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中新世以来陆地生态系统中C3/C4植物相对丰度的演化历史是国际地学界关心的热点问题。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也有数个剖面开展了相关的研究,然而基于土壤碳酸盐碳同位素的研究结果在C4植物扩张开始的时间、过程、区域和全球一致性、C4植物相对丰度的空间梯度等主要的地质历史事实以及该区域C4植物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等方面的认识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可能表明了代用指标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来自动物化石的碳同位素研究结果与碳酸盐碳同位素研究结果同样差异比较大,认为直到第四纪时期,C4植物才成为区域植被当中一个重要组分。从代用指标可靠性以及时间分辨率2个方面考虑,建议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大力加强有机质碳同位素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查明黄土高原地区晚中新世以来C4植物扩张的历史和可能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富锦岩体位于佳木斯地块东缘,紧邻环太平洋增生型完达山造山带,是中国东部最年轻的花岗岩体之一。野外出露点在黑龙江省富锦市东11 km、乌尔虎力山西北坡,GPS位置47°14'9.8"N 132°14'5.8"E。岩体由中粒花岗闪长岩组成,围岩是二叠纪砂岩地层,地层南北走向、近直立,砂岩发生接触热变质。花岗闪长岩具半自形粒状结构,含~50%斜长石、~25%石英、~15%黑云母及~10%碱性长石。锆石长轴~250 um,长宽比~3:1,阴极发光下见明显的振荡环带,为典型花岗岩锆石。15粒锆石SHRIMP U-Pb分析结果得出谐和年龄为(54±1)Ma。围岩砂岩的碎屑锆石颗粒直径50~100 um,SHRIMP锆石U-Pb年龄峰值260、500 Ma,少量属前寒武纪。花岗闪长岩Si O2(质量分数)为68.8%~70.3%,Na2O为3.8%~4.2%,K2O为1.9%~2.3%,富集轻稀土元素及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强烈分异的稀土配分模式[(La/Yb)N22]、高Sr/Y比(Sr/Y60)、高Ba((699~764)×10-6)和Sr((707~735)×10-6)质量分数等特征表明其为埃达克质高钡锶花岗岩。其初始87Sr/86Sr比值为0.706 099~0.707 265,εNd(t)值为-0.15~-2.07,(208Pb/204Pb)t=38.244~38.279,(207Pb/204Pb)t=15.562~15.576,(206Pb/204Pb)t=18.353~18.376,锆石εHf(t)值为+3~+7,Sr-Nd-Pb-Hf同位素特征与佳木斯地块东缘及完达山造山带西缘的二叠纪岛弧岩浆岩[1]十分接近,反映了EM2同位素特征,而与中国东北新生代以双辽[2]、伊通—大屯[3]玄武岩为代表的DMM软流圈亏损地幔来源物质和以五大连池[4]、牡丹江黄花—海浪玄武岩[5]、永胜正长岩体[6]为代表的高钾质EM1岩石圈富集地幔来源物质有显著差异,亦未见岩浆混合的证据。因此,富锦花岗闪长岩更可能是来自由二叠纪岛弧岩石组成的玄武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而不是来自新生代幔源岩浆的结晶分异或岩浆混合。结合研究区周缘广泛发育古近纪断陷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富锦岩体的形成与古近纪太平洋板块俯冲脱水、玄武质岩浆底侵以及陆壳伸展有关。本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埃达克质岩石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下的案例[7]。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表土总有机碳同位素和现代植被间的关系入手, 研究C4/C3植物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以期能更好 的理解影响C4、C3植物生物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塬面, 我们计算了共67个采样点的C4植物的生物量, 估算出草本植物中C4植物的比例。结果表明, 黄土高原塬面上最主要的C4植物是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 C3植物主要由草类植物和灌木组成, 如长芒草(Stipa bungeana)、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和禾叶嵩草(Kobresia graminifolia)等, 它们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的阴坡和山谷。表土的总有机碳同位素组成是反映C3和C4相对生物量贡献的可靠指标。在黄土高原地区, 夏季降水量的增加会引起C4植物比例上升, 同时C4植物生物量的变化也反映了降水的变化。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亚洲季风气候下黄土高原地区C4/C3植物的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4.
张峰  杨小平 《第四纪研究》2006,26(5):879-880
由于石英的δ~(18)O值能够提供有力的地球化学证据[1,2],这一方法近来被应用于沙漠物源研究[3~5]。在测定沙漠石英δ~(18)O值的实验中,样品前处理多采用焦硫酸钠熔融-氟硅酸浸泡法[6]提纯石英和五氟化溴法[7]提取石英中的氧。而这一流程在处理具体的沙漠沙样品时,部分环节还有  相似文献   

