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利用唐山强余震的强地面运动记录,研究了近场强地面运动水平峰值加速度的衰减特性,得到了唐山地区的衰减关系(土层、土层与基岩).此外,还得到了北美东部的衰减关系,并将其与中国华北的衰减进行了比较,认为两者的衰减趋势是比较一致的.中国华北的衰减特性可供北美东部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下洞室群对地面运动影响问题的级数解答-P波入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平面P波入射下半空间中洞室群对地面运动影响问题的一个级数解答. 数值结果表明,地下洞室群对附近地面运动具有显著的放大作用.建议地铁等地下工程在规划和设计时,考虑工程建设后对沿线地面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海明  陈晓非 《地震学报》2003,25(5):465-474
回顾了近4年来中国地球物理学家在地震波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 分别简要地讨论了层状均匀介质、横向不均匀介质和多孔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地震面波及波形反演,以及地震勘探、测井问题中的地震波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指出当前地震波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发展高效的数值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开展复杂介质中的地震波激发和传播,以及强地面运动的研究,为精细的地震危险分析与预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强地面运动随机模拟方法应用出发,针对我国很多地区浅地壳S波速度结构研究程度较低,场地放大和衰减联合效应(简称场地联合效应)估计困难的现状,提出一种用中小地震的数字观测资料确定软基岩场地联合效应的方法. 并采用该方法,结合研究区实际算例,确定出研究区软基岩场地的联合效应.   相似文献   

5.
K.Najm  A.Javaherian 《地震学报》2002,24(6):653-661
地面振动是爆破产生的副效应之一,爆破中,相当一部分能量通过其产生的地面振动而被消耗,从而导致矿山产量大降,甚至影响矿山的发展.本文处理并分析了在伊朗Kerman 省Sarcheshmeh铜矿11次爆破记录到的57个三分向地震图.这些数据通过数字化地震仪PDAS-100记录得到,并使用DADISP软件加以分析.最后,重新考察了影响地面振动的爆破参数,比如炸药的重量和种类、结构物与爆破点的距离、爆破延时等,并研究了它们对峰值质点速度(vPP)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合适的爆破延时及炸药种类.通过研究这些数据,为Sarcheshmeh铜矿作出了vPP与换算距离之间的关系图.有了这样的关系图,就能够确定结构物的安全距离及相应的炸药数量.   相似文献   

6.
李世愚  陈运泰 《地震学报》2003,25(5):453-464
简述了1999~2002年中国学者在地震震源的观测、实验和理论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他们对精确定位、地震矩张量反演和震源参数反演等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发展,并利用这些方法,研究了许多重要地震事件的破裂过程,并结合地面形变测量,研究了地震破裂与区域应力场、地质构造运动的关系. 总之, 在实验和理论研究领域中,中国学者在地震成因、地震发生的应力与构造条件、地震破裂动力学、岩石断裂力学、地震破裂成核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琪 《地震学报》2003,25(5):541-547
GPS结果十分清晰地刻画出中国大陆地区块体运动及内部变形特征,提供了认识印度欧亚碰撞引起的活动构造的新视角.本文回顾了4年来中国学者在利用GPS研究现今地壳运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利用InSAR技术研究强震破裂方面的进展情况.这些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大陆构造变形的定量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王椿镛  刘琼林 《地震学报》2003,25(5):503-511
简要回顾了近4年来(1999~2002年)我国在地震构造方面研究的进展,重点介绍了在地壳上地幔结构、活动断裂和大地震构造背景、地壳形变和数值模拟方面的工作.在我国境内发生的绝大多数地震都属于大陆地震的范畴,因此,中国地震学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大陆地震上.中国在九五期间完成的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重大科学工程为地震构造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因此,4年来的地震构造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实验岩石力学与构造物理学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胜利  马瑾 《地震学报》2003,25(5):528-534
简述了近年来我国学者在与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相关的实验岩石力学和构造物理学研究方面的进展.在此领域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大量实验以及数学模拟结果丰富了对岩石脆性破裂过程,特别是结构和介质非均匀条件下破裂过程的认识;在非均匀断层的摩擦行为与失稳成核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结果,揭示了断层滑动行为的复杂性;在岩石脆塑性转换和塑性流变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结果,特别是在下地壳和上地幔物质的流变性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高温高压岩石物理方面取得了一批实验结果, 并应用于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成和状态的研究.这些结果为深入理解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性质、变形机制及地震物理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1303年洪洞8级地震GIS系统与震害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GIS技术,建立了1303年洪洞地震的地理信息系统. 应用GIS平台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1303年洪洞地震的震害空间分布特征和地震等震线的特点. 通过与标准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对比,分析了地震烈度异常分布的空间特征及其与构造、场地条件、盆地之间的关系. 研究了震源与近源地下结构对地表地面运动的影响,探讨了这种烈度分布特征对区域地震区划、抗震设防、震害预测以及地震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briefly summarizes the works in the processing of strong ground motion data, the factors affecting strong ground motion, the modeling of strong ground motion and the calculating of broad-band response spectrum which have been done recent years by engineering seismologists and seismologists of China. In addition, we think back to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strong ground motion of the recent years and make some expectations for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2.
阪神大震后,日本地震学界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历史地震信息资源,应用地震科学研究成果和最新科学技术与方法,在地震强震动、地震烈度、地震震级和区域构造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进展,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地震科学研究和地震防灾等方面。本文主要介绍日本地震学界开发历史地震信息资源的一些思路、做法和成果。  相似文献   

