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中国对虾暴发病病原体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关于养殖对虾的疾病及其防治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1,2,4~12],对虾的病毒病多达10余种。近年来,我省的对虾暴发病,发病急、发病面积大。病症与文献[12]的斑节对虾杆状病毒,以及文献[11]报道的极为相似。本文主要对从发病中国对虾分离纯化的病原体进行感染实验,同时对病毒悬液和病虾组织进行显微及亚显微结构的观察,结合对病毒核酸的分析结果,证明山东中国对虾暴发病的主要病原体可能是杆状病毒。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暴发病中国对虾取材于寿光、威海等地区,用于进行感染实验的健康中国对虾取于无棣和石岛对…  相似文献   

2.
箫歌 《海洋与湖沼》1994,25(1):113-115
随着对虾人工养殖企业化的发展,疾病特别是大规模暴发性流行疾病成了阻碍这一海洋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东南亚某些国家和地区以及台湾省,由于虾病的严重不得不转营其他养殖种类。因此,对虾病害的病因及防治成为我国乃至国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早在80年代初,中科院海洋所以李光友研究员为主的课题组,面对方兴未艾的中国对虾养殖业,即以科学工作者应有的远见,提出如何提高养殖虾贝的品质,如何通过提高养殖生物自身抗病能力而达到预防病害的目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国际上未见无脊椎动物免疫成功的情况下,确立从提高虾贝…  相似文献   

3.
生物絮团技术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对虾海水养殖业是中国乃至世界水产养殖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世界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对虾海水养殖业在未来数年中仍将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1]。随着人们对对虾产品需求量的进一步增加,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对虾生产国以及出口国,对虾海水养殖规模在近年来也稳步扩大,这就使得对虾海水养殖与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周围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此外,自20世纪90年代暴发的对虾白斑病开始,多种病原和病因引起的虾病一直困扰着广大水产从业者,因此寻找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虾疾病与免疫机制   总被引:65,自引:5,他引:65  
疾病对于海水养殖对虾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文献中有许多关于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寄生虫疾病的报道。但我们对于对虾病理,特别是病毒及与之有关的疾病病理,了解甚少。因而,对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缺乏有效地措施。对虾和其他甲壳动物一样,生活在一个具有潜在危害的病原体的水环境中。尽管有坚硬外壳的保护,可以抵御病原体的侵袭,但还需要有一种有效的内部防御网络来对付任何通过伤口或其它途径进入机体的各种病原体。对虾的防御主要通过循环血细胞的吞噬、包囊、凝集、溶力和凝固等作用来完成。在某些情况下,病原体能…  相似文献   

5.
对虾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虾的疾病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发现的养殖对虾的疾病和疾病综合症有30种左右,皆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病因引起。最重要的感染性的病原为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其中对虾病毒已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现就有关这方面的文献和资料,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1993年,唐山市对虾养殖业遭受了暴发性流行病的袭击,现将调查结果简述如下:l993年对虾流行病调查概况1.l调查范围本次调查范围为乐亭、滦南、唐海、丰南四县13个集中养殖区,总面积34510亩,占全市对虾养殖面积的17·25%。1.2调查初步结果1.2.1虾病基本情况从调查中发现,一池虾发病到全部死亡仅2~3d;其体征:虾肝胰腺白浊,肿大,尾扇红、游泳足微黄,进一步可发展成虾体微粉红,肌肉白浊,前足变白;死虾规格4~8cm,平均6.4cm,7月l~15日为发病高峰期,流行期104d。单方水体超…  相似文献   

7.
刘克强 《海洋科学》1995,19(6):68-69
全身性细菌感染引起的红腿病,是一种重要的弧菌病,主要影响幼虾和成虾,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可以造成整池对虾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大量死亡,是对虾养成期间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为了防治对虾红腿病,我们在室内进行了药物饵料筛选试验,在筛选的基础上,研制出复合抗菌药物(FTL),在对虾养殖生产中进行了应用试验,获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材料和方法1.l室内药物筛选试验试验用病虾1991年7月采自青岛黄岛区对虾养殖场,病虾体长约6.5cm,病症表现为游泳足、步足和其它附肢及尾扇变红。病虾取回后放于室内暂养,试验…  相似文献   

8.
对虾养成期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传染性和非传染性虾病开始流行。特别是高密度养殖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后,助长了许多疾病的产生和传播,致使不少国家与地区在经济收益方面造成了巨大损失。目前,正确认识虾病发生的原因和及时提出控制虾病的方法,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世界对虾养殖生产中,迄今已发现的对虾疾病不  相似文献   