5.
晚新生代C4植物扩张是地球环境-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事件,重建C4植物地质演化历史是认识新生代地球气候变化、全球植被演化和大气CO2演化历史及区域陆地生态系统转变模式的关键环节。通过最近20多年来对全球不同区域地质剖面中的植物化石、动物牙釉质及成土碳酸盐碳同位素等的分析,研究者认识到晚新生代C4植物在全球成规模出现和扩张过程并不同时,不同记录反映的C4扩张信号有所不同,目前对C4植物扩张的全球格局还不明晰。亚洲季风区C4植物扩张历史是理解全球C4植物地质演化过程和机制的重要方面。南亚地质记录揭示的C4植物扩张过程表现为8~4Ma前后的迁跃式转折,黄土高原已有研究揭示在约6Ma,3Ma前后及1Ma之后各有一个δ13Csc高值出现,在7~4Ma期间成土碳酸盐δ13Csc呈现自北向南变轻的格局,表明在晚中新世到上新世早期黄土高原C4植物出现从北到南的扩张过程。对于黄土高原C4植物在更早时期的演化扩张过程,目前限于记录尚不明晰。在此,本文通过分析六盘山邻区的平凉白水黄土-红粘土和庄浪红粘土剖面,获得成土碳酸盐碳同位素记录,揭示出C4植物在黄土高原扩张时间至少可以下推到中新世早期(约20Ma),C4植物比率在中新世变化于15%~40%之间。这一结果为拓展我们对C4植物在黄土高原乃至东亚季风区早期演化历史的认识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6.
在基于单一方法进行油气勘探的过程中, 前人对波段比值的方法给了很高的评价, 但效果均不显著.为了找到一种高效的综合定量分析方法, 根据ETM+ (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Plus) 数据各个波段特征选取ETM753提取构造信息; 在构造控油理论基础上, 对各种比值(如5/1、7/5、7/3、(7-5) / (7+5)等) 分析; 使用标准偏差、相关系数、协方差和特征值对7种波段组合进行了叠加分析, 如[5, NDVI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3]、[5, 4, NDVI]、[7, 5, (5/1) ]、[7, 5, (7/1) ]、[7, 5, (7/3) ]、[7, 5, (7/5) ]、[7, 5, (7-5) / (7+5) ]; 最后, 结合构造信息、地质资料等进行综合解译, 发现[7, 5, 7/3]为最佳的波段叠加组合.该方法用于新疆地区雅克拉地区油气晕信息提取效果较好, 同样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7.
根据调查,我国已知的石陨石共有十块。其中经研究证明确属球陨石的有七块(除本文中的四块外,其余的是江苏丰县~[14]、江西余千~[8]及甘肃导河~[7]球陨石)。另外三块~[1,5]  相似文献   

8.
铀经常与沉积岩中的有机物质(其中包括变化程度不同的植物残体)形成天然共生组合,这可使我们推测到,在植物有机体死亡以后,存在着保证铀聚集的机理。众所周知,有生命的植物有机体很少能使铀在植物组织中聚集[1]。在受分解作用而产生强烈变化的、性质上近似于腐植土的植物残体中,来自水溶液中的铀的结合可能是内于腐植土酸基的离子交换作用引起的[2-5]。研究组份变化不大的植物组织以及某些纤维素变化产物在各种不同条件下与铀酰盐的水溶液  相似文献   

9.
对研究区植被碳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该区高山嵩草样δ~(13)C值在-25.63‰~-27.95‰之间,平均值-26.63‰;高寒草原区混合样δ~(13)C值于-26.29‰~-27.73‰之间,平均-27.04‰。高山嵩草样总体呈现由南东往北西方向正偏趋势,与高原夏季风运移方向一致(r=0.44603,n=29,p<0.05);研究区北部高寒草原区混合植物样则更明显的指示了研究区由南向北干旱化的趋势(r=0.8112,n=5,p<0.1)。现代植物碳同位素组成是特定环境影响的结果,在研究区内的变化趋势,则被认为是主要受降水环境影响的结果。成规律展布的区域降水条件与地理位置耦合,建立高原腹地地表植物碳同位素组成与其地理位置的相关。同时通过对该区碳同位素组成的研究反映控制植被生长发育的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10.
潮间带盐沼植物对海岸沉积动力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已有文献归纳出盐沼植物对水动力、悬沙运动、沉积、地貌影响研究已取得的进展,包括:①单位距离盐沼中波能的损失可为相邻光滩的数倍至数十倍;波浪传入互花米草盐沼20~30 m后,波能可全部损失;②盐沼植物可使潮流流速降低一个数量级;当植冠被淹没后,垂向流速剖面在植冠附近出现转折;③当植冠被淹没后,垂向上植冠层内的紊动强度趋于一致且明显低于植冠层以上;互花米草盐沼中的紊动强度可比相邻光滩低1~2个数量级;④盐沼植物通过2种机制影响悬沙的运动:其一是降低水体紊动,从而促进悬沙的沉降并遏制滩面沉积物再悬浮;其二是茎叶对悬沙的直接黏附。这两种机制可使盐沼中的悬沙浓度比相邻光滩低一半以上;⑤植物对细颗粒悬沙的促淤作用导致盐沼中的底床滩面沉积物细化;⑥盐沼中的垂向沉积速率可比光滩高7~8倍;盐沼中波痕和侵蚀坑等微地貌不易发育,滩面平整化;与光滩上频繁发生的冲淤交替相比,盐沼中通常只淤不冲,滩面稳定性较高;⑦植物对上述沉积动力过程的影响程度与植物的高度、密度、盖度等生态参数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的植物种类对沉积动力过程的影响往往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今后该领域研究进一步加强的几个方面。 [HT5H]关〓键〓词:[HT5K] [HT5H]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HT5SS][H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