13.
施甸5.9级地震震害与竖向地震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施甸5.9级地震震害现象的机理分析,清晰地发现竖向地震作用起重要破坏作用,与获取的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竖向值相吻合。映证了在历次地震中许多地震工作常发现极震区竖向地震力起重要破坏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我国强地震动记录特征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温瑞智 《地震学报》2016,38(4):550-563
本文概述了我国强地震动台网的发展历程, 总结了唐山地震的强地震动记录特征和2007年以来我国数字台网获取的强地震动记录特征, 重点分析了近年来发生的几次典型破坏性地震的强地震动记录特征. 结果表明: 我国近场地震动记录体现了近场的方向性效应、 上/下盘效应、 速度脉冲、 局部场地效应等多样性特征, 可以进一步服务于地震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强震数据逐渐增多,为了比较和分析我国的几个典型地震动衰减关系,采用一种信息论方法,基于实际地震动记录,计算选取的地震动衰减关系模型的对数似然函数值,通过对数似然函数值对模型进行排序,并给出相应的权重及排名,分析了不同衰减关系对地震动的预测能力。研究表明:针对于我国西部强震数据,基于强震动记录建立的衰减关系的预测结果更接近于实测地震动数据。研究结果可为地震动记录信息不完善或缺乏强震数据地区的地震动衰减关系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强震地面运动的理论地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理论地震学的角度概述了强震地面运动研究中关于震源过程、场地效应和地面运动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些进一步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强地面运动衰减的经验关系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强地面运动衰减的经验关系时,至少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参数,即地震动参数,震源参数,传播介质参数和场地条件参数。该文首先阐述了影响地面运动的几个主要因素;评述了近年来发展的几个衰减模型,最后介绍了一些不同地区的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18.
The phenomenon of localized amplification of seismic waves due to subsurface irregularities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seismologists and engineers for many year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hybrid numerical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ground motion amplification due to sedimentary basins. This method combines the integral representation and the finite element to solve the scattering problem due to an arbitrary cylindrical scatterer. A study is done on two shapes of valleys to show the effect of the angle of incidence, the incident wave type and the layering on the amplification of the surface displacement components by different valleys.  相似文献   

19.
强地震动估计和地震危险性评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获取的强震记录中显示出的地震动特征,诸如近断裂的破裂方向性效应、上盘效应、影响地震波传播的地壳波导效应、沉积盆地的放大效应和盆地边缘效应;归纳了强地震动估计的三种方法,简要综述了经验性衰减模型、预测强地震动的随机法和宽频带格林函数法;讨论了估计活断层引起的地震动所应把握的要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大量实际观测数据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西安地裂缝在垂直、水平,引张三个方向上运动的时间序列及各种因素在相同时期内变化的时间序列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分析,发现了与地裂缝运动有关的因素。从而论证了西安地裂缝的运动除受地质构造条件的控制外,也与承压水水位的剧烈下降密切相关。利用此方法试图对西安地裂缝研究开拓一个新的途径,从而为地裂缝的理论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