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发现玉石和使用玉器已有上万年的历史。由新石器时代开始,玉器就是我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象征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们是极有分量的宗教符号。就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很多人们也相信身上戴了玉器可以辟邪护身。 相似文献
2.
<正>芦苇临水而居,朴素、自然、正直、坚韧、轻盈,柔中带刚,朴实无华,坚韧中透着几多妩媚,飘舞中含带几许典雅。一支支碧剑直指苍穹,想要刺破天空;一片片绿叶修 相似文献
3.
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中心东北五公里的山麓间,有一处奇特的断层峡谷,这里因其风光秀丽的景色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以及自然环境,深受游客们的青睐,尤其是每逢盛夏时节,这里更是绿树成荫,凉爽袭人,引得无数游人到此休闲避暑。身临其境,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好意境仿佛就在眼前。这里就是乌鲁木齐著名的风景游览区——水磨沟公园。 相似文献
4.
<正>江河,是生命之源,她孕育众多生灵,滋养地球之躯。江河是地球的一条条血脉,交错相连;江河水是流淌在地球身体里的血液,源源不断。江河,似绕在地球腰间的一条条银白色的缎带,流淌的江河有一种灵 相似文献
5.
悠悠白云牵不走千古情思寻飞檐故影忆尽太白羞觅新绿陈泥仙鹤已逝情锁楼悠悠千古黄鹤楼@黄伟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增强了人们涌向城市的“向心力”。然而城市的高速运转,又在制造巨大的“离心力”。越来越多的人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拨动了的心弦,纷纷选择离开都市,走入农庄这种方式进行自我调节。呼吸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 感受着温暖的阳光,一切都是那么的轻松、那么的温馨、那么的惬意。崇尚自然、追求绿色、向往生态已经渐渐成了一种时尚。就在六朝古都的南京,也有这么一个令人心动的地方,那就是被誉为金陵农庄第一家的帅旗农庄。 相似文献
7.
第四纪古风成沙,是指现代风成沙出现以前的第四纪期间由风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沙质沉积物。国外对第四纪古风成沙或古沙丘(又称化石沙丘)已有较多研究,国内不少地方亦屡有发现,但系统研究尚少。 相似文献
8.
正古井呼吸尧舜气,名城激荡汉唐风。古风台,位于甘肃省甘谷县西南白家湾乡朱圉山脉之中。《汉书·地理志》里颜师古注曰,"《禹贡》朱圉山,在冀县(今甘谷)南梧中聚,山上有古风台,传为优羲出生地。"伏羲氏风姓木德,为三皇之首,人文初祖,他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阴阳法则,揭示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真理,不愧为中华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台,为中国最古老的一种建筑形 相似文献
9.
古风向的重建是古大气环流研究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古气候意义。目前对古风向的恢复所使用的地质指征包括风成地貌的形态、风成沉积物空间分布特征、风力作用产生的结果等,通过对这些指征识别和判断来重建古风向。本文对现有的古风向研究中的指征进行了总结归纳,可以将其分为直接指征、间接指征和其他类型指征。从时间尺度上看,第四纪以来的指征较多,方法多样,第四纪以前的地质指征数量相对较少,但研究应用仍很广泛;从空间尺度上看,干旱气候区的指征较易于获得,而湿润气候区指征匮乏,且适用较为严格。探寻新的古风向重建指征是古风向研究亟待解决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三峡中的巴东镇江寺,位于长江北岸,北靠云间画屏飞凤山,怀揽江边幽潭秦家沱,西傍观音溪,东带见龙桥,翠木掩映,芳菲萎迷,与南岸的秋风亭平齐,正对着老县城那条起自河码头越过土地堂直上三朝观而最终隐入天际的青石板古驿道,高高地雄踞在髂膝包山梁梁上。髂膝包山梁隔着观音溪与纱帽山若即若离,是纱帽山东边的那支“帽翅子”。山梁紫红色的沙质泥岩基底,向南突入了长江。从偏北方向滚滚西来的江水,在山梁梁脚下委屈地拐了个弯才再折向正东。镇江寺突兀其上,东眺昌平河,西望巫峡口,数十里江面上的波光帆影,一览无余。 早年间…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没有接触辽绣之前,总是觉得它离我很远,远得不食人间烟火。直到有一天走进小凌河湾的绣花村,我才知道辽绣离我很近,近得曾在我的生活里留下点滴痕迹。此时我才对上号,辽绣就是在我们当地传承已久的民间传统绣花。辽绣艳丽,奔放的色彩让我想起东北大秧歌,它的针法细致匀净,状物传神。与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等名门之绣相比,虽没有名满天下,但它传承千年,承载的地域文化以及与佛教的契合毫不逊色,竞相争艳的刺绣都是岁月 相似文献
13.
