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功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同一反应而分子结构有所不同的酶类,其基础是相近的基因。它们的存在,反映着生物体的变异情况。因此,同功酶分析是探讨变异的有利手段之一。近年来,由于电泳技术和酶的染色技术的发展,同功酶分析已经广泛应用到遗传学上。目前,在植物中研究最多的是过氧化物酶同功酶。  相似文献   

2.
黑潮是世界上著名的强流,它是影响黄海、东海陆架环流的主要流系。黑潮的变异,不仅对几乎整个东海及其邻近海域的水文状况的变化有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东亚气候的变迁也有显著的影响。因此,黑潮变异问题的研究,对于大洋环流及其动力学的研究以及黄海、东海海洋水文状况、东亚气候变迁的预测等,均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东海黑潮的变异问题,在管秉贤(1979,1981,1982)及管秉贤等(1979)的论文中,己作了不少分析;但由于资料系列长度的限制,这些分析工作主要是定性的。诚然,即使在目前,要获得关于东海黑潮变异特征的定量关系也决非易事。有鉴于此,本文想在尽可能收集更多资料的基础上,对东海黑潮变异的若干问题作进一步分析,以期获得若干定量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偏心海链藻形态变异的观察及原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观察研究了偏心海链藻壳面形态的变异及变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壳面形态变异是偏心海链藻的典型特征,依变异程度不同可分为4种类型;硅含量对其壳面形态影响显著,但硅质不足是形态变异的唯一原因。  相似文献   

4.
东海温度锋的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异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汤毓祥 《海洋与湖沼》1996,27(4):436-444
根据1934-1988年东海水文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东海温度锋的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异,并结合近期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成果,初步探讨温度锋季节变异和水团演变的关系,所得主要结论是:(1)东海不仅常年存在浙闽沿岸锋,东海北部陆架锋和黑潮锋,而且、春、夏两季,在东海南部还出现一条东海中部出架锋。(2)江海温度锋季节变化的特点是:冬季,锋的宽度和强度皆是表层最强,夏季,表层温度锋仅出现在浙江近岸小范围海域。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应用纤维素乙酸平板电泳方法,测定采于中国山东省东方红盐场卤虫(Artemia)的同功酶。经测定,8种同功酶其中有6种是多态的,即:苹果酸脱氢酶(MDH)、异柠檬酸酶(IDH)、谷氨酸草醋酸转移酶(GOT)、葡糖-6-磷酸盐脱氢酶(D6PHD)、6-磷酸萄糖脱氢酶(6PGDH)和磷酸葡糖异构酶(PGI)。本文所提供的研究方法,不仅适用于基础研究,而且在水产养殖业上有助于对卤虫的筛选和确证。  相似文献   

6.
围绕着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 的生长问题,我们曾分别对以下一些问题作过初步研究;生长的地理变异,季节生长,生长与性成熟的关系,生长与生殖力的关系,生殖季节的体长-体重关系的种内变异等。本文利用过去积累的资料,对大黄鱼整个物种的生长特性和种内生长的不同类型以及大黄鱼生长的种下群(Subpopulation)差异幅度,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由于这些资料是在1-2年内于不同产卵场上收集的,文中所述体长和体重都是实测数值,所以可不考虑年度差异和季节差异。体重是指除去性腺和消化道的纯体重。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扩增、文库构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序列分析和系统学分析等方法,初步研究了夏季胶州湾上层海水浮游桡足类核糖体小亚基RNA基因(18S rDNA)约1.5kb片段的序列变异。从浮游生物混合DNA中选择性扩增桡足类18S rDNA,建立桡足类18S rDNA变异类型文库,并从文库中随机挑选的30个克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sp Ⅰ限制性内切酶能将这些克隆分成频率分别为0.17、0.23和0.6的3种操作分类单元(OTUs),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0.95。3条OTU代表克隆序列与甲壳纲桡足亚纲核苷酸差异数在75.4—97.8之间,而与其他亚纲的差异都高于100。3条OTU代表克隆序列均属于桡足亚纲,其中,AY437861和AY437862属于哲水蚤目。3条OTU代表克隆序列可分为2个高变异区和3个相对保守区,其GC%分别为47.37%、48.16%和48.57%。研究结果表明,混合DNA提取方法简单,设计的引物可选择性地扩增浮游桡足类18S rDNA,根据18S rDNA序列序列变异描述浮游桡足类多样性是可行的。研究结果也为在浮游桡足类分类中引入18S rDNA序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我国山东半岛几个盐场中的卤虫的十一种同工酶变异进行分析。其中三种同工酶,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以及四唑氧化酶(TO),表现为多态酶,并且存在盐场内和盐场间的相对变异。该项技术将有助于基础科学的研究以及在水产养殖中用来筛选和辨别卤虫的不同品系。  相似文献   

