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袁见齐 《地质论评》1951,16(1):78-78
甲、岩盐矿床: 1.三叠纪海相岩盐(大坟堡式)。 2.上三叠纪陆相岩盐层,曾往变形及雨水富集者(元永井式) 3.第三纪陆相岩盐层。(铁汉古鲁克式) 4.第三纪地层中之盐盘(拜城式)  相似文献   

2.
<正>1935 中国地质文献目录(北平研究院1933年度地矿研究奖金论文).241页.1939 1911年以来中国地质学发展史 (英文).China Institute Bulletin,V.Ⅳ,N.5,131—146.纽约.1940 古生物学研究之途径.“大地”(中山大学)2卷,1期,27—31.1945 西藏南部侏罗纪晚期至老第三纪海相地层及动物群.中国地质学会22届年会论文选集.1948 新疆东北部石钱滩石钱滩组石炭一二叠纪腕足类(英文).清华大学《理科报告》丙种,1卷,3期(4月).  相似文献   

3.
西藏雅鲁藏布江以北海相第三系的发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1975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地质组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以北发现了海相第三纪化石。化石产地有二: 1.冈底斯山脉中段,仲巴县则郎札昌淌之北的麦拉山口南坡(图1)。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讨论我国东部早第三纪沉积环境的文章甚多,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观点:(1)我国东部早第三纪许多沉积盆地中发现有孔虫、介形虫、多毛纲龙介类栖管、鱼类、藻类等海相或半咸水动植物群;指相矿物则有海绿石、胶磷石等;微量元素B、Ga 含量和比值及Sr、Ba 含量和比值等都接近于海相,高于陆相,于是产生了“海侵”观点。(2)基于上述海相或半咸水动植物群又常常与淡水动植物群共生,而且淡水动植物群含量又高于海相或半咸水动植物群的情况下,加之微量元素含量、比值均低于海相、高于陆相的特征,于是产生了海陆过渡相观点。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有孔虫是典型的海洋生物,在河湖等淡水水域和与海洋毫无关系的咸水湖沼里,都没有有孔虫,因此,它是海相和海陆过渡相及残留海的指相化石之一。我国过去只在新疆、西藏、台湾三省发现过第三纪的有孔虫化石,其余广大地区均未见报导,并全都认为是陆相地层。1972年夏,在我国中部某盆地早第三纪末期荆河镇组地层中,发现了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之地壳运动及火山活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此篇分中国东部地壳运动为四大期,(一)秦领期在古生代之末在东部不甚显著·(二)燕山期在东部范围较广南北皆有,其时代在侏罗纪终,白垩纪前,其连带现象为花岗闪长岩之侵入及接触铁矿及铜矿之生成,造山运动终後则有斑状火山岩流之喷出.(三)南领期南方花岗岩及金属矿带之生成约在第三纪初或至早白垩纪终.(四)陇山期第三纪後半期之摺曲惟甘东及川东较著。  相似文献   

7.
西藏冈底斯西段海相始新世地层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5年在仲巴县麦拉山口南坡、林周县牛马沟发现海相第三纪化石后(章炳高、穆西南1979),我队又开展日喀则幅1:100区调工作,相继在仲巴县错江顶、萨噶县如角藏布发现了海相第三纪地层,并测制了地层剖面。建立了下第三纪古—始新世错江顶群(1979),1982年郭铁鹰、粱定益等在噶尔县达机翁发现含海相第三纪化石的转石,1984~1985年笔者与王全海、王小波、张小江等同志在该地测制了地层剖面,建立了始新世达机翁组。  相似文献   

8.
中国南方泥盆系发现颗石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颗石藻作为一种超微远洋浮游生物,出现于侏罗纪里阿斯世(Lias),繁盛于晚白垩世至第三纪。最近又有所进展。哈克(Hag,1981)面告,最老的颗石藻出现于石炭纪和二叠纪。本文所报道之颗石藻发现于晚泥盆世,是截至目前为止最老的颗石藻化石。 颗石藻演化迅速,分布广泛,形态特征明显,而且数量众多,对划分对比海相地层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只对研究区所采标本的颗石藻进行鉴定、描述和分类。  相似文献   

9.
亚洲非海相白垩系的三分性及其类三角蚌类的分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洲非海相白垩系广泛发育,星罗棋布,展布于日本、朝鲜、中国、老挝、泰国、新加坡、蒙古以及苏联的亚洲部分,显示出明显的区域性,别具一格,含有地方性的类三角蚌动物群(Trigonioidacean faunae)。此外产有其他双壳类、腹足类、介形类、叶肢介、昆虫、脊椎动物、植物、轮藻及孢粉等。类三角蚌动物群特征鲜明,演化较为迅速。早白垩世兴起,中白垩世繁盛,晚白垩世萧条,早第三纪到来之前,退出地史舞台。对于研究它所赋存的母岩,亚洲非海相白垩系,  相似文献   

10.
张尔道 《地质论评》1944,9(Z2):229-230
著者於民国二十九年夏调查陇南秦岭西叚地质,由其野外观察材料草成此文,共分四段:(一)绪言——龙山运动一名之源起及作者调查该区时所见第三纪红层与其盆地四周较古岩层变动之情形,作者并用‘贵德系’一名代表第三纪红层全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晚第三纪地方哺乳动物群的排序及其分期   总被引:38,自引:18,他引:38  
<正> 与晚第三纪地层和时代划分的经典地区欧洲不同,我国上第三系绝大部分都是陆相地层。海相地层零星分布于东南沿海边缘及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隅。在晚第三纪陆相地层的划分中,哺乳动物由于进化快、移动性强、保存为化石的机遇高,无疑起着主导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北美在晚第三纪的研究进展迅速,传统的划分方案有很大  相似文献   

