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于沉积改造的矿床来说,确定矿源层是很重要的.本文涉及的课题就是试图从数学地质的角度,来讨论泗顶层控铅锌矿床的成矿机理,从定量研究上作些尝试.我们首先在两个主要地层及矿体中挑选一部分样品的常量和微量元素作对应分析,了解各地层及矿体的元素组合特征,以确定各地层的标型元素.然后利用矿体中的样品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研究成矿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陕西秦岭中泥盆统铅锌矿床的类型及成矿地质特征。通过对矿床形成地质条件、成矿主要元素及Zn/Pb值、矿物标型特征、同位素地质特征等研究,证明本区中泥盆统铅锌矿床属层控沉积—改造成因。  相似文献   

3.
西湾铅锌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盆地北东缘,其赋矿围岩破碎溶蚀现象明显,地层和矿体产状难以辨识。为了准确圈连矿体,以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为基础,以热液矿床原生晕找矿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西湾矿区钻孔岩石光谱样品进行测试,绘制原生晕剖面等值线图,研究原生晕浓度分带和轴向分带特征,探讨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矿体圈连的指示意义。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发现,As、Sb、Pb、Zn、Ag、Mo与铅锌矿成矿关系密切。16号勘探线原生晕浓度分带和轴向分带特征表明:前缘晕指示元素为As、Sb,近矿晕指示元素为Pb、Zn、Ag,尾晕指示元素为Mo;轴向分带特征反映Ⅲ号矿体具"反分带"现象。轴向分带和指示元素的变化特征说明,西湾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复杂,推测为多期次成矿或矿体沿倾向还有延伸。As、Sb、Pb、Zn、Ag、Mo的浓度分带特征对矿体的圈连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水塘铅锌矿床的成因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石锦 《湖南地质》1993,12(1):35-40
清水塘铅锌矿床位于关帝庙岩体西南侧,赋存于寒武系上统及(?)陶系白水溪组中,有与地层整合的整合型似层状矿体和切层的脉带型矿体。矿石中除Pb、Zn、Cu、Fe外,尚有Ag、In、Sb、Ga、Ge等20多种元素。层位控制矿床的分布,岩性及断裂控制矿体产出。成矿元素组合,矿石包体特征及均一法测温结果和硫同位素组成等显示矿床属构造一热卤水再造成因。  相似文献   

5.
阿尔恰勒铅锌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伊犁亚板块察布查尔—伊什基里克山裂谷带中,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体赋存于阿克沙克组灰岩中,受地层、构造控制明显,具有多层、厚度大、品位高、延伸深等特点。通过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等研究,认为矿床自上而下形成Pb、Zn、Ag→Cu、Au→Au的纵向分带。矿床属于热液喷流沉积型矿床,后期有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最后总结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北直河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北京西部山区,矿体主要赋存于蓟县系铁岭组、雾迷山组,受断裂和层间裂隙控制。通过综合研究区域地质、控矿构造、矿床成因、矿床时空演化以及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等,发现成矿元素Ag,Pb,Zn地球化学异常与矿体展布基本一致,异常带连续稳定、规模大,是有利的银、铅、锌多金属成矿远景区,且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在总结该矿床的矿床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五指山那雍枝铅锌矿成矿过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指山那雍枝铅锌矿位于川―滇―黔铅锌成矿域东侧,含矿层位为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体的产出与分布受地层、岩性、构造控制明显。根据矿床矿体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特征、区域地质演化与成矿、地球化学特征、控矿因素等要素分析,成矿过程为印支―燕山期造山运动形成的断陷盆地及山间谷地、褶皱虚脱部位、断裂,在造山运动形成的热能活化地层中的Pb、Zn等元素,加之大气降水沿裂隙的渗入与地下水混合后形成相对对流,将活化的成矿物质运移到褶皱构造的虚脱部位及断裂破碎带内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8.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与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矿床产于不同时代的碳酸盐岩建造中,其矿物组合和热液蚀变特征类似于MVT型铅锌矿床。本文通过对该区部分铅锌矿床的矿石显微岩相学结构、矿物学与地球化学、脉石矿物和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与显微测温学以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研究,确定了该类型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及其成矿过程。结果表明,黔西北地区不同赋矿层位铅锌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流体特征,为中低温(160~260℃)、较高盐度(10%~22%NaCleqv)、含有低密度的CO_2、CH_4和N_2的卤水,不同于MVT型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这些铅锌矿床硫化物的δ~(34)S范围均落在对应赋矿地层时代蒸发岩中的硫酸盐和生物成因硫化物的δ~(34)S演化曲线上或其附近,表明这些铅锌矿床硫化物中的S可能主要来源于对应地层本身。结合地球化学热力学分析,认为Pb、Zn等成矿元素的Cl络合物是成矿元素的主要搬运形式,富含Pb、Zn的成矿流体与赋矿地层中富含H_2S还原性流体的混合是铅锌富集成矿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坎岭铅锌矿床是中国新疆南天山造山带内典型的铅锌矿床之一,矿床产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隆起带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同位素研究发现:矿床具有后生成矿特征,赋矿围岩主要为上寒武统—奥陶系碳酸盐岩,矿体主要受构造和围岩控制,矿体形态以脉状、似层状和透镜状为主,矿石矿物组合简单,主要金属矿物为方铅矿和闪锌矿,围岩蚀变较弱。矿石S同位素组成分布较宽(δ34S=-1‰~12.2‰),硫主要来源于深部地幔及沉积地层;矿石Pb同位素组成较为均一,206Pb/204Pb值为17.262~17.269,207Pb/204Pb值为15.571~15.675,208Pb/204Pb值为38.062~38.396,通过对比矿石与主要赋矿围岩的Pb同位素特征,发现二者存在亲缘性,说明成矿金属主要由沉积地层供给。综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认为坎岭铅锌矿床为赋存于台地碳酸盐岩中的MVT矿床。  相似文献   

