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广东"5.24"暴雨的湿有效能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期间的时间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1998年5月24日发生在广东省的一次暴雨过程。发现湿有效能量与此次暴雨降水的关系比较清楚。降水开始前,暴雨区的能量显著增加,强降水开始于能量显著减少时;强降水时,暴雨区的能量出现小幅反弹;当暴雨区能量再次显著减少后暴雨降水结束;这是一次能量锋暴雨,暴雨开始前有能量锋生现象发生,暴雨强降水时段与强能量锋同步,暴雨区位于高能舌北侧能量锋附近。  相似文献   

2.
黔南初春暴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先林 《贵州气象》1995,19(1):9-10
本文从初春暴雨的降水事实着手,对黔南30多年来的初春暴雨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发现黔南初春暴雨有其共同的环流特征和影响系统,而且属于冷锋低槽暴雨类,并在夜间的几小时内完成,黔南初春暴雨分为锋前暴雨和锋后暴雨,二者条件要求各异,然而,二者锋面上都有完整的气旋波,并有西部小槽迭加到锋面上,这几乎是初春暴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利用1980-2016年站点观测数据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广西秋冬季暴雨进行了天气学分型,并用合成分析的方法给出了各类暴雨的天气形势特征。结果表明:广西秋冬季暴雨可分为台风类、切变类和副高边缘类三类。其中,前两类暴雨发生次数最多,主要发生在9-10月份。高低空系统配置显示,秋冬季暴雨发生时对流层上层都伴有较强的高空急流,而对流层中低层的影响系统不尽相同;在暴雨期间,前两类暴雨副高减弱东退,第三类暴雨副高则加强西伸;广西秋冬季三种类型暴雨在水汽、热力、动力及形成机制方面也各有异同,但与汛期暴雨相比,各类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位置稍有差异,无论是水汽条件,还是动力条件,秋冬季暴雨比汛期暴雨要求都高,其中副高边缘类暴雨在不同季节差异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利用Tσ在暴雨前期及暴雨过程中的分布特征,分别对“96.7”致洪暴雨的连续性和落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前期高能舌十分深厚,且存在“暖盖”;暴雨发生后,中空能量系统继续维持,使暴雨得以继续;暴雨前期地面能量锋南侧存在中尺度高能舌,其舌尖前方为垂直速度大值中心,与暴雨中心对应。  相似文献   

5.
定西地区局地暴雨短时预报初探王毅荣(定西地区气象局定西743000)本区内个别站局地暴雨的情况时有出现。局地暴雨空间尺度小,生命史短,在天气图上中小尺度暴雨天气系统分析不明显,增加了局地暴雨预报的难度。西北地区地形复杂,结合地形分析暴雨系统在当地发生...  相似文献   

6.
对商丘国家观象台1954--2005年月报表中挑取的符合暴雨日条件的142个样本分析,结果表明:商丘暴雨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频发于7、8月份;暴雨日年平均2.73个;日暴雨量最大(193.3mm)不超过200mm;最长连续暴雨日数不超过2日;连续暴雨日降水量累计(223.9mm)不超过250mm;1h最大降水量不超过70mm。暴雨目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20世纪80年代后暴雨日出现较晚,60--90年代的暴雨日数递减,90年代后有增加趋势;大暴雨日数自60年代起有逐步增加趋势。暴雨日对月、年降水量有显著贡献,4—9月暴雨日对月降水量的贡献很大,且从4月到7月暴雨目的贡献呈递增趋势。一年内暴雨日出现5次时,当年的年雨量为偏多年份。  相似文献   

7.
广西暴雨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黄明策 《广西气象》2006,27(3):9-13
利用1970-2004年广西89个测站逐12h降水实测资料,分析了广西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西年均暴雨量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暴雨中心区主要位于山脉的迎风坡,地形的强迫作用对暴雨有增幅效应。年均暴雨日数的地域分布与年均暴雨量的分布相一致,但不同的季节年均暴雨日数其地域分布有明显差异。暴雨的日变化具有桂西北夜间暴雨濒数较白昼高,而桂东南则相反的分布特点。广西暴雨过程持续时间一般为1~2d,约占94%,3d以上的强过程只在5~8月份出现。  相似文献   

