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部以史料为基础的,系统论述自明初至清末共600多年来,我国海防形势及其两代历朝政府所采取的海防战略及政策、海防体制建设、海防力量部署、海防斗争等恢弘史实,均体现在最近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海防史》一书中。《中国海防史》是我国著名海洋学者杨金森、范中义教授集多年研究经验,搜集了大量文献档案资料,特别重视未被人们注意、沉睡于各种史料中有关海防方面的史料,无论是宫廷档案,还是民间著述,凡涉及海防事务的“圣训”、大臣奏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所提出的“近海防御”的海防战略思想;以“精干”、“顶用”为目标的海军建设思想;以“搁置主权,共同开发”为内容的处理海洋争端的思想,构成了其海洋防卫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内守外攻的海防战略思想 在海防战略思想上,魏源的海防论分为守、战、和三种策略,在三者中“守”为根本,是战与和的前提条件。对于三者的关系,他明确指出:“自夷变以来,推幅所擘画,疆场所经营,非战即敦,非款即战,未有专主守者,未有善言守者。不能守,何以战?  相似文献   

4.
林则徐所提出的‘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的构想,被魏源概括和升华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于中国海防战略思想的发展乃至对整个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汪兆椿 《海洋学报》2005,27(6):186-186
一部以史料为基础的、系统论述自明初至清末共600多年来,我国海防形势及其两代历朝政府所采取的海防战略及政策、海防体制建设、海防力量部署、海防斗争等恢弘史实,均体现在最近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海防史》一书中。  相似文献   

6.
汪兆椿 《海洋世界》2005,(11):18-18
一部以史料为基础的.系统论述自明初至清末共600多年来.我国海防形势及其两代历朝政府所采取的海防战略及政策、海防体制建设、海防力量部署、海防斗争等恢弘史实.均体现在最近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海防史》一书中。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加强防卫,巩固海防。”60年代,毛泽东号召:“……一定要建设强大的海军。70年代,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海军还这么大!(伸出小手指)建国50年,人们都在问:“我们的海军何时才能这么大?!”(伸出大拇指)  相似文献   

8.
清朝政府基本承袭前代统治者“重陆轻海”的海防模式和防务政策,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海防的主要目的是防御海盗,而非抵御外来侵略,如嘉庆帝在谕军机大臣吴熊光奏粤东实在情形一折中说:“据称从来有海防而无海战,此语允为扼要。其道总在编查保甲,严杜接济。如果一切水米火药及桅篷器具之类,无一出洋,则盗船虽各处奔逃,自足制其死命。  相似文献   

9.
从“巩固海防”到沿海开放——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理论陈泽卿,邓聿文我国的对外开放已迈人第19个年头。也许,对于这个具有5000年漫长历史的国度来说,19年真可谓是“弹指一挥间”了。然而,对于曾经创造过辉煌文明却又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来说,这19年,...  相似文献   

10.
<正>他围绕"攻"与"防"、"巡"与"守"两方面的论述,较之左宗棠的海防战略思想更具体、更实际,对后来的海防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经过半个世纪反侵略战争特别是洋务运动的实践,中国的国防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海防建设也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所提出的“近海防御”的海防战略思想;以“精干”、“顶用”为目标的海军建设思想;以“搁置主权,共同开发”为内容的处理海洋争端的思想,构成了其海洋防卫思想的主要内容。近海防御战略所包括的长期防御、积极防御、区域防御、纵深防御相  相似文献   

12.
刘中民 《海洋世界》2010,(10):60-61
<正>两次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所面临海防危机日趋严重。伴随两次海防大讨论的展开和洋务运动的深入,不仅朝廷重臣和各省督抚围绕海防建设献计献策,有着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们也加入到了筹议海防的行列之中。  相似文献   

13.
刘中民 《海洋世界》2009,(10):73-75
中国是海陆兼资的大国,海防、塞防同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根据敌情的发展变化,每个时期塞防和海防的设防重点也会发生变化。1874年,正当清廷准备派遣左宗棠率大军挺进西北、收复新疆之际,日本借口琉球难民事件出兵台湾,东南沿海形势紧张,清廷在大筹议中,由筹款问题产生了加强海防还是加强塞防的分歧。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论者认为海防重于塞防,主张西征停兵节饷,捐弃新疆,  相似文献   

14.
刘中民 《海洋世界》2009,(11):61-65
沈葆桢对中国近代海防的贡献突出表现在他对福建船政和台湾海防的经营——在主持福州船政局以及海军学堂期间,造轮船10多艘并培养了一批航海人才;在办理台湾海防期间,对近代台湾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开发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沈葆桢不仅参与了中国近代的海防实践,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海防思想,在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作为清政府的海防基地,青岛正式建置于1891年6月;作为一个现代城市出现,则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之后。德国殖民当局对青岛的规划建设极为重视,与德国规划任何一个新城市没有区别,集中反映了当时西方先进的城市规划水平和城市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16.
水雷既是弱小国家进行沿海防御、抑制强敌海上进攻的常规威慑力量,又是海上军事强国封锁对方港口、出海口和海峡,进行登陆作战的有效武器。随着水雷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特别是技术发达国家开发研制的新型高智能、高技术水雷,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水雷家族的朵朵奇葩。在未来的海上战争中布置这些新水雷,就会撒下天罗地网,使海上舰艇“寸步难行”。水雷素有“黑色杀手”之称,让我们来看一看未来可能装备海军部队的新型“黑色杀手”的真面目。神经网络水雷这种新型水雷采用芯片作神经网络器件,使水雷能够识别所有破坏半径以内的舰艇,…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期间,左宗棠虽然地位低微,却密切注视着时局的发展。1840年英军进犯广州城时,他就提出了歼敌于广州的三点建议:一是扼守险要,围困敌人;二是封锁海口,坚壁清野;三是招募水勇,动员民众。当时,他的意见难以产生什么影响,直到20年后,左宗棠任封疆大吏时,才有将其思想变为现实的可能。在晚清的两次海防大讨论中,左宗棠作为朝廷重臣和封疆大吏,针对中国海防危机的日益加深和西方国家从海上的频繁入侵,在主张加强西北边疆塞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海防思想。  相似文献   

18.
施征 《海洋世界》2008,(2):12-19
俄罗斯是个海岸线漫长的大陆国家。在俄罗斯历史上的每个阶段,海军都曾扮演过极为重要的角色。自从1696年俄罗斯正式组建正规海军以来,在长达3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不同时期国际与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利益的需要,俄罗斯海军战略经历了数次巨大的变化。从18世纪排名世界第三强的沙俄海军,到19世纪中叶以来异军突起的前苏联“超级大国海军”,再到今日重竖旧帜,企图东山再起的俄罗斯海军,其总体战略也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从近海防御发展到远海防御乃至远洋扩张,又从远洋扩张转向全面回缩,以近海防御为主,但同时具备远洋作战能力。可以说,上述战略思想的调整与变化是引导海军发展至今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追溯历史、展望未来的今天,首先值得回味俄罗斯海军战略的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19.
马建忠海防思想的最大特点在于更多地从制度方面着眼,他不会大而化之地议论海防问题,而是抓住海防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结合西方先进国家的经验,联系中国的实际,具体而深入地进行分析;他注重从思想的层面、制度的层面、教育的层面和管理的层面立论。因而他能发人之所未发,能详人之所不详,为建立较完备的近代海军军事体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维护海洋权益加强海防建设——《公约》生效后的世界海洋形势对我国防斗争的新要求刘振环刘振环(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96年5月15日,八届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这是我国在海洋管理和海洋法事务方面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