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鲁西南各煤田基底为奥陶系石灰岩、富水性强,与煤系太原组下组煤间距小,正确评价奥灰富水性,对开采下组煤意义物理 大,我们采用钻探、测井、地震、水文地质等勘探手段综合评价奥灰富水性,收到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桑树坪煤矿井巷出水特征及钻孔抽水试验结果的论述,进一步说明了渭北煤田奥灰水的不均一性,对渭北煤田开采10号(澄合、蒲白矿区)或11号煤层(韩城矿区)及开发和利用奥灰水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煤田钻孔多为裸孔,目的层较浅之特点,在济宁煤田 TK 区进行了裸孔 VSP 的野外采集,资料处理和解释,获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4.
梁宝寺区南部块段下组煤层(16、17层煤)赋存条件较好,储量丰富,但开发时,存在煤系基底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直接向矿井充水的威胁,制约着下组煤层的充分开发利用。本文在探讨区内奥灰岩溶裂隙发育、埋藏深度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奥灰岩溶水的赋存特点,批出了奥灰充水的可能性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5.
石炭系本溪组其阻水性能及奥陶系顶部充填带的水文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鹤壁-矿本溪组隔水层和奥灰顶部充填带阻水性能的研究,确认本溪组隔水层为一能阻抗奥灰承压水导升的良好隔水层,而奥灰顶部充填带相应地增加了隔水层的厚度,对防止奥灰水向矿坑突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水大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桌子山煤田赋存着较为稀缺的煤种一焦煤,煤田内存在的火区不仪烧掉了宝贵的焦性煤炭资源,给煤矿生产带来严重的事故隐患,对当地生态环境也造成极大的破坏。经查明区内有26处子火区,分布面积约760万m^2,通过煤田地质特征、煤质特征、地表指示特征、同位素氡气的浓度相对分布特征、物性特征分析了区内煤层发火原因,根据桌子山煤田火区特点,建议采用浅剥、深灌与覆盖相结合的灭火方法,并对火区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7.
8.
9.
新疆煤田火烧区特征及其勘探灭火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田火烧区的存在,给勘探、建井、开矿均带来一定的危害。本文重点论述新疆煤田火烧区的特征,煤田火烧区的危害和煤田火烧区的主要形成因素,经过各种勘探方法的对比,选用地面物探方法(磁法和自然电场法)查清了煤层火烧区的分布范围和煤层地下燃烧状态。物探成果资料经钻孔验证技术效果良好,根据煤层高温燃烧区定期观测剖面测定结果,对新疆煤田火烧区储量的损失作了科学的推算。对煤田高温燃烧区灭火方法作了简要说明,并对灭火效果提出了一定见解。对灭火工程的验收程序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蔚县矿区煤系基底奥灰含水层是煤层开采底板进水的主要充水含水层,已发生多次突水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区奥灰岩的富水性进行了分区。通过对多年来矿区生产矿井奥灰水突入矿井资料收集整理及突水点的时空特征的研究,得出了矿区生产矿井奥灰水突水规律:首先与奥灰含水层富水性有关;其次是断层,即使是落差不大的小断层也是突水的薄弱地段;开采1号煤层,底板隔水层厚度与水头压力是控制奥灰水突入矿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以防为主、带压开采、封堵结合,避免强行疏排的奥灰水防治水对策,并对矿井防治水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汾西矿区奥灰岩溶水属郭庄泉域岩溶水系统,它和整个系统既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又有其独特的赋存特征。根据多年勘探资料和郭庄泉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矿区内奥灰岩溶水的赋存特征,并结合构造分布和水文地质规律,分析了岩溶水的富集和运移特性,初步总结了奥灰水在本矿区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在对济宁煤田金乡矿区岩浆侵入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岩浆侵入煤系的层位与分布规律,岩浆岩的岩性特征及侵入时代。岩浆以岩脉和岩床形式侵入煤层,使煤层出现分叉、变薄甚至全部被吞蚀。岩浆岩的侵入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使煤层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工艺性能发生了显著变化,煤质变差,降低了煤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家岭矿区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弱富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岭煤矿在12km长的平硐开拓过程中揭露整个奥陶系灰岩,但出水量及出水点均不如震旦系花岗岩及寒武系灰岩多,与华北地区的普遍情况相反。同时,区内的水文地质补勘资料也显示其q=0.000 4~0.031L/(m.s),表明了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的富水性弱,分析原因为:①区域内补给源变弱,矿区不在强径流带上,边界多为隔水边界,地下水系统处于半封闭状态;②构造及地形造成水易流失而不易被保留;③奥灰岩溶隙发育形态及岩性组合减缓阻碍地下水径流。 相似文献
15.
张玉良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6,11(2):237-244
本文对离柳矿区奥陶系灰岩岩溶地下水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区,结合地质条件简述了各区的特点;还用地质-水文地质学相结合的理论,对各环境质量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进而从理论上证明环境质量分区和选用标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铜川新区奥灰岩溶水赋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铜川新区的地层、构造及水文地质特征,对其奥灰岩溶水的含水岩性,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水质特征,富水性及开发利用现状作了深入分析,总结了该区奥灰岩溶水的垂向变化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奥灰岩溶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山西省大同矿区口泉沟南大气降水、河水、第四系孔隙水、岩溶地下水的同位素分布特征、地下水中同位素组成、以及δD~δ^18O关系,将口泉沟南划分为两个水文地质分区(南区和北区),又据平硐补给来源水的同位素组成与平硐涌出水的同位素组成求得岩溶地下水主要排泄口的平硐水在雨季和枯季补给来源的混合比例,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下一步的供水勘探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韩城矿区奥灰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岩石化学成分、水质分析、同位素组分以及水质动态长期监测等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矿区岩溶水介质的赋存与分布等水文地质背景,重点研究了水化学组分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由矿区边部至中深部,水化学类型由重碳酸硫酸钙镁型向硫酸盐氯化钠钙型过渡,TDS随含水层埋深升高而水质变差,水化学组分主要由溶滤作用经去膏盐化和脱白云岩化过程形成,开采井群水质变劣的主因是矿区中深部高矿化水的混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