9.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海洋生物资源,以其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而居海产八珍之首。由于资源的过度采捕、日益增加的养殖活动及海区环境污染等,可能会使皱纹盘鲍的遗传结构发生改变,继而影响到其适合度。为了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完善皱纹盘鲍苗种繁育技术工艺,对我国近海皱纹盘鲍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变异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等位基因酶电泳技术是研究海洋贝类遗传结构与变异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世界上已有近百种海洋贝类的遗传结构和变异得到研究(张国范,1992;张国范等, 1993),皱纹盘鲍日本分布区不同群体遗传结构和变异研究也有相关报道(Fu jino et al., 1978)。本文作者采用等位基因酶电泳技术,随机选取了24个等位基因位点,对皱纹盘鲍我国分布区内四个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变异进行研究,为我国皱纹盘鲍种质资源研究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起源于台湾东南和非律宾东北海域的黑潮,在沿台湾东岸北上的过程中,其表层流轴的位置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异。本文根据所搜集到的资料(主要是GEK资料),粗略分析了台湾以东及东海南部海域黑潮表层流轴的季节变异,并对引起变异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季风和海底地形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该海域中黑潮特有的路径特征,而季风是引起黑潮表层流轴季节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海平面变化对黑潮变异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黑潮影响海我海平面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海平面变化与黑潮变异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每当黑潮大弯曲发生时,海平面上升出现高值。另外还对海平面变化原因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北支中全新世以来的两次环境变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崇明岛北侧永隆沙钻孔岩心的粒度、环境磁学、微体古生物和^14C测年等分析,揭示出中全新世以来长江口北支分别在2080-2000aBP和700-625aBP发生过两次环境变异,分析认为这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长江主泓从北支偏到南支又从南支偏回北支。因此,长江三角洲演化的动力系统中,在考虑科氏力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南海北部,与中尺度涡相关的季节内变异特征十分显著,通过比较不同时期流场的季节内变异特征,有助于揭示不同动力不稳定中尺度涡对季节内活动的影响。本文以南海北部2009年春季和2020年春季为例,分析了两个时期中尺度涡的动力不稳定性,从而探究季节内变异特征。基于潜标实测流速数据,本文进行了动能谱分析,结果显示这两个时期的流场季节内变异具有相似特征,显著周期分别为10~60 d和30~90 d。季节内信号主要出现在200 m以上的上表层水域,其中30~90 d的季节内流是对应观测期间的主要季节内成分。滞后回归分析和动力不稳定性的计算表明,2009年春季的季节内变异受移动快但强度弱的表层中尺度涡影响,动力不稳定性由斜压不稳定和正压不稳定共同调制;而2020年春季的季节内变异是受强斜压性的中尺度涡影响,通过流速垂向切变增强,从而较快地触发流场季节内变异的发生。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尺度涡对南海北部季节内活动的影响机制,为海洋动力学和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淋巴囊肿病毒是引起多种海、淡水鱼淋巴囊肿病的病原,且不同淋巴囊肿病毒分离株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25株淋巴囊肿病毒分离株mcp基因的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自同一宿主的淋巴囊肿病毒mcp基因序列并非完全一致,有些同宿主分离株间存在着较少的变异,其MCP蛋白序列间的变异位点多位于不规则结构域、属于非蛋白相互作用位点;分属不同基因型淋巴囊肿病毒分离株MCP蛋白序列间的变异位点也多位于不规则结构域,变异位点为蛋白相互作用位点的比率仅占21.98%。金头鲷淋巴囊肿病毒分离株LCDV-sa是一种新的淋巴囊肿病毒基因型,此25株淋巴囊肿病毒可分为7个基因型。对淋巴囊肿病毒变异的研究,可加深对其感染机制的认识,有助于了解其传播途径,可为淋巴囊肿病的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北极王湾2010年夏季水体营养盐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湾海域位于北极斯瓦尔巴群岛西北侧,其水体特征主要受到北极冰川与大西洋的共同影响。为了研究冰川融水与大西洋水对王湾营养盐分布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在2010年夏季黄河站考察期间,对王湾海水与地表径流进行采样分析,并测定了营养盐和叶绿素a。结果表明:2010年夏季王湾是大西洋水影响较弱的年份,以低温低盐高营养盐的本地变异水为主导。2010年7月王湾水体可以划分为4个水团,表层水(SW)、中层变异水(TIW)、本地变异水(TLW)和大西洋变异水(TAW),其中,表层水与中层变异水营养盐浓度较低,随着深度增加,本地变异水与大西洋变异水营养盐浓度都较高。大西洋变异水主要影响200m以深水柱,其营养盐浓度低于本地变异水影响的底部值,本地变异水中营养盐浓度的增加主要来自于颗粒物中营养盐的再生。表层水主要来源于地表径流与冰川融水,这些淡水输入与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作用共同决定了表层水的营养盐浓度水平及结构。本地变异水中在水深100m上下出现的铵盐高值可能与浮游动物和/或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东海海表面温度长期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于非  许一 《海洋科学进展》2003,21(4):477-481
通过对卫星海表面温度资料的分析,研究了东海表面温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发现东海存在41个月左右的变化周期,并与ENSO有一定的关系。海表面温度变异最大的区域在东海北部由长江口至济州岛南部区域。  相似文献   