9.
对虾疾病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提高对虾自身的免疫能力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传统饲料已不能满足对虾养殖业的发展,药物饵料将是今后饲料工业的研究对象,而免疫配合饲料则是药物饵料的研究重点对象之一,它对对虾疾病防治起重要作用.本文对对虾免疫配合饲料研究的趋势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对虾池塘养殖业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发展角度而言 ,我国的对虾养殖业在经历1982~199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和1993~1994年的急剧衰退阶段之后 ,近年来一直处于恢复性发展阶段的过程。本文试图将我国近年来对虾养殖业对虾池塘养殖最近的变化、现状和对虾池塘综合养殖现状作一总结 ,并探讨今后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1对虾养殖的主要模式1.1我国对虾养殖业养殖模式的4个阶段按集约化程度而言 ,我国对虾养殖业养殖模式的演变 ,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1.1.1粗放式养殖阶段 (1979~1984年 )养殖池规格2~10ha,一般3ha,不投饵 ,不施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持续保持较高增长,但是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带来的病害频发和防控手段缺乏等问题,往往给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使对虾养殖业成为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针对我国对虾养殖业存在的主要危害因子如病原微生物、真菌毒素和环境胁迫等,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多年来从对虾免疫反应和生长代谢调控角度,探讨了对虾应对外界刺激的内在机制。同时,研究开发了水产专用的微生物制剂、抗病功能蛋白以及生物饲料等新型的安全投入品,开展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系统性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研究团队多年来在对虾病害防控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1992~1993年福建南部地区虾病的调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2年7月~1993年11月,福建养殖对虾发生了数起严重的流行性虾病.病发高峰期分别出现在1992年7月(发病对象为长毛对虾和斑节对虾)、1992年9月(日本对虾)、1993年5月(中国对虾,斑节对虾,长毛对虾和日本对虾)和1993年10月(日本对虾)。本文对上述4次虾病做了调研,探讨了细菌、病毒和某些生态因子的变化与虾病的关系。l材料与方法1.1细菌的检测材料取自同安西柯万亩对虾养殖地(表l),采集方法按微生物调查规范[1],3h内带回实验室。检测按陈和范等[2,3]方法分离、培养、鉴定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杨丛海研究员,就对虾病的预防,集多年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建立有关虾病预防体系的设想,对今后对虾疾病预防,振兴水产养殖业意义重大。 设想认为,在对虾养殖这样大的一个产业中,没有一个健全的预防流行病发生的体系,就不可能有效地控制对虾疾病,保持对虾养殖持续稳定地发展。体系包括提供符合对虾生态、生理要求的环境和营养;建立繁殖健康虾苗的体系;建立卫生防疫制度;每个对虾养殖单位形  相似文献   

14.
赤潮异弯藻对中国对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近年来危害我国乃至世界对虾养殖业的主要流行病原[1-4].WSSV病毒暴发流行范围广、致病性强,自出现以来给对虾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虾病毒病的发生是对虾自身的健康状况、病原生物,以及环境条件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外界环境因子或者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对虾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易受病原生物的感染而发病;同时病原生物的侵入又使机体免疫能力下降而更易受环境因子的胁迫导致疾病突发,因此研究环境因子对病原生物以及对虾抗病力的影响是确保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张明方 《海洋科学》1995,19(5):12-14
我国自1978年大面积发展对虾生产以来,仅仅十几年,对虾养殖业已成为整个海水养殖中普及面最广、发展速度最快、产值最高、出口创汇最多的龙头产业。对振兴沿海经济、加快渔民致富起了积极重要的作用。1992年我国已被列为世界第一养虾大国。据统计,1992年养殖面积208x104亩,产量20.7x104t,占世界1/3,创产值40x108元以上,养殖生产环节盈利近8x108元。但由于我国对虾养殖业起步较晚,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显得十分突出而紧迫,尤其是1993~1994年,连续发生蔓延全国的病毒性虾病,…  相似文献   

16.
对虾广泛发病和大量死亡是全球虾类养殖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近年来由于疾病的困扰,使我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对虾养殖受到严重制约,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所以通过营养免疫学的手段控制虾病成为全球研究热点。正因为如此,世界范围内对虾类的营养免疫学研究空前高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从免疫指标和抗病力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虾类营养免疫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虾类营养免疫学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关于对虾的“黑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黑鳃病”的名称,最早是1968年日本石川雄介在养殖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eus)的病虾上发现了镰刀菌,因病虾鳃丝变黑而命名的。以后江草周三等人又以此名称陆续发表了许多研究报告。Johnsoll(1974)和Lightrier(1975)等报告了得克萨斯州的桃红对虾(P.duorarum)、褐对虾(P.aztecus)、加州对虾(P.californiensis)、中美白对虾(P.occidentalis)和蓝对虾(P.stylirostris)等因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使虾鳃变黑的病例,他们也用“黑鳃病”这个名称。我国近几年来有些养虾地区也说有黑鳃病发生。作者根据三年来对我国的东方对虾(P.orientalis)、长毛对虾)P.penicillatus)和墨吉对虾(P.merguiensis)等疾病的调查,参考国外的报道对这问题进行综述,并对“黑鳃病”名称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孙庆军 《海洋科学》1994,18(1):15-15
随着人工养殖对虾企业化的发展,对虾病害亦日益严重,尤其1993年暴发性的流行疾病,给我国对虾养殖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损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担的“中国对虾病害免疫防治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研究项目“海湾、湖泊水产农牧化及生态调控技术研究”的内容之一。着重提高养殖对虾的品质,增强对虾自身的抗病能力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以李光友研究员为主的课题组进行了中国对虾免疫系统的特点及作用方式研究、天然药物的抑菌实验、中国对虾血淋巴免疫因子和酚氧化酶活力研究及血淋巴中抗菌、溶菌活力的研究等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山东省文登市小观镇利用沿海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建起了15600多亩人工养殖虾池,前几年,因循守旧,水产养殖业始终没能走出单一养殖对虾的圈子,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大起大落起伏不定。近年来,难以控制的虾病增多,受损严重。1993年,该镇遭受全国流行性虾病,对虾生产几乎绝产,1994年又损失1600多万元。二是有虾养虾,无虾池闲。人工养殖对虾一般只需5、6个月左右时间,  相似文献   

20.
广东沿海养殖对虾疾病流行特点及病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超群 《海洋科学》1994,18(6):9-10
广东目前人工养殖的对虾有班节对虾(Penaeusmonodon)、中国对虾(P.chinensis)、长毛对虾(P.penicilla-tus)、墨吉对虾(P.merguiensis)、日本对虾(P.japonisus)、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和近缘新对虾(M.affinis)等,是我国南方养殖对虾的重要产区之一。近几年养殖对虾疾病呈加重趋势,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探讨近两年广东沿海养殖对虾疾病的流行特点及病因。1概况以斑节对虾为主,多品种、多造次交替养殖,即以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