10.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元素迁移和沉淀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会泽铅锌矿床是扬子块西南缘川―滇―黔接壤区的铅锌银多金属矿集区已探明的唯一超大型铅锌矿床,矿床规模大(Pb+Zn探明储量超过500万吨)、品位高(Pb+Zn平均品位大于25%)、伴生元素多(Ag、Ge、Cd、Ga等),有很高的研究和经济价值。本文在总结该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基础上,探讨了成矿流体迁移和沉淀机制。研究表明,低温(150~200℃)条件下,Zn主要以硫氢化物络合物迁移,少量呈氯化物络合物形式;Pb主要以氯化物络合物,少量以硫氢化物络合物形式进行迁移;高温(300~400℃)条件下,Pb、Zn主要以氯化物络合物的形式进行迁移。流体混合作用导致成矿流体温度降低,还原硫和Cl-浓度降低,pH值升高和氧逸度降低是成矿元素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滇东北巧家松梁铅锌矿床构造特征及构造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巧家松梁铅锌矿床为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内新发现的小型铅锌矿床,矿体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在精细解剖矿区构造控矿特征的基础上,本文系统采集了不同中段的断裂构造岩并进行测试,通过因子分析方法讨论断裂构造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特征,并绘制断裂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地质图,进行找矿预测。研究表明:该矿床不同中段断裂构造岩微量元素主要表现为地层岩石元素组合(Zr、Th、Rb、Ti、Hf、Be、∑REE、Sr、Sc、V、(U、Co))、铅锌矿化元素组合(Ga、Ag、Cd、Sn、Ge、Cu、Ba、In、Pb、(Zn))及中高温矿化元素组合(Mo、Co、Ni、(Mn)),而且不同矿体上部中段的构造岩因子元素组合相似,说明各矿体应为同一成矿流体作用而成,Ⅰ号矿体下部出现了方铅矿化和闪锌矿化元素组合因子的分离,可能反映了成矿流体组分的变化或是多阶段成矿流体叠加的缘故,各中段构造岩因子分析均表明重晶石化与铅锌成矿关系密切,这与野外地质现象相吻合,说明重晶石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构造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布规律,不仅勾绘了矿体的产状,还反映了矿体显著受构造控制的特征,同时可以推测成矿流体的运移方向,并为找矿预测提供定位靶区。  相似文献   

