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者对人工养殖中国对虾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性别以及养殖对虾和天然对虾的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粗蛋白含量从8月开始增加,至9月达最高值。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含量在8月以后逐月增加,增加幅度较大;其它氨基酸含量随着对虾生长有上升趋势,但不明显;2、无论是养殖对虾,还是天然对虾,雌雄虾之间其氨基酸含量几乎完全相同;3、无论雌雄,养殖对虾和天然对虾的氨基酸含量基本上一致。图6与图7所示甘氨酸和亮氨酸的差异,可能是分析上的随机误差,并非对虾本身差异所带来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长毛对虾、短沟对虾和日本对虾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前,利用高新技术,如实行生殖和遗传操作进行对虾品种改良的设想正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加紧实施,但对虾遗传和生殖学研究尚欠深入,限制了这项研究的进展。其中对虾染色体知识的贫乏和研究技术的短缺就是突出的一例。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虾雄地虾交配能力和精荚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87年中国对虾雄对虾交配能力进行了实验观察,干1994,1995两年进行补充实验。结果证明,在实验室条件下,保持雄对虾的相对数量而且有充足雌对虾供交尾选择的情况下,中国对虾雄对虾在一个交配季节中的自然交配能力可达到3-4次;交配后生成新的精荚并再次发生交配的平均时间约为3d,但部分雄对虾交配次日即可生成新的精荚并再次发生交配行为;雌雄性比5:1和2:1对雄对虾在整个交配季节中的累计平均交配率  相似文献   

4.
对虾池塘养殖业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发展角度而言 ,我国的对虾养殖业在经历1982~199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和1993~1994年的急剧衰退阶段之后 ,近年来一直处于恢复性发展阶段的过程。本文试图将我国近年来对虾养殖业对虾池塘养殖最近的变化、现状和对虾池塘综合养殖现状作一总结 ,并探讨今后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1对虾养殖的主要模式1.1我国对虾养殖业养殖模式的4个阶段按集约化程度而言 ,我国对虾养殖业养殖模式的演变 ,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1.1.1粗放式养殖阶段 (1979~1984年 )养殖池规格2~10ha,一般3ha,不投饵 ,不施肥…  相似文献   

5.
1985年以来,在美国的一个研究所协会已经研究出一套与美国的商业机会与约束相一致的新的对虾养殖技术。在美国,土地和劳动力是很贵的,环境保护规则是很严格并且是强制执行的,因此,市场要求高质量产品的稳定供应。在美国已经建立海捕健康亲虾及遗传改良的健康亲虾培育系统。并建立起先进的对虾病害诊断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例如新的对虾饲料及对虾养殖技术。但是近年来对虾病害在世界范围控制不住的传播,要求人们把病害排除在对虾养殖过程之外。研究结果表明常规的水交换已导致由进水而造成的污染,并使虾场暴露在进水中已存在致病的情况。使用高质量的对虾种苗及优质饲料,有证据表明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减少换水量,甚至不换水。文中介绍了支持生物安全性的不换水对虾性成熟与繁殖及育苗与养殖的对虾养殖技术概念的一些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域已报道的约90种对虾中,半数具有经济价值。其中中国对虾、墨吉对虾和长毛对虾无论在捕捞还是在养殖业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3种虾的形态非常相近,特别是在早期生活史阶段,它们的幼体和仔虾很难区分,因而给对虾种群补充、预报和其它有关研究造成困难。尤其在热带海域,对虾生殖季节重叠,幼体和仔虾的鉴别更加重要,各期仔虾的数量统计需以严格的形态鉴别作为依据。作者对三种对虾的幼体的形态,区别已有专文报道(Liu and Liu,1994)。本文深入细致地研究了中国对虾、墨吉对虾和长毛对虾仔虾的发育形态学,并进行了比较,使3种对虾的仔虾得以区别,并为今后的对虾生态学研究及资源管理奠定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养殖对虾与海捕对虾鉴别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养殖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和海捕中国对虾肌肉煮熟后的失水率,提取物中的甜菜碱和氧化三甲胺含量,以及虾肉脂质中所含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到下列结果:(1)两类对虾鲜样煮熟后失水率相差6%以上;(2)海捕对虾肌肉中的甜菜碱和氧化三甲胺含量比养殖对虾的高,两者有显著差别;(3)养殖对虾肌肉所含C18:2ω6为17.3±1.5%,海捕对虾为2.0±0.8%。从以上结果本文推荐以脂肪酸C18:2ω6含量来鉴别养殖对虾与海捕对虾。  相似文献   

8.
1     
1985年以来,在美国的一个研究所协会已经研究出一套与美国的商业机会与约束相一致的新的对虾养殖技术。在美国,土地和劳动力是很贵的,环境保护规则是很严格并且是强制执行的,因此,市场要求高质量产品的稳定供应。在美国已经建立海捕健康亲虾及遗传改良的健康亲虾培育系统。并建立起先进的对虾病害诊断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例如新的对虾饲料及对虾养殖技术。但是近年来对虾病害在世界范围控制不住的传播,要求人们把病害排除在对虾养殖过程之外。研究结果表明常规的水交换已导致由进水而造成的污染,并使虾场暴露在进水中已存在致病的情况。使用高质量的对虾种苗及优质饲料,有证据表明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减少换水量,甚至不换水。文中介绍了支持生物安全性的不换水对虾性成熟与繁殖及育苗与养殖的对虾养殖技术概念的一些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9.
凡纳对虾、细角对虾和斑节对虾的RAPD鉴定标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随机引物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分析比较了凡纳对虾,细角对虾和斑节对虾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发现有3条引物(OPX-12,OPX-14和OPX-17)可扩增出重复稳定的图谱;3种对虾各有特定的RAPD标记:凡纳对虾有OPX-14^0940,OPX-17^1080,OPX-12^0760,细角对虾有OPX-14^1350,OPX-17^0850,OPX-12^1490,斑节对虾有OPX-14^0690,OPX-17^2260,OPX-12^0810。这些可作为3种对虾的鉴定标记。  相似文献   