8.
1 暴雨过程 2004年5月,我省暴雨频繁,共出现7次区域性暴雨日;4月和6月暴雨过程较少(表1)。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HLAFS产品暴雨动力过程相似预报方法”制作的过程、应用及其对暴雨的预报性能,指出:本方法对暴雨预报的检验效果比较满意,能够达到人工预报暴雨的水平,对暴雨的漏报率很小,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金瑜  尹学绵 《黑龙江气象》1994,(3):45-46,20
单站大──暴雨预报专家系统金瑜,尹学绵,景学义1前言哈尔滨市区单站暴雨,特别是伴有雷阵雨强度大的暴雨,是哈尔滨市区夏季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它具有北方暴雨次数少、强度大、时间集中的特点。为了减少单站暴雨预报的盲目性,提高预报确率,我们把单站暴雨预报作...  相似文献   

11.
对2005年"海棠"台风倒槽造成河南特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分析结果表明:倾斜涡度发展是暴雨产生和加强的重要机制之一,暴雨产生在eθ线陡立密集区内,湿位涡在这次暴雨过程中边界层内925hPa具有MPV1>0、MPV2<0的特征,此次暴雨产生在正的MPV1中心附近,有利的地形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降水量。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MM5,结合降水实况、红外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资料,对2007年8月8-11日发生在雷州半岛的致洪特大暴雨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模拟分析和研究,包括雨量、动力热力特征、三维结构以及发展变化。结果表明,模拟雨带与实况位置吻合,中心强度与实况基本一致,强降水中心出现的时间略偏迟。此次强降水是由于受“帕布”减弱后的外围环流及其西南伸展的辐合槽带的天气形势影响,具有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特征。强降水落区与涡度场、散度场和垂直速度场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强降水发生落区表现为明显的螺旋结构。在低层为正涡度区和负散度区,到中层后转为负涡度区和正散度区,强降水区域内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强烈的上升运动是导致强降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台风"碧利斯"的结构与江西暴雨诊断分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利用T213资料、自动气象站加密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等,研究分析了0604号台风“碧利斯“的环流背景、移动路径、内部结构和外围暴雨的分布特征,并将其与0505号台风“海棠“、0513号台风“泰利“、0414号台风“云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台风暴雨与台风环流场、热力场的不对称有关,并不一定总是集中在环流中心附近.无论是对称结构,还是非对称结构,降水中心都与强对流云带位置相对应.“碧利斯“先西北行后向西折的路径,主要是受强大稳定的副热带高压引导,并表现为明显的不对称结构,东侧、南侧的积云对流较为旺盛,降水主要集中在移动路径的第三象限;850 hPa台风环流场表现为南部环流强盛,南海季风为西南急流的稳定维持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局地地形激发深厚的上升运动,进而产生庐山和赣南南部山区的大暴雨天气;垂直运动、散度、涡度、水汽通量、假相当位温等各物理量场,均与外围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低空急流在闽西北大暴雨过程中的作用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16,他引:9  
林毅  刘铭  刘爱鸣 《气象科学》2006,26(4):449-455
本文对2002年6月14~18日福建西北部地区的连续暴雨~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及模拟分析表明,在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下,高空急流的加强和动量下传,促使低空急流的建立和维持;低空急流的加强则提供了有利暴雨产生的高温高湿的大气条件;高低空急流的适宜配置,产生了动力场的耦合作用,为大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5.
基于WRF模式多普勒雷达同化预报、1 °×1 °的NCEP再分析资料、云图TBB和本地加密观测资料,对2014年8月12日关中地区突发性暴雨过程(“0812”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同化C波段雷达资料能有效提升WRF对此次突发性暴雨的预报能力。受中高层北部冷空气侵入和低层冷式切变南压的影响,在“0812”暴雨期间,关中的北部和东部的地面切变辐合线附近先后出现了南北向和东西向的中β尺度重力波,波动持续约4 h、波长约60 km。当北部波动向南传播发展与东部波动合并之后,重力波快速消散,强降水结束。暴雨发生前,波动区的垂直上升速度、雨水含量中心强度和发展高度均迅速达到最大,陕北地区对流层中上部的正湿位涡显著向南下滑至关中上空,出现了有利于中尺度波动发展的湿位涡波列结构,暴雨中心近地层的正湿位涡和垂直梯度异常增大。200 hPa高空急流区南侧、关中西部垂直风切变显著增大及其东移南压为中尺度波动快速发展、传播提供了能量。500 hPa内蒙古中部天气尺度横槽发展东移、引导中低层偏北路冷空气南压,是突发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850 hPa的比湿突增为暴雨提供了热力、水汽条件。近地层显著东南风、不稳定扰动增大和地面切变线是暴雨的有利动力、触发条件;在地面切变线西端附近,3 h变压场出现显著中尺度波动特征。“0812”暴雨与典型盛夏暴雨差异明显: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远离大陆、东南沿海无台风活动,关中低层出现西北路水汽输送,强降雨区周边700 hPa以上深厚位势稳定层结、近地层不稳定层结垂直叠置有利于重力波动发展传播,中尺度对流云团高度低,雷达强降水回波主要位于低层西北风和东北风之间的冷式切变区。   相似文献   

