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再见,回想一生的地方!2006年2月24日,风暴骤然远去,南极宁静得像刚刚出世的婴儿。我们约好临行前去告别中山站附近陪了我们60多天的冰川,那是冰雪的精灵在湛蓝的海面写下的诗句。它们有的豪放,像直指长天的寒剑;有的柔情,像飘逸的荷花仙子;更有的像是郑和大将军,面向北方,守卫着人类最后的一片净土。“雪龙”船就停在不远的海面上,它告诉我们这一刻不会凝固,我们还将回到人头攒动的城市,我们还要继续忍受日夜不休的汽车噪声,我们还要去货仓爆满的超市购物,我们还要参加激烈的职称晋级考试,我们还要在电脑上敲打文字然后去医生那里检查颈椎病… 相似文献
5.
6.
7.
南极的天气说变就变。鼓浪屿外海刚才还风和日丽,就这么一会儿,云层不知什么时候已偷偷爬上头顶,海面上出现波峰浪谷。长城站两艘小艇,一前一后拐出了长城湾。船到开阔海域,上下起伏,坐于左侧迎风面艇沿上的人,衣服很快被排浪溅起的水花打湿。20来分钟之后,小艇绕过东南角进入菲尔德斯海峡。前方灰暗的云层下,雾蒙蒙一片白,那就是神秘的纳尔逊岛。捷克姑娘帕芙拉正翘首以待,俊秀的脸庞上挂满成滋滋的水珠。前些天她一直住在俄罗斯站,就等着我们出艇送她去纳尔逊。 相似文献
8.
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已于2007年11月12日从上海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程,改造一新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前往南极。《中国海洋报》记者徐小龙作为特约记者,随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赴南极,本刊将在今年的“2007—2008国际极地年”的栏目中隔月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9.
夜行中俄车道
中山时间2007年12月15日晚,由两辆CAT挑战者雪地车、一辆凯斯鲍尔雪地车、一辆推土机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地驶入了中俄车道,开始了“内陆队集结地”探路工作。中俄车道是连接中山站与俄罗斯进步1站、进步2站的崎岖山路,沿途既有地势险峻的大陡坡,又有风景如画的米尔湖, 相似文献
10.
11.
20世纪中叶,世界各国掀起南极建站热潮,人类南极考察史进入群雄纷争时代。南极条约体系的建立与成功运作,使之成为全球社会真正实现和平与国际合作的典范,现实的南极国际村,既是世界各国政治利益的延伸,又是超脱某种意识形态与政治纠葛的真实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不同语言与肤色,不同政治派别与宗教信仰展现的不单单是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的圣地,更是人类祸福同系,生死与共的国际大家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