10.
摄食对中国对虾能量代谢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硕  王芳  董双林 《海洋科学》1998,22(2):49-51
于 1996年 5~ 6月在水温 2 5℃时测定了两种规格中国对虾 ( Penaeus chinensis)摄食沙蚕和配合饲料后的耗养率和氨排泄率。小规格中国对虾摄食配饵的代谢率略高于摄食沙蚕 ,而大规格组中摄食沙蚕的代谢率大于摄食配饵组。小规格中国对虾摄食配饵和沙蚕的代谢能比未摄食组提高了 33.2 2 %和 2 7.4 0 %;大规格中国对虾摄食配饵和沙蚕的代谢能比未摄食组提高了 34 .78%和 4 0 .0 5%。中国对虾摄食后的氨排泄率明显增加 ,表明蛋白质在摄食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Acomparativestudyonthecontentsofvitaminsinthenaturalandtheculturedprawn¥WangAnli;WangWeina;LiuCunqiandWangSuo'an(ReceivedFebr...  相似文献   

12.
利用青岛市即墨金口养虾场虾池的浮游动物样品 ,计算了虾病暴发前期 ( 1994年 5月~ 7月 )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生产量。结果表明 ,浮游动物的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 9.53~ 4 80 .0 0 mg Cm-3,生产量的变化范围为 1.16~ 2 3.73mg C/ m2 d。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 - a的变化趋势一致。两个虾池的生物量虽然相差较大 ,但有着相近的生产量。生产量是评价浮游动物贡献大小的重要指标。因此 ,在养殖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及其预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4年我国沿海养殖对虾发生了特大的暴发性流行病,损失惨重。本文报道该病的特点、症状及危害,并在患病的中国对虾、日本对虾、长毛对虾的中肠、肝胰腺的上皮细胞核和细胞质及腹肌纤维间质中发现大量具有囊膜的杆状病毒。通过病毒引起宿主靶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无包涵体等特性分析,认为该病毒属于有囊膜杆状病毒科C亚群,不同于已知的对虾所有杆状病毒,为对虾的一类新致病病毒。文中还分析了主要致病原因,通过调查和试验提出8条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对虾疾病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提高对虾自身的免疫能力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传统饲料已不能满足对虾养殖业的发展,药物饵料将是今后饲料工业的研究对象,而免疫配合饲料则是药物饵料的研究重点对象之一,它对对虾疾病防治起重要作用.本文对对虾免疫配合饲料研究的趋势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人工育苗中直接投喂去壳卤虫卵的饵料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利用我国大量的低孵化率卤虫卵,我们自1989年—1992年,进行了去壳卤虫卵工厂化生产和在中国对虾育苗中直接投喂去壳卤虫卵的饵料效果的研究,应用结果表明:直接投喂去壳卤虫卵,对虾各期幼体均能正常变态进入仔虾期,其发育速度和密度与投喂卤虫无节幼虫的饵料效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7.
野生对虾与养殖对虾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生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脂肪酸的组成类似于其他的海洋动物,即雌、雄虾的肝胰脏和肌肉中,棕榈酸(16:0)和n-3族高不饱和脂肪酸(如20:5n-3和22:6n-3)占优势。野生虾体内含有的脂肪酸种类,尤其是高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多于养殖虾。野生虾肝胰脏中主要脂肪酸为16:0(20.0~22.5%),18:0(2.5~2.9%),18:1 n-9(12.3~14.0%),18:2 n-6(2.4~2.6%),20:5 n-3(6.1~6.6%)和22:6 n-3(7.1~7.5%)。肌肉中的主要脂肪酸种类大致与肝胰脏中相同。养殖虾中除了18:2 n-6(6.3~13.0%)高于和16:l(3.6~4.2%)低于野生虾外,其余的基本类似。野生虾比养殖虾有较高水平的n-3族和较低水平的n-6族不饱和脂肪酸,且野生虾n-3/n-6族脂肪酸的比率同样大于养殖虾。  相似文献   

18.
探讨次氯酸钙和二氯异氰尿酸钠两种代表性含氯消毒药物,为含氯消毒剂应用于细菌性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实验表明:有效氯在海水中的丧失随温度上升、pH值下降而加速。常见对虾病原菌对有效氯非常敏感,有机物增加、pH值上升使杀菌率下降。两种药物对实验中国对虾的48h半致死浓度为2.74~2.88mg/L有效氯。长期施以高于安全浓度的药物对实验虾之存活率、增长率等指标无不良影响,施药组发病率远远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养殖对虾和海捕对虾肌肉一般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两类对虾肌肉中各组分含量无显著差异。两类对虾肌肉提取物中游离氨基酸主要有Gly,Arg,Ala,Pro,Tau。提取物水解后,Asp和Glu量增加8—10倍说明提取物中有短肽存在。提取物中主要核苷酸是AMP和IMP两类对虾提取物中的氧化三甲胺和甜菜碱含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20.
1990-1993年试验使用副溶血弧菌及溶藻弧菌感染获得成功。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环境及对虾体质对驿虾感染死亡率影响甚大,恶劣环境中的死亡率比优良环境中的死亡率出83.3%;体质差的对虾感染的后的24h死亡率是正常对虾的2.5-3倍。为此,在对虾虾养殖生产中除应注意消灭病原菌外,还应注意优化养殖环境与增强对虾体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