12.
青海锡铁山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类型及地质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锡铁山铅锌矿床是我国大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之一。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锡铁山矿床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含矿绿岩系和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床的成因与类型。通过对柴达木北缘绿岩系区域构造、火山岩地质及成矿活动的研究,认为该矿床形成于晚奥陶世古裂谷海槽或称裂谷型优地槽环境中。同时,通过对矿体宏观特征、矿石矿物组成和组构、矿石主元素 Zn、Pb、S的变化和伴生 Au、Ag 的赋存状况与分布、稳定同位素、围岩与其蚀变以及成矿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的综合研究,确定锡铁山矿床属加里东期火山喷气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块状硫化物多金属矿床。从而,初步建立了“锡铁山式”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3.
河南灵宝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位于河南省灵宝市朱阳镇境内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是一个拥有Cu、Au、S、Fe、Mo、Pb、Zn多种成矿元素的独立工业矿床,且各具一定规模。通过对该矿床、矿体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研究,认为该矿床受矿源层官道口群龙家园组和巡检司组白云岩,多组断裂构造交汇部位,燕山期花岗斑岩体及其接触带构造联合控制,属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在这一认识基础上总结了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冷知瑜 《世界地质》2013,32(4):747-752
为确定二棚甸子铜锌矿床的成因,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内的含矿矽卡岩分为层状和不规则状两种类型,前者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与围岩整合接触; 含矿矽卡岩与寒武系徐庄组碳酸盐岩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组成和一致的稀土配分曲线; 矿区地层中碳酸盐岩的Cu、Pb、Zn 等主要成矿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克拉克值以及区域同类岩石的平均含量。结合S、Pb、C 等同位素资料,认为该矿床的层状矽卡岩矿体具有层控特征,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徐庄组沉积地层; 与燕山期闪长岩有关的接触交代型矿化形成了不规则状矽卡岩矿体,并对早期层状矿体进行了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15.
作为特提斯喜马拉雅新生代构造–成矿事件中最为典型的Pb-Zn矿化代表的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近年来新发现的XV号矿体,规模仅次于主矿体Ⅴ、Ⅵ号矿体,由于其发现时间晚,所以研究程度低。为了更好剖析该矿体地质特征,通过研究XV号矿体的元素分带特征,结果表明:① 矿体围岩地层对Pb、Ag、Sb元素有着良好的供给能力,但Zn的富集成矿与地层关系不大,铅锌矿化与一套完整的高温—中温—低温元素组合Hg、Ag、Sb、Bi、Pb、Sn、Cd、Cu、Mn及Zn密切相关。② XV号矿体主要由含矿热液携带成矿元素往上运移的过程中不断析出成矿,未见明显的叠加改造痕迹。③ 矿体深部仍然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XV号矿体分带模型的建立,是对特提斯喜马拉雅新生代构造–成矿事件的良好响应,能较好代表在该事件下Pb-Zn矿化的普遍特征,同时在深部潜力预测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因子分析这种常用的多元统计方法来揭示元素之间、样品之问以及与地质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成矿信息,为研究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提供依据.在研究滇东北巧家松梁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以其中Ⅰ号矿体的控矿断裂(F5断裂)内的构造岩为R型因子,得到4组元素组合因子并综合成矿地质条件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严格受构造控制,碳酸盐化蚀变和铅、锌矿化发生在不同的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并非完全来自地层,主要来源于深源流体;铅锌等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部分来自于地层(白云岩),部分来自于与基底岩石有联系的成矿流体.客矿断裂带内的构造岩裂隙发育,铅锌成矿流体有选择性地沿碎基多、破碎强烈的裂隙充填胶结成矿,矿床应该属赋存于碳酸盐岩中的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7.
金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付修根  庞艳春 《世界地质》2004,23(3):238-244
金顶铅锌矿床以陆相碎屑岩为主岩,明显区别于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岩的MVT矿床;其成矿背景、矿体产状及ωPb/ωZn都与SST铅锌矿床有较大差异;金顶铅锌矿床与SEDEX矿床相比,在矿体产状、金属—矿物分带、矿体上下盘特征以及接触界线上均存在一定差异。矿床特征的研究发现,金顶铅锌矿床上有盖层,下有遮档层,中间为孔隙度、渗透率较好的储集层,这一岩套组合类似于油气的生成,而穹窿、F2断层形成的构造空间则为成矿流体的贮集、沉淀和成矿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三墩铜铅锌多金属矿进行了系统矿石微量元素、矿石硫化物S同位素研究,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探讨其矿床成因。微量元素结果表明:三墩铜铅锌多金属矿成矿元素Cu、Pb、Zn明显富集,Ag、Au比较富集。稀土元素研究表明,矿石稀土总量较低,稀土模式配分曲线与花岗岩稀土模式配方曲线类似,成矿作用与岩浆作用相关。硫同位素分析结果暗示矿床硫同位素主要来自上地幔或下地壳的深源岩浆,有部分围岩地层物质的混入。矿床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充填矿床。  相似文献   

19.
西昆仑一带是新疆重要的铅锌铜矿基地,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团结峰铅锌矿床位于林济塘(陆缘盆地)Fe-Pb-Zn-Cu-Au-Mo-石膏矿带内,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本文通过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从含矿地层、控矿构造等方面分析了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根据矿体的形态、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特征,以及成矿过程建立了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以指导区域同类型矿床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20.
青海祁连下柳沟铜铅锌矿床位于北祁连走廊南山南坡一带,是北祁连地区较为重要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矿体赋存于中寒武统黑茨沟组酸性火山岩中,受NW向断裂构造和地层控制,产状随地层变化而变化。本次研究从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入手,再对区内不同阶段的硫化物进行电子探针分析,探讨金属硫化物的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矿环境,从而对本区下步找矿工作提供依据。通过研究可知,下柳沟地区矿体形态复杂,矿体沿走向、倾向品位及厚度变化均较大,主要呈似层状、条带状、网脉状、透镜状等产出,矿石组合以铜铅锌矿石和铅锌矿石为主。通过对闪锌矿中Zn、S、Cd、Fe、S、Co、Ni等元素含量的分析,表明本区矿床为火山喷气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通过黝铜矿电子探针分析可知,本区目前揭露的仅为矿体的中上部,深部可能还存在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