本文据此提出了一个能够有效刻画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匀性的参量-地震非均匀度(GL值)。据对中国大陆1920年以来43次Ms>7.0大震震前5年G时间变化扫描结果,发现除少数边界附近的大震外,所有7级大震震前1-3年,在震中一定范围内5级以上地震活动显示出明显的非均匀状态(GL值大于1.0);同时,  相似文献   

7.
滞变—摩擦基底隔震系统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建立了滞变-摩擦基底隔震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微分方程,并将地震地面运动模拟成均值为零的两次过滤Gauss白噪声过程。使用等效线性化方法求解了这种隔震系统的地震反应统计特征,并分析了这种隔震系统参数的变化对其反应统计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地震预测研究进展与动向1995年7月在美国召开的第21届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与1991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20届IUGG大会相比,本届IUGG大会设置了与地震预测研究直接相关的专题。提交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的增加和提高。在第...  相似文献   

9.
内陆地震及岩石图动力学过程7.1内陆地震因提交报告较多,本次大会报告形式为两种:①15-20分钟较详细的口头报告;②1.2m×2.4m的论文张贴展示及3—5分钟的口头介绍。本专题共包括16篇详细的口头报告和20篇左右的论文张贴展示。因提交报告的学者并...  相似文献   

10.
地震地面运动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地面运动被模拟成均值为零的两次过滤Gauss白噪声随机过程。第一次过滤削减白噪声的高频含量;第二次过滤削减白噪声的低频含量。根据地震记录的功率谱,使用非线性函数的最小二乘法,确定了两次过滤Gauss白噪声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函数的参数。  相似文献   

11.
据加州理工学院1994年8月2日发表的统计报告,自1987年初以来,南加州已发生12.1万余次地震,其中里氏M≥3.0地震大约2700次(约一天一次),这意味着居住在震中附近的居民都能感觉到这些地震。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说,1992年6月28目相继发生的兰德斯和大贝尔两次地震(震级分别为7.3和5.6),引发了53万多次余震,其中大于5.0级地震19次;4.0-4.9级地震155次;3.0-3.9级地震1458次。另据理工学院的科学们称,本世纪以来美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北岭地震迄今已引发了9222多次余震,其中大于5.0级地震7次;4.0-4.9级地震…  相似文献   

12.
河北沙城2002年8月3日ML4.4级地震前的水汞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8月3日怀来县沙城发生ML4.4级地震,此次地震是首都圈地区发生的有较强震感的地震,虽然此次地震震级不大,但也是继昆仑山口8.1级地震以后,我国大陆东部地区上半年平静期内发生的一次比较显著的有感地震。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地震前怀来地震台地下流体测项水汞短临异常和地震预报尝试,同时展示了地下流体数字前兆观测三马坊气氡和怀4井数字气汞在震前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几个震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历史地震记录的分析表明,在约化震级的描述层次上,地震活动释能强度之分布律可显著地偏离G-R线性律,而趋近于一个二次型分布(正态分布)。同时,通过统计期间及统计范围的不同选择G-R线性分布律的适用性分析,初步揭示出:在统计规律的层次上以长时间跨度作为统计的平均样本集可能掩盖了地震活跃与平静期的区别及相互演化;而以大地区跨度作为统计对象则掩盖了大采样系统中各地震带活跃与平静期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4.
中强地震前地震频次—震次关系式拟合优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雄  张国民 《中国地震》1996,12(3):229-236
根据著名的Gutenberg-Richter(以下简写成G-R)地震频次-振级统计关系式研究了我国东部地区(108°E以东)部分Ms≥5.0中强地震前一定时空尺内中小地震频次与震级线性拟合优度(线性相关系数r)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利用中强地震前震中区一定范围内的中小地震进行G-R关系式拟合时,其线性拟合优度在地震前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其变化特点是:在中强地震发生前期,震源区及其附近中小  相似文献   

15.
地震非均匀度方法在华北地区中强地震中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桂萍 《地震》1999,19(1):52-58
根据1997年10月初全国范围内地震非均匀度(GL值)方法的空间和时间扫描结果,在内蒙古中部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明显高值异常,提出这2个地区未来1年存在发生5 ̄6级地震的可能。此后在1997年10月18日和1998年1月10日在上述2个异常区域分别发生了内蒙古临河Ms5.0和河北省张北-尚义Ms6.2地震。通过对这2次地震前GL值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初步提出了中强地震前GL值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笔者通过DIALOG系统的GEOREF数据库对1991 ̄1995年入库的大量文献进行了国际联机检索,并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地震工作者在地震非线性研究方面,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7.
由于危险性的潜在统计学信号特征未知,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PHSA)中模型的不确定性普遍存在。虽然人们很好地理解了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整合独特模型的参量不确定性的方法,但由于不同地震复发模型之间存在高度依赖性,实施这一方法要更为困难。我们所展示的是2002年加州地震概率工作组(WGCEP-2002)所使用的、用来把多重地震复发模型给出的概率分布进行联合的方法,其结果上有几处相反的效果。特别是,WGCEP-2002使用了一种模型的线性结合方法,该方法忽视了模型的依赖性,并在最终的危险性估计中造成了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模型权重的选择以数据为基础,这有可能导致系统偏离最终概率分布。该工作组报告中所使用的权重选择方案亦产生出依赖于模型任意排序的结果。除了对当前的统计学问题进行分析之外,我们还为严格地把模型不确定性整合进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里展示了另一种可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强地震前地震频次-震级关系式拟合优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著名的Gutenberg-Richter(以下简写成G-R)地震频次-震级统计关系式研究了我国东部地区(108°E以东)部分Ms≥5.0中强地震前一定时空尺度内中小地震频次与震级线性拟合优度(线性相关系数r)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利用中强地震前震中区一定范围内的中小地震进行G-R关系式拟合时,其线性拟合优度在地震前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其变化特点是:在中强地震发生前期,震源区及其附近中小地震的发生在能级上分配均匀,线性拟合优度接近1;随着中强地震的临近,该区中小地震在能级上的分配存在着较显著的不均匀现象,表现为线性拟合优度明显下降。这种拟合优度的异常变化具有中期异常性质,有可能为中强地震的中期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陈龙生  陈棋福 《中国地震》1997,13(4):311-320
地震活动性中心Gutenberg-Richter关系(logN=a-bM)在确定地震发生率时起着重要作用,实际分析中存在的对G-R关系的偏离主要是由于地震目录的不完全性引起:即在低震级端因地震的监测能力有限,在高震级端因大震的稀少导致的统计涨落。  相似文献   

20.
本月18日我来到国家地震局举办的“全国地震科技展览会”的会场,很快被场外反映地震灾害的一组照片吸引了过去:这里有震后城市的一片废墟,有下陷的拖拉机、翻倒的火车,也有因地震而引起的地面错位、裂痕;在旁边的表格上,记录了20世纪以来全世界发生死亡万人以上的地震共27次,其中中国9次,惨重的灾难实在令人触目惊心.这样大的灾害,人类可以避免吗?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进了展厅.展厅的“中国活动断裂带及地震分布图”和直径达两米展示了全球地貌及地壳内的情况的地球仪格外引人注目.在展厅中,展示了我国几次成功预报地震的情况,我国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地震科学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