金刚山为千山山脉千朵莲花的最后一朵,曰真正之千山,又叫金刚山,因在其山上有两大山峰拔地而起,探入云霄,状如二大金刚,故得名金刚山。按风水学讲,金刚山后有连绵高山,前有远山近丘,左右低岭环护,中有偌大富饶之盆地,且有河流穿过,只见水来,不见去水,视为四神地、四灵地、为风水宝地。按佛门说,金刚山金刚密集显现于群山峻岭之中,有大日如来忿怒相所形成的人头峰,左有大鹏金翅鸟,右有雄狮俯卧。据《佛经》载: 相似文献
14.
建筑雄伟壮丽格局轮廓匀称风格古朴大方博兴龙华寺,始建于北魏中、晚期。北魏——北齐时期,该寺香火极盛。该寺大致经历了三次大型重修:一是隋朝时期。隋统一全国后,佛教被尊为国教,隋文帝在位期间,曾重修龙华寺,建龙华塔,并设立龙华塔落成碑。二是唐朝时期。隋朝末年王薄起义时期,龙华寺成为民众反对佛教、起义军进攻的重点而遭到劫难。唐朝初年,善男信女再次重修龙华寺,但寺院比原来已逊色不少。三是清朝时期。宋朝时期,金兵大举入侵中原, 相似文献
15.
平遥古城是我国县城建设的典范,素有“古典建筑博物馆”之称。古城的建筑格局再现了我目古代从周朝肇始,集合了唐、宋、元及明、清的中原建筑文化风格。 相似文献
16.
东山四沟泥流活动频繁 ,严重威胁环县城区 1 .4万人生命和 1 .6亿元资产安全。对其采取了以均质黄土坝、排导槽、沟头防护墙和涝池等工程措施与植树造林、水平梯田和柳谷坊等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地理学会东山学术研讨会会议记要黄武闽(福建省地理学会秘书处)福建省地理学会于1996年元月2~6日在东山县召开学术研讨会。就东山县水资源和木麻黄防护林更新与建设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会议由省地理学会理事长、福建师大地理研究所原所长陈佳源教授和东山县... 相似文献
19.
正老家张相公屯乡位于距葫芦岛市区北30公里处的大小虹螺山脚下。大小虹螺山自古便是家乡一带芳名远播的两座大山,明朝兵部尚书孙承宪有诗赞曰:"荆山山作紫,虹山山作红。羲和抛日梭,织出锦川雄。"在《奉天通史》中也有记载"俗称大虹螺山不大,小虹螺山不小,山脉自西而东蜿蜒百余里,从各方面观之均成型,固有八面威风之称。"大小虹螺山脉连绵,相对相拥。夹道沟是两座山的分界线。以夹道沟为界向东是小虹螺山,向西是大虹螺山。夹道沟就像一条纽带,不仅连接了两座山,还连接了连山区与南票区,连接了张相 相似文献
20.
金猪立于石上 金猪走后石上印有猪踪 金猪为资建庙宇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