16.
台风"碧利斯"特点及动力成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T213资料、FY-2C卫星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0604号台风“碧利斯“进行了综合研究,并与历史上相似路径的台风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碧利斯“造成的暴雨出现在江西中南部,与历史上进入赣南的热带气旋一般特点相一致;“碧利斯“路径与副高的位置和演变有关;“碧利斯“造成的江西暴雨落区,与辐合上升运动中心及高层辐散中心对应较好,并与台风不对称环流、地形、不稳定能量等因素有关;暴雨与湿位涡呈反位相相关,且在暴雨较强时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8—2019年甘肃省陇东342个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ECMWF_ERA5再分析资料,总结了不同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建立了精细至模式预报每个格点、综合考虑暴雨日每个预报时次的多次取样网格化暴雨预报“配料法”方案,并通过2020年5次暴雨过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陇东暴雨可分为副高扰动型、冷槽切变型和偏北气流对流型;由于不同类型暴雨的环流特征差异明显,降水范围及持续时间不同,具有代表意义的关键物理量及阈值也不相同;网格化配料法的过程预报准确率相比ECMWF_THIN提高了20%,站点预报准确率提高了7.8%,性能优于ECMWF_THIN模式的暴雨预报;配料法对小区域预报效果优秀,预报范围越大预报准确率越低。  相似文献   

18.
"碧利斯"的中尺度雨团和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碧利斯”雷达回波分析表明:雷达回波受着三个阶段不同天气尺度的影响。第一阶段是台风低压强偏北气流的作用,强中尺度雨团出现在强风的左侧;第二阶段是台风辐合线与西南急流的共同作用,强中尺度雨团出现在西南急流左侧辐合线辐合最强的地方;第三阶段是台风低压过境时北侧强旋转风的作用,强中尺度雨团出现在东南急流与东北急流间气旋性曲率最大的地方。三个阶段的回波性质不尽相同,降水性质也差别很大。对这三个阶段主要的雷达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结论,有益于今后在雷达回波监测网中熟练掌握不同天气尺度的雷达回波中中尺度雨团的发生发展,使其在短时临近预报、联防预警信息及预警信号的发布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圣帕台风暴雨的非地转湿Q矢量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WRF中尺度模式模拟了台风"圣帕"登陆后减弱成热带低压造成湖南省大暴雨的过程,使用模拟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借助非地转湿Q矢量对这次暴雨过程做了详细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非地转湿Q矢量能比较清楚地揭示此次暴雨演变过程,尤其700 hPa的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场对降水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其散度辐合区域对应着降水的落区,散度辐合强度变化指示着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并且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辐合强度的大小可预示着未来3~6 h降水的强弱,是具有预报价值的;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是非地转ω方程的强迫项,并与地形条件共同作用激发了地面中尺度系统的发展与次级环流的形成,是此次暴雨得以发展与维持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96·8”华北暴雨数值模拟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边清河  丁治英  董金虎 《气象》2006,32(8):17-22
分析1996年8月发生在华北地区的台风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发现:副热带高压与台风低压之间的气压梯度很大,宽广的偏南急流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水汽和能量,而太行山一带正处于汇合区,构成十分有利的暴雨天气形势。应用MM5数值预报方法对1996年8月4—5日的降雨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依据天气学原理和位涡理论对此过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认为:(1)MM5数值预报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台风暴雨的物理过程。(2)此次降雨的不稳定层结有南高北低现象,同时有对称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存在;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可使环流加速,对降水有一定的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