17.
台湾以东黑潮经向热输送变异及可能的气候效应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基于日本气象厅长序列水文再分析资料,通过估算台湾以东黑潮24°N断面热输送量,分析了该断面黑潮热输送的低频变异特征,并探讨了热输送变异与我国近海海表温度异常变化以及前期(前秋、前冬和春季)和同期(夏季)热输送变异与我国夏季降水异常变化的关联性。小波分析显示,台湾以东黑潮(24°N断面)热输送异常存在着显著的准2 a周期振荡和约16 a的年代际变化,且以上显著周期主要存在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另外,台湾以东黑潮(24°N断面)热输送变异的季节差异明显;50多年来,台湾以东黑潮(24°N断面)热输送呈现出长期增强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且各季节长期趋势也有所不同。相关分析表明,台湾以东黑潮(24°N断面)热输送低频变异可能是我国东部近海SST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回归分析发现,前期及同期台湾以东黑潮(24°N断面)热输送变异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变化有显著指示性,可能存在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化学污染,气候变化和养殖导致的遗传变化是影响水生生物的重要环境胁迫因素,会使生物种群的适应和竞争能力等健康指数降低。生物体发育的稳定性作为环境胁迫对生物健康指数的标志之一,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生物发育的稳定性通常以生物不对称变异(即:与生物对称性的偏差)表示。与不对称的生物相比,具有对称性的生物个体通常生长较快、繁殖力强、存活率也高;不适宜环境往往导致生物体不对称性变异程度增加。主要就生物不对称性变异的原理、实际测定中的问题及该方法在水生生物研究中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引进了地统计学中的变异函数,通过对我国多幅航海图和港湾图水深数据的计算分析,初步揭示了水深场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水深点的空间相关性与相互间的距离和所表征的海底地形有关;在不同的尺度下水深场的空间变异特征不同;水深场的空间变异存在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并建立采自胶州湾的11株大小存在差异的新月细柱藻单克隆培养体系。对其核编码的SSU rDNA基因和叶绿体编码的rbcL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11株C.closterium的SSU rDNA基因和rbcL基因存在很大的序列变异。依据rhcL基因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残基变异则明显小于核苷酸变异。分别通过两基因核苷酸序列构建的邻接(Neighbor joining,NJ)系统发育树将11株C.closterium分成相同的6个分支(clade)。通过SSU rDNA基因构建的NJ树将所有的细柱藻聚为一支。SSU rDNA基因NJ树将细柱藻分为2个明显的支系(lineage):支系Ⅰ由12株C.closterium组成,包括本实验分离到的全部11株C.closterium,该支系中部分节点没有得到较高的支持率(〈50%);支系Ⅱ包括2株C.closterium和1株C.fusiformis。在rbcL基因NJ树中细柱藻也形成2个支系,11株C.closterium组成1个支系,系统树中每个节点均得到很高的支持率(〉70%)。统计分析表明,支系Ⅰ中株系间的平均遗传距离高于其它微藻种的种内变异程度,差异极显著(P〈0.01)。上述分析结果证实C.closterium实际上是1个种复合体(species complex),可以被细分为若干个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