12.
对矿物颗粒表面结构特征的鉴定,有助于研究其沉积环境及历史变迁。目前国外已有不少人对石英颗粒表面特征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工作,己发表不少文章。国内仅有少数单位开始做此项工作,资料还比较少。我们这次对新疆库车盆地第三纪的咸水湖相、河流相(河床)以及海峡滨海相三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石英颗粒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其基本特征组合所反映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泥盆纪地层概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正> 甘肃省的泥盆系包括海相及陆相两大类型。海相泥盆系分布于甘肃北部的北山及南部的西秦岭两个地区;陆相泥盆系分布于甘肃中部的河西走廊及祁连山区。从古生物群及沉积岩相特征可以看出,北山北部(马宗山以北)的海相泥盆系与新疆准噶尔、内蒙古及大、小兴安岭等地类同,说明当时是处于同一个海域,而北山南部(红柳园一带)及西秦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沟鞭藻生态为基础,结合我国东部第三纪盆地的地球化学、古生物、岩相古地理、区域地质和全球海平面变化,论证东部含油气盆地在第三纪时不存在海水侵进。出现有“海相”沟鞭藻、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是由于当时湖泊咸化及富养料造成的。同时认为沟鞭藻是广盐性生物,其最适应于半咸水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新疆富蕴县乔夏哈拉铜(金)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乔夏哈拉铜(金)矿床为阿尔泰陆缘裂谷带早—中泥盆世火山岩地层中的一个重要矿床类型,其成因尚待探证。通过分析其成矿环境、探矿规律、火山作用及成矿物质来源等,认为该矿床为海相火山喷流沉积成因的层控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油页岩资源现状及综合开发潜力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油页岩作为一种重要的替代能源资源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其主要分布于美国、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爱沙尼亚等国家。油页岩从寒武纪到第三纪都有分布,沉积环境主要为海相、陆相和湖相。根据目前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油页岩资源现状,若将它折算成页岩油约4 000 亿t。我国油页岩资源丰富,分布于22个省区、47个盆地、80个含矿区。油页岩主要集中分布在吉林、广东、辽宁、山东、新疆和海南等省区。沉积时代以新生代的第三纪为主,主要为湖相沉积。不断提高技术,坚持综合开发利用,走炼油-化工-发电-多金属-建材一条龙联合生产的途径,油页岩资源将具有巨大的综合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新疆阿舍勒型铜 -锌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模式》 (简称“阿舍勒”)。本书由原地矿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周良仁研究员等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 30万字 ,每册 2 6元(含邮寄费 )。本书主要论述了阿舍勒块状硫化物铜 -矿床形成的构造环境 ,成矿时代为早中泥盆世 ,主矿层位于阿舍勒组“沉凝灰岩”的顶部 ;泥盆纪海相火山岩属反序列的细碧岩 -石英角斑岩 ,具典型双峰岩套的特征 ,阿舍勒铜 -锌矿床与此有明显的专属性 ;矿区由三个构造层组成 ,总体组成一个向北倾伏的复向斜构造 , 号铜 -锌则为向西倒转向斜构造的组成部分 ;矿床具有…  相似文献   

18.
由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夏林圻博士和夏祖春研究员等著并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内外第一部有关大陆造山带古海相火山岩的系统区域性岩石学专著《祁连、秦岭山系海相火山岩》一书尚有少量储存,需要者可直接与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编辑部(西安市友谊东路166号)联系,每本9.60元(含邮寄费1.60元) 该书的作者们自1986年以来,承担地矿部“七五”指令性项目“西北地区海相火山岩及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规律研究”中的“西北地区海相火山岩研究”课题,本专著即为该项目的最终成果。我国著名岩石专家宋叔和先生等专家给本书以高度评价。宋先生在书序中指出“本书是我国首次有关海相火山岩的区域性研究的总结,书中提出的关于细碧角斑岩‘火山岩浆-海底热卤水混染’成因的模式以及块状硫化  相似文献   

19.
<正> 碱矿属于易溶盐类矿床,它的形成除了应具备一般盐类矿床地质背景外,还得有如下四个独特的条件:(1) 受构造控制的非海相内陆闭流盆地;(2) 盆地周边岩石为富钠火成岩、变质岩等岩类;(3) 干旱、半干旱与潮湿交替的气候条件;(4) 碱性沉积环境。目前,全世界已发现50多个碱矿,绝大多数为第四纪碱湖矿床。前第四纪的古碱矿,有早第三纪始新世的美国绿河、我国河南吴城和安棚,以及晚第三纪的土耳其贝帕扎勒安卡拉等。此外在我国洪泽、三水盆地的早第三纪始新世地层中也发现了含碱层位。到目前为  相似文献   

20.
前言     
本文是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地质矿产部第三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下称“三指”)协作,对新疆塔里木盆地海相晚白垩世、第三纪地层及有孔虫进行研究的成果。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有关层段的生物地层学工作,为该区地质找矿,尤其是油气找矿工作提供基础地质资料。我们工作涉及的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东起齐姆根、阿尔塔什,西到库孜贡苏、乌鲁克恰特。行政区划上大部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阿克陶县,一部分属喀什地区莎车县(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